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方剂学第6讲祛湿剂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69084820 上传时间:2019-01-12 格式:PPT 页数:56 大小:345.8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医方剂学第6讲祛湿剂_第1页
第1页 / 共56页
中医方剂学第6讲祛湿剂_第2页
第2页 / 共56页
中医方剂学第6讲祛湿剂_第3页
第3页 / 共56页
中医方剂学第6讲祛湿剂_第4页
第4页 / 共56页
中医方剂学第6讲祛湿剂_第5页
第5页 / 共5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医方剂学第6讲祛湿剂》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方剂学第6讲祛湿剂(5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六讲 祛 湿 剂,定义 分类 使用注意,概述定义,凡以祛湿药为主组成, 具有化湿利水,通淋泄浊作用, 以治疗水湿为病的方剂, 统称为祛湿剂,湿有外湿、内湿之分 外湿:外感湿邪,多伤肌表经络 内湿:内生湿邪,多致脾失健运 外湿与内湿常相因为见,概述,湿邪: 湿性重浊、粘腻,易阻滞气机 湿为阴邪,易伤阳气 祛湿剂中为什么经常配伍行气药? 湿邪重浊粘腻,易阻碍气机,而气滞不行,又使湿邪不得运化,故祛湿剂中常配行气药,以求气化则湿化,概述,化湿和胃剂湿浊中阻 清热祛湿剂湿从热化 利水渗湿剂水湿壅盛 温化水湿剂湿从寒化 祛风胜湿剂外感风湿,概述分类,(1)调治肺、脾、肾; (2)配伍行气药; (3)素

2、体阴津亏虚,病后体弱及孕妇慎用(芳香温燥及甘淡渗利药易耗津伤阴),概述使用注意,化湿和胃剂 清热祛湿剂 利水渗湿剂 温化水湿剂 祛风胜湿剂,分 述,分述化湿和胃,适应证 湿浊内阻,脾胃失和 配伍用药 苦温燥湿与芳香化湿药为主 配伍行气药;健脾药;解表药,藿香正气散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组成:藿香10g 紫苏6g 白芷6g 茯苓10g大腹皮10g 白术10g 陈皮6g 半夏10g 姜制厚朴6g 桔梗6g 炙甘草3g 生姜3片 大枣3枚 功效:解表化湿,理气和中 主治:外感风寒,内伤湿滞证。或乱吐泻,恶寒发热,头痛,脘腹疼痛,舌苔白腻,以及山岚瘴疟等。,化湿和胃藿香正气散,解析:表里双解,长于治

3、里:化湿治里大腹皮、厚朴,下气除满,降;桔梗宣肺利膈,升;半夏曲、陈皮,燥湿和胃,降逆止呕;茯苓、白术,健脾运湿; 方歌:藿香正气大腹苏,甘桔陈苓术朴俱; 夏曲白芷加姜枣,感伤岚瘴并能驱。 趣味记忆:二陈姐想找江苏白蜘蛛,补大腹皮。(二陈桔香枣姜苏白芷术,朴大腹皮) 陈姐服下腹皮草后想找江苏白蜘蛛(陈皮 桔梗 茯苓 半夏 大腹皮 甘草 厚朴 藿香 大枣 生姜 紫苏 白芷 白术 ),湿浊内阻 脾胃失和 升降失常 气机不畅,外感风寒 卫阳被郁,发热恶寒 头痛,胸膈满闷 脘腹疼痛 恶心呕吐 肠鸣泄泻,湿浊内盛,舌苔白腻,主证病机分析:,化湿和胃藿香正气散,外感风寒 内伤湿滞,方解 君:藿香辛散风寒,

4、芳香化湿,辟秽和中 臣:紫苏、白芷发散风寒,芳化湿浊 半夏燥湿和胃,降逆止呕 白术、茯苓健脾燥湿,和中止泻 厚朴、大腹皮、陈皮 行气化湿,畅中除湿 桔梗宣肺利膈,利于解表与化湿 佐使:草、姜、枣诸诸药,和营卫,化湿和胃藿香正气散,加减变化: 表邪偏重加香薷或重用紫苏叶; 兼食滞去甘草、大枣,加神曲、莱菔子; 偏湿重者易白术为苍术; 气滞甚者加木香、延胡索,化湿和胃藿香正气散,证治要点: 恶寒发热,上吐下泻, 舌苔白腻 使用注意: 湿热霍乱忌用; 作汤剂时,须武火急煎,化湿和胃藿香正气散,藿香正气散与平胃散比较: 都用厚朴、陈皮、甘草、生姜、大枣, 皆具有芳香化湿,理气和中的作用, 均能治疗湿邪

5、困阻中焦的病证。 平胃散以辛温香燥的苍术为君药, 具有燥湿运脾,行气和胃之作用, 主治湿困中焦,脾胃不和之病证, 藿香正气散以辛温芳香的藿香为君药, 具有外散风寒,内化湿浊,理气和中之效, 主治外有风寒、内有湿滞之证。,化湿和胃藿香正气散,化湿和胃剂 清热祛湿剂 利水渗湿剂 温化水湿剂 祛风胜湿剂,分 述,分述清热祛湿,适应证: 湿热外感、内盛,下注所致病证 配伍用药: 清热利湿或清热燥湿药为主 配伍:宣畅三焦药、寒性泻下药、理气药、 补气养血药,茵陈蒿汤 (伤寒论),组成:茵陈蒿六两(18g),栀子十四枚(9g),大黄二两(6g)。 功效:清热利湿退黄 主治: 湿热黄疸(阳黄)。一身面目俱黄

6、,黄色 鲜明,腹微满,口中渴,小便短赤,舌苔黄腻,脉沉数 等。 湿热交蒸,热不得外越,黄疸的发生、消退与小 便通利与否密切相关。,清热祛湿茵陈蒿汤,方歌:茵陈蒿汤治阳黄, 栀子大黄组成方; 栀子柏皮加甘草, 茵陈四逆治阴黄。 趣味记忆:茵陈治黄。 (茵陈蒿 栀子 大黄),清热祛湿茵陈蒿汤,湿阻气机,湿热内蕴 熏蒸肝胆 胆汁外溢,一身面目俱黄,黄色鲜明,腹微满,湿热内郁,小便不利,口中渴, 苔黄腻,脉沉数(滑),主证病机分析:,清热祛湿茵陈蒿汤,方解 君:茵陈清热利湿退黄 臣:栀子清热利湿,通利三焦, 引湿热自小便而出。 佐:大黄泻热逐瘀,通利大便, 导瘀热由大便而出。,清热祛湿茵陈蒿汤,清热祛

7、湿茵陈蒿汤,如果患者无腹满、便秘, 是否可以用大黄? 证治要点:为治“阳黄”的常用方 一身面目俱黄,黄色鲜明, 苔黄腻,脉沉数。,使用注意: 大黄宜剂量稍大且后下; 不宜久服或大量应用; 阴黄及孕妇不宜应用,清热祛湿茵陈蒿汤,加减变化: 兼少阳证可加黄芩、柴胡、半夏、生姜; 胁痛甚者可加郁金、川楝子、延胡索; 黄疸重者可加板兰根、黄芩、虎杖、郁金; 热毒内陷者可加牛黄、丹皮、羚羊角;,清热祛湿茵陈蒿汤,八正散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组成:木通6g 瞿麦10g 车前子10g 萹扁蓄10g 滑石18g 炙甘草3g 栀子9g 熟大黄9g 功效:清热泻火,利水通淋 主治:湿热淋证尿频尿急,淋漓不畅,尿色浑

8、赤,甚则癃闭不通,小腹急满,口燥咽干,舌苔黄腻,脉滑数。湿热下注膀胱,膀胱气化不利;邪热内蕴化毒,挟湿热上蒸,津液被灼蒸,津液被灼。,清热祛湿八正散,方歌:八正木通与车前, 萹蓄大黄滑石研; 草梢瞿麦兼栀子, 煎加灯草痛淋蠲(juan)。 趣味记忆:黄山边区等通滑草车 (大黄 山栀 萹蓄 瞿麦 灯心草 木通 滑石 甘草 车前子),清热祛湿八正散,方解 木通、滑石、车前子、瞿麦、萹蓄 清热利湿,利水通淋 栀子清泻三焦湿热 大黄泄热降火 灯芯草导热下行 甘草和药缓急,清热祛湿八正散,证治要点: 尿频、尿急、尿痛,淋沥不畅, 舌红苔黄,脉滑数 使用注意: 淋证日久,虚弱者,不宜用 孕妇慎用,清热祛湿

9、八正散,加减变化: 血淋可加大蓟、小蓟、白茅根、石苇; 石淋可加金钱草、海金沙、琥珀、冬葵子; 膏淋可加萆薢、石菖蒲; 热毒炽盛可加金银花、蒲公英; 腰痛可加牛膝;,清热祛湿八正散,八正散与小蓟饮子比较? 均具有清热泻火,利水通淋作用, 均可治疗下焦热结之淋证 小蓟饮子主以小蓟、生地、藕节、蒲黄等凉血止血药, 以凉血止血为主,且清利中寓以滋养, 适用于热结膀胱,损伤血络之血淋、尿血; 八正散主以瞿麦、扁蓄、木通、滑石、车前子等利水通淋药, 以清利湿热为主,无补益之功, 适用于湿热内蕴膀胱之热淋,清热祛湿八正散,化湿和胃剂 清热祛湿剂 利水渗湿剂 温化水湿剂 祛风胜湿剂,分 述,适应证: 水湿壅

10、盛之水肿、泄泻、淋浊、癃闭等 配伍用药: 利水渗湿药 健脾药温阳化气药或养阴药,分述利水渗湿,五苓散 (伤寒论),组成:猪苓9g 茯苓9g 白术9g 泽泻12g 桂枝6g 功效:利水渗湿,温阳化气 主治:a.蓄水证太阳表邪未解循经传腑 膀胱气化不利蓄水证; b.水湿内停证;c.痰饮,利水渗湿五苓散,利水渗湿五苓散,a.蓄水证:小便不利,头痛微热,烦渴欲饮,甚则水入即吐,舌苔白,脉浮。 b.水湿内停:水肿,泄泻,小便不利,以及霍乱等。 c.痰饮:脐下动悸,吐涎沫而头眩,或短气而咳者。 方歌:五苓散治太阳府, 泽泻白术与二苓; 温阳化气添桂枝, 利便解表治水停。 趣味记忆:领贵妇择白猪 (猪苓 桂

11、枝 茯苓 泽泻 白术),利水渗湿五苓散,表邪未解:头痛微热 水蓄膀胱:小便不利(“蓄水证”) 气化不利:渴欲饮水 水气上逆:水入即吐(“水逆证”) 水邪泛滥:水肿、泄泻、脐下动悸、 吐涎沫而头眩、短气而咳,主证分析:,利水渗湿五苓散,方解 泽泻(君)淡渗利湿, 治标; 猪苓、茯苓(臣)利水渗湿 白术(佐)健脾燥湿 治本; 桂枝(使)外解太阳之表(化辛温解表);用以解肌发表;温阳化气,以助膀胱气化。,证治要点:脾虚不运,气不化水证 小便不利,舌苔白,脉浮或缓 使用注意: 津液耗伤的口渴或小便不利者,不宜用 温热者不宜用 本方不宜长服,利水渗湿五苓散,利水渗湿五苓散,随证加减: 兼腹胀者加陈皮、枳

12、实; 兼热者,去桂枝加黄芩、木通; 水肿甚者可合五皮散; 水肿兼表证可合越婢汤,后世衍化方: 四苓散(去桂枝) 茵陈五苓散(加茵陈) 春泽汤(加党参) 胃苓汤(合平胃散),利水渗湿五苓散,化湿和胃剂 清热祛湿剂 利水渗湿剂 温化水湿剂 祛风胜湿剂,分 述,适应证: 湿从寒化,阳虚不能化水 所致之痰饮、水肿等证 配伍用药: 温阳药和利湿药为主, 配健脾补肾药、理气药,分述温化水湿 实脾饮济生方,适应证:湿浊不化之白浊、带下等证 配伍用药:祛湿药配除湿化浊药 组成:白术10g 厚朴6g 木瓜10g 木香6g 草果仁6g 槟榔10g 附子6g 干姜6g 白茯苓10g 炙甘草3g 生姜五片 大枣一枚,

13、分述温化水湿,功用:温阳健脾,行气利水。 主治:阳虚水肿。身半以下肿甚,手足不温,口中不渴,胸腹胀满,大便溏薄,舌苔白腻,脉沉弦而迟者。 方歌:实脾苓术与木瓜,甘草木香大腹加; 草果附姜兼厚朴,虚寒阴水效堪夸。 趣味记忆:夫妇枣煮草姜,生瓜果脯香槟。 (附子 茯苓 大枣 白术 甘草 干姜 生姜 木瓜 草果 厚朴 木香 槟榔),分述温化水湿,方解: 附子、干姜温阳化气行水; 茯苓、白术健脾渗湿,使湿邪从小便而走; 厚朴、木香、槟榔、草果行气导滞,化湿行水,气顺则胀消; 木瓜酸温,芳香醒脾化湿;其酸敛可以护阴,同真武汤中之白芍; 甘草、生姜、大枣调和诸药,益脾和中。,分述温化水湿,化湿和胃剂 清热

14、祛湿剂 利水渗湿剂 温化水湿剂 祛风胜湿剂,分 述,独活寄生汤 (备急千金要方),祛风胜湿独活寄生汤,组成:独活9g 桑寄生12g 秦艽6g 防风6g 细辛3g 当归9g 芍药9g 川芎6g 生地9g 杜仲9g 党参9g 茯苓9g 牛膝 9g 桂心1.5g 甘草3g 功效:祛风湿,止痹痛,益肝肾,补气血。 主治:痹证日久,肝肾两虚,气血不足。见腰膝疼痛,肢节屈伸不利,或麻木不仁,畏寒喜温,心悸气短,舌淡苔白,脉细弱。,祛风胜湿独活寄生汤,方歌:独活寄生艽防辛,归芎地芍桂苓均; 杜仲牛膝人参草,顽痹风寒湿是因。 趣味记忆:情人细心独寄贵药,杜兄放牛归伏草地。 (秦艽 人参 细辛 独活 桑寄生 肉

15、桂心 芍药 杜仲 川芎 防风 牛膝 当归 茯苓 甘草 干地黄),独活寄生汤证病机分析 素体不足,风寒湿邪内侵; 风寒湿邪痹着日久,邪气深入,着于筋骨,致肝肾不足,气血两虚。 肢节屈伸不利?肾主骨,腰为肾之府;肝主筋,膝为筋之会。肝肾不足,气血亏虚,筋骨失养,故肢节屈伸不利。,祛风胜湿独活寄生汤,祛风胜湿独活寄生汤,方解 独活(君)祛风除湿,通痹止痛 防风、秦艽、细辛祛风散寒,胜湿止痛 桑寄生、杜仲、牛膝 补肝肾,强筋骨,祛风湿 人参、茯苓补气健脾,以生化气血 当归、川芎、生地、芍药养血活血 桂心温通血脉 甘草和中调药,证治要点: 腰膝冷痛,关节屈伸不利, 心悸气短,舌淡苔白,脉细弱 使用注意: 湿热痹证不宜用,祛风胜湿独活寄生汤,【复习思考题】,1.祛湿剂的概念、分类与注意事项有哪些? 2.八正散、小蓟饮子均治淋证,在功效、主治上有何异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