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点睛】七年级语文语文版上册(导学案)1.忆读书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69572828 上传时间:2019-01-14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5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课堂点睛】七年级语文语文版上册(导学案)1.忆读书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课堂点睛】七年级语文语文版上册(导学案)1.忆读书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课堂点睛】七年级语文语文版上册(导学案)1.忆读书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课堂点睛】七年级语文语文版上册(导学案)1.忆读书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课堂点睛】七年级语文语文版上册(导学案)1.忆读书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课堂点睛】七年级语文语文版上册(导学案)1.忆读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堂点睛】七年级语文语文版上册(导学案)1.忆读书(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忆读书课前请同学们猜一个谜语:千层宝典一翻开,黑白纵横一排排,历代往事它记载,知识没它传不开。读一本好书,就像和一个高尚的人谈话。阅读一些作家回忆读书的经历,就能获得一笔很大的财富。1.把握文章的内容要点。深入理解作者的读书体会。2.引导学生注意平时读书要有自己的体会。3.培养学生热爱读书的兴趣。2课时第一课时一、新课导入口头表述活动:以书为话题,让学生回忆自己读了哪些书?谈谈自己喜欢读什么书,为什么?形式:安排小组讨论,老师深入组内听取他们的讨论交流,然后指定若干同学上台交流。教师评价,由此自然导入新课。二、自主学习预习与展示1生字注音着()力 无聊() 天罡()笸箩( o) 消遣()2

2、词语解释人情世故:指为人处世的道理。厌烦:嫌麻烦或因对象的琐碎而讨厌。兴亡盛衰:兴盛和衰亡(多指国家)。索然无味:没有一点趣味。华丽:美丽而有光彩。自作多情:自以为非常优秀,自以为别人喜欢他。心动神移:形容某处景色或某件作品特别能够感染、打动人,使人心神为之移动。3作者名片冰心(19001999),现代女作家,儿童文学家。原名谢婉莹,福建长乐人。“五四”运动时,在革命浪潮的激荡下,开始创作反映社会、家庭、妇女等问题的小说。代表作有诗集繁星春水;小说集南归往事;散文集同情冰心游记等。4背景追溯本文选自冰心选集(人民文学出版社2000年版)。本文是一篇叙事性记叙文,写于1989年9月8日。冰心七岁

3、开始读书,初次接触的书便是三国演义这样的鸿篇巨制,自此阅读量不断增加。大量的阅读积累奠定了冰心的文学基础,从而造就了文坛上的一代名家。作者毕生致力于儿童文学的创作,十分关心少年儿童的成长。写作此文,主要是勉励青少年朋友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多读书,读好书。三、合作学习探究与交流(一)整体感知1冰心老人八十多年的读书生涯的切身体会是什么?学生思考;指定学生回答;师生交流(包括四人小组讨论交流。以下同)【点拨明确】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2冰心老人回忆自己读书生涯的体会时,为什么会认为“读书好”呢?学生思考;指定学生回答;师生交流。【点拨明确】(1)书中生动的情节和人物形象能激起人的各种情感,让人获

4、得多种美的享受(举例略)。(2)读书能扩大知识面。(3)读书对写作有很大的帮助。(4)读书有助于提高人的品德修养。(二)深层理解1“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这九个字是冰心老人八十多年的读书生涯的切身体会。围绕这几个字,作者回忆了哪些具体事例?学生思考;指定学生回答;师生交流。【点拨明确】首先回忆了自己幼时读书的往事,主要有:(1)由一知半解到越来越能读懂、越来越爱读三国演义这件事,其间将三国演义与国文教科书在引人入胜方面做了比较。(2)回忆了幼时读文言文小说聊斋志异及其对自己作文很有帮助的事。(3)回忆幼时阅读水浒传的过程,其间还将水浒传与荡寇志做了比较。(4)回忆了少时能背满江红,酷爱古典诗

5、词的往事,并提及精忠岳飞未能给“我”留下太深的印象。(5)回忆了自己11岁时接触到茶花女遗事,对外国文学产生兴趣的事。(6)回忆了自己十二三岁时看红楼梦与中年时看此书不同的感受。其次,欣喜回忆自己晚年不能“行万里路”,仍能“读万卷书”的情况,并分别从古典文学、现代文艺作品两方面给读者传授挑选书、比较书的经验。2作者冰心认为怎样的书才算好书?学生思考;指定学生回答;师生交流。【点拨明确】作者认为能感染人、陶冶人,有助于提高人的品德修养,有助于扩大知识面,有助于写作的书,才能算好书。这样的书,首先必须人物个性鲜明、故事情节感人。具体地说就是古代小说要精彩而不繁琐,引人入胜而非索然无味;现代文艺作品

6、需充满真情实感而又质朴浅显。3冰心老人八十多年的读书生涯体会(要点):(1)读书好。书中生动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能激起人的各种感情,让人获得美的享受。读书能扩大知识面。读书对写作有很大的帮助。读书有助于提高人的品德修养。(2)多读书。作者从七岁开始读三国演义,直到晚年仍在“读万卷书”,而且所读的书古今中外俱全。(3)读好书。作者说:“会挑选、会比较。”对那些“满带着真情实感,十分质朴浅显的篇章”,读起来就“心动神移,不能自已”。四、板书设计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纵览古今,横观中外,许多名人都和书结下不解之缘。诗人汪国真说过:“最优秀的读者,不一定是最优秀的作家,最优秀的作家必

7、定是最优秀的读者。”请问:“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是哪个著名作家的读书心得?(回忆冰心及作品,引出课文探究)在中国的文学史上,女作家寥若晨星,冰心是文学界的长青树,从19岁成名到晚年仍在创作,她之所以能取得这么高的文学成就与她热爱读书是分不开的,这节课就让我们更深入地学习她读书的心得。二、合作学习讨论与展示(一)精读课文1冰心奶奶在读书中有许多感受,这些描写她感受的词语你在文中找出来了吗?【点拨明确】例如:三国演义让作者感到“津津有味”,“好听极了”,还“含泪上床”,“哭了一场”。水浒传让作者感到“尤其欣赏”,“气愤填胸”;红楼梦让作者“尝到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一个朝代和家庭的兴亡盛衰的

8、滋味”;现代优秀的文学作品让作者“心动神移,不能自已”;茶花女遗事则让作者对外国小说“有了广泛的兴趣”。以上内容体现了“读书好”的一个好处:书中生动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能激起人的各种情感,让人获得多种美的享受。2冰心奶奶告诉我们说要“多读书”,你能从文中找出她读了哪些书吗?(喜欢读哪些书,不喜欢读哪些书?)【点拨明确】在210段,有三国演义聊斋志异水浒传精忠岳飞茶花女遗事红楼梦等。这些内容体现了“多读书”这一中心。3文章开篇谈“读书”,这样写有什么好处?【点拨明确】开篇点题,引出下文。其中“一就”的句式让我们真切感受到作者谈到读书时那压抑不住的情感,从而表达了作者对读书深厚的兴趣和深切的体会。

9、它激起我们阅读下文的强烈兴趣。4“从读书中我还得到了做人处世的独立思考的大道理,这都是从修身课本中所得不到的。”“修身”一词在文中的意思是什么?如何理解最后一句话?【点拨明确】“修身”出自于儒家经典大学“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里代指四书五经之类的正统书籍,微有讥讽。文中最后一句话说明读书是自己人生最大的乐趣,是其他东西所无法比拟的。5“读万卷书更是我唯一的消遣”一句中“更”和“唯一”用得是否恰当?怎样理解“消遣”一词?【点拨明确】“更”和“唯一”用得恰当。作者一生喜欢读书,因伤腿行动不便,自然少去诸多的应酬杂事,这便成了作者最佳的阅读空间。从“更”“唯一”两个词

10、上可以看出作者对读书的深厚兴趣。“消遣”一词本义指“用自己感受愉快的事来度过空闲的时间”,在这里指作者伤腿期间愉快的读书。(二)走进语言1“一知半解地读了下去,居然越看越懂”一句中“越看越懂”的含义是什么?【点拨明确】读书越多,知识积累越多,理解能力就会越强。(要联系上下文的意思理解词语的含义。因为作者当时年龄尚小,读书只能一知半解。即使这样,大部分内容是看得懂的,随着自己知识越来越多,也就“越看越懂”了。)2解释加点词语在句中的表达作用。(1)我只好带着对于故事下文的无限悬念,在母亲的催促下,含泪上床。(2)我决定咬了牙拿起一本三国演义来,自己一知半解地读了下去,居然越看越懂【点拨明确】(1

11、)表达出渴望和眷恋之情。(2)形象地表现了作者对阅读大著作的渴望。(答此类题要理解加点词的意思,也要结合文意、句意进一步理解其深层的含义。“悬念”在文中是惦念、挂念的意思。惦念、挂念的原因是因为作者对故事感兴趣,渴望知道故事的发展、结局。“咬了牙”表明作者下了很大的决心,那时作者只有几岁。)(三)走进主旨通过以上环节的学习,引导学生归纳。这是一篇写读书乐趣的回忆性散文。作者通过回忆幼时、少年时读书的经历及多年来各界的宝贵经验,告诉我们:读书好,要多读书,读好书。(四)走进写法1贴近现实生活,有真情实感。写文章贵在以情感人,这一点充分体现在本文之中。小时候因大人不能满足自己听故事的愿望而“含泪上

12、床”,让我们仿佛看到了一个泪眼朦胧的充满着无限期待的小女孩;“我第一次读到关羽死了,哭了一场到诸葛亮死了,又哭了一场”,一下子就勾起了读者心中同情与善良的本性。文章字里行间流露出来的浓浓的真情实感,深深地影响了每一位读者。2语言准确、平实,读来感觉亲切、自然。如:作者小时候把“凯”念作“岂”,把“诸”念作“者”,对于这样的事情我们也似曾相识;“总而言之,统而言之,我这一辈子”中“总而言之”“统而言之”连用,看似重复、啰嗦,但仔细品味就会恍然大悟,作者这样写是想通过这种方式来强调读书对自己的重要性;“物怕比,人怕比,书也怕比”,仅用了十个字,就由浅入深、层层深入地道出了选择的必要性,让我们自然而

13、然地认同了作者的看法和主张。三、板书设计 四、拓展延伸1师生畅谈自己读书的体会、感受。冰心一生与书相伴,才有此心得指导我们读书,结合“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谈谈你对读书的体会。2名言警句交流。为了更好地指导我们读书,请同学们交流有关读书的名言警句,自己总结的也可以。(1)读一本好书,就是和高尚人谈话歌德(2)任何时候我也不会满足,越是多读书,就越是深刻地感到不满足,越感到自己知识的贫乏马克思(3)书是传播知识的工具。(4)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5)我们自己的名言。3名著考查交流。大家一定也读了许多书,下面我考考大家。(1)“宴桃园豪杰三结义”是指哪三个人?(2)三国演义中“三国”指哪三国?(

14、3)“岳母刺字”的故事你可能知道,你知道岳母在儿子背上刺下了什么字?(4)“哪吒闹海”出自哪部书?(5)“倒拔垂杨柳”的好汉是谁?他是哪部书中的人物?【点拨明确】1.刘备,关羽,张飞。2.魏国,蜀国,吴国。3.精忠报国。4.封神榜。5.鲁智深,水浒传。4写作方法点拨。(1)为什么要把握详写和略写?【点拨明确】确定材料的主次和详略是结构的重要问题,它对表现中心思想起保证作用。详写,就是把与中心思想关系大的材料写得具体、详尽;略写,就是把与中心思想关系不太大的材料写得概括、简略。详略得当,能使文章中心明确,重点突出,结构紧凑。详略不当,势必造成文章主次不明,使读者无法把握中心。(2)如何把握详写和略写?【点拨明确】处理详写和略写,首先要根据表现中心思想的需要。文章的中心事件或中心议题要详写,其他事件和问题要略写;有典型意义的材料要详写,一般性材料则略写。其次,要根据文体性质决定详略。说理的文章,重在阐明主要论点的论证部分,因此,说理部分要详写,引证事例则略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初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