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第一章地域文化与人口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69161729 上传时间:2019-01-12 格式:PPT 页数:59 大小:5.3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工学]第一章地域文化与人口_第1页
第1页 / 共59页
[工学]第一章地域文化与人口_第2页
第2页 / 共59页
[工学]第一章地域文化与人口_第3页
第3页 / 共59页
[工学]第一章地域文化与人口_第4页
第4页 / 共59页
[工学]第一章地域文化与人口_第5页
第5页 / 共5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工学]第一章地域文化与人口》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工学]第一章地域文化与人口(5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崇红、尚新、团圆、吉祥”这四个观念是中国人年俗的深刻内涵。 “崇红”即崇尚红色,在中国人心目中,红色是一种具有强烈生命意义的色彩,因此人们过年要贴春联、红窗花,还要穿红挂绿扭秧歌,本命年的人要穿红裤衩。这些都表达了人们的生命意识,并祈求以红色来杀伤邪恶。 “尚新”就是崇尚新物,过年时尽可能通过以新物代替旧物,来迎接新生活。除夕夜大人小孩都换上新衣服和鞋袜,连最穷的人家也要买把筷子表示迎新。这体现了人类一种不断进取的精神。 “团圆”的观念是中华民族不忘祖先、尊老爱幼、团结凝聚等优良传统的体现。 而崇尚“吉祥”是人类对美好生活的一种向往。所以过年期间,人们说话做事尽可能体现“吉祥”如春节期间在饮

2、食上,菜要成双,不许出单,最少也要八个菜;菜肴必须有鱼和鸡(分别代表龙、凤)。同时说话做事有许多禁忌,比如打碎了碗碟不能说“打了”要说“岁岁平安”;爆竹没响不能说 “臭了”要说“ 平平静静”;饺子煮破了不能说 “破了”要说 “挣了”,中国文化与人口,“我国农村传统上愿意多生孩子,并且愿意要男孩,这是受当地传统农业文化的影响。当今大城市里的年轻人有不少不愿意要孩子或不愿意早要孩子,也是现代大城市文化的影响。”,思考,1. 以上文字材料揭示了人口发展受什么因素的影响?,2. 什么是文化?它可以分为哪两大类?,文化传统,3.从以上两个地区的文化现象看,文化有没有地域差异呢?如果有,这种地区文化的差异

3、现象称为什么?,文化是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前者称为物质文化,后者称为精神文化。,一、文化,二、地域文化,地域文化的“文化”不单是指语言、文字、知识、学问、艺术,而是广义的概念,还包括有观念,风格,思维方式等等。在这种观念,思维方式影响下,各地的语言、文字、宗教、艺术、建筑、生活用具、生产工具、服饰打扮、生活习惯等都各有特色。从而体现各地的风貌,平时说的“风土人情”,实质上就是地域文化。 地域文化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地域文化是指在一定地域长时期形成的特定文化现象。,街头的雕塑,金字塔(埃及),吴哥古迹(柬埔寨),那达慕大会(内蒙古),江南稻田,菲律宾梯田,雅典卫城

4、,傣族人家的竹楼,客家土楼,湘西凤凰古城,希腊民居,故宫,凡尔赛宫,荷兰,水城威尼斯,我国境内不同清真寺建筑风格差异,新疆,宁夏,黑龙江,河南,藏民的拜佛,藏族的天葬,约旦庙宇,约旦庙宇,尼泊尔男人的装扮,藏族服饰,澳大利亚街景,江南小镇的小饭店,江南水乡的早晨,摩梭族女人和船,苗族服饰,面条像腰带、锅盔像锅盖、辣子是道菜、泡馍大碗卖、碗盆难分开、帕帕头上戴、房子半边盖、姑娘不对外、不坐蹲起来、唱戏吼起来。陕西十大怪其实是一种独特的生活。 俗话说,“百里不同风,十里不同俗。”在陕西这块黄土地上,由于气候、经济、文化等多方面原因的影响,陕西人(关中人)在衣、食、住、行、等方面,形成了一些独特的文

5、化。,陕西的地域文化,三、地域文化与人口,在世界上不同的国家和地区,不同的种族和民族之间,存在着显著的文化差异。这种差异对于人口发展产生多方面的影响,像婚姻、宗教对人口发展的影响就很大。而婚俗、宗教等对人口发展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影响人口出生率来实现的。,一些国家的妇女平均初婚年龄 中国 22.4 印度 18.7 肯尼亚 20.3 墨西哥 21.6 意大利 23.2 日本 25.4 美国 25.2 荷兰 26.7,外国文化与人口,婚俗中包含着许多影响出生率的内容,例如初婚年龄的大小、婚姻的稳定程度等。在许多发展中国家(非洲、印度等),早婚之风盛行,初婚年龄偏低。这意味着妇女生育年龄提前,生育时间延

6、长,亲子年龄差距缩短,从而加快了人口的增长,在许多发达国家,晚婚乃至不婚、不育者司空常见,这显然可以降低人口的出生率。在许多西方国家,婚姻关系不够稳定,离婚率较高,再婚现象较多。这种状况的长期存在,一般会降低出生率。 宗教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对人口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为了扩大势力,世界上主要宗教一般都不反对人口繁殖。例如,在天主教影响下的拉丁美洲,是世界上出生率最高的地区之一。,材料一:爱尔兰人口约374.4万,是欧盟中人口密度最小的国际之一,首都都柏林。早在1926年,爱尔兰妇女的平均婚龄便高达29.1岁,超过了当代提倡晚婚的其他所有国家。根据1951年的人口普查,50岁女性从未结过婚的占同龄

7、女性的26%,在爱尔兰,由于女性晚婚而少数的孩子,在数量上超过因避孕而少生的孩子。,材料二:约85%以上的菲律宾居民信仰天主教,他们是避孕为不道德的行为,反对节育和堕胎。近年来菲律宾人口快速增长,自然增长率为2.36%,每年约有170万婴儿出生,按这种速度,菲律宾在未来的30年内人口将增至1.7亿左右,比现在翻一番。,思考,1. 以上文字材料说明了什么?,2. 哪些文化差异对人口出生率有很大的影响?分别如何影响?,(2)婚姻的稳定程度:,以美国为例若以1000位已婚妇女为基数,美国离婚率1980年的22.6%。 。,不稳定的婚姻一般降低出生率,填表,结合教材回答,填写下表。,早婚,生育时间延长

8、,晚育,甚至不婚不育,稳定,不稳定,离婚率高,提高出生率,降低出生率,提高出生率,降低出生率,提高出生率,为扩大势力,一般不反对人口增长,中国文化与人口,1.中国文化对人口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2.随着社会的进步,中国文化对人口发展的影响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结合课文思考,资料,“孔雀东南飞”中的一段 “十三能织素 十四学裁衣 十五弹箜篌 十六诵诗书 十七为君妇 心中常苦悲”,2、为什么那个时候,结婚的年龄这么早呢?这么早对人口又会产生什么影响呢?,思考: 1、从这段文字里,大家能够读出当时婚姻具有什么特点吗?,一味顺从,见父母有过错而不劝说,使他们陷入不义之中,这是第一种不孝;家境贫穷

9、,父母年老,自己却不去当官吃俸禄来供养父母,这是第二种不孝;不娶妻生子,断绝后代,这是第三种不孝。,资料,传统农业社会的观念:“多子多福”,“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相亲达人,1、30岁之前是受骗的年龄,30岁之后是打折的年龄。 2、节目之后,我的交友标准还略有提高。时间过了三个月,我的标准也进步了,这就叫与时俱进。,经典囧人语录,婚姻观 在人口相对不足的古代农业社会,早婚早育有利于劳动力的增殖; 在当代,人口压力十分沉重,适当晚婚有利于降低生育率,影响人口出生率,资料:,我国封建时代有早婚的习俗,唐朝男十五、女十三听婚嫁;宋明清时期男十六、女十四可以嫁娶;我国台湾“民法典”规定:“男未满十八岁

10、,女未满十六岁者,不得结婚。”我国1950年婚姻法规定的法定婚龄为男二十岁,女十八岁。这与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水平,与人民群众的觉悟程度和接受能力相适应。1980年修改婚姻法时,一方面考虑适当提高法定婚龄有利于广大青年的身心健康、工作和学习,以及计划生育工作;同时也注意到法定婚龄过高,不符合自然规律的要求,也脱离群众、脱离农村实际。因此规定“男不得早于二十二周岁,女不得早于二十周岁”。,生育观,改革开放以后: “只生一个好” “男女都一样”,中国传统农业社会: “多子多福”,“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影响人口出生率,职业观,中国传统农业社会: “学而优则仕” “仕、农、工、商” 改革开放以

11、后: “全民皆商”,影响人口迁移,居住观,中国传统农业社会: “安土重迁” “父母在,不远游” 改革开放以后: “四海为家”,影响婚姻的范围、人口的身体素质、文化素质、人口迁移,学生阅读教材,积极思考并回答:,推动上述变化的根本动力是什么?,推动这些变化的根本动力是社会生产力水平和社会生产方式的进步,生产力和生产方式的进步使中国传统人口文化中的一些陋习被逐渐革除,代表先进生产力发展方向的优秀文化得到发扬光大。,具体来说,我国传统人口文化中被逐渐革除的陋习和发扬光大的文化有哪些?分别有何积极意义?,探究,早婚早育,晚婚晚育,推迟生育年龄,缩短生育时间,降低出生率,减轻人口压力,多子多福多育多子重

12、男轻女,只生一个好男女都一样少生、优生,降低人口出生率减轻人口压力 积累社会财富,重仕轻民重农轻工、轻商,工业化、城镇化步伐加快,工商业迅速发展,加快国民经济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安土重迁父母在、不远游,社会文化交流频繁人口流动规模空前婚姻地域范围扩大,人类联系日益密切,促进经济发展,提高人口身体文化素质,资料: 1840年2月,21岁的维多利亚女王和她的表哥阿尔拔亲王结婚,这场婚姻给她的个人生活带来了巨大的不幸并殃及欧洲4个皇室家族。维多利亚女王共生育了9个孩子,其中第1、3、5、6、9是女儿,第2、4、7、8是儿子;在这9个孩子中有两个女孩,即排行第3的艾丽斯和排行第9的比阿特丽斯继承了母

13、亲的血友病致病基因,是血友病基因的隐性携带者,4个男孩子中有3个也患有血友病。当时的欧洲皇室盛行通婚,在这个人数并不多的“小圈子”里,这样的习俗可以“门当户对”,保持皇室血统的“纯洁”。维多利亚女王的5个女儿都十分的美丽聪明,于是不少国家的王子都前来求婚,并为能得到维多利亚女王的女儿而感到无上的光荣和自豪。之后不久,她们先后分别嫁到了西班牙、俄国和欧洲的其他皇室,但不幸的是她们所生下的小王子们也都患上了血友病。这件事把欧洲许多皇室都搅得惶恐不安,由于人们当时并不知道这里面的原因,因此又将血友病称为“皇室病”。,婚姻地域范围的扩大,为什么能够提高人口身体素质和文化素质?,探究,生物学研究表明,婚

14、姻范围小,夫妻双方有可能有着比较近的血缘关系,共同的基因缺陷使得子女患“家族病”的可能性大大增加。而婚姻范围的扩大可以相互弥补彼此的基因缺陷,有利于身体素质的提高。,任何地域都会形成自己的地域文化,不同地域文化之间的人口通婚,能够促进彼此之间的文化交流、融合,从而提高人口素质。,北京和上海的地域文化差异,一个国家的两大代表性城市,在经济实力、文化传统、城市规划及其很多方面,都是处处可媲美的一龙一虎。 北京和上海两地由于地域文化的差异,产生了一些明争暗斗甚至嘲讽嗤笑的现象:北京人嫌上海人太小家子气,上海人则笑北京人太土气;北京人的实在,在上海人的眼里只不过是粗野,上海人的现实,在北京人看来是一种

15、算计;北京人以北京的文化底蕴深厚而自豪,上海人则为上海的发达而自喜。,资料:,北京和上海的地域文化差异-2,北京和上海各有各的文化,并且在这种历史和文化下各有各的意识形态和价值观。 首都-北京作为古老而悠久的政治中心,曾经辉煌、曾经沧桑在饱受岁月洗礼之后,走到了今天的成熟和从容。她就像雍容华贵的老妇人。 “洋场十里华灯凄迷的上海,留声机里永远的”夜上海“,30年代靡靡之音里的东方巴黎,在经历了一段徘徊和煎熬之后,走到了今天的繁华、发达。她就像魅力四射的少妇。,北京和上海的地域文化差异-3,北京,有中国的硅谷-中关村,这里有在亚洲数一数二的大学-清华、北大、人大以及北理工、北航、北邮等。所以,北

16、京可以说是在整个亚太地区乃至乏欧亚大陆都具有头号的国际知名度。这一点,在中国,是其他任何一个城市都不能比拟的。当然,北京还有城市改造趋于缓慢,经济增长速度慢,城市环境日益恶化等问题等待人们解决。 上海,地处长江三角洲的中心位置,有强大的经济实力和地缘领导能力,拥有中国所有城市中最高的GDP总值和人均GDP值。并且强有力地辐射整个华东地区,使其成为自己服务的对象,可以说是占尽了天时、地利。经过近十年的全面建设,上海早已成为中国的金融中心。当然,上海也有其弱点,它的文化底蕴尚薄,知识支撑尚无力,与其经济发展速度不相匹配等等。,南船北马 南繁北齐(语言) 南经北政 南轻北重(工业) 南涝北旱 南米北面、南甜北咸(饮食) ,趣谈我国的南北地域文化差异,活动:,课堂小结:,地域文化与人口,文化 地域文化 地域文化与人口,外国文化与人口 中国文计与人口,练 习 1地域文化是指 A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精神财富 B在一定地域长期形成的特定文化现象 C在历史发展过程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