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课件:第1课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69469393 上传时间:2019-01-13 格式:PPT 页数:19 大小:1.1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课件:第1课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课件:第1课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课件:第1课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课件:第1课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课件:第1课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课件:第1课》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2018学年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课件:第1课(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历史七年级,第一单元 史前时期:中国境内 人类的活动,第一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 北京人,学习目标,1.了解元谋人生活的年代、发现地点以及发现的意义。 2.知道北京人的发现地点、发现过程、特征和生产、生活状况。 3.了解山顶洞人生活的年代、发现地点以及生产、生活状况。,知识梳理,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元 谋 人,距今年代:约 年 发现地点:云南元谋县 地位: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 的古人类,北 京 人,发现地点:北京西南 龙骨山 体质特征:具有猿的特征,能够直立行走 生活状况:打制石器、狩猎、采集、群居、 用火 评价: 是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 意义:为人类起源

2、的研究提供了可靠的证据,山 顶 洞 人,距今年代:约 年 发现地点:北京西南周口店尤骨山顶部 生活状况:掌握磨制技术和钻孔技术、制作饰品、有审美观念,170万,最早,周口店,周口店北京人遗址,3万,同步训练,夯实基础,一、单项选择题 1. 小明同学在一篇日记中写道:“金秋十月,我有幸来到这个美丽的地方,发现这个地方除了是祖国境内最早人类的故乡,有世界上最大的石林地质奇观,它竟然还集中了另外一大世界级品牌资源时空横跨1亿多年的恐龙遗址”日记中的“这个地方”指的是( ) A. 陕西西安 B. 浙江河姆渡 C. 山东大汶口 D. 云南元谋县,D,2. 俗话说:“去楚雄州者,当去元谋县;去元谋县者,当

3、去那蚌村。不为别的,就冲元谋人的那两颗牙齿!”元谋人距今大约多少年?( ) A. 20万年 B. 70万年 C. 80万年 D. 170万年 3. 某校七年级(1)班的同学在排练历史情景剧北京人的一天,下列哪位同学的台词不符合历史事实?( ) A. 甲同学:“我学会钻木取火了!” B. 乙同学:“我们这一群人去狩猎,你们那一群人去采集果实。” C. 丙同学:“我们来把猎物烧成熟食。” D. 丁同学:“我学会用石头打制成石器了。”,D,A,4. 汤山猿人是江南迄今发现的唯一完整且和北京人属同一时期的古猿人。存放该猿人化石的南京直立人化石遗址博物馆已经对外开放。该猿人( ) A. 能够制造和使用粗

4、糙的石器 B. 会种植水稻 C. 住在干栏式房屋里 D. 会种植粟 5.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某校曾精心设计并组织了以“感叹土林奇观,了解元谋人历史”为主题的社会实践活动。通过这次实践,他们可以了解到的情况有( ) 元谋人是世界上最早的人类元谋人已经开始使用火元谋人与现代人面貌特征基本一样元谋人已经开始制造和使用工具 A. B. C. D. ,A,D,6. 在宁夏灵武水洞沟,考古人员发现了距今3万年前的原始人类遗迹,他们依据的有( ) 历史教材考古发掘网络视频生物化石 A. B. C. D. 7. “当铁锹清除掉50万年的黑夜,阳光将重新洗劫一切。头盖骨,颚骨,牙齿碎片被拼凑成完整的头

5、颅,那一刻,沉睡的梦醒了。向前突出的嘴是惊愕吧?高出的眉骨只是为遮挡更加刺眼的黎明?”这诗句是对下列哪一远古人类的描述?( ) A. 元谋人 B. 北京人 C. 山顶洞人 D. 河姆渡人,C,B,8.元谋人、北京人都是我国境内著名的原始人类,获得他们生产生活的第一手资料,要通过( ) A. 神话传说 B. 史书记载 C. 学者推断 D. 化石考古 9. 我们的祖先很早就在这片土地上生活、繁衍。有一种远古人类,已经懂得人工取火,会制作装饰品,过着氏族公社的生活。请你判断这一远古人类是( ) A. 元谋人 B. 北京人 C. 山顶洞人 D. 蓝田人,D,C,10. 下列有关古代原始居民北京人生活状

6、况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制作磨制石器 B. 使用天然火烧烤食物 C. 将石珠钻孔做成饰品 D. 用骨针缝衣服 11. 四川中江县城内流传着一个名叫苏承良的壮汉在深山凿穴为家独居30年的神奇传说。甚至有人称,他行事匪夷所思,不仅一人用锤斧在峭壁上挖出上百平方米的石屋,里面还摆满试管、烧杯一类古怪物件。人们纷纷说他是当代的“山顶洞人”。你知道我国远古时期被称为山顶洞人的人类生活在哪里吗? ( ) A. 云南 B. 山西 C. 北京 D. 陕西,B,C,12. 小红同学想办一个关于北京人生活的图画展,你认为她所搜集的下列图片中,哪一幅不应被采用?( ) A. 制作工具 B. 使用天然火 C.

7、 群居生活 D. 缝制衣服 13. 从“工业兴镇”到“旅游立镇”在中国城镇化和工业化的宏观背景下,周口店镇域经济发展模式转型的思路格外清晰。如果我们到周口店旅游,可以参观到的古人类遗址包括( ) 元谋人遗址北京人遗址山顶洞人遗址半坡遗址 A. B. C. D. ,D,B,14. 韩非子描述远古自然环境时,写道:“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胜禽兽虫蛇。”因此古人最需要的是( ) A. 学会制造工具 B. 住在山洞里 C. 懂得用火 D. 过群居生活,D,能力提升,二、综合题 15. 观察图片,回答问题。 (1)图三所示的是什么生产工具?它与图一和图二中的人类有什么关系?,打制工具。图一与图

8、二中的原始人类都使用这些石器制作各种工具。,(2)你能想象一下人类最初是怎样获得火种的吗?请谈一谈火的使用对原始人类的生存和进化所产生的作用。,可以从以下几个渠道获得火种:大自然雷电生火;森林草木自燃生火;露天煤的自燃起火;偶然摩擦生火。火的使用对原始人类的生存和进化所产生的作用:用火照明和御寒,从而扩大生产、生活领域;用火烤熟食物,有利于缩短消化过程,有利于摄取食物营养,促进人类体质尤其是大脑的发育和进化;火还可以帮助人类驱逐野兽,增强人类自卫及狩猎能力。火的使用,增强了人类适应自然环境的能力,是人类进化过程中的一大进步。,16. 我们的祖国地域辽阔,肥沃的土地是我们的衣食之源,众多的江河给

9、我们灌溉之利,纵横的山脉,茂密的森林蕴藏着丰富的宝藏。早在远古时期,中华民族的祖先就劳动、生息、繁衍在这片富饶、美丽的土地上。结合下列材料,探究问题。 【星星点点见证中华先民足迹】 材料一 (1)A处是 遗址,地处 流域。B处是 遗址,处于 流域。,元谋人,长江,北京人,黄河,(2)仔细观察地图,你能说出A、B两处原始人类遗址的分布有什么特点吗?这样分布的原因有哪些? 【历史遗迹见证史前文明发展】 材料二 (3)观察“北京人使用的石器”,你会发现北京人制作的石器有何特征?,主要分布在大江、大河流域。因为这里土地肥沃、水源充足,为原始人类的生存提供了保障。,北京人把石头打制成石器,制作方法简单,

10、石器粗糙。,(4)观察“山顶洞人的装饰品和制作的骨针”,你会发现山顶洞人在制造工具上有了什么进步? 【历史感悟保护中华文明遗址】 (5)北京人遗址是世界上现存最丰富、最系统、最有价值的旧石器时代原始人类遗址。对于如何保护北京人遗址,你有什么好的建议?,山顶洞人已经开始掌握磨制技术和钻孔技术,利用骨针缝制衣服,标志着生产力的进步。,用现代科学技术对遗址自然环境进行监测;提高公民保护文物的意识;设立文物保护专项资金等。,强化训练,1. 五一期间,小明在北京周口店参观了一处距今大约70万20万年之间的早期人类遗址。由此可以推断,他参观的这处早期人类遗址是( ) A. 元谋人遗址 B. 北京人遗址 C

11、. 半坡人遗址 D. 河姆渡人遗址 2. “我来自元谋,你来自周口,牵起你毛茸茸的手,爱让我们直立行走。”这是网络上颇为流传的诗句,如果要考察“来自元谋”且能“直立行走”的远古人类,应该去( ) A. 陕西省 B. 云南省 C. 浙江省 D. 北京市,B,B,史海拾贝,裴文中 裴文中(1904-1982),直隶丰南(今河北省唐山市丰南区)人,是中国现代考古学家、古生物学家,是中国旧石器考古学和第四纪哺乳动物学的奠基人,中国古人类学创始人之一。 裴文中是中国古人类学的重要创始人。1927年,他毕于北京大学地质系。1929年12月2日,他在周口店发掘出第一个北京猿人头盖骨,轰动了中外学术界,成为中

12、国古人类学发展史上重要的里程碑。为此,中国科学社于1930年授予他金质奖章。 1935年夏,裴文中赴法留学。他的助手贾兰坡继续主持采掘工作,于1936又发现了新的北京人头盖骨化石,可惜在抗日战争中,化石离奇失踪了。从那时起,包括裴文中、贾兰坡在内的许,史海拾贝,多人都致力于寻找人类祖先的下落,虽然来自世界各地的相关“线索”已有100余条,可惜至今也未找到,成了世界科学史上的一桩大疑案。当然,这是另一个故事了。 1937年获法国巴黎大学博士学位后,裴文中出任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1949年后,他积极开展中石器和新石器时代的综合研究,为中国旧石器时代考古学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1982年9月18日,裴文中在北京病逝。 他的一生为中国旧石器时代考古学做出了不朽的贡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初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