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与社会《百家争鸣》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69084509 上传时间:2019-01-12 格式:PPT 页数:21 大小:980.9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历史与社会《百家争鸣》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历史与社会《百家争鸣》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历史与社会《百家争鸣》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历史与社会《百家争鸣》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历史与社会《百家争鸣》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历史与社会《百家争鸣》》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历史与社会《百家争鸣》(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找课件,来莎莎课件站! (免费课件,免费教案,免费试卷) http:/ 我们郑重承诺:不用注册,永久免费! *,百家争鸣,百 争鸣,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思想大解放,(春秋战国时期),1.百家争鸣发生在什么时期? 2.百家争鸣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历史背景),春秋战国时期,请思考,时代背景,周政权衰落,富有学识的人流落民间传播知识,形成了一个相对独立自由的文士阶层,为百家争鸣提供了人才。 当时社会动荡不安,各国纷纷变法,以壮大自己的力量,各诸侯统治者四处网罗人才,文士们对社会问题提出不同看法和治国主张。因而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形成的原因,经济:,政治:,阶级:,文化:,生产力大发展,井

2、田制崩溃,分封制、宗法制崩溃,周王室衰微,诸侯展开争霸兼并战争,新兴地主阶级崛起,“士”阶层活跃,私学兴起,“学在官府”到“学在民间”,社会大变革,(一)早期儒学,政治思想,保守性,民本思想,教育方面:,主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学思结合;兴办私学,打破了奴隶主贵族垄断教育的局面。,整理古籍:,五经:诗、书、礼、易、春秋,2005年在山东曲阜举行的纪念孔子2555年诞辰公祭大典,孔子姓孔名丘,春秋时鲁国人。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提出了“仁”的学说。 ()要求统治者关心和爱护百姓; ()要“克己复礼”。 主张以“德” 教化人民,以“礼”治理国家,孔 子 (前551

3、-前479 ),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 论语子路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 论语八佾 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论语卫灵公 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 论语述而,我们应如何评价孔子?,孔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他提出“仁”, 具有民本思想,对于和谐社会人际关系具有积极意义。 他主张维护周礼,代表当时没落奴隶主贵族的利益,具有保守性,不可能被当时统治阶级所接受。 他首倡私学,打破奴隶主贵族对教育的垄断,促进古代教育事业的发展 他编订古籍,为中华文明的传承和发展作出巨大贡献,

4、1.孔子的教育思想对当代教育,还有可借鉴的意义吗?,孔子广开私学,“有教无类”符合教育平等的思想;而“因材施教”显然比不顾学生心智和个体差异更具合理性。,2.孟子,主要思想,仁政:提出“政在得民”,反对苛政,民本:提出“民贵君轻”,伦理观:主张“性本善”,评价:,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儒家思想。代表新兴地主阶级利益,有利于缓和阶级矛盾,促进生产发展,具有进步意义,影响深远。,孟子名轲,主张:1、实行“仁政”;2、“民为贵”、“君为轻”;3、宣扬“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道德准则。 著有孟子一书。后世把孔子和孟子合称孔孟。,孟 子,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孟子公孙丑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

5、为轻。 孟子尽心上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孟子公孙丑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孟子滕文公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孟子梁惠王下,诸子百家简表,孔子,春秋晚期,“仁爱”、“克己复礼”“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孟子,战国时期,“仁政”“民贵”“君轻”,老子、庄子,春秋晚期、战国,一切事物有对立面且可互相转化、“无为”,墨子,战国前期,“兼爱”“非攻”,韩非子,战国时期,“法治”、加强中央集权和君主权力,孙子,春秋末期,“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战国时期,“事备而后动”,孙膑,老子 ,姓李,名耳,又称老聃,春秋末期人,道家学派的创始人。,老 子,主要观点: 1

6、、一切事物都有相互矛盾的两个对立面,对立双方可以互相转化; 2、主张“无为”。,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福兮祸之所倚,祸兮福之所伏。 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道德经,庄 子,战国时期,庄子继承和发展了老子的道家思想,著有庄子一书,后人称他为庄子,把他和老子合称为老庄。,材 料,欲天下之富而恶其贫,欲天下之治而恶其乱,当兼相爱,交相利。 (战争使)春则废民耕稼树艺,秋则废民获敛,百姓饥寒冻馁而死者,不可胜数。 墨子,墨子,姓墨名翟,战国时期鲁国人, 主张“兼爱”、“非攻”,他的言行记录在墨子一书中。,材 料,以法为本,法不阿贵。 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 事在四方,

7、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 韩非子,韩非子,战国末期法家学派的主要代表,主张: 1、“法治”; 2、强化中央集权和君主权力。 著有韩非子一书。,孙 子,春秋末期杰出军事家,提出“知彼知己,百战不殆”、“避实击虚”、“攻其无备,出其不意”等军事名言,著有孙子兵法。,孙 膑,著有孙膑兵法。 主张“事备而后动”。,“百家争鸣”的意义,是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体系的基础 对当时及后世影响深远,诸子百家中对中国影响最大的是哪家?,儒家 孔子的学说被历代统治者利用和改造,成为我国2000多年的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对后世影响很大。,儒家思想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有没有成为主流思想呢?,法家思

8、想,为什么提倡“仁政”的儒家思想在当时不被重用,而法家思想却倍受统治者的青睐呢?,战国时代各国纷纷变法图强,打击旧贵族,强化国君专制权力;同时,为了应付战争,统治者向百姓征收沉重的赋税、兵役徭役,阶级矛盾激化。法家主张严刑峻法,中央集权的思想适应当时社会形势需要,自然受到青睐,而老子、孟子思想遭到冷落。,孔子 孟子 墨子 韩非子 老子 孙子,以德治国 尊敬师长, 全民教育 素质教育 平等博爱 主张和平,反对战争 廉正、廉洁、自律 依法治国 以不变应万变 了解市场行情,确定投资方向,思想渊源 礼治文明、有教无类 “非攻”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法治 无为而治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当今的思想观点,今古链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