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高考地理基础知识总复习精讲课件:第3章地球上的水第1节(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69591255 上传时间:2019-01-14 格式:PPT 页数:37 大小:1.9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高考地理基础知识总复习精讲课件:第3章地球上的水第1节(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届高考地理基础知识总复习精讲课件:第3章地球上的水第1节(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届高考地理基础知识总复习精讲课件:第3章地球上的水第1节(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届高考地理基础知识总复习精讲课件:第3章地球上的水第1节(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届高考地理基础知识总复习精讲课件:第3章地球上的水第1节(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届高考地理基础知识总复习精讲课件:第3章地球上的水第1节(》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高考地理基础知识总复习精讲课件:第3章地球上的水第1节((3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三章 地球上的水 第一节 自然界的水循环和水资源的合理利用,第一部分,河流的主要补给类型,原生态图,信息升华 河流水、湖泊水、地下水之间的相互补给关系 当河流水位高于湖面或潜水面时,河流水补给湖泊水或地下潜水;当河流水位低于湖面或潜水面时,湖泊水或地下潜水则补给河流水。河流沿岸湖泊对河流径流还起着调蓄作用,在洪水期蓄积部分洪水,可以延缓、削减河流洪峰。人工湖泊水库更是可以起到人工拦蓄洪水,并按人们的需要来调节河川径流变化的作用。 河流因其流经地区的气候、地形等条件存在差异,其补给类型和特点也存在显著差异。具体比较如下:,补给水源的类型和特点比较,特别提醒 一条河流,往往有多种补给形式,但其径

2、流的变化特点取决于最主要的补给形式。如长江源头有冰雪融水补给,沿途还有地下水、湖泊水补给,但它们都不如雨水补给量大,故雨水是长江的主要补给来源,其径流量随降雨量的变化而变化。,学以致用,(2013高考题大纲版)在太行山南段东麓相邻的两条间歇性河流上分别建有甲、乙水库,它们的汇水面积大体相等。2009年雨季,乙水库入库水量912万立方米,甲水库却几乎没有入库水量。据此完成(1)(2)题。 (1)甲、乙两水库上游流域( ) A河流以地下水补给为主 B自然植被为针阔叶混交林 C降水集中于7、8月份 D位于半干旱区 (2)2009年雨季,甲水库无入库水量是因为其流域( ) A几乎没有降水 B植被截留降

3、水 C降水大量下渗 D人工拦截径流,解析:(1)太行山南段东麓位于我国华北地区,78月夏季锋面雨带到达华北地区,带来丰富的降水。该地处于温带季风气候区,河流补给主要以雨水补给为主,植被为温带落叶阔叶林,所处的干湿地区为半湿润地区,故A、B、D三项都错误。(2)两水库均在太行山南段东麓,气候类型、雨季和降水类型等自然条件应该相差不大,材料中明确告诉是进入雨季,而一个水库有补给水源,另一个水库几乎没有补给,相差甚大,说明一定是人为因素的影响。故D项正确。 答案:(1)C (2)D,水资源紧张的原因及整治措施,1在分析水资源紧张的原因时应从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两方面分析。,2解决水资源短缺的措施。,3

4、水资源的几种分析方法: (1)水资源丰歉程度的指标是多年平均径流量,其大小受下列因素影响:,(2)水资源利用的突出问题水资源短缺,可按如下思路分析: (3)我国南北方缺水类型不同:北方因气候较为干旱属资源型缺水,南方则多属于因水污染严重而导致的水质型缺水。,学以致用,(2012江苏卷)阅读材料,回答下列各题。 材料一 图甲是我国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线路示意图,图乙是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北水南调工程线路示意图。 材料二 加利福尼亚州北水南调工程年调水量52亿立方米,受益于该调水工程,加州发展成为美国人口最多、灌溉面积最大和粮食产量最高的一个州。 材料三 黄淮海流域人均水资源量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21%,有

5、2亿多人口不同程度存在饮水困难,工农业发展受到严重制约。我国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计划于2014年底通水,将大大缓解黄淮海地区的用水紧张状况。,(1)试对两调水工程进行比较,完成下表。,(2)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分析跨流域调水对调入区的主要影响。 (3)要缓解黄淮海地区的用水紧张状况,还应采取哪些节水措施?,解析:(1)考查学生对比分析的能力。我国南方为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丰富;北方为温带季风气候,降水较少;美国加州则是北部为地中海气候,冬季多雨,南部为热带沙漠气候,全年少雨。我国南北方多为平原地形起伏小,美国加州南北方则是山地地形起伏大。 (2)考查学生的记忆能力。水资源调配对调入区的影响主要表

6、现在促进区域社会、经济的发展,改善人们的生活条件和生态环境等方面。 (3)可结合发生在自己身边的实例和所学知识回答,缓解供水紧张状况的主要措施包括开源、节流两个方面,节流是主要的分析角度,除了产业结构、技术措施外还包含宣传教育提高公民的环境保护意识。,答案:(1),(2)满足生活用水(或促进社会发展);促进工农业发展(或促进经济发展);改善生态环境。 (3)提高水资源利用率;调整产业结构;适当提高水价;提高节水意识等。,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命题规律,从历年的高考试题来看,水资源短缺及合理利用试题命制比较灵活,水资源的空间分布与时间变化、水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措施等成为人们长期关注的焦点,

7、也是高考命题的重要知识来源和考查热点。该考点通常融入相关社会现实材料中加以呈现,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和应用价值,【例】 (2013重庆卷)广东省地下水资源丰富,阅读图文资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各题。,(1)充足的水源补给是地下水资源形成的重要条件。指出图中地表组成物质和地形起伏的特点,并分析其对地下水水量的影响。,(2)某公司拟在图乙地利用地下水设立饮用水生产厂。与甲地相比,请指出在乙地设厂的优势。 (3)分析乙地大力发展种植业可能对地下水资源产生的负面影响,并就不同负面影响分别提出一条防治措施。,解析:(1)第一问,考生应该很容易从图中得出;第二问,靠考生平时的知识积累。书本上并没有明确靠背

8、和记就能答题的内容,完全靠考生的综合分析能力。(2)工业区位影响因素主要是对资源、市场、交通、劳动力、政策等进行分析,此题是平时重点训练方向,应该很容易得出答案。(3)种植业是农业里的一种,主要是开垦土地和使用农药化肥,对地下水产生影响,从这两个方面分析,不难得出答案。措施则从解决问题方面和保护环境方面进行分析。,答案:(1)特点:地表组成物质以松散风化物为主,厚度大;地形起伏和缓。 影响:地表组成物质疏松,有利于地表水下渗;厚度大,地形和缓,有利于延缓地下水下渗的时间;最终有利于地下水水量的补给增加。 (2)土地价格较低;远离城市密集区,环境污染小;有利于水源地的保护,劳动力成本低。 (3)

9、负面影响:削弱了土层的涵养水源能力,使地下水水源补给能力降低。化肥农药的大量使用,对地下水造成污染。 措施:防治水土流失(或增加森林覆盖率);减少农药化肥的使用(或使用高效低毒农药,使用有机肥、生物防治病虫害技术)。,利用地理图表信息解题的一般步骤,第一步,根据图表名称,判断图表类型;第二步,依据图例和注记,从图表中提取信息;第三步,回顾教材,构建联系,找准解题依据;第四步,调用知识,分析信息,准确作答。其中最为关键的环节是挖掘图像信息。 【例】 (2012上海卷)下图表示某河流水文站春夏秋冬四季气温、降水量和径流分配状况。读图,完成(1)(3)题。,(1)该河流可能分布在( ) A恒河流域

10、B尼罗河流域 C长江流域 D亚马孙河流域,(2)该地河流的主要补给形式是( ) A积雪融水补给为主 B雨水补给 C地下水补给 D湖泊水补给 (3)该地河流的径流量最低的月份出现在( ) A1月 B2月 C11月 D12月,解析:(1)根据图中降水量季节集中在夏季,最低月均温大于0 小于15 ,可知该河流流域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该河流可能分布在长江流域。(2)该地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河流的主要补给形式是雨水补给。(3)读图可知,图中上方柱状图表示该地河流径流分配状况,冬季为12、1、2月,看图可知其径流量最低的月份出现在1月。 答案:(1)C (2)B (3)A,河流流量过程曲线图的阅读技巧,

11、(1)识别图中纵横坐标代表的地理事物的名称、单位及数值,特别是纵坐标应更加关注,如代表几个地理事物,各个地理事物是用什么形式表示的等。 (2)以横坐标的时间变化为主线,分析其水文特征,如流量大小、汛期及流量的季节变化、冰期及断流情况,以及流量的年际变化情况等。 阅读图中流量过程曲线,依纵坐标中流量数据(绝对值或相对值)推断河流全年流量(或多年平均流量)的大小。,分析图中流量过程曲线弯曲的变化幅度,可以确定河流流量的枯水期、丰水期(或枯水年、丰水年)的时间段,丰水期和枯水期流量的差值大小;是否有断流,断流出现在哪几个月份等,说明河流流量年内季节变化规律(或流量的年际变化规律)。,【例】 (201

12、3山东卷)下图示意某流域开发的三个阶段(a)和三条流量变化曲线(b)。读图完成(1)(2)题。,(1)该流域开发过程中( ) A降水量增加 B蒸发量增加 C下渗减少 D地表径流减少 (2)假设该流域三个阶段都经历了相同的一次暴雨过程,在P处形成的流量变化过程与图b中分别对应的是( ) A、 B、 C、 D、,解析:第(1)题,从a图三个阶段可看出该流域开发过程中居民点逐渐增加,植被逐渐减少,从而导致流域内涵养水源能力降低,使下渗减少、地表径流增加、蒸发量减少,进而导致降水减少。第(2)题,从b图看,从,流量越来越大,形成洪峰的时间越来越早,洪峰持续的时间也越来越短,河流径流变化越来越大,说明植被破坏导致的涵养水源的功能越来越弱。结合a图中的三个阶段、分别对应、。 答案:(1)C (2)C,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