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同步教案:第11课《浣溪沙》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69574667 上传时间:2019-01-14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长春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同步教案:第11课《浣溪沙》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长春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同步教案:第11课《浣溪沙》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长春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同步教案:第11课《浣溪沙》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长春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同步教案:第11课《浣溪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长春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同步教案:第11课《浣溪沙》(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浣溪沙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晏殊及词牌,理解词句含意,背诵全词。2理解晏殊的思想情感,体会婉约派的艺术风格特点。教学重点了解晏殊及词牌,理解词句含意,背诵全词。来源:学优高考网教学难点来源:gkstk.Com理解晏殊的思想情感,体会婉约派的艺术风格特点。教学方法朗读、研讨 课型新授课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来源:学优高考网gkstk一、释题导入浣溪沙,唐代教坊曲名,因西施浣纱于若耶溪,故又名浣溪纱,后用作词牌名,属小令。均双调,上下片三个七字句,共42字。此调音节明快,句式整齐,易于上口。 二、整体感知1作者简介晏殊(9911055)字同叔,临川人。 北宋大臣,词人。十四岁中进士。累官至同平章事兼枢

2、密使,范仲淹、富弼、欧阳修、韩琦等均出其门下。曾以枢密副使出知应天府,延请范仲淹以教生徒,“自五代以来,天下学校废,兴学自殊始”。其词清新婉丽,“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为千古名句。谥元献。存珠玉词和清人辑晏元献遗文。 2背景资料浣溪沙这是晏殊的一首脍炙人口的小令,其语言疏淡闲雅,而意蕴却虚涵深广,能给人们哲理性的启迪。 3教师范读,学生自由朗读。 4词的上片写由眼前景物触发的怀旧之感、伤今之情、惜时之意。词的下片抒写了消逝中的再现、重现中的变化,以及词人对这种现象的感受与思索。 三、细读品味1“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由景触情,包蕴着一种景物依旧而人事全非的怀旧之感,糅合着深

3、婉的伤今之情。 2“夕阳西下几时回”词人由自然规律的变迁更替,透露出对美好景物以及难以忘怀情事的流连,同时也流露出对光阴流逝的无限惆怅。3“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这两句是全词中的绝妙之笔,传诵千古,被誉为“天然奇偶”。“无可奈何”表现出对落花怀着的深深叹惜;“似曾相识”表现出对归燕带着的迷离思绪。惜时之情、怀旧之感融合在一起。 来源:学优高考网4“小园香径独徘徊”来源:gkstk.Com直接抒发寂寞和忧伤之情。“独”字突出了凄清寂寞之感。“徘徊”一词表达了词人对美丽春天,大好年华以及美好事物的无限依恋之情。 四、合作探究如何理解“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这一千古名句? 明确:

4、“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这两句是传诵千古的佳句,被誉为“天然奇偶”,对仗工整而不露痕迹,词人对此也颇为得意。“无可奈何”,表现出对落花怀着深深的叹息;“似曾相识”,表现出对归燕带着迷离的思绪,词人似乎失去了什么,又似乎拥有了什么,似虚似实,意味深长。“燕归来”与“花落去”为实笔,但一经与“似曾相识”“无可奈何”相联系,它们的内涵便无限扩展,带有美好事物的象征意义,就在这惋惜与欣慰的交织中,深蕴着生活的哲理。 五、教师小结浣溪沙首句歌咏自己富贵闲适的生活情趣。二句引发出怀念昔日之感。三句,就眼前景抒怀,有落日余晖之迟暮情感。下片融情人景,写其旧情难忘,好景不长的叹惋。 浣溪沙这首小令,通过惜春表达了作者感伤年华飞逝,好景不长的惆怅思绪。 六、布置作业背诵并默写这首词。 七、板书设计浣溪沙 上片:怀旧之感、惜时之意;下片:无法挽回、有意自慰。 年华流逝、好景不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初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