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认识》ppt课件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69526332 上传时间:2019-01-14 格式:PPT 页数:63 大小:738.8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提高认识》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63页
《提高认识》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63页
《提高认识》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63页
《提高认识》ppt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63页
《提高认识》ppt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6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提高认识》ppt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提高认识》ppt课件(6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提高认识 更新理念 积极参与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 安徽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 姚德勇 二七年八月二日,根据教育部部署, 2004年9月 高中新课程在广东、海南、山 东、宁夏四省(区)实验 2005年9月 江苏 2006年9月 安徽、天津、浙江、福建、辽 宁5省 在全国第三批加入高中 新课程实验,一、坚定信念,充分认识推进普通高中 新课程实验的必要性,为什么要进行普通高中课程改革? 首先,这是党中央、国务院根据 我国经济和社会改革与发展的需要、 分析我国基础教育的现状、借鉴世界 各国课程改革的经验做出的一项重大 决策。,实施普通高中新课程是适应科技发展和社 会文化变迁的需要。 课程问题是学校教育的核

2、心问题,教育的发 展与改革需要课程改革。 实施普通高中新课程是国际教育改革的发 展趋势。 这里,以几个国家和地区的课程改革为例:,新加坡:,2001年新加坡课程改革的标准要求: 学生必须掌握必要的技能,成为勇于革新、 善于获取信息、富有创造精神的人,以适应21世 纪的需要。,日本:,2002年实行的新课程标准要求: 1鼓励学生参与社会,提高国际意识; 2提高学生独立思考和独立学习的能力; 3在保证学生掌握基本学习内容的前提下 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4鼓励每所学校办出自己的特色和标新立 异。,台湾地区:,2000年颁布新的九年制基础教育课程 标准: 把人、自然、社会作为一个有机整体, 用整合的

3、观点规划课程。提出培养学生在科 技与资讯、主动研究、独立思考和解决问 题、表达沟通和分享等方面的十大能力。,美国:,2000年教育战略在课程方面出: 美国学生在4、8、12年级毕业时有能力 在英语、数学、自然科学、历史与地理学科 等方面应付挑战。最近还特别强调“不让一个 孩子掉队”。,英国:,1999年颁布的新一轮国家课程准: 强调了四项发展目标和六项基本 能。即精神、道德、社会和文化方面 的发展以及交流、数据处理、信息技 术、共同操作、改进学习、解决问题。,(2)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内部背景,实施普通高中新课程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 实施普通高中新课程是提高高中教育质量的客观需要。,存

4、在的问题和弊端: 过分注重知识传授,忽视了学生的社会性、价值观、创造性; 内容“繁、难、偏、旧”,并且过于注重书本知识,脱离了学生经验; 以学科知识为核心,科目过多,忽视了学科之间的整合性和关联性;,学生学习过于强调接受式学习,死记背; 评价上过于强调评价的甄别和选拔功能,忽 视评价促进学习者发展和提高的教育功能; 课程管理过于集中,强调统一,忽视了 地方与学校在课程管理与开发中的作用,国家 课程一统天下,等等。,校园歌谣: “书包最重的人是我,作业最多的人是 我,起得最早、睡得最晚的人是我是 我、是我、还是我。” “不学不厌,不厌不学。边学边厌,边 厌边学。越学越厌,越厌越学。学厌厌,厌 学

5、学。何时学了不厌,厌了不学?!”,杨振宁先生在中美两种教育哲学的 借鉴中提出: 美国的教育激励有广泛的兴趣,亚洲 的教育注重狭窄的专业;美国教育比较灵活 多变,亚洲注重扎实的操练;美国教育希望 东跑西跳,亚洲教育要人按部就班;美国教 育注重培养自信心,亚洲人常缺乏自信心。,高中课程的选择性和多样性,是高 中学生发展对高中课程改革的内在需求。 高中教育的现状也迫切要求高中阶 段课程进行改革。,第二,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是我国基础教育课 程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义务教育阶段新 一轮课程改革进一步推进的必然要求。 第三,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也呼唤高中阶 段课程进行改革。 第四,实施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是

6、推进 落实素质教育的需要。,素质教育,从科学发展观的角度看,关键是要把握三点:,一 是“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内容。 二 是“德育为首”。 三 是新课程改革是切实落实和全面推进 素质教育的中心环节。,程艺厅长强调: 一是必须要做,而且要做好,只能成功, 不能失败; 二是在实施过程中,要认识到位,科学 策划,确保该项工作万无一失; 三是加大宣传力度,要注重面向学生家 长和社会的宣传,引导社会关心、理解、支 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二、增强信心,充分认识推进普通高中课程 改革的可行性 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势在必行。 安徽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实施进展况。,一是加强领导,积极宣传。 二是样本先行,稳妥推

7、进。 三是加强培训和调研,优化新课程设置。,亟待解决的问题,如: 高考模式不变,而教学内容在变,学校实施 新课程阻力较大、困难较多;教师和学生感到负 担过重;综合实践活动、通用技术等课程开设存 在一定困难,对地方课程资源、社区课程资源、 校内外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不够;部分学校的办 学条件(校舍、设施、设备等)、师资力量适应 不了高中新课程实施的需要,三、明确目标,认真完成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各项任务,构建新课程教育体系的具体目标是: 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 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 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 过程。 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

8、位、科目多 和缺乏整合的现状,以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 需求,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 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 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 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 能。 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 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 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 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 力以及交流和合作的能力。,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 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 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 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

9、实 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 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一)普通高中的性质和培养目标。,教育部颁发的普通高中课程方 案(实验)指出普通高中性质:普 通高中教育是在九年义务教育基础上 进一步提高国民素质、面向大众的基 础教育。普通高中教育为学生的终身 发展奠定基础。,普通高中教育培养目标是: 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 价值观; 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热爱中国共产 党,自觉维护国家尊严和利益,继承中华民 族的优秀传统,弘扬民族精神,有为民族振 兴和社会进步作贡献的志向与愿望;,具有民主与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 会公德,维护社会正义,自觉行使公民的权利, 履行公民的义务,

10、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具有社会 责任感; 具有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掌握适应时 代发展需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学会收集、 判断和处理信息,具有初步的科学与人文素养、 环境意识、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具有强健的体魄、顽强的意志,形 成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审美情趣,初步具 有独立生活的能力、职业意识、创业精神和 人生规划能力; 正确认识自己,尊重他人,学会交 流与合作,具有团队精神,理解文化的多样 性,初步具有面向世界的开放意识。,(二)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以邓小平同志“三个面向”和江泽民同 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 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和国务院关

11、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实 施素质教育,大力推进教育创新,构 建具有中国特色,充满活力的普通高 中新课程体系,为造就数以亿计的高 素质的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 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打下坚实基 础。,(三)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1、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内容,增强与社会进步、科技发展、学生经验的联系,拓展视野,引导创新与实践; 2、适应社会需求的多样化和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构建重基础、多样化、有层次、综合性的课程结构; 3、创设有利于建立新型学习方式的课程实施环境,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以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4、建立与新课程相配

12、套的督导与评价机制,改进校内评价,实行依据学生学业成绩与成长记录等进行综合评价的制度; 5、赋予学校合理而充分的课程自主权,为学校创造性地实施国家课程、因地制宜地开发学校课程和学生有效选择课程提供保障。,(四)普通高中新课程的突出变化。,新的高中课程与以往的课程相比较,最核心 的转变是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其最重 要的是教育观念的转变,高中课程改革方案确立 了体现素质教育精神的教育观念,力求从根本上 扭转应试教育的局面,既要求学生全面发展,又 强调为学生的个性发展创造空间,比较好地阐释 了新世纪的人才观、质量观和教育观。,其变化的具体表现如下: (1)课程功能发生了转变。新课程对高中课程

13、 的功能进行重新定位,强调普通高中是在九年义 务教育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国民素质、面向大众的 基础教育,应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2)课程结构发生了转变。高中新课程从学 习领域、科目和模块三个层次整体关注课程结构 的变革,突出选择性和多样性。,(3)课程内容发生了变化。不再单纯以 学科为中心组织教学内容,而是精选学生终 身发展必备的知识,以满足不同学生发展的 需要。 (4)课程设置发生了变化。高中课程由 必修和选修两部分组成;综合实践活动成为 学生的必修课程;加强了信息技术和通用技 术教育等。,(5)课程实施发生了变化。学校要提供课程设置说明和选课指导手册,并在选课前及时提供给学生,鼓励学生

14、在感兴趣、有潜能的方面选修更多的模块,使学生实现有个性的发展。 (6)课程评价方面发生了变化。新课程方案要求实行学生学业成绩与成长记录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方式,全面反映学生的成长历程。,(四)普通高中新课程的整体结构和 特点,新课程结构的最大特点是整个课程由学习领域、科目、模块三个层次构成。,普通高中课程结构表,学习领域:与以往不同,普通高 中新课程分领域设置,把学习领域作 为课程结构的第一层面。高中三年共 设置了语言与文学、数学、人文与社 会、科学、技术、艺术、体育与健康 和综合实践活动八个学习领域。,科目:领域之下设科目,每一个学习领 域由课程价值相近的若干科目组成。八个学 习领域共包括语文、

15、数学、外语(英语、日 语、俄语等)、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 理、化学、生物、艺术(或音乐、美术)、体 育与健康、技术等1213个科目。其中技 术、艺术是新增设的科目,艺术与音乐、美 术并行设置,供学校选择。鼓励有条件的学 校开设两种或多种外语。,模块:科目内的结构有了重要变 化,每一科目由若干“模块”组成。模块 之间既相互独立,又反映学科内容的 逻辑联系。每一模块都有明确的教育 目标,并围绕某特定内容,整合学生 经验和相关内容,构成相对完整的学 习单元;每一模块都对教师教学行为 和学生学习方式提出要求与建议。,普通高中新课程在结构上还分为必修和 选修两部分,并用学分来描述学生的课程修 习状况

16、。并规定学生毕业的学分要求:学生 每学年一在所有领域都获得一定学分,三年 中获得116个必修学分(包括研究性学习活 动15学分,社区服务2学分,社会实践6学 分),在选修II中至少获得6学分,总学分 达到144方可毕业。,普通高中课程学分结构表,(六)我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的指导思想。,坚持以“三个面向”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 指导,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落实国务院关 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所确定的基础教 育培养目标,充分体现普通高中教育的性质,即 普通高中教育是在九年义务教育基础上进一步提 高国民素质、面向大众的基础教育,为学生的终 身发展奠定基础;充分体现时代要求,根据普通 高中新课程的培养目标,以促进学生的全面而有 个性的发展为核心,全面、准确地实施普通高中 课程。,立足我省实际,借鉴义务教育阶段课程 改革实验工作的有益经验,积极稳妥地推进 普通高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