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A文】有机高分子电致发光材料及器件

上传人:Jerm****014 文档编号:69404676 上传时间:2019-01-13 格式:PPTX 页数:22 大小:2.0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5A文】有机高分子电致发光材料及器件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5A文】有机高分子电致发光材料及器件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5A文】有机高分子电致发光材料及器件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5A文】有机高分子电致发光材料及器件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5A文】有机高分子电致发光材料及器件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5A文】有机高分子电致发光材料及器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5A文】有机高分子电致发光材料及器件(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有机高分子电致发光材料及器件,目录,电致发光: ( electroluminescent, EL) :又称电场发光,是通过加在两电极的电 压产生电场,被电场激发的电子碰击发光中心,而引致电子在能级 间的跃迁、变化、复合导致发光的一种物理现象。,分子内光物理过程的Jablonski示意图,其中表S0示基态,基态是单线态,S1表示第一激发单线态;S2表示第二激发单线态;T1表示最低三线态。与光物理过程关系密切的是S0,S1和T1这个3能态。当一个分子在S0态受到光的辐射而被激发到激发态S1S2或更高能级,由于激发态是不稳定的,很容易以某种方式将吸收的能量释放出来。,载流子的注入:在外加电场的条件

2、下,电子和空穴分别从阴极和阳极向有机功能薄膜层注入 载流子的迁移:注入的电子和空穴分别从电子传输层和空穴传输层向发光层迁移 载流子的复合:电子和空穴在发光层复合产生激子 激子的迁移:激子在电场作用下迁移,将能量传递给发光分子,并激发电子从基态跃迁到激发态 电致发光:激发态分子通过辐射失活,产生光子,释放出能量。我们就可以观察到电致发光现象,发射光的颜色是由激发态到基态的能级差所决定的,有机电致变色材料,无机电致变色材料,电致发光器件:一般采用夹层式三明治结构,即将有机层夹在两电极之间,是由上下两个电极和夹在其中的具有半导体性质的有机薄膜层构成。合理的器件结构对提高发光器件的亮度,效率和稳定性等

3、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结构示意图,9,高量子效率的荧光磷光特性,发光范围在400-700 nm 的可见光区域内,良好的成膜性,在几十个纳米厚的薄层中不产生针孔,良好的半导体特性,即较高的导电率,良好的热稳定性、光稳定性和化学稳定性,有机电致发光材料必须满足的要求,具有化学修饰性强, 选择范围广, 易于提纯,有机染料荧光量子效率高, 可以产生红、绿、蓝、黄等各种颜色的发射峰优点。但小分子普遍的结晶现象降低了有机薄膜电致发光器件的寿命。同时,有机小分子在有机电致发光材料的成膜方式主要靠真空蒸镀。 .,具有绕曲性,易加工成型,不易结晶,玻璃化温度较高, 热稳定性较好, 同时链状

4、共轭有机高分子是一维结构, 其能带系数值与可见光能量相当。共轭链上电子与空穴的注入能形成自定域的激发态, 可以有效地发生辐射衰变而电致发光。 代表类材料有:聚苯撑乙烯类(PPV s)、聚芴类(PF)、聚噻吩类(PT)、聚对苯类(PPP)、聚乙炔类(PA)等,有机电致光材料,VS,Polymer,Macro- molecule, 作为新型有机电致发光材料,高分子发光材料工作时不会有晶体析出, 来源广泛, 可根据其用途的不同进行分子设计.材料的电子结构、发光颜色可以通过化学修饰的方法进行调整. 高分子电致发光材料具有良好的机械加工性能 , 成膜性和稳定性好, 可以制作成可折叠卷曲的柔性器件, 器件

5、的启动电压较低 、亮度与发光效率普遍较高;,这些优点使高分子材料成为具有良好商业前景的电致发光材料,有机高分子电致发光材料,1,2,3,主链共轭高分子,非主链共轭高分子材料的共轭度较短, 电子云不是在整个聚合物分子的主链上移动, 而是局限于侧链的挂接发光片段内。如:聚( N乙烯基咔唑),聚烷基硅烷,聚芴类高分子材料,掺杂有机高分子电致发光材料,共轭聚合物中存在由碳原子等的 PZ 轨道相互重排形成的大 键,具有与半导体相似的能带结构,可以用作有机发光器件的发光材料或空穴( 电子) 传输层。它包括聚对苯乙炔( PPV) 聚咔唑、聚蒽、聚苯撑( PPP) 聚烷基芴( PF) 及其衍生物等,非主链共轭

6、有机高分子电致发光材料,掺杂是改变发光颜色, 提高发光效率和寿命的一个重要手段, 由于其制作简便, 目前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掺杂需要有两种材料, 即掺杂主体基质和客体功能材料。,PLED材料的性能参数,Angew. Chem. Int. Ed. 2014, 53, 1048 1052,J. AM. CHEM. SOC. 9 VOL. 131, NO. 40, 2009,Polym. Chem., 2015, 6, 11801191,Organic Electronics 15 (2014) 15981606,Macromolecules 2014, 47, 7397-7406,J. Mater. Chem. C, 2014, 2, 95239535,Thank You !,感谢各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总结/计划/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