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交换的计算》ppt课件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69581563 上传时间:2019-01-14 格式:PPT 页数:27 大小:637.3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热交换的计算》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热交换的计算》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热交换的计算》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热交换的计算》ppt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热交换的计算》ppt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热交换的计算》ppt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热交换的计算》ppt课件(2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讲授 姜华,化 工 基 础 An Introduction to Chemical Industry and Engineering,-,教学目的:,重点难点:,课 型:,教学方法:,参考文献:,4.4 热交换(heat exchange)的计算,学习总传热方程及其推导,比较不同传热形式,并计算各种换热方式的温差,了解强化传热过程的途径。,总传热方程及传热温差的计算,理论知识,讲述、计算、分析,5、6,复 习,传导传热(heat conduction) :,对流传热(convection of heat):,平面壁:,圆筒壁:,Fourier heat equation,Newton hea

2、t equation,4.4 热交换(heat exchange)的计算,化工生产中经常用到的传热操作是热流体经管壁或器壁向冷流体传热的过程,该过程称为间壁式热交换或换热。,热 流 体 湍 流 主 体,冷 流 体 湍 流 主 体,T,t,器壁,Q,一、总传热方程 (overall heat transfer equation),热流体T,一侧壁面TW,另一侧壁面tW,冷流体t,对流,传导,对流,热 流 体 湍 流 主 体,冷 流 体 湍 流 主 体,T,t,Steady state:,总传热 方程:,平面壁的总传热方程,总传热 方程:, 平面壁:,K传热系数(coefficient of he

3、at transfer) 或总传热系数,W.m-2.K-1;,R总热阻,为串联各分热阻的总和。,复合平面壁:,圆筒壁的总传热方程, 圆筒壁:,或,基于管外表面积的传热系数K2:,以圆管内壁面、外壁面和平均壁面为基准的K值各不相同,但KA一定是相同的。,总传热方程:, K是衡量换热器性能的重要指标之一。其大小 取决于流体的物性、传热过程的操作条件及换 热器的类型等。,传热系数, 通过公式计算K, 查取相关手册选用经验值(基于管外表面积), 通过实验测定K,传热系数的大致范围,例 题,例4-7 夹套反应釜的内径为80cm,釜壁碳钢(=50W.m-1.K-1)板厚8mm,衬搪瓷厚3mm (=1.0W

4、.m-1.K-1),夹套中通饱和水蒸气(h=10000W.m-2.K-1)加热,水蒸气温度为120,釜内为有机物(h=250W.m-2.K-1),温度为80。求该条件下单位面积的传热速率和各热阻占总热阻的百分数。,解:因内径0.8m外径0.822m,可近似作为平面壁,则,可见:主要热阻在搪瓷衬里和有机物这一侧。,如果忽略水蒸气和碳钢的热阻,计算结果只相差3.6%。,例4-8 在列管加热器中,20原油流经管内(h=200W.m-2.K-1),管外用120饱和水蒸气加热(h=10000W.m-2.K-1),管子为48mm2mm无缝钢管(=50W.m-1.K-1),管内油垢层厚为1mm (=1.0W

5、.m-1.K-1)。求通过每米管长的传热速率。若将h1、h2分别提高一倍,则传热速率有何变化?,解:,可见:提高原来h已经很大的这侧流体的传热膜系数,对总传热的影响是不大的;而降低热阻大的这侧流体的热阻,对传热速率的提高则是有意义的。,总传热方程:,传热温差,连续定态传热有两种情况:恒温和变温,定态恒温传热:两流体经传热面进行热交换时,沿壁面上两流体的温度不仅不随时间变化,同时也不随壁面的不同位置而变化。如蒸发和蒸馏。,K或,传热温差,定态变温传热:传热壁面各点温度不随时间而变化,但随传热面位置不同而不同。,冷,热,并流,逆流,错流,简单折流,传热温差,并流和逆流,特点:,在相同的条件下(如相

6、同的换热时间或换热面积),逆流比并流换热更完全;并流传热温度差的前后变化比逆流剧烈。,并流,逆流,传热温差,对数平均温差:,换热器中冷、热两种流体进行热交换,若忽略热损失,热流体放出的热量等于冷流体吸收的热量。,热量衡算,两种流体均无相变:,一种流体有相变:,热交换的计算,例4-11 套管换热器中,用一定量的热流体将另一定量的冷流体加热。热流体温度由120将到70,冷流体由20升到60。比较并流与逆流的传热温差。,T1=120,T2=70,t1=20,t1=60,T1=120,t1=20,t2=60,T2=70,解:,并流,逆流,根据总传热方程=KAt,传热量相同时,逆流所需的传热面积比并流小

7、,设备尺寸随之可以减小。,例4-9 用134的饱和水蒸气(304kPa)通入夹套,使沸腾的甲苯气化成甲苯蒸气送往反应器,甲苯沸点为110.6(气化热363.5 kJ.kg-1),加热面为1m2,每小时气化200kg甲苯.求传热系数K。若保温后尚有10%热损失,求水蒸气每小时消耗量。,根据需要传热速率应为:,由总传热方程得:,水蒸气凝结热2.16103kJ.kg-1,消耗水蒸气量:,定态:,解:,例4-12 在某一以定尺寸的套管换热器中,热流体与冷流体并流换热。热流体由120降到70 ,冷流体由20 到60 。若换热器及有关条件(流体进口温度及流量等)不变,将并流改为逆流,求冷流体排出温度。可设

8、传热系数、物料的比容及设备的热损失不变。,解:,T1=120 ,t1=20 ,t2=60 ,T2=70 ,t1=20 ,T1=120 ,t2=?,T2=?,利用总传热速率方程进行计算的过程中,为了使计算简便,通常假设: (1) 传热为定态操作过程; (2) 两流体的比热为常量(可取进、出口的平均值); (3) 总传热系数为常量,即值不随换热器的管长而变化; (4) 换热器的热损失可以忽略。,逆流与并流传热的比较,相同条件(如相同的流体和相同的起始及最终温度)下,逆流比并流有更大的平均传热推动力传热温差,相应地只要较小的换热面积。,并流换热时,冷流体受热后的极限温度只低于或接近于热流体换热后的最

9、终温度。逆流换热时则不受此限制,冷流体受热后的极限温度只低于或接近于热流体的初始温度,热流体换热后的极限温度只高于或接近于冷流体的初始温度,热能能较充分地利用与回收,相应地只要用较少的传热介质(加热剂或冷却剂)就可以达到要求的传热效果。,并流传热温度差的前后变化比逆流剧烈。,并流的特点及其用途,并流的特点:初期传热速率大,后期传热速率小。,用途:有热效应的化学反应; 也用于换热时防止过热或过冷的场合。,强化传热过程的途径,1、增大传热面积翅片管或翅片壁面可有效增大传热面积。,2、提高传热的温差尽量选用逆流操作,只是在防止最终过热或过冷(如防止因此而产生分解、结晶或沉积物等)时才采用并流;另一方

10、法是提高加热流体的温度或降低冷却流体的温度,但这往往受到客观条件的限制。,3、提高传热系数K尽量减少传热膜系数h小的一侧流体的热阻;选择传热膜系数高的载热体,如熔盐、液态金属等。,根据总传热速率方程:,例:用一传热面积为3m2,由25mm2.5mm的管子组成的单程列管式换热器,用初温为10的水将机油由200 冷却至100,水走管内,机油走管间。已知水和机油的质量流量分别是1000kg/h和1200kg/h,其定压质量热容分别为4.18kJ/(kg.K)和2.0kJ/(kg.K),水侧和机油侧的对流传热系数分别是2000w/(m2.K)和250w/(m2.K) 。两流体呈逆流流动(Re104),

11、忽略管壁和污垢的热阻。 ()计算说明该换热器是否合用? (2)夏天当水的初温达到30时,而机油的流量及冷却程度不变,问此时换热器是否合用?如何解决,(假设传热系数不变)。,例 要求每小时冷凝500kg乙醇蒸气,并将凝结液冷却至30C,乙醇的凝结温度为78.5 C,凝结热为880kJ.kg-1,液体乙醇的平均比定压热容为2.8kJ.Kg-1.K-1,乙醇蒸气在该条件下的表面传热系数为3500W.m-2.K-1,乙醇液体的表面传热系数为700W.m-2.K-1。冷却水(逆流)的初始温度为15 C ,排出温度为35 C ,水的表面传热系数为1000W.m-2.K-1。管壁及污垢层的热阻可忽略。水的比定压热容为4.2kJ.Kg-1.K-1。试计算热交换器应有的换热面积。(先求出冷却水的用量,再将冷凝区和冷却区分开计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