等五校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物理---精校解析 Word版

上传人:刚** 文档编号:69675903 上传时间:2019-01-14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562.7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等五校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物理---精校解析 Word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等五校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物理---精校解析 Word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等五校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物理---精校解析 Word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等五校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物理---精校解析 Word版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等五校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物理---精校解析 Word版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等五校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物理---精校解析 Word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等五校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物理---精校解析 Word版(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辽宁省实验中学、大连八中、大连二十四中、鞍山一中、东北育才学校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题一、选择题: 1. 下列关于原子或原子核的说法正确的是A. 天然放射现象的发现揭示了原子具有核式结构B. 温度升高,放射性元素衰变的半衰期会减小C. 原子核发生衰变后原子序数不变D. 比结合能越大,原子核越稳定【答案】D【解析】天然放射现象的发现揭示了原子核具有复杂结构,选项A错误;外界环境对半衰期无影响,选项B错误;原子核发生衰变后原子序数增加1,选项C错误;比结合能越大,原子核越稳定,选项D正确;故选D.2. 一物体在水平面上做直线运动,t=0时其速度大小为1m/s,规定初速度方向

2、为正方向,a-t图像如图所示,则在前4s时间内A. 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B. 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C. 物体的位移大于12m D. 物体的位移小于12m【答案】C【解析】由图像可知,物体的加速度随时间减小,则物体做加速度减小的加速运动,选项AB错误;物体在4s末的速度为,若物体做匀加速运动,则4s内的位移为;因物体做加速度减小的加速运动,则4s内的位移大于12m,选项C正确,D错误;故选C. 点睛:此题关键是理解a-t图像的物理意义,图像的“面积”等于速度的变化量;由给定的a-t图像能定性画出v-t线,从而讨论位移.3. 如图缩水,B、C两个小球用细线悬挂于竖直墙面上的A、D两点,两球均保持

3、静止,已知B球的重力为2G,C球的重力为3G,细线AB与竖直墙面之间的夹角为37,细线CD与竖直墙面之间的夹角为53,则A. AB绳中的拉力为5GB. CD绳中的拉力为3GC. BC绳中的拉力为2GD. BC绳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53【答案】B【解析】对两个小球构成的整体受力分析:根据平衡条件:X轴:FABsin37=FCD sin53y轴:FABcos37+FCDcos53=5G 得:FAB=4G ;FCD=3G 故A错误,B正确;对C球受力分析根据平衡条件:X轴:FBCsin=FCD sin53y轴:FBCcos+FCDcos53=3G 得:tan=2;FBC=G故CD错误;故选B。点睛:本

4、题首先要选择好研究对象,其次正确分析受力情况,作出力图,再由平衡条件求解以上是利用正交分解法,也可以利用合成法4. 如图所示为氢原子的能级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从n=3能级跃迁到n=2能级时,电子的动能会变大,电势能会减小B. 氢原子从高能级向低能级跃迁时可能会辐射出射线C. 一个处于n=4激发态的氢原子向基态跃迁时,最多可能发出6条光谱线D. 用能量为12.5eV的电子轰击处于基态的氢原子,一定不能使氢原子发生能级跃迁【答案】A【解析】从n=3能级跃迁到n=2能级时,电子的轨道半径减小,根据解得,则动能会变大,电势能会减小,选项A正确;射线的产生机理是原子核受激发,是原子核变化才产生的,

5、则氢原子从高能级向低能级跃迁时不可能会辐射出射线,故B错误;一个处于n=4激发态的氢原子向基态跃迁时,最多可能发出3条光谱线,即43,32,21,选项C错误;用能量为12.5eV的电子轰击处于基态的氢原子,由于:E2-E1=-3.4-(-13.6)=10.2eV,可知氢原子可以吸收电子的一部分能量发生能级跃迁。故D错误;故选A.点睛:解决本题的关键掌握光电效应的条件,以及能级的跃迁满足h=Em-En,注意吸收光子是向高能级跃迁,释放光子是向低能级跃迁,同时掌握吸收或释放能量要正好等于能级之差。注意“一个”与“一群”氢原子跃迁的区别。5. 如图所示,a、b两细绳一端系着质量为m的小球,另一端系在

6、竖直放置的圆环上,小球位于圆环的中心,开始时绳a水平,绳b倾斜,现将圆环在竖直平面内顺时针缓慢地向右滚动至绳a竖直,在此过程中A. a上的张力逐渐增大,b上的张力逐渐增大B. a上的张力逐渐减小,b上的张力逐渐减小C. a上的张力先减小后增大,b上的张力逐渐增大D. a上的张力先增大后减小,b上的张力逐渐减小【答案】D【解析】对小球进行受力分析,如图所示。mg的对角不变,设为,设Fa的对角为,Fb的对角为,在缓慢转动的过程中,小球始终处于平衡状态,由正弦定理得:;角由钝角减小至直角,再变为锐角,sin先逐渐增大后减小,可得Fa先逐渐增大,后减小。角由直角增加至平角,sin逐渐减小,可得,Fb逐

7、渐减小。故ABC错误,D正确。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了共点力的平衡问题,弄清楚圆环转动过程中细绳和小球所处的状态是解答本题的关键,通过列式进行动态变化分析;此题圆环顺时针旋转900等效于重力mg逆时针旋转900。6. 甲、乙两辆玩具小汽车同时同地沿同一条平直路面并排行驶,速度-时间图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甲车启动的加速度大小为B. 甲车在0到6s内的平均速度大小为2m/sC. 2s末乙车位于甲车前方2m处D. 6s末两车停在同一位置【答案】BC点睛:本题关键是根据速度时间图象得到两物体的运动规律,根据图线与时间轴包围的面积表示对应时间内的位移大小分析处理。7. 如图所示,倾角的斜面

8、上有一重为G的物体,在与斜面底边平行的水平推力作用下在斜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则A. 物体可能沿虚线运动B. 物体可能沿水平方向运动C. 物体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tanD. 物体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tan【答案】AD【解析】对物块进行受力分析,如图所示:物块在重力G、斜面的支持力N、推力F、若物体沿虚线向下运动,则有沿虚线方向向上的摩擦力f;现将重力分解为沿斜面向下且垂直于底边(也垂直于推力F)的下滑力G1、垂直与斜面的力G2,如图所示: 其中G2恰好把N平衡掉了,这样可视为物体在推力F、下滑力G1、摩擦力f三个力作用下沿斜面上的虚线运动,根据三力的特点可知,三个力能够平衡,即物体可能沿虚线向

9、下匀速运动,选项A正确;同理,若物体沿水平方向运动,只能是水平向右运动,此时摩擦力沿F的反方向,由图可知,F、G1和f不可能平衡,即物体不可能沿水平方向匀速运动,选项B错误;根据三力平衡特点,F与G1的合力必沿斜面向下,同时摩擦力f 只能沿斜面向上,根据平衡知识:即 ,即,故选项C错误,D正确;故选:AD。点睛:本题具有一定的空间思维逻辑,画出受力分析图,然后进行受力分析,最后简化到斜面平面内的受力分析8. 如图甲所示,在光电效应实验中,某同学用相同频率的三色光,分别照射阴极材料为锌和铜的两个不同的光电管,结果都能发生光电效应图乙为其中一个光电管的遏止电压随入射光频率v变化的函数关系图象对于这

10、两个光电管,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 遏止电压一定不同B. 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一定不同C. 饱和光电流一定不同D. -v图像的斜率一定不同【答案】AB【解析】根据光电效应方程有 Ekm=h-W0;根据能量守恒定律得:eUC=EKm;联立得:eUC=hv-W0即,可知,入射光的频率相同,逸出功W0不同,则遏止电压UC也不同。故A正确。根据光电效应方程Ekm=h-W0得,相同的频率,不同的逸出功,则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也不同。故B正确。虽然光的频率相同,但光强不确定,所以单位时间逸出的光电子数可能相同,而饱和光电流也可能相同,故C错误。由,可知,Uc-图象的斜率 k=常数,所以两个光电管的Uc-v图象的

11、斜率一定相同,故D错误。故选AB。点睛:解决本题的关键掌握光电效应方程,以及知道遏止电压与最大初动能之间的关系,注意Uc图象斜率的含义二、实验题9. (1)在“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实验中,合力与分力的作用效果相同,这里作用效果相同是指_A细绳套受拉力产生形变B橡皮条受到拉力的作用被拉长C弹簧测力计的弹簧被拉长D使橡皮条在同一方向上伸长到同一长度(2)在上述实验中,某同学的实验情况如图甲所示,其中A为固定橡皮条的图钉,O为橡皮条的细绳的结点,OB和OC为细绳,图乙是在白纸上根据实验结果画出的力的图示,则_A用铅笔沿着细线画线来记录拉力的方向B在实验中,如果将细绳也换成橡皮条,对实验结果有影

12、响C在实验中,如果将细绳也换成橡皮条,对实验结果没有影响D图乙中的F和不完全重合,说明“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是错误的【答案】 (1). (1)D; (2). (2)C;【解析】(1)在“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实验中,合力与分力的作用效果相同,这里作用效果相同是指使橡皮条在同一方向上伸长到同一长度,故选D.(2)记录方向时,通过在细线下方描点的方法进行,不能沿绳子划线,故A错误;由于O点的作用效果相同,将两个细绳套换成两根橡皮条,不会影响实验结果,故C正确,B错误图乙中的F和不完全重合,这是在误差范围内允许的,也能说明“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是正确的,选项D错误;故选C.点睛:在“验证力的平行

13、四边形定则”实验中,我们要知道分力和合力的效果是等同的,等同点的表现是使橡皮条在同一方向上伸长到同一长度;这要求同学们对于基础知识要熟练掌握并能正确应用,加强对基础实验理解10. 某同学利用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物块在水平桌面上的运动规律,物块在重物的牵引下开始运动,重物落地后,物块再运动一段距离停在桌面上(尚未到达滑轮处)。从纸带上便于测量的点开始,每5个点取1个计数点,相邻计数点间的距离如图乙所示,打点计时器电源的频率为50Hz。 (1)通过分析纸带数据,可判断物块在两相邻计数点_和_之间某时刻开始减速。(2)计数点6对应的速度大小为_m/s。(保留三位有效数字)(3)物块加速运动过程中

14、加速度的大小为a=_(保留三位有效数字),若打点计时器的实际频率大于50Hz,则加速度的计算结果真实值_(填“偏大”或“偏小”)。【答案】 (1). (1)5, (2). 6; (3). (2)1.05; (4). (3)1.80; (5). 偏小【解析】(1)从纸带上的数据分析得知:在点计数点5之前,两点之间的位移逐渐增大,是加速运动,在计数点6之后,两点之间的位移逐渐减小,是减速运动,所以物块在相邻计数点5和6之间某时刻开始减速;(2)每5个点取1个计数点,所以相邻的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T=0.1s, (3)由纸带可知,计数点5往前做加速运动,根据作差法得: 若当交流电的实际频率大于50Hz

15、时,仍按50Hz计算,则T的实际值偏小,则相邻两点间的位移差偏小了,根据x=aT2可知加速度的测量值偏小了;三、计算题11. 如图所示,两个半圆柱A、B紧靠着,其上有一光滑圆柱C,三者半径均为R,质量均为m,与地面的动摩擦因数均为,最初A、B静止在水平地面上,现用水平向右的力拉A,使A缓慢移动,直至C恰好降到地面,整个过程中B保持静止,设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重力加速度为g,求:(1)未拉动A时,B对C的作用力大小为多少?(2)动摩擦因数的最小值为多少?【答案】(1);(2);【解析】(1)C受力平衡,如图所示:,(2)C刚要降落到地面时,B对C支持力最大为,此时对应有如图所示:则根据力的平衡可得:所以动摩擦因数的最小值为12. 我国ETC(不停车电子收费系统)已实现全国联网,大大缩短了车辆通过收费站的时间,假设一辆家庭轿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物理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