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细胞分化抗原3

上传人:油条 文档编号:6952779 上传时间:2017-08-09 格式:PPT 页数:24 大小:1,01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白细胞分化抗原3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白细胞分化抗原3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白细胞分化抗原3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白细胞分化抗原3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白细胞分化抗原3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白细胞分化抗原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白细胞分化抗原3(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白 细 胞 分 化 抗 原leukocyte differentiation antigen,概 念 LDA:指血细胞在分化成熟为不同谱系、分化的不同阶段及细胞活化过程中,出现或消失的细胞表面标记分子。 其范围不仅局限于白细胞,其它血细胞及一些非造血细胞膜上也表达。,人白细胞分化抗原和CD的关系 CD(cluster of differentation) 应用以单克隆抗体(McAb)鉴定为主的聚类分析方法,将来自不同实验室的McAb所识别的同一种分化抗原归为同一个分化群,简称CD (cluster of differentiation)。 CD即是位于细胞膜上一类分化抗原的总称 人的CD编号已

2、从CD1命名至CD247,大致分为13个组 一般抗体与识别相应抗原用同一CD序号表示,CD、AM的基本结构,1膜外区结构:具有相同结构域的一类分子可组成超家族(SF)。共有IgSF、TNFSF、TNFRSF、CCP等十几种结构域。2跨膜区结构: 根据singer分类法可分为型。见下图3. 胞浆区结构:共有四种,蛋白酪氨酸激酶 (PTK)结构域;蛋白酪氨酸磷酸酶(PTP) 结构域;死亡结构域(DD);免疫受体酪氨酸活化(抑制)基序(ITAM or ITIM),型:一次跨膜,N端在胞外。如免疫球蛋白 超家族(IgSF)。型:一次跨膜,N端在胞内。如肿瘤坏死因 子超家族(TNFSF)。型:多次跨膜(

3、27次),N端在胞外。 如TM4SF、STRSF。型:由多个亚单位组成的跨膜通道。型:多肽链以糖基磷脂酰肌醇(GPI)连于细 胞膜的脂质双层中。如CD16、CD55、 CD58分子等。型:多肽链一端以GPI连于胞浆膜,另一端 是一次或多次跨膜。,常用的CD分子,1、与T细胞识别、粘附、活化 有关的CD分子,CD3 CD3分子与T细胞表面的抗原识别受体(TCR)以非共价键形成TCR-CD3复合物,在TCR信号传导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CD3分子由、和5种肽链组成,其胞外结构属IgSF。、链的跨膜区氨基酸带有负电荷,与TCR或TCR链的跨膜区带正电荷的氨基酸形成盐桥,形成稳定的TCR-CD3复合体

4、。和链胞浆区较长,有免疫受体酪氨酸活化基序(imunoreceptor tyrosine-based activation motif, ITAM)结构,其中酪氨酸磷酸化后,活化有关激酶,转导TCR-CD3介导的活化信号。,CD4 为单链跨膜糖蛋白,胞膜外结构为IgSF成员,共有4个结构域。CD4分子的第一、二个结构域可与MHC-II类分子的非多态区结合。故又将CD4分子称为MHC类分子的受体。第一个V样结构域是HIV的受体,与HIVgp120结合。CD4分子是T细胞TCR-CD3识别抗原的辅助受体,胞外区与抗原递呈细胞(APC)表达的MHC-II类分子结合,而胞浆区与P56lck(lck为淋

5、巴细胞激酶)结合,参与信号传导。CD4T细胞又称为 辅助性T细胞(helper T cell, Th),CD8 由、链借助二硫键连接形成异二聚体。链V样结构域与MHC类分子的非多态区结合,故又将CD8分子称为MHC类分子的受体胞浆区可与P56lck激酶结合,参与T细胞活化和增殖的信号传导。CD8分子也是T细胞识别抗原的辅助受体,可以增强抗原肽-MHC分子结合后的信号刺激。CD8T细胞又称细胞毒性T细胞(TcCTL)(cytotoxic T lymphocyte),CD2 又称淋巴细胞功能相关抗原-2(lymphocyte function associated antigen, LFA-2)

6、CD2分子的配体主要是CD58(LFA-3)胞浆区可与多种蛋白酪氨酸激酶相连CD2与CD58结合,促进T细胞对抗原的识别功能,主要通过增强T细胞与APC或靶细胞之间黏附,以及CD2分子介导的信号转导CD58 又称LFA3,主要表达 在APC或靶细胞上。 与CD2分子黏附,促进T细胞识别抗原的功能。,CD28 是由二硫键相连的同源二聚体,其胞浆区可与多种信号分子相连。分布:CD4+T细胞、50% CD8+ T细胞、浆细胞和部分活化的B细胞。CD28的配体是 B7 (B7-1 or CD80) B7主要分布于B细胞和APC细胞表面CD28/B7提供T细胞活化所必须的协同刺激信号(即第二活化信号),

7、是一组重要协同刺激分子,CTLA-4 即: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分子(CD152)仅表达于活化的T细胞表面。配体是 B7分子(B7-2 / CD86)。因胞内含有免疫受体酪氨酸抑制基序(immunoreceptor tyrosine-based inhibition motif, ITIM), 故传导抑制信号,对T细胞的活化有负调节作用。CD40L 即:CD40配体(CD154),主要分布在活化的CD4+ T细胞、部分CD8+ T细胞和T细胞。以三聚体形式结合B细胞表面的三聚体CD40分子, 为B细胞活化提供必要信号。,2与B细胞识别、粘附、活化 有关的CD分子,CD79a/CD79b ( I

8、g/ Ig)CD79a又称 Ig, CD79b 又称 Ig,通过二硫键组成异源二聚体。胞外结构属IgSF,胞内有ITAM结构。分布在除浆细胞外B细胞发育的各个阶段,是B细胞的特征性标记。CD79a/CD79b常与BCR(SmIg)以非共价键组成BCR复合体,能稳定BCR的结构,并与抗原的识别及信号传导有关 。,CD19单肽链,分布同上。是B细胞的重要标记。CD19是CD19/CD21/CD81信号复合物中的一个成分,可与多种激酶结合,促进B细胞激活。CD21 又称CR2和EB病毒受体,表达于成熟的B细胞、滤泡树突状细胞,以及咽部和宫颈上皮细胞,是 B细胞的重要标记。CD21是EBV的受体,故B细胞是EBV易感染的靶细胞,CD21与EBV结合后可导致B细胞的转化和增殖。这可能是EBV引起传染性单个核细胞增多症的机制,CD80/CD86 即B7-1/B7-2,活化T、B细胞和单核细胞表达均高CD80/86的配体分别为CD28/CTLA-4。通过其胞膜外区V样结构与CD28结合,为T细胞TCR/CD3活化提供重要的协同刺激信号(活化信号);与CTLA-4结合,则参与T细胞负调节(抑制信号)CD40分布在抗原提呈细胞(B、DC、M)、上皮细胞、内皮细胞等与T细胞表面的CD40L结合提供B细胞再次应答的第二活化信号,3免疫球蛋白Fc受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