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素质教育》ppt课件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69327174 上传时间:2019-01-13 格式:PPT 页数:163 大小:472.9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推进素质教育》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163页
《推进素质教育》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163页
《推进素质教育》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163页
《推进素质教育》ppt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163页
《推进素质教育》ppt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16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推进素质教育》ppt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推进素质教育》ppt课件(16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推进素质教育 培养创新能力 2006.11珠海,2,热烈祝贺 中国教育学会 “十一五”科研规划重点课题“学校科学与技术学习环境创新的实践与探索” 开题,3,课题将通过学校科学、技术学习环境建设的理论研究、教学方式变革研究,学习环境创新研究,促进学生创造意识的提高及创造性人格的培养。这对培养我国学生的科技创新精神、创新能力,推动我国创新型国家的建设,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意义。,4,一、十一五教育发展的指导思想 二、关于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法 三、素质教育_当前基础教育的重大主题 四、学校文化建设素质教育的基因工程 1、什么是学校文化和如何建设学校 2、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 3、实施以教师

2、为本的兴校战略,5,一、十一五教育发展的指导思想,6,“十一五”至2020 教育发展指导思想 2020年纲要 主线:初步实现教育现代化。 基本建成学习型社会。基本建成人力资源强国。三者相互融合,各有侧重。 主题:素质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变革。,7,教育发展的大趋势 基础实力:绝对贫困相对贫困 主要任务:数量扩张质量提升、结构效益优化 关键措施:硬实力增强软实力增强 理念制度体制:引进借鉴自主创新(80年代以后改革开放学习借鉴世界各国经验理念理论最活跃各种模式拿来实验规模空前有的 水土不服),8,“十一五”教育发展指导思想 1、八字方针 巩固成果 深化改革 提高质量 持续发展 2、两个为本 教育

3、以育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 办学以人才为本以教师为主体 3、四个统筹 速度质量规模效益 各类教育协调发展 城乡区域 改革发展稳定 4、以素质教育为主题完成三大任务 坚持一个主题素质教育。普及、发展、提高。全面加强教师队伍建设。认真解决上学难、上学贵问题,9,二、关于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法 (一)重大意义 2006、6、29全国人大常委会22次会议审议通过了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法。新的里程碑。 为全面普九,全面提升义务教育质量水平,提供了新的强力的法律保障。 中国义务教育新的历史转折点 。将翻开新的一页,开创新的发展纪元。 对进一步落实教育优先发展地位,保障公民接受义务教育权利,提高全民族素质,实施科教兴国

4、、人才兴国战略,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和谐社会建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意义重大、深远。,10,新义务教育法的亮点和重点 1、强调国家行为和政府责任。 国家保障的公益性事业。国家建立经费保障机制。三级政府:国务院领导、省级统筹规划、县级政府为主管理。 首次明确免收学杂费。西部已免。明春全部农村。城市逐步。 保障经费投入。全面纳入财政保障。纳入财政预算。三个增长。2010年 小学300 初中500,11,05。12。26国务院关于深化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的通知为修订打下基础 1、全部免除农村学生学杂费(中央:地方 西部8:2。中部6:4。东部分省确定),对贫困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中西部中央全

5、额。东部地方)、补助寄宿生生活费(地方)。,12,2、提高公用经费保障水平。省定标准。中央地方按上比例分担。 在此基础上中央制订全国基准定额。中央地方共同承担。(300元。 500元) 3、建立农村校舍维修改造长效机制。中西部分省测定所需资金,中央地方5:5承担。 东部地方承担。 4、工资保障机制。中央给予支持。省加大转移支付力度。确保按国家标准按时足额发放。,13,2、将素质教育上升为法律规定。 素质教育理念形成轨迹: 经济社会呼唤(改革开放,国民素质。1985)学术争论、实践探索8793形成共识、进入政策议题(9399)形成国家级政策(99)上升为法律规定 必然性。现实性。理想性。 法定性

6、。 (十多年二十年风雨兼程 步履维艰每一步都伴随争论),14,素质教育义务教育法的重要亮点1)、把提高全民族素质作为立法宗旨 把素质教育作为教育方针的重要内容和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保证。 2)、提出了素质教育的具体要求。 教育教学工作应当符合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特点,面向全体学生,教书育人,将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有机统一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15,3)、提出了保障素质教育的具体规定。 根据儿童少年身心状况确定教学制度、教育教学内容、课程设置,改革考试制度,并改进高级中等学校招生办法,推进实施素质教育 保证学生的课外活动时间,组

7、织开展文化娱乐等课外活动。,16,4)、把提高基本质量提到重要位置 按照确定的教育教学内容和课程设置开展教育教学活动,保证达到国家规定的基本质量要求。 鼓励教师采用启发式教育等教育教学方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17,47届国际大会的教育质量评估:(基础教育质量放在首位) 两性教育平等的实现程度,特别是女童接受中等教育的比例; 社会排斥程度(不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有一部分人感到受排斥。老师总是感觉一部分学生是可造就的,一部分是不可造就的。一部分学生会感到受压抑,不爱学习,游离于于集体之外,旷课,甚至吸毒。真正高质量的教育是包容的全纳的教育,学校每一个老师都有爱心。社会排斥程度越低,质

8、量越高),18,是否能够培养学生的生活能力 ( 学生不是只会应付考试。更重要看应对生活,甚至灾难的能力。基本权利义务、应对社会挑战,与他人平等相处。过有尊严的生活。持久的、不断接受知识,即终身学习能力。创业能力。终身发展能力。) 教师的水平与作用 (教师不是教好一门课就行了,而要看他的综合素质和能力)。,19,5)、强调把德育放在首位。 寓德育于教育教学之中,开展与学生年龄相适应的社会实践活动,形成学校、家庭、社会相配合的思想道德教育体系,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20, 不仅是观念转变和理论、实践探索。上升为国家意志 不仅是政策规定和工作要求。有了法律的强制性和约束力 不仅是教

9、育部门必须做的工作。是全社会必须遵守的准则,21,3、均衡发展作为方向性要求写入法律。 合理配置资源,促进均衡发展。 改善薄弱校条件。保障农村、贫困地区义务教育。缩小学校之间办学差距。不得分重点非重点学校。学校不得分设重点班非重点班。 县组织校长教师培训、流动。 县编制预算除向农村和薄弱校倾斜外,要均衡安排。 国家和各级设立专项资金扶持农村、民族地区。,22,4、教师的法律地位、权利、义务、要求更明确。 教师享有法律规定的权利。应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为人师表。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 平等对待学生。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尊重学生人格。 政府保障教师工资福利和社会保险待遇 工资水平不低于当地公务员平均

10、水平。 政府要加强教师培训发展教师教育。 鼓励城市学校教师到农村民族地区学校任教。,23,建立了义务教育新的教师职务制度。过去是中、小学分设,中学的初级、中级、高级与助教、讲师和副教授相对应,而小学则达不到。 新义务教育法将义务教育阶段的教师职务序列打通,小学和中学的差别不复存在,初级、中级、高级都与助教、讲师和副教授相对应,小学教师也可以评副教授,对小学教师是很大的鼓励。 这一新规定对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特别是对小学教师是个福音。这个全新的制度,在教师职务制度上有了新突破。,24,5 、法律责任和监督责任更明确。 (原法最大缺点是责任缺失。规定了行为规范和要求,但没有法律责任的规定,违法难

11、纠。) 国务院和地方各级政府。 县级以上地方政府(划分重点非重点学校,改变公办学校性质) 县级以上地方政府及其教育行政部门(挪用经费 乱摊派) 学校教师(违规收费推销商品、服务谋取利益) 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和教科书审查人员 父母或其他法定监护人 教育督导,25,义务教育法的转折性变化 从民众义务到政府责任 从追求效率(对弱势群体关注不够)到追求公平。确认了所有适龄儿童少年包括弱势群体的权利。 从量的追求(接受义务教育权利的普及)到质的追求(高水平高质量) 从法律规定到法律保障(国家、政府、部门、学校、教师) 法理创新。严肃的法律规定与人本理念结合,世界性的普遍原理与中国的实践结合,体现了马克思人

12、的全面、自由发展的崇高理想。立法理论的重大突破。,26,三、关于新课程改革 (一)五次教改的思想脉络 1、建国之初:肃清封建的,买办的,法西斯主义的思想,建立民主的,大众的,科学的教育。 2、1958年:教育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3、1966年:“文化大革命” 4、1978年: 1985年中央决定。教育为现代化建设服务。 5、新课程改革,27,新课改 教育有了时代精神和灵魂。 核心理念:一个为本:以人为本 两个精神:民主、科学 三个注重:过程、体验、探究 五个发展:全面发展、全体发展、 主动发 展、个性发展、终身发展,28,推进人的全面发展,同推进经济、文化的发展和改善人民物

13、质文化生活是互为前提和基础的。人越全面发展,社会的物质文化财富就会创造得越多,人民的生活就越能得到改善,而物质文化条件越充分,又越能推进人的全面发展。 江泽民,29,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始终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胡锦涛,30,四、素质教育 当前基础教育发展的重大主题 (一)、素质教育当前所处时代背景 两大转型 两大根本性变化 工业社会知识经济社会; 一次性学历教育终身学习。 整体性的转变(既是制度性的又是文化性的) 严峻挑战社会生产力发展要求提高人力资源开发水平和国民创新能力 与应

14、试教育模式形成尖锐的矛盾,31,(二)国际竞争的压力 2005年117个国家地区竞争力报告 芬兰、美、瑞典、丹麦、台湾、新加坡、冰岛、瑞士、挪威、澳大利亚。 中国 200233。 0446。 0549。 影响最大的是政府管理、公共服务质量 经济是今天 科技是明天 教育是后天,32,“新的历史起点”对教育的呼唤 “面向未来我们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 科学发展。 经济发展。 改革开放。 各项社会事业发展。 去年国内生产总值18。23万万亿。人均1700美元。(日本、香港3、4万。台2万。欧洲2、5-2、8万。) 总量占世界第四位。 人均排第128。 能源消耗:每创造1美圆能源消耗量是欧美国家的

15、410倍。 石油7。4%钢铁27%原煤31%水泥40%氧化铝25%,33,我国生产和出口占世界份额:冰箱20%洗衣机30%袜子40%摩托车50%青霉素60%钟表75%拖拉机80%纽扣95%电视30%钢铁15%手表85%照相机85%玩具40%电脑30%手提电脑25%。世界上每4台电脑就有1台出自江苏,每台可赚10个苹果的钱。(利润大头英特尔、微软) 国产手机售价20%,数控机床2040%向国外交专利费。 8亿件衬衣换一架空客A380。 180双袜子。 中国是世界的工厂、加工车间。走到了发展的极限。环境、资源破坏。地区、城乡差别将无法缩小。,34,我对外的技术依存度高达50%(美、日5%) 我国设

16、备投资60%靠进口 神六逃逸塔航天员生命之塔美全面技术封锁。俄开价2500万美圆。且只卖产品不卖技术 我国自然科学一等奖9801四年空缺。04、05又空缺。 必须依靠创新。依靠创新型人才。 必须把“中国制造”“中国创造” 新浙商的启示,35,(三)应试教育愈演愈烈的负面影响 “当前我们的教育仍面临一个老大难问题,也是阻碍人才素质全面提高的大问题,即基础教育中广泛存在的片面追求升学率的现象或应试教育倾向及其所带来的涉及面很大的负面影响。” 学生负担奇重 睡眠不足 文体活动被挤掉 身心健康受损 近视率高 考试作弊 智育也受到影响 偏离了 教育方针 公民 总书记重要批示 素质教育大讨论,36,中国学生多 知识 技能 解题能力 认真 勤奋 刻苦 踏实 谨慎 少 兴趣 爱好 好奇心 勇气 自信心 自尊心 实践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