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真菌,抗病毒》ppt课件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68968111 上传时间:2019-01-11 格式:PPT 页数:94 大小:820.8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抗真菌,抗病毒》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94页
《抗真菌,抗病毒》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94页
《抗真菌,抗病毒》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94页
《抗真菌,抗病毒》ppt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94页
《抗真菌,抗病毒》ppt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9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抗真菌,抗病毒》ppt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抗真菌,抗病毒》ppt课件(9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抗真菌药与抗病毒药,抗真菌药,各种癣菌 新型隐球菌 白色念珠菌,真菌所致疾病与常用药物,灰黄霉素 制霉菌素 特比萘芬 咪 康 唑 两性霉素 咪 唑 类 三 唑 类,浅部真菌病 头 癣 体 癣 指甲癣 深部真菌病 脑膜炎 肺 炎 心内膜炎,灰黄霉素(griseofulvin) 作用机制 渗入皮肤角质层与角蛋白结合,干 扰真菌核酸合成,阻止癣菌继续侵 入,对各类癣菌有抑制作用 给药途径 口服有效,外用无效 不良反应 多、轻. 1、神经系统症状:头痛,外周神经炎,一、抗生素类,2、消化道症状:恶心、呕吐、上腹部不适 3、皮肤反应:药疹 4、血液系统反应:白细胞、中性粒细胞减少 为肝药酶诱导剂,减弱香

2、豆素作用,两性霉素B (amphotericin B) 药理作用 多烯类,对深部真菌有强大抑制作用 首选治疗深部真菌感染 作用机制 选择性与真菌细胞膜麦角固醇结合, 使通透性增加而死亡。高浓度杀菌。 对细菌无效,对哺乳动物有毒性。 临床应用 口服用于肠道真菌感染 注射用于全身真菌感染,不良反应 毒性较大 急性毒性反应 肾损害 血液系统毒性反应 心血管系统毒性反应,防治措施 先给解热镇痛药和抗组胺药,同时给皮质激素 补钾 定期监测血尿常规、肝肾功能、血钾、心电图 肝肾功能不良者慎用,新剂型 两性霉素B脂质复合体 两性霉素B脂质分散体 两性霉素B脂质体,制霉菌素(nystatin) 作用机制 多烯

3、类,作用及机制同两性霉素B 对各类真菌均有抑制作用 对阴道滴虫有抑制作用,不良反应 毒性较两性霉素B更大,不能注射。 临床用途 口服或局部给药 口服用于胃肠真菌病 局部用于皮肤、口腔、阴道真菌病及 阴道霉菌病, 咪唑类(imdazole) 克霉唑 (clotrimazole) 咪康唑 (miconazole) 酮康唑 (ketoconazole) 三唑类(triazole) 氟康唑 (fluconazole) 伊曲康唑(itraconazole),二、唑类抗真菌药,作用机制 抑制真菌P450酶,抑制真菌细胞膜 麦角固醇合成,使通透性增加 临床应用 浅部克霉唑、咪康唑、酮康唑 深部氟康唑 浅部、

4、深部伊曲康唑,特比萘芬 (terbinafine) 作用机制 选择性抑制真菌膜的角鲨烯环化酶, 抑制麦角固醇合成 癣菌杀菌作用 念珠菌抑菌 临床应用 主要用于浅部真菌病,三、其他类抗真菌药,氟胞嘧啶 (flucytosine) 作用机制 转变为氟尿嘧啶,抑制胸苷酸合成酶 干扰DNA合成。 临床应用 与两性霉素B 联合用药 首选治疗隐球菌所致脑膜炎,抗病毒药 Antiviral Agents,前 言,病毒感染:人类传染病约75是由病毒引起的,其中严重危害人类健康者有流感、艾滋病、病毒性脊髓灰质炎、乙型脑炎、肝炎、麻疹、非典型肺炎、天花、狂犬病等。 化疗药物:目前临床所用的抗病毒化学药物大多毒性较

5、大,且临床疗效有待提高。 免疫疗法:医学史上曾成功地用疫苗接种的方法预防可怕的流行性病毒感染性疾病(如天花、麻疹、脊髓灰质炎、狂犬病等)。 生物制剂在抗病毒感染中的地位:疫苗、干扰素和干扰素诱导剂等在病毒感染性疾病的治疗与预防方面仍然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第一节 抗病毒药概述,一、 病毒简介 二、 抗病毒药的作用机制和分类,病毒简介 病毒的物质构成,非细胞型微生物,无完整细胞结构。 仅由单链或双链核酸(RNA或DNA)的核心和外面的蛋白外壳(衣壳,capsid)组成,有些病毒具有脂蛋白包膜(envelope)。病毒核酸携带有病毒的全部遗传信息。 病毒体(virion):完整成熟的病毒颗粒,是其

6、独立存在的形式,具有典型的形态结构和感染性。 病毒蛋白质:结构蛋白和非结构蛋白。,结构蛋白:衣壳蛋白、包膜蛋白和基质蛋白,它们一般具有良好的抗原性。它们参与病毒体结构构成。 非结构蛋白:由病毒基因组编码,但不参与病毒体的结构构成的蛋白或多肽。它们可存在于病毒体,也可以仅存在于宿主细胞中。蛋白水解酶、DNA多聚酶、核苷激酶和逆转录酶等属于非结构蛋白。,病毒简介 病毒的物质构成,病毒简介 病毒的分类,病毒体微小,体积20300 nm,可通过滤菌器。人类目前发现的病毒有4000多种,各种病毒有很大差异,分类有多种。 可按病毒大小、形态结构特点、核酸类型、所致疾病、宿主细胞类型等进行分类。 1995年

7、国际病毒分类委员会把病毒分为DNA病毒、RNA病毒、DNA或RNA逆转录病毒。,病毒简介 病毒的复制,病毒生活代谢特征:没有自己的代谢系统,只能寄生于其他细胞内,利用宿主细胞的酶进行代谢、复制。 增殖方式:不是二分裂,而是以其DNA或RNA为模板,通过转录和(或)逆转录、翻译等复杂的生化过程,复制DNA或RNA,合成蛋白质,通过组装产生更多的病毒颗粒。,生活周期: 吸附(adsorption)并穿透(penetration)侵入易感细胞。 脱壳(uncoating)。 合成核酸多聚酶。 合成核酸(nucleic acid synthesis)。 合成蛋白质及翻译后修饰(posttranslat

8、ional processing)。 各部分组装(packaging and assembly)成病毒颗粒。 从宿主细胞释放出更多的病毒体。,病毒简介 病毒的复制,抗病毒药的作用机制和分类,按病毒种类分类:广谱抗病毒药、抗RNA病毒药和抗DNA病毒药。 按病毒所致疾病分类:抗疱疹病毒药、抗艾滋病病毒药、抗流感病毒药、抗肝炎病毒药等。 按药物来源和化学结构与性质分类:化学合成药物、生物制剂。 按作用机制或靶点分类:阻止吸附穿透药(抗体)、干扰脱壳药(金刚烷胺)、抑制核酸合成药(嘌呤或嘧啶核苷类似药、逆转录酶抑制药)、抑制蛋白质合成药(干扰素)、干扰蛋白质合成后修饰药(蛋白酶抑制药)、干扰组装药(

9、干扰素、金刚烷胺)、抑制病毒释放药(神经酰胺酶抑制药)等。,第二节 广谱抗病毒药,一、 嘌呤或嘧啶核苷类似药: 利巴韦林Ribavirin 二、 生物制剂 干扰素 Interferon 胸腺肽1 Thymosin1 转移因子 Transfer factor,利巴韦林Ribavirin,又名病毒唑(virazole),是人工合成的鸟嘌呤类似物。,利巴韦林Ribavirin 药理作用,为广谱抗病毒药,对多种RNA和DNA病毒有抑制作用。对呼吸道合胞病毒、流行性出血热病毒、甲型肝炎病毒、麻疹病毒、乙型脑炎病毒、腺病毒、带状疱疹病毒和各种流感病毒均有抑制作用。 最小抗病毒浓度为0.052.5g/mL。

10、 本药在细胞内磷酸化为一、二和三磷酸ribaverin,其中三磷酸ribaverin为其细胞内主要形式,占80,其细胞内t1/22 h。 抗病毒机制:尚未完全明了,其中一磷酸型竞争性抑制一磷酸肌苷脱氢酶,进而干扰三磷酸鸟苷的合成;三磷酸型竞争性抑制病毒RNA聚合酶,阻碍mRNA的转录过程。此外,ribavirin在细胞内可能有多靶点,其相互间可表现出协同抗病毒作用。,利巴韦林Ribavirin 体内过程,不同给药途径、不同剂型、不同剂量、不同给药间隔,其药物代谢动力学各参数有很大差异。 血药浓度 气雾剂吸入:0.2g/mL; 静脉注射:17.6g/mL。 t1/2 :单次给药的t1/2为304

11、0 h;多次给药稳态血药浓度的t1/2为200300 h。 Vd约为10 L/kg。,利巴韦林Ribavirin 临床应用,口服:甲型肝炎、单纯疱疹、麻疹、呼吸道病毒感染; 气雾剂喷雾:呼吸道病毒引起的鼻炎、咽炎等; 感染早期静脉滴注:流感、副流感病毒肺炎、小儿腺病毒肺炎、拉萨热和病毒性出血热等; 滴鼻:甲、乙型流感; 乳膏剂:带状疱疹和生殖器疱疹; 滴眼剂:流行性结膜炎、单疱病毒角膜炎等。,利巴韦林Ribavirin 不良反应,腹泻、乏力、白细胞减少、可逆性贫血等。 动物实验表明本药有致畸作用,孕妇忌用。,其他嘌呤或嘧啶核苷类似药,抗疱疹病毒药:阿昔洛韦、伐昔洛韦、阿糖腺苷、碘苷等。 抗AI

12、DS药: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药。 抗慢性病毒性肝炎:拉米夫定、泛昔洛韦和喷昔洛韦等。 这些药物在本章以后有关题目下讲解,干扰素 Interferon,IFN 性质与基本药理作用,性质与种类:蛋白质,为一类强有力的细胞因子。目前已被证明有抗病毒作用的IFNs有三种,即IFN-、和。 产生:几乎所有细胞均能在病毒感染及多种其他刺激下产生IFN和;而IFN-的产生仅限于T淋巴细胞和自然杀伤细胞。,干扰素 Interferon,IFN 性质与基本药理作用,药理作用:IFNs具有抗病毒、免疫调节和抗增生作用。 IFN-和具有抗病毒和抗增生作用,可刺激淋巴细胞、自然杀伤细胞和巨噬细胞的细胞毒性作用。IFN-

13、的抗病毒和抗增生作用较弱,但免疫调节作用较强。,干扰素 Interferon,IFN 抗病毒作用,广谱:可抑制绝大多数动物病毒,DNA病毒敏感性较低。 IFNs作用环节:对病毒穿透细胞膜过程、脱壳、mRNA合成、蛋白翻译、病毒颗粒组装和释放均可产生抑制作用。 病毒对IFNs的敏感性:主要作用环节因病毒而有所不同,不同病毒对IFNs的敏感性差异较大。,干扰素 Interferon,IFN 抗病毒作用机制,IFNs与细胞内特异性受体结合,进而影响相关基因,导致抗病毒蛋白的合成。已知IFNs诱导的酶有三种: 蛋白激酶:导致延长因子磷酸化,抑制病毒肽链启动; Oligoisoadenylate合成酶:

14、激活RNA酶,降解病毒mRNA; 磷酸二酯酶:降解tRNA末端核苷,抑制病毒肽链延长。 IFNs通过抗病毒作用和免疫调节作用而抗病毒感染。,干扰素 Interferon,IF,临床用于多种病毒感染性疾病 慢性肝炎 疱疹性角膜炎 带状疱疹 广泛用于抗肿瘤。,胸腺肽1 Thymosin1,Thymosin1为一组免疫活性肽,可诱导T细胞分化成熟,并调节其功能。 临床用于慢性肝炎、艾滋病、其他病毒性感染和肿瘤的治疗或辅助治疗。,转移因子 Transfer factor,TF,来源与性质:是从健康人白细胞提取出的一种核苷肽,无抗原性。 药理作用:可以将供体细胞(donor)的免疫信息转移给未致敏的受体

15、细胞(receptor),从而使受体细胞获得供体样的特异性和非特异性细胞免疫功能,其作用可以持续6个月。,本药可起到佐剂作用。 临床应用:先天性和获得性免疫缺陷病、病毒感染、霉菌感染和肿瘤等的辅助治疗。,转移因子 Transfer factor,TF,第三节 抗RNA病毒药,一、 抗艾滋病病毒药 二、 抗流感病毒药,HIV & AIDS,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HIV,人免疫缺陷病毒)可引起人类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AIDS,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简称艾滋病) HIV属于逆转录病毒(retrovirus)。 目

16、前发现的HIV有HIV-1和HIV-2两种。,Key emzymes in HIV replication,逆转录酶(reverse transcriptase) 蛋白酶(protease) 整合酶(integrase) RNA酶H。 这些酶是研究开发抗HIV新药的可能靶点,而目前体外筛选抗HIV药物的靶酶主要是HIV逆转录酶和HIV蛋白酶。,HIV逆转录酶的功能,为多功能酶蛋白,其功能有三: 催化以HIV RNA为模板负链合成DNA; 降解RNA-DNA杂交链中的RNA模板; 催化以负链DNA为模板合成正链DNA,即病毒前(proviral)DNA。然后病毒前DNA掺入宿主细胞染色体中。因此抑制逆转录酶可抑制HIV早期复制过程。,HIV蛋白酶的功能,催化HIV蛋白前体裂解为成熟蛋白质(包括逆转录酶、蛋白酶、整合酶和结构蛋白质)的作用。因此HIV蛋白酶对HIV的感染性是至关重要的。 抑制HIV蛋白酶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