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体行为积极性与激励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69551382 上传时间:2019-01-14 格式:PPT 页数:30 大小:28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个体行为积极性与激励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个体行为积极性与激励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个体行为积极性与激励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个体行为积极性与激励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个体行为积极性与激励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个体行为积极性与激励》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个体行为积极性与激励(3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三章 个体行为积极性与激励,第一节 个体行为积极性概述,一、个体行为积极性的一般概念,行为是指有机体在环境刺激的影响下,所引起的内在生理和心理变化的外在反映。人类行为分为两种:一种是动机性行为,另一种是非动机性行为。 个体行为积极性是指直接影响人体活动的一种能动、活跃的心理状态。,二、影响个体行为积极性的各心理要素之间的关系 行为过程可以概括为:个体受到内外刺激产生需要,需要引起动机,动机支配行为,行为带来一定结果,结果导致需要的满足,行为结束,产生新的需要,开始新的行为。,需要是人的行为积极性的内部原动力,是最基础的心理要素。 动机是个体行为的直接推动力。但动机的强弱受人的需要的制约。 需

2、要转变为动机的基本条件是行为目标的出现。而行为目标产生于外部环境刺激与主体需要的相互作用中。,第二节 影响个体行为积极性的心理要素,一、个体行为积极性的心理基础需要 (一)需要 需要是个体在生活中感到某种欠缺而又力求获得满足的一种心理活动状态或心理倾向。,(二)需要的种类和特征 1、自然性需要和社会性需要 按需要的起源可以分为自然性需要和社会性需要 自然性需要是有机体对维持生命和种族延续所必要的条件的需要。 社会性需要是指个体在成长过程中,通过各种经验的积累所获得的一种特殊的需要。,2按照需要的对象可以分为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 物质需要是指个体对物质对象的需求 精神需要是人们对智力、宗教信仰、

3、道德、文化艺术等方面发展条件需求的反映,它是一种对观念对象的需求,是以人的物质需要为基础的。,需要一般具有以下特点: 1需要与生存发展的相关性 2需要的无限性 3需要的多样性 4需要的社会历史性,二、行为积极性的直接动力动机,(一)动机的概念 动机是指引起和维持个体的行为,并使行为朝向某一目标的内部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二)动机产生的条件 需要的产生。这是动机产生的内部条件。 外在条件(刺激)诱因。 它是指能够激起有机体的定向行为,并能满足某种需要的外部条件或刺激物。,(三)动机的分类 生理性动机和社会性动机 生理性动机是指在生物学需要基础上产生的动机。也称为原始性驱动力。 社会性动机在社会

4、文化需要基础上产生的动机。, 根据引起动机的原因,可分为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 内部动机来源于行为本身,即人对活动本身感兴趣,活动本身能使人获得满足,无需外力作用的推动,不必外加奖赏,完全出于自愿而活动。 外部动机是由自身活动以外的刺激(如纪律、奖惩等)而诱发出来的。, 根据动机的作用,可分为主导动机和辅助动机。 主导动机是指对行为起支配作用的动机。又叫优势动机。 辅助动机是指个体行为不起支配作用的动机。,(四) 行为动机的测量方法 观察法 在实际生活中,或是在控制的情况下,观察员工的行为,加以推论。 自陈法 投射法,三、行为积极性的诱因目标,(一)目标的概念 主观上的行为目标是人们行动所追求的

5、结果在人们意识中的超前反映 。,(二)目标的功能 诱发功能 导向功能 激励功能 聚合功能,(三)目标特性与行为积极性的关系 目标的价值与个体行为积极性的关系 目标实现的概率与个体行为积极性的 目标的远近对个体行为积极性的影响。 目标的清晰度对个体行为积极性的影响。 目标后效对个体行为积极性的影响。,第三节 激励过程,一、激励的概念 激励就是激发鼓励,调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工作绩效=f(能力 激励),二、激励的基本模式 激励过程模式之一内容,激励过程模式之二内容,激励过程模式之三内容,激励过程模式之三,人的行为的激励过程,就其本质来说,就是由刺激变量(目标、诱因等)引起机体变量(个体

6、需要与动机等)产生激活与兴奋状态,从而引起积极的行为反应,实现目标,提高工作绩效。,三、激励的类型 1、根据激励内容,可以把激励分为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 所谓物质激励就是从满足人的物质需要出发,通过对物质利益关系进行调节,激发人的向上动机并控制其行为的趋向。 所谓精神激励就是从满足人的精神需要出发,对人的心理施加必要的影响,从而影响人的行为。,2、根据激励的性质,激励分为正激励和负激励。 正激励就是当一个人的行为符合社会需要时,通过奖赏的方式来鼓励这种行为,以达到保持和增加这种行为的目的。 负激励就是当一个人的行为不符合社会需要时,通过惩罚的方式来抑制这种行为,以达到减少或消除这种行为的目的。

7、,3、根据激励得形式,激励可分为内激励和外激励。 内激励是由内酬引发的、源自于工作任务本身的激励。外激励是由外酬引发的,与工作任务本身无直接关系的激励。,四、激励的影响因素 1、激励时机,2、激励频率 所谓激励频率是指在一定时间里进行激励的次数 激励频率与激励效果之间并不完全是简单的正比关系。 要区别不同情况,采取相应的激励频率,才能有效的发挥激励的作用。,对于复杂性强,比较难以完成的任务,激励频率应当高,对于比较简单、容易完成的任务,激励频率就应该低。 对于任务目标不明确、较长时期才可见成果的工作,激励频率应该低,对于任务目标明确、短期可见成果的工作,激励频率应该高。 对于各方面素质较差的工作人员,激励频率应该高,对各方面素质较好的工作人员,激励批率应该低。 在工作条件和人事环境较差的部门,激励频率应高;在工作条件和人事环境较好的部门,激励频率应该低。,3、激励程度 激励程度是激励量的大小,即奖赏或惩罚标准的高低。超量激励和不足量激励不但起不到激励的真正作用,甚至会起反作用,造成员工积极性的降低。,五、激励与管理,有效的管理应采取不同的激励方式满足人们不同层次的需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