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三专题三新文化运动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69642232 上传时间:2019-01-14 格式:PPT 页数:24 大小:53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必修三专题三新文化运动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必修三专题三新文化运动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必修三专题三新文化运动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必修三专题三新文化运动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必修三专题三新文化运动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必修三专题三新文化运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必修三专题三新文化运动(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主题:中国向何处去,方向:向西方学习,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抵抗派:,洋务派:,维新派:,革命派:,“师夷长技以制夷”,洋务运动,“中体西用”,君主立宪,民主共和制,戊戌变法,地主阶级,资产阶级,器物,制度,?,中国的命运将何去何从,新文化运动,背景,兴起,主要内容,评价,民主共和观念 深入人心,尊孔复古逆流,矛盾激化 两不相容,民族资本主义 进一步发展,资产阶级要求实行民主政治,袁世凯妄图复辟帝制 和列强侵略,根本原因,直接原因,学习思考(P53): 为什么说尊孔复古实质就是复辟帝制?,复古,就要恢复封建时代的与封建君主 专制礼仪和制度;,尊孔,就是要用儒家思想维护封建君主 专制制度。,所

2、以说尊孔复古的实质就是复辟帝制。,兴起标志: 代表人物: 指导思想: 主要阵地: 活动中心:,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 青年杂志 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胡适等 民主与科学 新青年 北京大学,新文化运动的兴起,新文化运动的兴起,(1)兴起的标志:,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吾国之社会,惟属望于新鲜活泼之青年。,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从第二卷开始,青年杂志改名为新青年。,(2)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鲁迅,没有蔡元培,北大就不成其为北大; 没有北大,蔡元培也不成其为蔡元培。,蔡元培到校后,在就任的演说中说:“大学者,研究高深学问者也。诸君

3、须抱定宗旨,为求学而来。”,“兼容并包” “思想自由”,提倡民主科学,反对专制愚昧 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新文化运动的内容:,三个提倡、三个反对,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两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来,引到光明世界。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陈独秀,德先生Democracy民主 赛先生Science科学,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制度、民主理念,科学思想、知识、方法、精神,旧道德:指儒家传统道德。,三纲: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五常:仁、义、礼、智、信,新道德:男女平等、个性解放等有关人权自由的西方道德思想,提倡新道

4、德,反对旧道德,打倒孔家店!,材料一 孔教与共和乃绝对两不相容之物,存其一必废其一。盖主张尊孔,势必立君,主张立君,势必复辟,理之自然,无足怪者。 陈独秀复辟与尊孔 材料三 余之抨击孔子,非抨击孔子之本身,乃抨击孔子为历代君主雕塑之偶像的权威也;非抨击孔子,乃抨击其专制政治之灵魂也。 李大钊自然的伦理观与孔子,儒家传统道德是维护君主专制的理论基础和精神支柱,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学已经成为封建文化的象征,“打倒孔家店”其实就是反对复辟。,为什么要“打倒孔家店”?,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才学疏浅,恐难胜任,不堪从命。,“干不了,谢谢!”,胡 适 与 白 话 文,胡适(右) 文学改良刍议,陈独秀(左)

5、 文学革命论,提倡民主科学,反对专制愚昧 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新文化运动的内容:,前期 19151919,后期 191920年代,宣传马克思主义(李大钊),思想革命,文学革命,新文化运动的评价,进步 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民众觉醒人们关心国家政治事务 文化的全面转型 局限,材料一: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钱玄同认为“惟有将中国书籍一概束之高阁一法”,才能避免“中毒”,甚至要“废灭汉文”、采用世界语。,材料二:“他们对于现状,对于历史,对于外国事物,没有历史唯物主义的批判精神,所谓坏就是绝对的坏,一切皆坏,所谓好就是绝对的好,一切都好。” 毛泽东,结合材料一材料二说说新文化运动

6、存在怎样的局限?,前期(19151919) 后期(191920年代),以民主和科学为口号。,以传播马克思主义为主要内容。,新文化运动两个阶段:,小结,斗争矛头直指 儒家传统道德,实质:资产阶级文化反对封建旧文化,是 在思想文化领域的继续。,五四以后,宣传马克思主义成为社会的主流。,新文化运动“新”在何处,前期: 后期:,彻底批判封建思想,宣传马克思主义,主题:中国向何处去,方向:向西方学习(走向近代化),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激进派:,抵抗派:,洋务派:,维新派:,革命派:,“师夷长技以制夷”,洋务运动,“中体西用”,君主立宪,民主共和,民主和科学,戊戌变法,新文化运动,地主阶级,资产阶级,

7、资产阶级,无产阶级(1919五四后),传播马克思主义,器物,制度,思想,特点:由表及里、由浅到深、逐步深入,1. 16世纪下半期,早期民主启蒙思想家李贽否定孔子是“天生圣人”;19世纪末,康有为则把孔子奉为变革的先师;新文化运动中陈独秀等人提出“打倒孔家店”。这三种观点在本质上( ) A.李贽进步,康有为反动,陈独秀偏激 B.都具有反封建的进步意义 C.都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要求 D.是自相矛盾的,2(2011安徽文综15)“不过是宗法式的统一国家及奴才制的满清宫瓦解之表征。至于一切教会式的儒士阶级思想,经院派的诵咒书符教育,几乎丝毫没有受伤”。这一评价( ) A代表了新文化运动时期的认知

8、水平 B对思想启蒙方面的局限性认识不足 C肯定了反对专制、追求民主的愿望 D 基本上不符合的历史事实。,3. “自权利之祸于人心,破家族,削亲权,乱男女,蔑尊卑长幼,尽弃吾中国数千年之礼俗教治,而从事于其所谓平等自由学说。”材料反映了道学先生对哪一历史事件后社会变迁的不满( ) A .鸦片战争 B.维新变法 C. D.新文化运动,材料二:“打倒孔家店” 吴虞,材料一:“我翻开历史一看,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 鲁迅狂人日记,材料三:康有为称颂孔子是“万世教主”,他创立的儒家学说“教义最完善、

9、制度最完备,门徒最众多”,“民权、议院、选举、民主、平等均为孔子所创。” 中国近代史,思考:孔子与儒家思想在维新变法和新文化运动中的命运为何截然不同,试从时代背景、思想状况、经济基础三个角度进行分析。,康有为把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学说同传统的儒家思想相结合,目的是利用孔子的权威来论证资产阶级维新变法的合理性,为维新变法思想创造历史根据; 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为宣传民主和科学,把批判的矛头指向孔子为首的儒家传统道德,以改造国民劣根性,为新文化运动的发展扫清了思想上,道德上的障碍。 两次运动中的尊孔和倒孔实质上是一致的,都服务于宣传资产阶级思想文化和发展资本主义的宗旨。康有为的调和体现了资产阶级的软弱,是导致运动失败的根源;而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士对儒家思想的全盘否定是不妥的,忽略了儒家思想存在的合理成分,对后世也造成了不好的影响。 孔子及儒家思想在近代的不同遭遇是由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程度决定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