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心得体会范文两篇

上传人:wei****017 文档编号:692037 上传时间:2017-05-10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3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6年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心得体会范文两篇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16年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心得体会范文两篇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16年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心得体会范文两篇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2016年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心得体会范文两篇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2016年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心得体会范文两篇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6年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心得体会范文两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6年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心得体会范文两篇(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6 年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心得体会范文两篇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心得体会(一) 中国梦不仅在国内引发强烈共鸣,而且在国际社会产生强烈反响。 “中国梦对世界具有吸引力” , “中国的梦想,不仅关乎中国的命运,也关系世界的命运” ,成为国际社会对中国梦的主流认识。同时,国际社会也出现一些曲解和误读、疑虑和猜忌。面对中国的块头不断长大,有些人开始担心,也有一些人总是戴着有色眼镜看中国,认为中国发展起来了必然是一种“威胁” ,将中国梦曲解为“扩张梦” 、 “霸权梦” ,一定会跌入所谓大国冲突对抗的“修昔底德陷阱” ,甚至把中国描绘成歌德浮士德中可怕的“墨菲斯托” 。如何看待中国梦与

2、世界其他国家人民梦想的关系,中国梦将给世界带来什么?对此,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宣示:中国梦是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梦,与世界各国人民的美好梦想息息相通,中国人民愿意同各国人民在实现各自梦想的过程中相互支持、相互帮助。中国将始终做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坚持走共同发展道路,继续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将自身发展经验和机遇同世界各国分享,欢迎各国搭乘中国发展“快车” 、 “便车” 、 “顺风车” ,实现共同发展,让大家一起过上好日子。中国梦是追求和平的梦。中国梦需要和平,只有和平才能实现梦想。中华民族历来就是爱好和平的民族,天下太平、共享大同是中华民族绵延数千年的理想。中国历史上曾经长期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

3、家之一,但没有留下殖民和侵略他国的记录。近代以来 100 多年间,中国内部战乱和外敌入侵频频发生,中国人民对战争带来的苦难有着刻骨铭心的记忆,对和平有着孜孜不倦的追求,十分珍惜和平安定的生活。中国人民怕的就是动荡,求的就是稳定,盼的就是天下太平。我们将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既努力争取和平的国际环境发展自己,又以自身的发展促进世界和平。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这头狮子已经醒了,但这是一只和平的、可亲的、文明的狮子。 ”作为负责任大国,中国决不会称霸,决不搞扩张,中国越发展,对世界和平与发展就越有利。中国梦不仅造福中国人民,而且造福各国人民。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这是中华民族始终崇

4、尚的品德和胸怀。作为一个拥有 13 亿多人口的发展中大国,中国一心一意办好自己的事情,实现国家发展和稳定,本身就是对世界的巨大贡献。同时,中国发展对世界各国是重要机遇。中国正在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新的经济增长点将不断涌现。这将为国际和地区伙伴提供更广阔的市场、更充足的资本、更丰富的产品、更宝贵的合作契机。这对世界经济发展无疑是重大利好。中国的发展,是世界和平力量的壮大,是传递友谊的正能量。历史将证明,实现中国梦给世界带来的是机遇不是威胁,是和平不是动荡,是进步不是倒退。随着国力不断增强,中国将进一步发挥负责任大国的作用,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承担更多国际责任和义务,为人

5、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作出更大贡献。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心得体会(二)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提出并深刻阐述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中国梦生动形象表达了全体中国人民的共同理想追求,昭示着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美好前景,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注入新的内涵和时代精神。中国梦已经成为凝聚党心民心、激励中华儿女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强大精神力量。为帮助广大干部群众学习习近平同志关于中国梦的重要论述,中央文献研究室编辑了习近平关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论述摘编 。这本书的内容,摘自习近平同志 2012年 11 月 15 日至 2013 年 11 月 2 日期

6、间的讲话、演讲、谈话、书信、批示等 50 多篇重要文献,共计 146 段论述。认真学习贯彻这些重要论述,对于深刻理解和全面把握中国梦的内涵和实质,坚定信心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充分认识中国梦提出的重大意义党的十八大召开后不久,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提出和阐述了“中国梦” 。他指出:“每个人都有理想和追求,都有自己的梦想。现在,大家都在讨论中国梦,我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从这时起, “中国梦”就成为全党全社会乃至全世界高度关注的一个重要思想概念。为什么要提出中国梦,内涵是什么,意义在哪里?从习近平同志

7、的这本论述集中,可以看出他对这些问题的深刻思考。习近平同志指出:“党的十八大描绘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蓝图,发出了向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时代号召。根据党的十八大精神,我们明确提出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中国梦首先是十三亿中国人民的共同梦想。 ”“这个梦想,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 ”中国梦, “核心内涵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 “基本内涵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 “在新的历史时期,中国梦的本质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中国梦是一种形象的表达,是一个最大公约

8、数,是一种为群众易于接受的表述” 。中国梦的主题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紧紧扭住这个主题激活和传递正能量。 ”“中国梦是历史的、现实的,也是未来的。中国梦凝结着无数仁人志士的不懈努力,承载着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向往,昭示着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美好前景。 ”实现中国梦, “是党和国家工作大局” ,是“时代主题” ,“是中国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的必要条件” 。学习习近平同志这些重要论述,我们对提出中国梦的意义有了深刻认识。中国梦首先是与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宏伟目标和战略任务紧密联系的。面对十分复杂的国际形势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要紧紧抓住机遇,妥善应对挑战,完成“两个一百年”的目标,

9、就需要凝心聚力,需要精神支撑。党的十八大提出要“凝聚力量” 、 “凝聚社会共识” ,怎样凝聚,靠什么凝聚?伟大的使命和艰巨的任务,需要提出一个主题、一个核心概念来反映我们党的奋斗目标和深刻理念,感召和激励人民与我们党共同奋斗。 “中国梦”就这样产生了。在当今中国,什么思想和概念最能赢得人心,取得共识?就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习近平同志回顾历史,深刻说明了这个道理。他指出,我们的民族是伟大的民族。在五千多年的文明发展历程中,中华民族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但是,鸦片战争以后,中华民族蒙受了百年的外族入侵和内部战争,中国人民遭遇了极大的灾难和痛苦,真正是苦难深重、命运多舛。每一个

10、中国人想起那一段历史都会心痛。历史上的辉煌和近代的屈辱形成巨大反差,使民族复兴成为中华儿女的共同心结。习近平同志说:“历史告诉我们,每个人的前途命运都与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 ”所以,中国人民发自内心地拥护实现中国梦,中国梦反映了中华民族的“共同利益” 、 “共同理想” 、 “共同追求” 、 “共同愿景” 、 “共同期盼” 。这是一百多年来不变的主题,是一代一代人为之执着奋斗的目标。中国梦这个概念,有着深厚的历史积淀、丰富的思想内容和浓烈的情感色彩,准确表达了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的共同追求,鲜明揭示了当今中国的时代主题,在我们今天进行的具有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

11、中,能够达成最大共识,凝聚最大力量。同时,它又浅显易懂、生动形象、感染力强,老百姓听得明白,感受深。中国梦的提出,反映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新一届党中央的历史责任感、使命感和担当精神。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历史的重托。从孙中山先生第一个喊出“振兴中华”的口号以来,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为实现这个目标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团结带领人民前仆后继、顽强奋斗,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展现出前所未有的光明前景。新中国的建立和实行改革开放,这两件大事大大加快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在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领导下,经过接续奋斗,我们一步步接近这个目标。从 1840 年开始,我们在复兴之路上已经走过 170 多年,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离这个目标这么近。十八大以后的这十年是关键时期,具有决定性意义。我们这一代人承担着这样的任务,既是很幸运很光荣的事情,又是很沉重的担子,绝不能功亏一篑。习近平同志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共同为之努力。 “我们的责任,就是要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接过历史的接力棒,继续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使中华民族更加坚强有力地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为人类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演讲稿/致辞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