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阅读与写作》精品复习学案:亲近自然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69583537 上传时间:2019-01-14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10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语文《阅读与写作》精品复习学案:亲近自然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中考语文《阅读与写作》精品复习学案:亲近自然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中考语文《阅读与写作》精品复习学案:亲近自然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中考语文《阅读与写作》精品复习学案:亲近自然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中考语文《阅读与写作》精品复习学案:亲近自然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考语文《阅读与写作》精品复习学案:亲近自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语文《阅读与写作》精品复习学案:亲近自然(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0年中考语文热点主题阅读与写作方案:亲近自然热点阐释 大自然丰富多彩、千姿百态,从浩瀚的宇宙到微小的虫蚁,都会给人以不同的思索与启迪。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四季更替的自然现象,引发出物是人非的感慨;“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滚滚东流之水引发时光飞逝、生命短暂的感叹;“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又给人以启示:客观事物是个多面体,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会看到不同的景象,得出不同的结论。 在环境日益恶化、精神日益沙化的今天,人们把目光不约而同地投向了自然。“观照自然”不仅成为社会的焦点,也成为中考的热点。阅读着重考查学生透过自然景物领悟作者所寄托的思想情感的能力,写作着重

2、考查学生观察自然、思考自然、用心灵与自然对话交流的能力。 考题链接一 回家的花朵 李雪峰 四月的时候,星星点点的蒲公英便绽开了。它们像一坨坨的细碎阳光,洒在春天湿漉漉的氤氲着丝丝缕缕乳白地气的田塍上,印满牛羊蹄印纷乱的村间小道两侧,甚至山坳背阴处那些还没有融化的一片一片残雪里,甚至村庄生满幽绿幽绿苔藓的墙基或台阶缝隙里,或者那些泥土斑驳、墙头生满了蓬草的残墙败垣上。 蒲公英开了,它从草长莺飞的春天,绽开过长长的夏天,它那微小鹅黄的花盏,甚至金黄到秋天的深处,直到一场漫天漫地的鹅毛大雪之后,它们在白皑皑的雪层下沉睡了,泥土就也沉沉睡去了,村庄以及世界上的一切也都沉沉地睡去了。 蒲公英是春天最早醒

3、来的,它醒了,大地就醒了,村庄的春天就醒了,村庄新一轮的岁月就醒了。村庄的女人们在乍暖还寒的初春就早早把它们带进邻近的城市里,那时它们有的刚刚冒芽,有的刚刚鼓起三五个青豆般嫩嫩的蕾,有的刚刚绽开了黄茸茸的一两朵花。它们被放在两个简陋的竹筐里,在村庄女人们高一声低一声的胆怯叫卖声中,流浪在城市的喧嚣市声或那一条一条仄斜而沉寂的幽长小巷里。 它们是到城市寻找它们的亲戚的。那些从乡村走进城市的人,那些在城市里生活了多年,但根须还没有从乡间泥土里全部拔出来的人,那些在市声里沉睡,但梦的脚趾还常常粘满泥土的人,他们都是蒲公英的亲戚,他们都常常会买一小扎甚至几小扎的蒲公英,把它晾干了冲茶,或把它洗净剁碎了

4、掺杂着作为吃食,败火祛毒,给身心重新赋予乡野的清爽之气和生命的自然气息。 我也是蒲公英的一个亲戚。去年深秋时,我又买回了十几扎的蒲公英,那是些十分新鲜的蒲公英,叶子虽然已经被霜蜇得有些灰黑了,但褐色的根茎却饱满丰盈,粘着些湿漉漉的湿润泥土,许多的蒲公英已经鼓了些米粒大小甚至黄豆般大小的青蕾。我把它们淘洗干净,摊放在竹筛里静静地晾晒。有一个午后,我发现已经晾晒了几天的蒲公英,有几朵竟然又开花了,那金黄色的花朵,在根叶已经被晒得一片灰黑的竹筛里分外的耀眼,它们在秋天的阳光里簇闪着金黄的光泽,像一粒粒淡定的阳光,又像一粒粒金色的星星。 又过了许多天,我发觉那些蒲公英已经彻底风干了,而那许许多多的花蕾

5、都已绽开过,花朵早谢了,然后成了白絮般的一朵朵绒球。向晚的风轻轻一吹,那些绒球便沸沸扬扬成一朵一朵的白絮飘起来,像一片片飞扬的微雪,从竹筛里沸扬到阳台上,然后飘过高高的楼顶,飞进了远远的天空里,随着一缕一缕的风飞走了。它们是要飞成天上的白云,是要随着那些流浪的云朵,飞回到遥远的乡间的田塍上、山坳里,是要迢迢地回到自己的乡野老家吗? 来年,它们将又会在河畔、在山涧萌芽,展叶,开花,重将点燃自己的乡野或田园。而一个辗转离乡的人,一个为生计而漂泊游离自己故园的人,他们什么时候能让自己的心灵回到自己的老家,什么时候能让自己的灵魂回到那生育和养育了我们生命的那一片泥土上呢? (有删节) 探究练习 1.阅

6、读第一、二段,概括蒲公英的三个特点。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的是分析、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题干已经指明关键信息在第一、二段。田塍小路、山坳残雪、墙基阶缝、残墙败垣从蒲公英遍布乡村的每一个角落可以看出它平凡、普通;从“草长莺飞的春天”一直开到“鹅毛大雪之后”,可以看出它花期长;“一坨坨的细碎阳光”“金黄到秋天的深处”可以看出它生命力旺盛。 参考答案平凡、普通;花期长;生命力旺盛。 2.蒲公英在文中有怎样的象征意义?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对重点词语在文中深层含义的理解和领悟能力。文章借物抒情,蒲公英不仅是自然界中的一种植物,更是与作者有着相似经历和情感的人的象征。从经历上看,二者都从乡村移居城市;从情感上看

7、,二者都日夜思念故土。这两个要点缺一不可。 参考答案象征着那些从乡村移居城市但又日夜思念故土的人。 3.请谈谈“它们是到城市寻找它们的亲戚的”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重点语句在文中的作用。回答时,应从结构布局和情感表达两方面来考虑。这个句子处于文章的中间部分,可以初步推断它在结构上起承上启下(过渡)的作用。“亲戚”一词表明蒲公英和迁居城市的人血脉相连,情感相通。 来源:xyzkw.Com参考答案结构上,承上启下,由写乡村转到写城市,由写蒲公英转到写人。情感上,表达了从乡村进入城市的人对蒲公英的喜爱与依恋。 4.结尾一段暗含了作者怎样的复杂感情? 解题思路本题重点考查的是对文章主旨

8、的把握,因此既要抓住末段,又要综观全文。题干中有“复杂”一词,表明情感不止一种,回答前要深入体会。 参考答案对蒲公英回归故土、回报故土的赞美与羡慕;对家乡的无比思念与想往;对自己目前无法回归故乡的伤感与无奈。 考题链接二 “中华水塔”三江源 三江源区位于青藏高原腹地的青海省南部。历史上的三江源区曾是湖泊密集,水草丰美,野生动物繁多的高原草甸区。连绵的雪山,奇异壮丽而面积广袤的冰川,再加上这里由于特定的地理、生态环境而形成的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大面积高原湿地,使得这片神秘而辽阔无垠的土地涵养着丰富的生命之水。据有关资料记载,1960年以前,这里的年平均融水量曾达到17.02亿立方米。 三江源区丰富的

9、地表、地下水源不仅是该区城内众多主要河流、湖泊,而且也是我国淡水资源重要的“补给站”;所以,长江、黄河、澜沧江才能同源于此。三江源区对调节“三江”中下游的水量与气候有重大作用,关系到全国的生态环境安全,被喻为“中华水塔”。 然而,近几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和降水量的减少,这里的生态环境日趋恶化。冰川整体面积由1990年的166平方公里,退缩为2000年的134平方公里;有些山峰雪线上升竟达340米;玛多县原有大小湖泊4077个,目前已有一半干涸,其余湖泊水位下降了23米;长江源头沼泽地已有90干涸,60的河道断流;从1961年以来,黄河上游年平均流量正以每十年45.3立方米秒的速度减少。同时,

10、草场超载放牧,大规模近似疯狂的淘金、毁林、挖虫草、猎杀野生动物等人类的这些不合理行为,对三江源区已逐步恶化的生态环境来说,无疑是_。由此,首先引发的严重问题是水资源的_及整体供水量的递减。这不仅严重影响并_三江源区与“三江”中下游广大地域的居民生活与经济发展,而且对亚洲_全球的气候也带来一定冲击。 _。于是2003年,建立了三江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实施退耕还林、退牧还草、水土保持、人工增雨、生态移民等措施,加强生态环境的综合治理。到2010年,保护区内草地植被覆盖面积在现有的基础上将增加到2040。到那时候,水源涵养量可增加到132亿立方米,将向“三江”中下游地区增加输送12亿立方米水量,有效

11、地缓解日益加剧的水资源危机。探究练习 1.为什么将三江源喻为“中华水塔”?能结合对文意的理解,再写出一个有创意的比喻吗?请展示你的才华。(字数不限) 来源:学优中考网xyzkw你的比喻:_。 解题思路此题考查对文章题目的理解,考查对文章中心和重点的把握,对相关信息的概括和梳理,也考查考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回答时要注意提取重点信息,扣住“供给水源”“调节水量、气候”等要点。 参考答案第一问,扣住“供给水源”“调节水量、气候”等要点回答即可。第二问,示例:中华乳汁;生命补给线;绿色之肺;环境调节器。 2.根据语境,第三段中画横线处应依次填入的一组词语是( ) A.推波助澜 枯竭 制约 甚至 B.助纣

12、为虐 干涸 限定 和 C.雪上加霜 枯竭 制约 乃至 D.推波助澜 流失 限制 甚至 解题思路此题选填词语时要注意结合语境,上下联系着揣摩答案。 参考答案C 3.请仔细阅读第三段,然后完成填空。(字数不限) 三江源区的生态环境恶化,导致_、雪线上升、_、沼泽地干涸、_、黄河流量减小。 解题思路此题考查对文章说明内容的梳理、概括和把握,需仔细阅读画线句子,提取信息并加以概括。 参考答案冰川退缩 湖泊干涸或水位下降 河道断流(只要意思接近即可,不限制顺序) 4.在第四段的横线处,应补写出一个怎样的句子呢?请从下面的两句中自选一句,将序号填写在下面的横线上,并简要说明理由。 享有“中华水塔”美称的三

13、江源岌岌可危,引起了我国政府及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一场造福后代的环境保卫战打响了。 各级政府领导与社会各界有识之士高度重视三江源区的保护问题。 选_句,理由是:_。 解题思路此题考查段落首句的作用,答题时需认真阅读这两句话,并体会它们的作用和效果。 参考答案第句 承上启下 第句 引出下文 5.由于生态环境的日趋恶化,黄河下游多次出现断流现象,黄河入海口在1997年竟然300多天无水入海。水资源危机的魔影正一步步向我们逼近 请在黄河源头立起的警示牌上写出你想说的话,呼吁人们呵护“中华水塔”三江源。(30字以内) 来源:学优中考网解题思路此题属开放性试题,只要扣住呼吁人们呵护“中华水塔”三江源的主

14、题去写即可。 参考答案示例:但愿三江源的最后一滴水不是人类的眼泪。阅读拓展美文赏读一 榕树,生命进行曲 刘再复 我爱恋的榕树,不知道使多少陌生人为它兴叹过,倾倒过。 真是太壮阔了。只要你接近它,就会感到它的全身都充满着一种最动人的东西,这就是生命。 我喜欢这种绿色世界在无风中的平静、雍容、丰盛、满足,像沉默的大山一样岿然而立。 我更喜欢它在风中的时刻。榕树的每一片绿叶,都像风帆那样善于捕捉最弱的微风。因此,当轻风吹拂的时候,它的叶子就会颤动起来,刹那间,树上好像千百万绿色的蝴蝶,在一开一翕地扇着翅膀,共同编织着生命的织锦。 更使我陶醉的是雄风吹动的时刻。此时的榕树,瞬息间从沉默的大山变成汹涌的

15、大海,波浪在树梢上澎湃着,时时发出拍打蓝天的沙沙的响声。 我的生命里积淀着更多的榕树的碧叶。 小时候我迷恋过一棵倔强的小榕树。它就在几乎没有泥土的地方发展它的生命。它那生的征程,就在我家屋后的一块浑圆形的岩石上进行。大约三年时光,我一直追随着它的足迹,注视着它那平稳而坚实的脚步。 我不知道它是在岩缝的哪一处破芽而出,只看着它从缝穴里长出来的最初的嫩枝。这株嫩枝在岩石的悬崖上,沉着地、缓慢地跋涉,攀登,开拓着本没有路的路,本没有前方的前方。当它发现岩石身上的小坑洼处有一点薄薄的尘土,就果断地在那里扎下根,扎下一个营寨,然后又向前伸延,迈进,不倦地继续寻找着前方险峻的路,险峻的希望。 来源:xyzkw.Com更使我惊讶的是,它在找不到任何营寨的时候,竟从生命深处撒出一束根须,像蚕儿抛出的银丝。柔韧的丝朝下生长,直至亲吻到地面上的小草。后来,我才知道,这就是所谓的气根。在没有泥土的时候,气根凭借它奋发的天性,吸收空气中的水分,然后把自己养育成榕树另一翼的生命线。 突破、挣扎、发展、挺进,这是一支青绿色的生命进行曲,这是一支铁流似的生命凯旋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初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