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2月 内镜清洗与消毒

上传人:豆浆 文档编号:696194 上传时间:2017-05-10 格式:PPT 页数:38 大小:1.2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6年2月 内镜清洗与消毒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2016年2月 内镜清洗与消毒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2016年2月 内镜清洗与消毒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2016年2月 内镜清洗与消毒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2016年2月 内镜清洗与消毒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6年2月 内镜清洗与消毒》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6年2月 内镜清洗与消毒(3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软式内镜洗消管理 软式内镜的清洗重要性 内镜清洗消毒现状: 内镜部件未拆开、未使用超声清洗机,部分 冲洗时间短 ; 内镜 消毒时间过短 ,胃镜消毒时间短于 10min,部分不足 5min; 浸泡方法不当 :不少医院没有将活检钳插入孔浸入消毒剂液面以下,致使镜钳孔消毒不彻底,细菌检出率极高; 内镜清洗消毒的难点 价格昂贵,种类繁多 不能采用外科器械的消毒方法 结构复杂 ,管道多多 要求连续使用(或者、消毒时间要求、内镜数量等) 清洗不干净,结晶难洗干净 清洗不干净所 造成的 后 果或 许 現在看不到,但 将 來 会 看到, 变 化是一步一步來的 长 期 清洗不干净的后果外 壁 橡 胶 硬化 管腔

2、內是重点 前端管直 径约 在 3mm,如果清洗消毒不成功就是最容易 发 生感染的地方, 怎么办 ? 使用 400次后的比较 感染控制 内窥镜所存在的病原菌的危险 革兰氏阴性杆菌(铜绿假单胞杆菌、黏质沙雷氏杆菌、克雷白氏杆菌) 分枝杆菌 (结核杆菌 ) 真菌 病毒( HBV、 HCV) 梭状芽孢杆菌 -交叉感染造成的医疗纠份为医院带来昂贵的费用及名誉的损伤 社会责任 2002年 12月 2日,安徽省卫生防疫站的负责人说,根据省卫生厅有关部门要求,卫生防疫站最近对合肥市 14家医院的胃镜消毒效果进行了专项调查,结果发现 18台胃镜中镜身和操作旋纽均合格者为零。其中 镜身消毒合格只有 1台,合格率为

3、 5.56, 操作旋纽消毒合格的为 9台,合格率为 50。这些胃镜中有 10台正在为患者使用。 卫生防疫部门从这些消毒不合格的胃镜镜身、操作旋纽、活塞钳注水瓶中的水以及使用中的消毒液中共 采集样本 72份,合格 28份,合 格率为 38.9 。这些样本中, HbsAg乙肝表面抗原阳性 2份,幽门螺旋杆菌 4份 。 -资料来源新华网“焦点访谈”栏目 国家规范 卫医发 2004 100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局:为进一步加强医疗机构内镜清洗消毒工作,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我部组织有关专家,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制定了 内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 2004年版) (以下简

4、称 规范 ),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附件:内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 2004年版) 二四年四月一日 -最低标准 内镜室设施基本要求 布局要求: 分设单独的清洗消毒室和内镜诊疗室; 不同部位内镜的诊疗工作应当分室进行;上、下消化道内镜的诊疗工作不能分室进行的,应分时间段进行; 不同部位内镜的清洗消毒工作的设备应当分开,清洗消毒室保证通风良好; 灭菌内镜的诊疗应在达到 手术 标准的区域内进行,并按照手术区域的要求进行管理。 从业人员要求 有规章制度并落实 从事内镜诊疗和内镜洗消者 : 具备内镜清洗消毒方面的知识,接受医院感染管理知识培训,严格遵守有关规章制度 工作人员防护要求: 清洗消毒内

5、镜时,应穿戴必要的防护用品(工作服、防渗透围裙、口罩、帽子、手套) 配备内镜清洗消毒设备: 内镜及附件: 其数量应当与医院规模和接诊病人数相适应 ,以保证所用器械在使用前能达到相应的消毒、灭菌合格的要求,保障病人安全。 基本清洗消毒设备: 包括专用流动水清洗消毒槽(四槽或五槽)、负压吸引器、超声清洗器、高压水枪、干燥设备、计时器、通风设施,与所采用的消毒、灭菌方法相适应的必备的消毒、灭菌器械, 50毫升注射器、各种刷子、纱布、棉棒等消耗品。 清洗消毒剂: 多酶洗液、适用于内镜的消毒剂、 75%乙醇。 配备内镜数与患者数是否匹配? 内镜清洗的基本步骤 清洗流程 酶洗 干燥 漂洗 末洗 消毒 初洗

6、 内镜清洗消毒基本要求 在消毒剂处理前对内镜及 所有孔道进行刷洗 ,将内镜及所有孔道 全部浸入 高水平的消毒剂中消毒 常规检测消毒剂效果以保证质量 漂洗内镜去除多余的消毒剂 用 75%酒精和高压气流干燥所有内镜孔道 清洗前先做好自我防护 工作服 帽子、口罩 防护面罩 双层手套 防渗漏围裙 防水胶鞋 管腔內是重点 管腔內是主要接触到污染的地方,尤其是前端的弯曲管部分,但同時也是最难清洗的地方,又細又长,結构又复杂,最容易损坏的地方。 内镜清洗消毒技术规范 水洗一 (一)将内镜放入清洗槽内: 1、在 流动水 下彻底冲洗,用纱布或专用软镜泡棉反复擦洗镜身,同时将操作部清洗干净; 2、取下活检入口阀门

7、、吸引器按钮和送气送水按钮,用清洁毛刷彻底刷洗活检孔道和导光软管的吸引器管道,刷洗时必须 两头见刷头 ,并洗净刷头上的污物; 3、安装全管道灌流器、管道插塞、防水帽和吸引器,用吸引器反复抽吸活检孔道; 4、全管道灌流器接 50毫升注射器,吸清水注入送气送水管道; 5、用吸引器吸干活检孔道的水分并擦干镜身。 内镜清洗消毒技术规范 水洗二 (二)按钮清洗: 将取下的吸引器按钮、送水送气按钮和活检入口阀用清水冲洗干净并擦干。 (三)内镜附件清洗: 如活检钳、细胞刷、切开刀、导丝、碎石器、网篮、造影导管、异物钳等使用后,先放入清水中,用小刷刷洗钳瓣内面和关节处,清洗后并擦干。 内镜清洗消毒技术规范 酶

8、洗 将擦干后的内镜置于酶洗槽中,用注射器抽吸多酶洗液 100毫升,冲洗送气送水管道,用吸引器将含酶洗液吸入活检孔道,操作部用多酶洗液擦拭 擦干后的附件、各类按钮和阀门用多酶洗液浸泡,附件在超声清洗器内清洗 5 10分钟 配制多酶浓度根据厂家说明 多酶一用一换 內腔的漂洗与干燥 刷子洗后的管腔,用 灌流器沖洗 內腔直到沒有泡沫为止 清洗后必须干燥;可使用 空气喷枪 或是 灌流器 吹干,然后用干燥棉棒擦干,然后开始消毒 小秘诀一;多酶浓度越高效果越快 小祕诀二;稍等下酶才会发生作用 小秘诀三;灌流器越大操作越方便 关于刷子 磨损的毛刷对于清洗是无效的 受损的毛刷可能损伤内镜腔 內窥镜清洗的注意事项

9、 清洗纱布 一次性 使用 清洗刷 一用一消毒 ,探出的刷头要先清洗再回抽,否则污垢又被刷头帶回了管腔內 多酶洗液 1镜 1换 内镜及附件的清洗、消毒或者灭菌时间应当使用 计时器 控制 做好个人防护 内镜清洗消毒比较 手动洗消优点: 消毒时间短不受水压影响 清洗、消毒成本低 缺点: 工作人员暴露在有害环境中 清洗消毒不充分 不能进行全程测漏 不能自动记录运行参数 受人为因素影响较多 自动洗消优点: 工作人员不会暴露在有害消毒剂中 冲洗消毒完全 全程测漏 自动记录运行参数 不受人为因素影响 缺点: 消毒时间长受水压影响 洗消成本高 可复用 活 检钳 处理流程 手工清洗 超声加酶 漂洗 干燥打包 灭

10、菌 内镜消毒与灭菌 原则 内镜 高水平消毒 活检钳 灭菌 膀胱镜 灭菌 软式内镜消毒方法及要求 内镜消毒方法: 化学灭菌剂: 2%戊二醛、邻苯二甲醛 低温灭菌法:等离子、 EO、甲醛等 高压蒸汽灭菌法:耐高温、耐湿 酸化水 2%戊二醛浸泡消毒法: 胃镜、肠镜、十二指肠镜浸泡 10分钟 支气管镜浸泡 20分钟 ; 结核杆菌、其他分枝杆菌等特殊感染患者使用后的内镜浸泡 45分钟 需要灭菌的内镜采用 2%碱性戊二醛灭菌时,必须浸泡 10小时 。 当日不再继续使用的胃镜、肠镜、十二指肠镜、支气管镜等需要消毒的内镜消毒时间延长至 30分钟 当日首次使用的内镜浸泡消毒 20分钟 ,经冲洗、乾燥后,方可用于

11、病人诊疗 内镜消毒后处理: 按照以下方法、步骤进行冲洗和干燥: 更换手套 取出内镜 流动水下清洗外表面,反复冲洗各孔道 擦干外表面并抽干各孔道水份。 更换手套 从消毒槽取出内镜 注射器向各管腔注入空气,以去除消毒液。 纱布擦干内镜外表面 将各孔道的水分抽吸干净 取下清洗时的各种专用管道和按钮 换上诊疗用的各种附件 下一病人诊疗。 支气管镜经上述操作后,还需用 75%乙醇 或洁净压缩空气等方法进行干燥。 内镜附件消毒灭菌方法及要点: 内镜附件 : (活检钳、细胞刷、切开刀、导丝、碎石器、网篮、造影导管、异物钳等)一用一灭菌 (首选压力蒸汽灭菌) 弯盘、敷料缸: 采用压力蒸汽灭菌 注水瓶及连接管、

12、口圈(非一次性使用): 采用高水平化学消毒剂消毒 用水彻底冲净残留消毒液 干燥备用; 注意: 注水瓶内的用水应为无菌水,每天更换 每日诊疗工作前后需做: 每日诊疗工作开始前: 对当日拟使用的 消毒类内镜 进行再次消毒。如采用 2%碱性戊二醛浸泡消毒时间不少于 20分钟,冲洗、干燥后,方可用于病人诊疗。 每日诊疗工作结束后 : 对吸引瓶、吸引管、清洗槽、酶洗槽、冲洗槽进行清洗消毒 内镜清洗消毒的登记要求: 每个患者均要登记 登记内容包括:就诊病人姓名、使用内镜的编号、清洗时间、消毒时间以及操作人员姓名等 记录保存 3年 内镜储存要求: 每日诊疗工作结束,将消毒后的内镜储存于专用洁净柜或镜房内 镜

13、体应悬挂,弯角固定钮应置于自由位 每周对储柜清洁消毒一次 内镜消毒灭菌效果监测 监测时间: 消毒内镜每季度 灭菌内镜每月进行 经压力蒸汽灭菌、环氧乙烷灭菌、低温等离子体灭菌的内镜可不做日常监测 采样时间: 在消毒灭菌后、使用前进行采样 资料保存: 3年 内镜消毒灭菌效果监测 采样方法: 监测采样部位为内镜的内腔面 用无菌注射器抽取 10ml含相应中和剂的缓冲液,从待检内镜活检口注入,用 15ml无菌试管从活检出口收集 及时送检, 2小时内检测。 菌落计数: 将送检液用旋涡器充分震荡,取 0.5ml,加入 2只直径 90mm无菌平皿,每个平皿分别加入已经熔化的45 -48 营养琼脂 15ml-18ml,边倾注边摇匀,待琼脂凝固,于 35 培养 48小时后计数。 结果判定: 消毒后内镜:细菌总数 20cfu/件,未检出致病菌为合;灭菌后内镜:未检出任何微生物为合格 。 结果判读 所有接触病人粘膜的医疗器械不能检出致病菌。视器械接触人体部位的不同而其消毒灭菌要求也不同。 例如: 内窥镜消毒灭菌结果判定: 灭菌后内窥镜,未检出致病菌为合格; 消毒后内窥镜,细菌总数 20cfu/件,未检出致病菌、 HBsAg阴性为合格。 欢迎随时联系! 感染管理科电话: 3305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