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化学制药工艺》ppt课件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68956124 上传时间:2019-01-11 格式:PPT 页数:230 大小:2.0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典型化学制药工艺》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230页
《典型化学制药工艺》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230页
《典型化学制药工艺》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230页
《典型化学制药工艺》ppt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230页
《典型化学制药工艺》ppt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2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典型化学制药工艺》ppt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典型化学制药工艺》ppt课件(23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5章 典型化学制药工艺,本章内容,5.1 氯霉素的生产工艺 5.2 头孢氨苄的生产工艺 5.3 氢化可的松的生产工艺 5.4 紫杉醇的生产工艺 5.5扑热息痛的合成工艺 5.6布洛芬的合成工艺 5.7利多卡因的合成 5.8磺胺甲噁唑的合成工艺,5.1 氯霉素的生产工艺,主要内容,氯霉素简介 氯霉素生产工艺,一 氯霉素简介,结构 名称 药理性质 理化性质,1 氯霉素的结构名称,化学名称为D-苏式-(-)-N-(羟基甲基)-羟基-对硝基苯乙基-2,2-二氯乙酰胺,D-threo-(-)-N- (hydroxymethyl)-hydroxy-p-nitrophenethyl-2,2-dichlor

2、oacetamide。,药理性质(1),抗菌谱: 伤寒杆菌、痢疾杆菌、脑膜炎球菌、肺炎球菌等感染; 对多种厌氧菌感染有效; 亦可用于立克次体感染。,药理性质(2),不良反应: 引起粒细胞缺乏症及再生障碍性贫血的可能; 长期应用可引起二重感染; 新生儿、早产儿用量过大可发生灰色综合症。,氯霉素理化性质,白色或微带黄绿色的针状、长片状结晶或结晶性粉末,味苦。 熔点149153。 微溶。 比旋度25D+18.521.5(无水乙醇)。 本品在甲醇、乙醇、丙酮或丙二醇中易溶,在水中不溶。,二 氯霉素生产工艺,对硝基苯乙酮的生产工艺原理及其过程 对硝基-乙酰氨基-羟基苯丙酮的生产工艺原理及其过程 氯霉素的

3、生产工艺原理及其过程,1 对硝基苯乙酮的生产工艺原理及其过程,对硝基乙苯的制备 对硝基苯乙酮的制备,A 对硝基乙苯的制备,工艺,混酸的制备 先加入92以上的硫酸,在搅拌及冷却下,以细流加入水,控制温度在4045之间。加毕,降温至35,继续加入96的硝酸,温度不超过40。加毕,冷至20。 对硝基乙苯 先加入乙苯,在28滴加混酸,加毕,升温4045,继续保温1h ,使反应完全。 然后冷却至20,静置分层。用水洗去残留酸,用碱洗去酚类,最后用水洗去残留碱液。 连续减压分馏压力为5.3103Pa以下,在塔顶馏出邻硝基乙苯。从塔底馏出的高沸物再经一次减压蒸馏得到精制对硝基乙苯,由于间硝基乙苯的沸点与对位

4、体相近故精馏得到的对硝基乙苯尚含有6左右的间位体。,反应条件与影响因素,强放热反应,温度影响很大,应确保搅拌与传热。 乙苯硝酸的摩尔比接近理论量,为1:1.05。硫酸的脱水值(D.V.S.*)为2.56。 应控制原料乙苯的纯度95%,含水量高可致反应速率降低,硝化收率下降。 *注:硫酸的脱水值(Dehydrating Value of Sulfuric acid),是指硝化终了时废酸中硫酸和水的计算质量比。 D.V.S.=混酸中硫酸质量/(混酸含水质量+硝化生成水的质量)。 脱水值越大,表示硫酸含量越高或含水量越少,则混酸的硝化能力越强(唐培堃. 精细有机合成化学及工艺学, 第二版, 天津大学

5、出版社, 2002, p153)。,B 对硝基苯乙酮的制备,工艺,将对硝基乙苯加入氧化塔中,加入硬脂酸钴及乙酸锰催化剂(内含载体碳酸钙90%),逐渐升温至150以激发反应,在135进行反应。当反应生成热量逐渐减少,生成水的数量和速度降到一定程度时停止反应,稍冷,将物料放出。 根据反应物的含酸量加入碳酸钠溶液,使对硝基苯甲酸转变为钠盐。冷却、过滤,干燥,便得对硝基苯乙酮。,反应条件与影响因素,多数变价金属的盐类均有催化作用,但铜盐和铁盐的作用过于猛烈应注意防止以上离子混入。醋酸锰的催化作用缓和,但收率不够高,反应时间长,加入硬脂酸钴可改善催化效果。 芳胺和酚类所形成的自由基稳定,有抑制链式反应进

6、行的作用,应避免引入。 强放热反应,开始需要较高温度以引发自由基,引发后反应速率较大,应及时移出反应热。 加压可提高反应速率。,二 对硝基-乙酰氨基-羟基苯丙酮的生产工艺原理及其过程,对硝基-溴代苯乙酮的制备 对硝基-氨基苯乙酮盐酸盐的制备 对硝基-乙酰胺基苯乙酮的制备 对硝基-乙酰氨基-羟基苯丙酮的制备,1 对硝基-溴代苯乙酮的制备,原理,反应历程,工艺,将对硝基苯乙酮及氯苯加到溴代罐中,加入少量的溴(约占全量的2%3%)。保持反应温度在2628,逐渐将其余的溴加入。溴滴加完毕后,继续反应1h,然后升温至3537,静置0.5h后,将澄清的反应液送至下一步成盐反应。,2 对硝基-氨基苯乙酮盐酸

7、盐的制,原理,工艺,1)将经脱水的氯苯加入干燥的反应罐内,加入干燥的六次甲基四胺,加入上一步的反应液,3338反应1h,然后测定反应终点。(取反应物少许,过滤,往一份滤液中加入两份六次甲基四胺的氯仿溶液,加热振摇,冷后如不呈混浊表示已到反应终点)。 2)盐酸加入搪玻璃罐内,降温至79加入对硝基-溴代苯乙酮六次甲基四胺盐。当转变为颗粒状后,停止搅拌,静置,分出氯苯。 3)加入乙醇,搅拌升温,在3234反应4h。再加入适量水搅拌冷至-3,离心分离,得到对硝基-氨基苯乙酮盐酸盐。,3 对硝基-乙酰胺基苯乙酮的制备,原理,工艺,加入母液,冷至03,加入对硝基-氨基苯乙酮盐酸盐,加入乙酸酐,先慢后快地加

8、入38%40%的乙酸钠溶液。在1822反应1h测定反应终点。 反应液冷至1013析出结晶,过滤,先以1%1.5%碳酸氢钠溶液洗结晶至pH7。再用10以下的清水冲洗至pH7,甩干称重交缩合岗位。,4 对硝基-乙酰氨基-羟基苯丙酮 的制备,原理,工艺,将甲醇加入反应罐内,升温2833,加入甲醛溶液,随后加入对硝基-乙酰胺基苯乙酮及碳酸氢钠,测pH应为7.5。温度逐渐上升确认针状结晶全部消失,即为反应终点。 反应完毕,降温至05,离心、过滤,干燥得到对硝基-乙酰氨基-羟基苯丙酮。,反应条件与影响因素,碱度过高时,会产生副产物,即多羟甲基化产物。用弱碱碳酸氢钠控制pH7.58.0可以抑制此副反应。 甲

9、醛水溶液常含不定量的聚甲醛,聚甲醛解聚速率较低,因此应尽量控制甲醛水溶液中聚甲醛的含量。,三 氯霉素的生产工艺原理及其过程,1.DL-苏型-1-对硝基苯基-2-氨基-1,3-丙 二醇的制备 2.DL-苏型-1-对硝基苯基-2-氨基-1,3-丙二醇的拆分 3.氯霉素的制备,1 DL-苏型-1-对硝基苯基-2-氨基-1,3-丙二醇的制备,原理,工艺,异丙醇铝的制备; 缩合反应,形成六元环过度态; 还原反应,把羰基还原成仲醇基; 水解,把乙酰基除去; 氨基游离。,工艺过程,于干燥的反应釜中加入洁净的铝片,少许无水三氯化铝及少量无水异丙醇,升温使回流。放热,温度可达110左右。当回流稍缓和后,在保持不

10、断回流的情况下,缓缓加入其余的异丙醇。加毕,加热回流至铝片全部溶解为止。冷却后,将制得的异丙醇铝/异丙醇溶液压至还原反应釜中。 将上述溶液冷至3537,加入无水三氯化铝,升温至65左右反应0.5h,使异丙醇铝部分地转变为氯代异丙醇铝。之后,加入缩合物,于6062反应4h。 还原完毕,将反应物压至盛有水及少量盐酸的水解釜中。搅拌下蒸出异丙醇后,稍冷,加入上批的“亚胺物”,加入浓盐酸升温至7680,反应1h左右。在此期间,减压回收异丙醇。 然后,将反应物冷至3,使“氨基醇”盐酸盐结晶析出,过滤就得氨基醇盐酸盐。 将氨基醇盐酸盐加母液溶解,分去浮在上层得“红油”,加碱液中和至pH7.67.8,有氢氧

11、化铝析出,加入活性炭于50脱色,过滤,滤液用碱液中和至pH9.510,氨基醇析出。冷至接近0,过滤,湿产品直接送下步拆分。母液套用于溶解氨基醇盐酸盐。 每批母液除部分供套用外还有剩余,其中含有胺基醇,可加入苯甲醛,使脱水缩合生成Schiff碱(“亚胺物”),过滤,在下批反应物加盐酸水解前并入,可提高收率。,反应条件与影响因素,反应宜无水。有研究表明,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使用含水0.5%的异丙醇的收率较含水0.1%的异丙醇的收率低68%。 可逆反应,异丙醇宜大大过量。,2 DL-苏型-1-对硝基苯基-2-氨基-1,3-丙二醇的拆分,原理,立体化学,选择性地生成苏式产物的原因:异丙醇铝与对硝基

12、-a-乙酰胺基-b-羟基苯丙酮形成六员环椅式过渡态,氢根从“椅子”上面进攻羰基碳,形成苏式结构。,工艺,将水、“氨基醇”盐酸盐及右旋“氨基醇” 加入拆分罐内,升温至5055 ,加入活性炭脱色,过滤。投入消旋体,在压力2.1104Pa(160mmHg ) 以下搅拌加热, 升温至全溶( 约在6065 ),保温蒸发水分,然后逐渐冷却降温析出,冷至35,冷却,过滤,母液变为左旋。 将合并洗液的母液加入拆分罐内,再次投入“ 氨基醇”消旋体,操作同上。,3 氯霉素的制备,原理,工艺,将甲醇置于干燥的反应罐内,加入二氯乙酸甲酯,在搅拌下加入右旋“氨基醇”,于65左右反应1h 。加入活性炭脱色,过滤,在搅拌下

13、往滤液中加入蒸馏水,使氯霉素析出。冷至15 过滤,洗涤、干燥,得到氯霉素成品。,5.2 头孢氨苄的生产工艺,主要内容,头孢氨苄简介 头孢氨苄生产工艺,一 头孢氨苄简介,发展过程 结构 名称 药理性质 理化性质,1 发展过程,美国Eil Lilly公司和英国Glaxo公司 日本盐野义制药和鸟居药品公司 1970年10月销售胶囊剂,发展过程,青霉素,头孢菌素,一代头孢菌素,二代头孢菌素,三代头孢菌素,四代头孢菌素,发展过程,头孢菌素C,7-氨基头孢烷酸(7-ACA),头孢氨苄,2 头孢菌素C的结构,7-氨基头孢烷酸(7-ACA)的结构,头孢氨苄的结构名称,又称先锋头孢力新 (6R,7R)-3-甲基

14、-7-(R)-2-氨基-2-苯乙酰氨基-8-氧代-5-硫杂-1-氮杂双环4.2.0辛-2-烯-2-甲酸一水合物,4 药理性质,抗菌谱: 对G+菌效果较好 对G-菌效果较差 临床用途: 呼吸道 泌尿道 皮肤和软组织 生殖器官 不良反应: 过敏反应 胃肠功能紊乱,剂型,胶囊剂 片剂 糖浆剂 颗粒剂 复粒胶囊剂,头孢氨苄理化性质,白色或乳黄色结晶性粉末,微臭; 水中微溶,在乙醇、氯仿或乙醚中不溶; 在固态及干燥状态下比较稳定,遇热、强酸、强碱和紫外线均易分解; pH3.55.5,其水溶液在pH8.5以下较稳定,但在pH9以上则迅速被破坏。,二 头孢氨苄生产工艺,微生物酶酰化法 苯甘氨酸无水酰化法 苯

15、甘氨酰氯与7-氨基脱乙酰基头孢烷酸(7-ADCA)缩合法,1 微生物酶酰化法,2 苯甘氨酸无水酰化法,原理: 1)以苯甘氨酸为原料,进行二次酰基化 2)将7-ADCA与三甲基氯硅烷反应 a)+ b) 头孢氨苄,过程,3 苯甘氨酰氯与7-ADCA缩合法,原理 以青霉素G(青霉素V)钾为原料,通过扩环重排,裂解为7-氨基脱乙酰基头孢烷酸(7-ADCA),再与D-(-)-苯甘氨酰氯缩合。,反应全过程,1)酯化,工艺,2)氧化,工艺,3)开环重排,工艺,4)氯化,工艺,将重排物溶入二氯乙烷,冷却至-10, 加入吡啶和五氯化磷,于-5反应2h。,5)醚化水解,工艺,6)成盐,工艺,7 )酰化,工艺,8)

16、水解,工艺,生产工艺流程,5.3 氢化可的松的生产工艺,一 概述,氢化可的松(Hydrocortisone) 化学名:11,17,21-三羟基孕甾4-烯3,20二酮(11,17,21-trihydroxypregn-4-ene-3,20-dione),性质,氢化可的松又名皮质醇,为白色或几乎白色的结晶性粉末,无臭,初无味,随后有持续的苦味,遇光渐变质。熔点212222,熔融时同时分解,不溶于水,几乎不溶于乙醚,微溶于氯仿,能溶于乙醇(1:40)和丙酮(1:80),药理作用,氢化可的松又称皮质醇。主要药理作用: 能影响糖代谢,并具有抗炎、抗病毒、抗休克及抗过敏作用,临床用途广泛,主要用于肾上腺皮质功能不足,自身免疫性疾病(如肾病性慢性肾炎、系统性红斑狼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