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一章 地球和地图 第三节 地图的阅读名师教案2 (新版)新人教版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69575424 上传时间:2019-01-14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28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一章 地球和地图 第三节 地图的阅读名师教案2 (新版)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一章 地球和地图 第三节 地图的阅读名师教案2 (新版)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一章 地球和地图 第三节 地图的阅读名师教案2 (新版)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一章 地球和地图 第三节 地图的阅读名师教案2 (新版)新人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一章 地球和地图 第三节 地图的阅读名师教案2 (新版)新人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一章 地球和地图 第三节 地图的阅读名师教案2 (新版)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一章 地球和地图 第三节 地图的阅读名师教案2 (新版)新人教版(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三节 地图的阅读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初步了解地图上的比例尺、方向、图例和注记以及等高线等基础知识。2.学会运用比例尺在图上量算两地间的距离,以及在地图上辨认方向。3.初步学会在各种地形图上判断地势高低起伏状况,以备将来能用在生活和生产上。4.在地图上识别高原、山地、盆地、丘陵、平原五种地形。能力目标1.用比例尺量算距离,在地图上识别方向、填绘常用图例和注记。2.在各种地图上,学会判断地势起伏高低的方法,提高读图分析能力。3.能够使用目的(如旅游)确定所选择的地图类型及其比例尺。4.举例说明一到两种现代高科技地图(例如遥感图像和电子地图等)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德育目标从多方面培养学生读图方

2、法和运用地图的能力,使学生领会掌握学习方法的重要性,明确掌握地图知识和技能,也是今后建设祖国所应具备的文化素质之一。教学重点1.比例尺的计算公式和线段比例尺。2.经纬网地图上辨别方向。3.用海拔计算地面高度。4.等高线稠稀与坡度徒缓。5.分层设色地形图。教学难点1.比例尺大小的判别以及与地图内容详略的关系。2.在经纬网地图上辨别方向。3.在等高线图上识别各种地表形态。教学方法对比、计算、练习为主的教学方法。教具准备1.地球仪、世界地形图、各种地图及有关图片。2.绘制图表等投影片、课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方法1 让学生猜谜语“高山不见一寸土,平地不见半亩田,五湖四海没有水,世界各国在眼前。”或“容

3、纳千山万水,胸怀五湖四海,藏下中外各城,浑身绚丽多彩”。(地图)对,这节课开始学习有关地图的知识。方法2 请同学观察、思考地图和地球仪有什么异同?从使用的角度分析它们各有哪些优缺点?(通过引导学生运用比较的方法,归纳总结出地图的主要特性和使用特点)方法3 同学们知道“和氏璧”和“图穷匕见”这两则历史故事吗?这两则故事都跟地图有关。在历史上,地图象征着一个国家的领土主权。因此,各国总是把地图藏在皇宫内院,不轻意给人看到。一个国家灭亡了,首先得收缴它的地图。战国时期,诸侯互相混战,离不开地图,留下了秦昭襄王以十五城的地图来换取“和氏璧”的故事,为了得到燕王督元地图,秦王差点被荆轲刺杀。今天,地图已

4、深入到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活动的各个方面。那么什么是地图?它有什么用途?如何从地图上获取各种信息?这就是我们今天开始学习的内容。第三节 地图讲授新课提出问题 让学生观察课本P6图1.22“台湾岛”或一幅其他地区的地图,思考:你能够在地图上看到什么?你能从这幅图中获得哪些信息?你是如何获取这些信息的?学生讨论 把学生分成若干学习小组,开展读图及介绍地图所提供的地理信息的比赛,看看哪个小组介绍的信息多。点拨过渡 教师根据各小组的发言,给予评价补充后说明地图的概念,并指出地图是我们学习地理知识的重要工具,是我们获取地理信息的重要来源,它能帮助我们认识家乡,认识祖国,认识世界。那么,我们要读懂地图,用好地

5、图,就必须知道地图的基本要素比例尺、方向、图例和注记的知识。下面我们首先来学习地图的比例尺。一、地图的基本要素1.比例尺提出问题 1.如何量算地图上两点之间的实地距离?2.在台湾岛地图上,从高雄到台北,这两座城市的图上直线距离是多长?实地距离又是多长?如何利用图上给出的条件计算出来?讨论计算 教师首先要引导学生讨论明白第一个问题,需先量出图上两点之间的距离,再根据图上给出的比例尺进行计算,才能得到两点间的实地距离。然后指导学生动手解决第二个问题,并告诉学生图上的这种方式表示的比例尺,叫线段比例尺。提出问题 同学们能否利用地图给出的比例尺,计算出这两座城市的图上距离是它们之间实地距离的多少分之一

6、?写成1厘米/40千米,对不对呢?能说说比例尺的含义吗?点拨说明 学生回答后教师要补充强调以下几点:1.比例尺的本质特征就是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即缩小的倍数,所以,比例尺又叫“缩尺”。2.比例尺是个分数,表示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倍数,因而不带单位,分子通常为1。3.计算过程中分子、分母的单位必须统一。计算结果,图上距离一般用厘米表示;实地距离一般用千米或米表示。4.厘米和千米的换算方法是:厘米减五个0变成千米;千米加五个0变为厘米。米和厘米的换算方法是加减两个0。小结板书 (1)概念:表示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2)公式:比例尺= 反馈练习 求比例尺、求图上距离、求实地距

7、离,各做12题,以达到熟练应用,并让学生总结比例尺公式应用的三种情况:1.已知图上距离和实地距离,求比例尺: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2.已知比例尺和实地距离,求图上距离:图上距离=实地距离比例尺;3.已知图上距离和比例尺,求实地距离:实地距离=图上距离/比例尺。提出问题 根据你们所学的数学知识,地图上的比例尺除了这种线段式,还能用什么方式表示?组织讨论 指导学生运用已有的数学知识,以学习小组讨论推导出比例尺的其他表示方式:数字式、文字式。然后,教师再出示一些比例尺表现形式不同的地图,使学生体验学习成功的喜悦。板书小结 以台湾岛地图的比例尺为例,小结板书比例尺的三种表示方式(见板书设计)后加

8、以说明:由此可见,同一个比例尺有3种表示方式,但表示的内容完全相同,而不是3种比例尺。同一个比例尺的3种表示方式可以互相转换。数字式是最基本的形式,因为只有通过数字才能准确说明图上距缩小的程度。文字式是解释或直接说明数字比例尺的大小。线段式比例尺使用最方便,为了减少换算麻烦,用直尺或两脚规直接在地图上量出两点间的距离。电脑展示 中国地图和北京地图(见课本P22图1.31和图1.32),思考填写下表中的问题:问题中国地图北京地图两幅图的比例尺各用的是哪一种表示方式?(线段式)(线段式)将两幅图的比例尺用数字式表示出来。(180000000或或八千万分之一(14000000或或四百万分之一将两幅图

9、的比例尺用文字式表示出来。(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800千米)(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40千米)量算两幅图最西端到最东端、最北端到最南端的直线距离。(东西距离5200千米,南北距离5500千米)(东西距离220千米,南北距离192千米)两幅图表示的范围哪个大、哪个小?(大)(小)两幅图表示的北京市的地理事物,哪幅图详细一些;哪幅图简略一些?(简略)(详细)两幅图的比例尺哪个大哪个小?(小)(大)学生活动 教师指导学生独立思考或小组讨论完成表格内容(也可以前4个问题独立完成,后3个问题讨论解决)。提出问题 比较表中后3个问题,请同学们继续讨论归纳:如何衡量比例尺的大小?比例尺的大小与地图表示范围

10、的大小以及内容的详略是什么关系?归纳板书 根据学生讨论回答的情况给予评价后,边归纳、边板书。强调比例尺是个分式,从分式的比值大小确定比例尺的大小。即分子为1,分母愈小,比值愈大,比例尺愈大;反之,分母愈大,比值愈小,比例尺愈小。比例尺的大小与表示范围大小以及内容详略的关系:就同一地区地图而言,比例尺越大,图幅越大,内容越详;比例尺越小,图幅越小,内容越略。就图幅相同的地图来说,比例尺越大,表示的范围越小,内容越详细;比例尺越小,表示的范围越大,内容越简略。课堂小结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比例尺的概念和公式,认识了比例尺的三种表示方式,学会了在地图上量算距离以及如何衡量比例尺的大小,但比例尺只是

11、地图基本要素之一,如在地图上如何辨别方向呢?我们下节课接着学习。二、地图的基本要素方向讲授新课提出问题 在地球仪上是如何辨别方向的?地图上的方向应该如何辨别呢?地图上的各种地理事物的空间位置关系又应该如何确定呢?启发引导 在学生自由发言后,教师指出在地球仪上用经纬线确定方向的方法,同样在地图上适用。然后让学生说说地平面上有哪八个方向?电脑展示 鼠标点击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然后逐个点击东南、西南、西北、东北四个方向,使学生进一步确认地平面上的八个方向。读图回答 电脑展示“动物园导游图”让学生读图回答:金丝猴馆在熊猫馆的什么方向?(东南)虎山在熊猫馆的什么方向?(西北)孔雀馆在金丝猴馆的什么方

12、向?(正西)在这幅无经纬线、也无其他指示方向的地图上,你是如何来确定方向的?动物园导游图点拨归纳 在学生议论回答后,教师补充归纳在这种一般地图上确定方向的方法:面对地图,通常是“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在此基础上,再确定东北、东南、西北、西南的方向。读图讨论 电脑展示“某村平面图”,让学生观察该图与刚才的“动物导游图”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并以学习小组讨论、分析“想一想”提出的问题和归纳公路方向的变化是根据什么来辨别的。某村平面图想一想 看右图中公路的方向是怎样变化的?点拨归纳 在组织学生讨论、小组代表发言评价后,教师指出:有指向标的地图,根据指向标箭头指示的北方,再确定其他方向。并以辨别图中公路方

13、向发生怎样的变化为例,点击鼠标,在原图上加上虚线,指导学生学会用指向标辨别方向的方法,这样就能很快辨别出公路的方向发生的变化:从左向右公路是由西南向东北方向延伸,然后转向正东方向延伸。读图回答 电脑展示“经纬线为平行直线的地图”读图回答:A在D的什么方向?D在C的什么方向?B在D的什么方向?点拨归纳 在学生议论回答后,并让12名学生上讲台指图说一说自己的解答思路。然后教师进行点拨归纳:有经纬网的地图,按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来确定方向。并具体说明在经纬线为平行直线图上确定方向的思路和方法。第一步,根据经纬度数值的变化规律,辨别图上的经线是东经还是西经,纬线是北纬还是南纬。即经度数值

14、向东逐渐增大的为东经(东大东经),向西逐渐增大的为西经(西大西经);纬度数值向北逐渐增大的为北纬(北大北纬),向南逐渐增大的为南纬(南大南纬)。第二步,根据经纬线确定方向。两点在同一条经线上,只有南北方向之分,没有东西方向之别。如图中:A和D的相对位置是正南正北方向,即A在D的北方,D在A的南方。北极是地球上的最北点,南极是地球上的最南点,向北极方向为北A,向南极方向为南D。两点在同一条纬线上,只有东西方向之别,没有南北方向之分。如图中:C和D的相对位置是正东正西方向,即C在D的东方,D在C的西方。地球上东西方向是相对的,地球一周360,要选择两点之间经度差不超过180的弧段确定两点的相对位置

15、,沿着地球自转方向,前方的在东C,后方的在西D。两点既不在同一条经线上,又不在同一条纬线上,就是东北、西北、东南、西南方向了。如图中:D在B的西南方,B在D的东北方。可采用下列方法分析确定:一是假设组合法a.先看B、D的东西方向(假设两点在同一条纬线上),B东,D西;b.再看B、D的南北方向(假设两点在同一条经线上),B北,D南;c.各点的方向组合起来,B东北,D西南;d.二者的相对位置:B在D的东北方,D在B的西南方。二是定位组合法,如B在D的什么方向?a.确定定向点B,参照点D;b.以D确定B在D的右上方;c.D点向右东,向上北;d.组合右上东北,的以,B在D的东北方向。提出问题 在以北极或南极为中心的经纬网地图上,经纬线有什么特点?如何确定方向?引导分析 电脑展示下图,引导学生边观察、边启发、边分析。1.经纬线特点:经线呈放射状,纬线呈同心圆(或圆弧形)。2.辨别南北极:图上标出地球自转方向呈逆时针方向的,则中心是北极(如甲图);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初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