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A文】初中语文教学反思集

上传人:Jerm****014 文档编号:69471092 上传时间:2019-01-13 格式:DOC 页数:48 大小:21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7A文】初中语文教学反思集_第1页
第1页 / 共48页
【7A文】初中语文教学反思集_第2页
第2页 / 共48页
【7A文】初中语文教学反思集_第3页
第3页 / 共48页
【7A文】初中语文教学反思集_第4页
第4页 / 共48页
【7A文】初中语文教学反思集_第5页
第5页 / 共4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7A文】初中语文教学反思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7A文】初中语文教学反思集(4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5A版优质实用文档目录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学反思3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教学反思6让作文文采飞扬教学反思8为学生搭建探究与对话的平台9我的叔叔于勒教学案例与反思9范进中举教学案例与反思12老王教学案例及反思14沁园春雪教学反思18出师表教学反思19雨说课后反思20隆中对教学反思20在山的那边教学反思21走一步,再走一步课后反思21看云识天气教学反思22理想教学反思22山中访友教学反思23童趣教学反思24我的信念教学反思24济南的冬天教学反思25羚羊木雕教学反思27看云识天气教学反思28旅鼠之谜教学反思28我的第一本书教学反思29藤野先生教学反思29喂-出来教学反思29醉翁亭记教学反思30岳阳楼记

2、教学反思30小石潭记教学反思30综合性学习-科海泛舟教学反思31大雁归来的教学反思31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教学后记32综合性学习寻觅春天的踪迹教学后记32敬畏自然教后反思32组歌教学反思33寻觅春天的踪迹教学反思33巴金日教学反思33海燕教学反思34雷电颂教学反思34雪教学反思34综合性学习:献给母亲的歌教学反思35漫步古诗苑教学反思35诗词曲五首教学反思36送东阳马生序(第五单元)36马说(第五单元)36五柳先生传(第五单元)36与朱元思书(第五单元)36再塑生命教学反思37列夫托尔斯泰教学反思37我的母亲教学反思37综合性学习-背起行囊走四方教学反思38饮酒教学反思38满井游记教学反思38云

3、南的歌会教学反思39端午的鸭蛋的教学反思40吆喝教学反思40春酒教学反思40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学反思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一篇脍炙人口的散文,本学期我们学习了这篇文章,虽然总体看,教学效果是好的,但是,教完了之后,发现许多环节还没有尽善尽美,按捺不住自己的冲动,要把反思写一写,希望对以后的教学有所帮助,也希望在教学之路上能够钻研得更深入。1、反思备课一直以来,我的备课十分认真,这节课也一样,我把知识点备得十分详尽,按照课文的组织顺序,从作者、题目入手,一滴不漏地进行讲解。由于课文写的十分吸引人,所以学生也十分爱学,刚讲完时觉得还不错,可是课后在回顾时就发现了问题,因为这一课可以挖掘出许多

4、外延,培养他们综合探究的能力,而且,整节课也可以一线串珠地完成。在知识内容的学习上,可以更多地培养他们的写作能力,在教法上,也有许多可以改进的地方,在研究学情上,忽略了学生的自学能力薄弱,以至于字词夯的不实。总之,深刻地钻研一节课,发现了许多可以改进的内容,这其中有很多都源于备课时的考虑欠周到。2、反思教学目标我的教学目标是这样设计的:整体感知课文,理清文章脉络;学习对比写法,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分析文章写景的方法;对封建教育制度的批判。这个目标注重了知识的学习,但是,经过反思发现,很大程度上忽略了学生能力的提高。在本文的学习中,学生可以学习准确的形容,准确地表述动作,学习如何增添文章语言的生

5、动性;学习写景的方法;从写景中领悟作者热爱留恋百草园的思想感情;以点带面,以课本为基础,跳出文本之外,深层挖掘,从文章中领悟鲁迅成为伟人的原因等。3、反思教学设计在我的教学设计中,我首先是配图片介绍作者,但是,图片没有起到作用,然后是介绍这组散文,介绍三味书屋的三味,在就是感知课文,分析课文,分析的过程也是按照由课文顺序进行。反思后,我发现自己的教学设计忽略了检查字词这个环节,因为课文较长,所以设计时就没有想学习字词,但是,在读文章时就发现了问题,也使我明白了无论多么细小的问题,教师都要重视,学生毕竟是跟着教师的思路走的。而且,介绍作者的图片也应该用上,否则,只是浪费,毫无意义。最主要的是课程

6、的进行未必非要按照作者的写作顺序,可以重新组织,使之成为一个有关联的整体。而且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问题上,课前的考虑也不充分。总之,这节课的设计重视的是知识的灌输,忽略了育人功能。4、反思学情教学目标的制定要符合学生的认知程序和认知水平,要切实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在本节课中,词语的字音和字形这个问题上,我犯的错误就是没有考虑到学情。5、反思组织教学在组织教学中,我的这节课还算没有大的问题,但导入新课的时候,可以做得更吸引学生。6、反思教法、学法的设计我的教学,没有真正做到放手让课堂变成学生的课堂,如果在教法上下功夫,完全可以还课堂给学生。7、反思课堂提问课堂提问出现了下列误区:(1)、表面

7、热闹、一问一答,美名曰:师生互动。新课程改革强调教育是“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这就要求教师在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的同时,观察并反思学生的学习过程,检查、审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到了什么,形成了怎样的能力,发现并解决了什么问题。通过这种反思,使教师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节奏和教学行为。在讲授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课时,我们要求找出和分析“雪中捕鸟”一段的动词,这时,师生一问一答,课堂气氛表面上很热烈,但教学效果却不理想。这是因为教师在课堂上不能发挥教育机智,而是僵化地照搬教案,忽视了学生的主动发展。课堂上的问答也只是限于几个学生,对学生主体参与的教学理念理解得不透。(2)、提问只关注结果,忽视对规律的揭

8、示。如只关注答案“是什么”、“对不对”、“是不是”等,很少引导学生探究的过程。(3)、提问面向少数学生,多数学生“冷场”针对以上所谈到的内容,我设计了一个再教设计,如下。学习目标:整体感知课文,理清文章脉络;学习对比写法,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学习准确的形容,准确地表述动作,学习如何增添文章语言的生动性分析文章写景的方法;从写景中领悟作者热爱留恋百草园的思想感情;以点带面,以课本为基础,跳出文本之外,深层挖掘,从文章中领悟鲁迅成为伟人的原因理解作者对封建教育制度的批判。教学过程一、设置悬念,导入新课看图片,了解作者(提问),他的外貌如何形容?想知道鲁迅的学习生活是怎样的吗?下面让我们沿着童年的足

9、迹,从少年鲁迅的学习过程中追寻他成为伟人的秘诀。二、解题1、文章的题目为什么是“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你从题目中得到了哪些信息?2、当鲁迅四十多岁时在回忆这段生活,一定有什么令他难忘的,为什么难忘?什么地方难忘?我们就来看看为什么他晚年时又写童年。(进一步激发兴趣)我们按照两地的景、人、事来分析课文。三、赏析课文(一)1、归纳百草园的景(提示:从句式、内容、顺序上分析)。提问。2、探究:从遣词描写来看,这段用词十分准确、生动,形容黄蜂用“肥胖”“伏”,形容叫天子用“轻捷”“直窜”,形容石井栏用“光滑”都十分贴切。这些词语又体现了作者对百草园的喜爱。如果不用形容词会这样?(完成目标三)用最短的时

10、间背诵这节文字,并把背诵方法介绍给同学们。3、理性思考:你认为这段景物描写有什么特点?(生总结写法)4、思考:鲁迅是一位文学大家,通过这段景物描写,我们是否能够透视少年鲁迅的哪些行为习惯,对他日后成为作家有积极影响?(观察)(二)1、三味书屋内的环境是怎样的?2、三味书屋内有什么人?(三)、对比思考:1、百草园内有什么人?2、长妈妈给鲁迅讲的这个故事,鲁迅成年后是否从中挖掘出了一定的人生道理?3、从鲁迅“及想得到一盒老和尚那样的飞蜈蚣“这一句,你看出少年鲁迅有怎样的心理?4、闰土父亲教会了鲁迅捕鸟的同时,鲁迅是否能从中学到什么做事的道理?(耐心、细心)5、你从“闰土的父亲是小半天便能捕获几十只

11、,装在叉袋里叫者撞着的”和“性子很躁,养不过夜的”这些内容里读到了什么?(残忍。要敬畏生命,不要滥捕滥杀生灵,这是我们现在最起码的生态意识。)6、怎样理解少年鲁迅背着先生画画这个问题?7、说出你认为应该有怎样的儿童教育。(或谈对三味书屋生活改革的看法)8、旧时读书跟现在有哪些不同?我的这个教学设计完全以学生为主体,以培养学生的能力为主,并且在以教材为根本的同时,时常跳出文本之外,把整篇文章的教学贯穿起来,处处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让每个学生都走进了课堂,成为主宰。总之,一节课下来,静心沉思,发现这节课有何收获,有失误,方法上有改进,我想,只要我及时记录,及时总结,就能在再教时有些创新,久而久之,我们的教学水平就会有一个大的提高。我们的素质必然得到提升,教学效果也就必然得到提高。在新一轮课程改革过程中,进行反思性教学,看来是十分必要的。该文章转自阿呆语文网:http:/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