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中点】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教案:9.1第1课时 溶液及其组成(教学设计)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69471960 上传时间:2019-01-13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典中点】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教案:9.1第1课时 溶液及其组成(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典中点】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教案:9.1第1课时 溶液及其组成(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典中点】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教案:9.1第1课时 溶液及其组成(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典中点】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教案:9.1第1课时 溶液及其组成(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典中点】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教案:9.1第1课时 溶液及其组成(教学设计)(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课题1溶液的形成教学设计(第1课时)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认识溶解的现象,知道溶液、溶剂和溶质的概念。2了解溶液在生活、生产和科学研究中的广泛用途。来源:学优高考网gkstk(二)过程与方法练习观察、记录和分析实验现象,以及简单实验的设计(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讨论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过程,体会物质在溶解时的扩散时一个自发的过程,了解水是一种溶解能力很强的溶剂,能溶解很多物质,切这个过程绝大多数是不可逆的。2感受生活中的化学,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在小组讨论与探究实验中体会交流与合作在学习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二、教学重点溶液的概念以及溶液、溶质、溶剂三者的关系三、教学难点从微观角度理解溶解

2、过程四、教学准备教学设备(投影仪,计算机)、蔗糖、氯化钠、碘、高锰酸钾、水、汽油、酒精、红墨水、玻璃棒、药匙、试管若干、胶头滴五、教学过程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新课引入3分钟展示各小组课前准备的水,小组交换品尝(提示学生感受在品尝的过程中味道有无差异)。它们是怎么形成的?为什么各部分的味道是一样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课题1溶液的形成,学了本课题后你的猜想与假设自然就有了答案。各组分别派一位代表品尝,并描述味道和过程中的感受。其他同学根据他们的描述猜猜他们喝的是什么。饮品的配制者揭晓答案,并根据配方及包装上的标签与其他同学一起分析饮品的成分。由学生的生活经验设置悬念,引入,学生亲身体验,激

3、发学生学习新知识的热情新课讲授25分钟来源:学优高考网gkstk探究活动1 探究溶液形成的过程学生实验:在20mL水中加入一匙蔗糖或氯化钠,用玻璃棒搅拌。为什么物质会消失在水中?原因是什么?对此你有何猜想?小组讨论一下看是否能形成共识。提问我们各小组的液体,都是混合物大家思考一下:1每种液体各部分一样吗?2放置了这么长时间,你有没有看到哪种液体析出沉淀? 小结:这种混合物就是溶液。提问:如何从微观上理解溶液的形成?播放动画:蔗糖在水中的溶解、食盐在水中的溶解你所配制的蔗糖或食盐溶液还能溶解其他物质吗? 小结:溶液、溶质、溶剂的概念学生分组实验,观察现象,并填写以下表格:来源:学优高考网现象形成

4、什么学生积极寻找原因,进行猜想与假设。小组讨论形成共识:是固体小颗粒分散到水中,形成一种混合物。学生分析、归纳两种液体的特征。由两种液体的形成过程及特征,初步推出溶液的概念。来源:学优高考网gkstk学生讨论、总结可知:蔗糖溶于水后以分子形式均匀地分散在水中,而氯化钠以阴阳离子形式均匀地分散在水中学生的方法很多:如可以把蔗糖或食盐等单独放入已配好的液体中,也有把所有的固体物质起放入水中。学生理解概念来源:学优高考网gkstk让学生自己动手配制是为溶液概念的形成建立丰富的感性材料。由宏观向微观过渡,从微观角度认识溶液形成的实质,对溶液概念中的“一种或几种物质”和“另一种物质”能进行判断,建立溶质

5、、溶剂的概念。在生活中有时有这样的现象,当油渍滴到了你的衣服上时,你将怎么办?我们做完下面的活动探究就能明白洗去油污的道理了。探究活动2(探究溶解的影响因素)药品:碘、高锰酸钾、水、汽油仪器:药匙、试管若干、胶头滴管小结:同种溶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现象不同。学生根据生活经验,想出各种不同的方法.如:可以用洗衣粉、肥皂、汽油等物质来洗。学生分组实验,思考实验结论。小组讨论并填课本27页图9-3的表格:学生讨论归纳出影响溶解的因素:溶质、溶剂等目的在于说明同种溶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不同;不同种溶质在同一溶剂中的溶解性也不同。探究活动3酒精能否溶于水药品:酒精、水、红墨水 仪器:试管一支、胶头滴管

6、。提问:请问溶质除了是固体、液体外还可以是什么状态?举例说明。小结:溶质可以为:固体、液体和气体;液体与液体互溶时:多者为溶剂,少者为溶质,一般情况下水是溶剂。学生在前一个实验的基础上,分组设计实验验证。记录实验现象,并填写课本27页图9-4的表格:学生思考回答:还可以是气体,如我们夏天喝的汽水,二氧化碳是溶质,水是溶剂。培养学生设计实验能力;体现学生实验二次利用的思想。让学生了解溶质可以是固体,也可以是液体或气体。表达交流让学生交流与表达日常生活中的溶液以及溶液在实际生活、生产中的应用。学生各抒己见,介绍见过的溶液及其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让学生体会学习溶液的现实意义。课堂小结2分钟1溶液的概念: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叫溶液。2溶液的组成:溶质:被溶解的物质。 溶剂: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 3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 4液体和液体形成溶液时:量多的称为溶剂,量少的称为溶质。水是一种常见的溶剂。 5不同溶质在同种溶剂里的溶解情况不同, 同种溶质在不同溶剂里的溶解情况也不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初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