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高考文综历史考试说明能力要求解读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69593208 上传时间:2019-01-14 格式:PPT 页数:53 大小:1.8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福建高考文综历史考试说明能力要求解读_第1页
第1页 / 共53页
福建高考文综历史考试说明能力要求解读_第2页
第2页 / 共53页
福建高考文综历史考试说明能力要求解读_第3页
第3页 / 共53页
福建高考文综历史考试说明能力要求解读_第4页
第4页 / 共53页
福建高考文综历史考试说明能力要求解读_第5页
第5页 / 共5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福建高考文综历史考试说明能力要求解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福建高考文综历史考试说明能力要求解读(5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历史学科高考能力要求 最近几年,历史高考命题的新动向,就是从知识型向能力型转化。纵观近年来的高考更可判定:“能力型高考”已处于相对稳定阶段。作为高考命题依据2015年福建省文科综合考试说明(历史部分),就有关高考考查的知识、能力及层次要求等问题,明确提出了四大块12项能力要求。这不仅为高考命题提供了权威依据,也为我们的复习备考提供了行动指南。因此,深入研究、理解这十二项能力要求,将是攻下被誉为“天下第一考”的高考的关键。,考核目标与要求解读 (一),寻找对策,1获取和解读信息 (1)理解试题提供的图文材料和考试要求 (2)整理材料,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 (3)对有效信息进行完整、准确、合理的

2、解读 2调动和运用知识 (4) 辨别历史事物和历史解释 (5) 理解历史事实,分析结论 (6)说明和证明历史现象和历史观点 3描述和阐释事物 (7)客观叙述历史事物。 (8)准确描述和解释历史事物的特征 (9)认识历史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并做出正确阐释。 4论证和探讨问题 (10)运用论证、比较、归纳的方法论证历史问题 (11)使用批判、借鉴、引用的方式评论历史观点 (12)独立地对历史问题和历史观点提出不同看法,基础能力,迁移能力,核心能力,最高能力,1.获取和解读信息,(1)理解试题提供的图文材料和考试要求。 (2)整理材料,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 (3)对有效信息进行完整、准确、合理的解

3、读。,1、(无锡调研卷)如右图所示,从“镰刀斧锤星旗”到 “白蓝红三色旗”的变更宣告“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停止存在”这一事件对于某班同学的一次国际关系探究活动来说,其历史价值在于( ) A认识到世界格局的变化 B认识到社会主义发展在苏联的曲折性 C剖析出冷战格局的形成 D完成一次历史图片的释读,B,获取和解读材料 理解试题提供的图文材料和考试要求,国际产主义运动,A,文字资料、图表、各种数据、图画、符号等。,对于回答具体问题是有效的;对于联系所学的基础知识是有效的;对于论证说明观点是有效的。,弄清题目要求,读懂材料,仔细筛选材料,捕捉有效信息。 (1)通晓全部材料 ,注意细节(正文、出处、

4、标点符号、注解、层次等) (2)抓住关键字、词、句(圈圈划划) (3)重视材料间关联,抓住中心问题,要穷尽材料中的有效内容,不能用一两条有效内容去代替其他内容,那样只会导致说明不清、论证不周。,获取和解读信息 理解材料,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有效信息,信息,如何获取 有效信息,最大限度地 获取有效信息,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 处理图表,2、右图为“新中国与世界各国建交示意图”,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 ) A中美关系正常化 B中国综合国力的提高 C中国恢复了联合国合法席位 D中国得到了广大第三世界国家的支持,B,A,获取和解读材料 理解材料,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

5、三 康有为等改良派于1895年8月在北京创办中外纪 闻,9月,在康、梁的帮助下,帝党官僚文廷式出面组织强 学会强学会的活动与中外纪闻的发行,推动了维新变法 运动的发展,也引起顽固势力的忌恨和惶恐,后党官僚荣禄、刚毅 等人群起反对慈禧太后亦严责光绪帝下诏查封强学会和 中外纪闻,将文廷式驱逐回籍。 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晚清民国卷 材料四 戊戌变法期间,光绪皇帝共计发布变法诏令184条,包括 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各个方面。对此,时任海关总税务司的 赫德指出:“他们把足够的东西不顾它的胃量和消化能力,在三 个月之内,都填塞给它吃了。” 中华帝国对外关系史 (3)根据材料三、四,分析戊戌变法最终失败的原

6、因。(4分) 封建顽固守旧势力强大;光绪帝没有实权。维新派在变法过程 中急于求成;变法内容上贪大求全。(4分),获取和解读信息 对有效信息进行完整、准确、合理的解读 4、张之洞说:“臣愚以为华民所需外洋之物,必应悉行仿造,虽不能尽断来源,亦可渐开风气。”这表明他主张( ) A 仿效西方政治制度 B 兴办近代军事工业 C 创办近代民用工业 D 学习西方自然科学 (历史事实) 5、史学家郝延平在守旧与革新一文中谈到:“中国对西方称呼 由(19世纪)60年代前的夷务,到七八十年代改称洋务和西学 为主。”该变化反映了( ) A中国人对西方认识的逐步深入 B中国人由仇视西方到崇拜西方 C由中国中心到西方

7、中心的变化 D对西方外交政策由对抗到和解 (历史现象),A,C,获取和解读信息 对有效信息进行完整、准确、合理的解读 6、(扬州市调研卷)下图说明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后( ) 国有企业、集体企业的比重明显下降 城市个体及其他企业成分占有较大比重 由单一公有制经济向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历史结论) 的多种所有制经济转变 国有企业改革已经完成 A. B. C. D.,B,7、(山东文综29第(1)小题)从1840年被迫打开国门,到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实行改革开放,中国的现代化经历了漫长而艰辛的历程,中国社会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893年有人写信给张之洞说)方今机器之利,粤人知其

8、益者,十之八九;两江间浙,十之二三;河洛以北,万不得一。名卿巨公,以为是者半,以为非者半。 汉冶萍公司 (1)材料一反映了中国近代工业发展中的哪些现象?(分)“机器之利”显而易见,为什么“名卿巨公”还“以为非者亦半”?(分),获取和解读信息 对有效信息进行完整、准确、合理的解读 透过现象看本质,准确推究其原因,现象:近代工业地区发展不平衡(或南北发展不平衡,或南方先进于北方);人们对近代工业的认识不一。 原因:思想守旧,对西方近代文明存在的抵触;担心近代工业发展会威胁专制统治。,获取和解读信息 对有效信息进行完整、准确、合理的解读 透过现象看本质,准确推究其目的,8、(山东文综,13)某西方大

9、国曾采取以下措施处理经济问题:把40的国有企业出售给私人,削减住房、医疗、失业等各种福利开支,减少税收,提高利率。这是为了( ) A促进工业革命后经济的发展 B克服20世纪30年代的经济危机 C解决二战后初期的经济困难 D缓解20世纪70年代的经济滞胀,D,9、(2007年江苏高考)服饰是一个时代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的具体体现,图5到图7是明太祖命制并颁行全国的三种男子帽式,你从中得到的确切信息是( ) A.朱元璋关心民众生活 B.朱元璋鼓励发展纺织业 C.明朝极力加强专制皇权 D.明朝百姓服饰都有统一规范,获取和解读信息 对有效信息进行完整、准确、合理的解读 透过现象看本质,准确推究其实质,C

10、,10、(上海卷)右图是一份地方报刊的号外,它说明当时的社会( ),获取和解读信息 对有效信息进行完整、准确、合理的解读 透过现象看本质,准确推究其实质,A注重科学,实事求是 B忽视工业,片面发展 C思想解放,决策民主 D急于求成,左倾浮夸,D,11、图六反映的是1956年-1965年间我国( ),A.煤炭生产的基本状况 B. 粮食生产的基本状况 C.钢铁生产的基本状况 D. 石油生产的基本状况,获取和解读材料 对有效信息进行完整、准确、合理的解读 透过现象看本质,准确把握其特征,B,获取和解读信息 对有效信息进行完整、准确、合理的解读 透过现象看本质,准确推究其影响 12、(江苏历史24选做

11、题B题)(12分)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二 欧洲则普遍认为,由人民自己治理国家,最终只会导致无政府主义和天下大乱。但不管怎样,华盛顿并没有顺应当时的潮流,为世上多添一项王冠。然而世界却将因多了一位总统,而使王冠从此暗淡无光甚至难以戴稳。 陈森华盛顿-美国的开国元勋,(3)如何理解材料二中的“世界却将因多了一位总统,而使王冠从此暗淡无光甚至难以戴稳”?(2分),美国建立了共和制政体(民主制度),冲击了欧洲乃至世界的君主制度。,2.调动和运用知识,(1) 辨别历史事物和历史解释 (2) 了解历史事实,分析结论 (3)说明和证明历史现象和历史观点,何谓 调动和 运用知识?,通过对信息的接受和反应启动

12、原有的知识储备,再经过分析、推理、判断、归纳等思维过程解决问题。 要求我们能将接收到的信息迅速与相关的知识内容建立准确而有效的联系,并自如地调用或驾驭有关知识、原理等完成任务,解决问题。 这一能力目标既检测我们的思维速度与品质,知识结构、知识体系的完备程度,又是对学习意义的深化。,知识:主干知识(历史事实、人物、文明成 果等)、知识体系(由知识的内在联 系及历史发展的纵向线索和横向特征构成) 考核要求: (1)判断历史事实和历史解释 (2)理解历史事实,分析历史结论 (3)说明和证明历史现象和历史观点,2、调动和运用知识,调动和运用知识 辨别历史事物,1、(南通调研卷)左传记载“诸侯立家,卿置

13、侧室,大夫有贰宗,士有隶子弟,庶人工商各有分亲,皆有等衰。是以民服事其上,而下无觊觎”材料直接反映了( ) A.分封制的作用 B.宗法制的作用 C.郡县制的作用 D.君主专制的作用 调动和运用知识 辨别历史解释 2、(广东单科,8)下列关于五四运动的总体评价,代表中国共产党观点的是( ) A 五四运动是中国的“文艺复兴” B 五四运动破坏了中国传统文化 C 五四运动是中国从传统社会走向现代的转折点 D 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分水岭,B,D,调动和运用知识 了解历史事实,4、(南通调研卷)不结盟运动兴起最初出发点是( ) 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 B.摆脱美苏控制,维护自身独立 C.推动世界

14、局势向多极化发展 D.反对美苏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 5、 (南通调研卷)英国数学家怀特海在科学与近代世 界中写到:“近代力学体系的全部发展过程刚好占了两个世 纪。它从伽利略开始,到牛顿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为止。 伽利略跨出了第一步,找到了正确的思维道路。”“伽利略跨 出了第一步”是指( ) A.建立注重实验和数学化的研究方法 B.指出了经典力学绝对时空观的错误 C.指出了外力是改变运动状态的原因 D.认为时间和空间不能离开物质独立存在,B,鸦片战争后,西方先进的文明传入中国,文明史观,鸦片战争后,西式服饰、生活方式等传入中国,冲击了中国传统的社会习俗,社会史观,它使中国卷入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15、,打破了中国“闭关”的局面,全球史观,它客观上瓦解了中国的自然经济,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推动了中国经济近代化进程,近代化 史观,它是英国为打开中国市场而发动的侵略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革命史观,理解与认识,史学范式,调动和运用知识 理解历史事实,分析历史结论,调动和运用知识 分析历史结论 6、(2005年江苏卷)1952年底我国基本完成了土地改革,至此确定( ) A 生产资料公有制 B 人民公社制 C 农民阶级土地所有制 D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民阶级土地所有制(1952年1956年),生产资料 公有制 (1956年今),农业生产合作社(1956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978年),人民公社制 (1958年),C,封建土地所(战国1952年),调动和运用知识 分析历史结论,7、(02上海历史33)一部英文著作的中译本有一句话误译为:“康熙帝曾经阅读郑观应的著作”。 经核对,原文为:“Emperor Kuang Hsu had read the works of Cneng Kuang Ying”。问题出在 Kuang Hsu帝是谁。 问题: (1)请写出Kuang Hsu帝的正确译名,并运用历史知识说明理由。(2分) “光绪”。郑观应与康熙帝处于不同时代(或与光绪帝处于同一时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