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营能力与计划》ppt课件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69073578 上传时间:2019-01-12 格式:PPT 页数:22 大小:532.3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运营能力与计划》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运营能力与计划》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运营能力与计划》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运营能力与计划》ppt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运营能力与计划》ppt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运营能力与计划》ppt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运营能力与计划》ppt课件(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五章 运营能力与计划,学习目标: 1了解运营能力、生产能力的概念及它们的影响因素; 2掌握运营能力的核算; 3了解生产计划的类型,掌握编制生产计划的原则、依据、主要指标、程序和方法等内容; 4掌握生产计划与能力平衡的内容和方法; 5了解主生产计划的的相关概念,掌握主生产计划的编制原则、思路和程序。,第一节 运营能力,一、运营能力及其类型 (一)运营能力与生产能力的概念 1.运营能力的概念 运营能力(Operation Capability),通常理解为一个系统的最大产出量。 2.生产能力的概念 生产能力(Production Capacity),是指在计划期内,企业参与生产的全部固定资产,在

2、既定的技术组织条件下,将投入转换为产出的数量水平。由此可见,企业生产能力具有时间性、动态性、条件性和综合性等特点。 (二)生产能力的种类 1.按用途不同分类 依据核定生产能力的用途不同,生产能力可分为设计能力、查定能力、现实能力三种 2按结构分类 (1)单机能力;(2)环节能力;(3)综合能力。 3.按运行水平分类 (1)最佳生产能力;(2)经济规模生产能力;(3)柔性生产能力。 4.按核定对象不同分类 (1)设备能力;(2)人员能力;(3)管理能力。 在实际计算生产能力时,由于管理能力只能做定性分析,所以生产能力主要指设备能力和人员能力。,二、运营能力与生产能力的影响因素 (一)有效运营能力

3、的影响因素 影响运营能力因素如表5-1所示。,表5-1 决策有效运营能力的主要因素,(二)生产能力的影响因素 1.在使用中固定资产及生产面积的数量 固定资产的数量是指在计划期内,用于生产的全部机器设备的数量、厂房和其他生产用建筑物面积的数量。 2.固定资产的有效工作时间 固定资产的工作时间是指按照企业现行工作制度计算的机器设备的全部有效工作时间和生产面积的全部利用时间。 3.设备(生产面积)的生产效率 设备(生产面积)的生产效率,可以用产量定额或时间定额来表示。,三、生产能力的核算 (一)生产能力的主要表示方法 生产能力可用产出或投入的单位来表示,如表5-2所示。,表5-2 不同行业生产能力的

4、表示方式,1以产出量为计量单位 (1)用实物量表示。 (2)用折合量表示。 (3)用实物量和折合量表示。 2以原料处理量为计量单位 3以投入量为生产能力计量单位,(二)生产能力的核算 1.单一品种生产能力的核算 (1)设备组生产能力的核算 设备组生产能力可按下式计算: (2) 生产面积生产能力的核算 当生产能力取决于生产面积时,可按下式计算: (3)劳动力生产能力的核算 当作业组的生产能力主要取决于劳动力时,其生产能力的计算公式如下: (4)当采用流水生产线生产时,原则是以关键设备的能力为标准计算生产线的能力,即选择加工工时最长的一道关键工序的设备能力为标准。,2.多品种生产能力的核算 (1)

5、代表产品法。 (2)假定产品法。,第二节 生产计划,一、生产计划的类型 生产计划按不同标准可进行如下分类: 1.按计划的对象分类 (1)综合生产计划。综合生产计划(Aggregate Production Planning,简称APP),是根据企业所拥有的生产能力和需求预测对企业未来较长一段时间内的产出内容、产出量等问题所做的概括性描述。 (2)主生产计划。主生产计划(Master Production Schedule, 简称MPS),也可称为产品出产计划,是确定某一最终产品在某一具体时间段内的生产数量。 (3)物料需求计划。 所谓物料需求计划(Material Requirement Pl

6、anning,简称MRP),就是制定企业生产所需的原材料、零件和部件的生产与采购计划,,2. 按照计划的时间单位长短分类,图5-3 生产计划的构成及其相互关系,表5-5 各类生产计划的特点比较,二、生产计划的编制 (一)生产计划的编制原则和依据 1.生产计划的编制原则 (1)编制计划必须有全局观点 (2)编制计划必须积极平衡 (3)编制计划必须留有余地 (4)编制计划必须切合实际 (5)编制计划必须有可靠的核算基础 2.生产计划的编制依据 主要有:上级下达的生产任务,企业长远发展规划,长期经济协议,国内外市场状况,计划期产量,产成品库存量,在制品量,技术组织措施情况,原材料、外购件、燃料动力等

7、供应、库存和消耗情况,计划生产能力,设备状况,员工状况等。,(二)生产计划的主要指标,1产品品种指标 2产品质量指标 3产品产量指标 4产品产值指标 5.产品出产期,(三)生产计划的编制程序 (1)收集资料,分析研究。 (2)统筹安排,拟定优化计划方案。 (3)编制计划草案,做好生产计划的综合平衡工作。 (4)讨论修正,定稿报批。,(五)生产计划的编制方法 滚动计划法适用于编制灵活、有弹性的各种计划,可以使企业在适应市场需求的同时,保持生产的稳定和均衡。 滚动计划方法有以下优点:计划是动态型的,计划的应变性和严肃性均得到保证。提高了计划的连续性。,图5-4 滚动生产计划,第三节 生产计划与能力

8、的平衡,一、生产计划与生产能力平衡的目的 生产计划与生产能力的平衡是生产能力管理工作的基本目的之一。通过平衡可以达到以下几个目的:提高作业员及设备工装的工作效率;减少单件产品的工时消耗,降低成本(等同于提高人均产量);减少工序的在制品,真正实现“一个流”;在平衡的基础上实现单元生产,提高生产应变能力,实现柔性生产系统;通过平衡可以综合运用程序分析、动作分析、规划分析、搬运分析、时间分析等全部IE手法,提高企业管理水平。,二、生产计划与能力的平衡,(一)生产计划与能力平衡的内容 生产指标与生产能力的平衡;主要生产设备和生产面积对生产任务的平衡;生产任务与生产能力的平衡(包括测算企业设备、生产场地

9、、生产面积对生产任务的保证程度);生产任务与劳动力的平衡(包括测算劳动力的工种、等级、数量、劳动生产率水平与生产任务的适应程度);生产任务与物资供应的平衡(包括测算原材料、燃料、动力、外协件、外购件及工具等的供应数量、质量、品种、规格、供应时间对生产任务的保证程度,以及生产任务同材料消耗水平的适应程度);生产任务与生产技术准备的平衡(包括测算设计、工艺、工艺装备、设备维修、技术措施等与生产任务的适应和衔接程度);生产任务与资金占用的平衡(即测算流动资金对生产任务的保证程度和合理性)。,(二)生产计划与能力平衡的方法 .设备台时与生产任务的平衡 其平衡方法如下: ()计算为完成计划任务所需的某种

10、设备组台时数 某产品计划期产量某产品台时定额台时压缩系数废品台时 ()计算计划或某种设备组的有效台时数: 某种设备组台数单台有效工作时间 ()将完成计划任务所需台时与设备组有效台时进行比较。 第一,差额比较;第二,比值比较,即计算设备负荷系数: .劳动力与生产任务的平衡 比较方法同上。 .生产面积与生产任务的平衡 比较的方法同上 .运输能力的平衡 比较方法同上。,第四节 主生产计划,一、主生产计划概述 (一)主生产计划及其作用 1. 主生产计划 主生产计划(Master Production Schedule,简称MPS),是确定每一具体的最终产品在每一具体时间段内生产数量的计划。 2. 主生

11、产计划的作用 主生产计划是计划系统中的关键环节。 主生产计划在ERP系统中的位置是一个上下内外交叉的枢纽。,(二)主生产计划基本原理 1.计算现有库存量 2.决定MPS的生产量和生产时间 在决定MPS的生产量和生产时间时,应保证POH为非负。当POH有可能变负,就应通过MPS使之补上。,二、主生产计划的编制 1. 主生产计划的编制原则 (1)最少项目原则;(2)独立具体原则;(3)关键项目原则;(4)全面代表原则;(5)适当裕量原则;(6)适当稳定原则,2. 主生产计划的编制思路,(1)根据生产规划和计划清单确定对每个最终项目的生产预测。 (2)根据生产预测、已收到的客户订单、配件预测以及该最终项目的需求数量,计算毛需求量。 (3)根据毛需求量和事先确定好的批量规则,以及安全库存量和期初预计可用库存量,自动计算各时段的计划产出量和预计可用库存量。 (4)自动计算可供销售量供销售部门机动销售选用。 (5)自动计算粗能力,用粗能力计划评价主生产计划方案的可行性。 (6)评估主生产计划。 (7)在MRP运算以及能力平衡评估通过后,批准和下达主生产计划。,3. 主生产计划的编制过程 根据以上主生产计划的编制思路,主生产计划编制过程如图5-5所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