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愚公移山》教案 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10)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68872283 上传时间:2019-01-11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21.1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6.1《愚公移山》教案 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10)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6.1《愚公移山》教案 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10)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6.1《愚公移山》教案 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10)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6.1《愚公移山》教案 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10)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6.1《愚公移山》教案 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10)》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6.1《愚公移山》教案 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10)(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课 题11 愚公移山列子学 习目 标1理解积累文言词语,理解课文寓意。2理解对比、衬托手法以及课文以神话结尾的作用。3学习古代人民战胜艰难险阻的伟大气魄和坚强毅力,培养战胜困难的决心和勇气。重 点难 点重 点:分析课文,领会寓意。难 点:通过探讨愚公移山举动的“智”与“愚”,学习愚公的意志与毅力。教 法选 择讨论与点拨法课 型新授课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是否采用多 媒 体是教 学时 数2课时教 学时 数第 2课时备 课总 数第 50课时课 堂 教 学 过 程 设 计教 学 内 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出示学习目标二、指导学生自学学生互查朗读背诵,教师检查字词句的理解掌握;学生探究讨论课文中人物形象、

2、寓意和写作技巧。三、学生先学,教师巡视1.能用一句话概括这篇课文的意思吗?(本文写了愚公移山的故事)2愚公为何移山?(原因是 “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3愚公“愚”、智叟“智”吗? 智叟与愚公形成鲜明对比。智叟之“智”在于认为愚公“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这是用静止的眼光看问题,目光短浅,实是愚。愚公之“愚”在于他决定毕生平险、挖山不止,这是造福子孙的大事。愚公目光长远,且认为子孙无穷而山不加增,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实为明智之举。智者实愚,愚者实智。显而易见,这样命名不仅加重了对比色彩,而且具有讽刺效果,从而突出了愚公形象。 4其妻和智叟对愚公移山的态度一样吗?这两个人在情

3、节发展上有什么作用?要求学生找出描写两人的语言,朗读并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比较。 (1)两个人对愚公的称谓一样吗? 其妻称愚公为“君”,言语间表达的是对愚公的尊重;而智叟称愚公为“汝”,言语间流露出对愚公的轻视态度。 (2)两人说话时所采用的句式相同吗? 其妻说“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智叟说“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这两句诗句式相同,但内容有很大的差异。愚公之妻是从“献疑”的角度讲的,“以君之力”出示学习目标、强调学习的重、难点。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明确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组织学生分组探究,讨论愚公“愚”、智叟“智”的观点,相互交流,统一认识。阅读思考

4、讨论, 引导学生结合具体内容从其妻和智叟对愚公的称谓、说话的句式来思考他们态度的不同。学生齐读学习目标,明确学习的重、难点。看幻灯片,明确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 学生依据老师设置的问题,展开讨论,合作探究,学会用发展的观点认识问题。学生可以阅读练习册或教辅资料,然后归纳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谈出自己对文章的理解、感悟。教 学 内 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带有关心的意味,“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语气较轻,她不反对愚公移山。智叟显然是讥笑和责难愚公,阻止愚公移山,“以残年余力”显出十足的轻蔑,“曾不能毁山之一毛”是挖苦,“其如土石何”反问语气强烈,毫无掩饰地讥笑愚公。 (3)两人所说的话哪一句最

5、不相同? 其妻说“且焉置土石”,提出了土石放哪里的疑问;而智叟开口则说“甚矣,汝之不惠”,他用一个倒装句,强调了愚公不聪明的程度。由此可以看出,其妻对自己丈夫移山之事更多的是关心和担忧,智叟对愚公移山之事全然否定,对愚公十分轻视。 5难点分析 (1)对京城氏之于“跳往助之”这一细节应如何理解?侧面表现愚公移山的行为得到了广大人民的支持(2)神话结尾有什么作用?(这是对愚公移山巨大力量和伟大精神的肯定和歌颂,也表达了古代人民借助想象,寄托于神话,向自然斗争并取得胜利的愿望。神话结尾,增强了故事的艺术效果,充满了浪漫主义的色彩,使“愚公移山”的形象更为高大、感人。这跟宣传轮回报应的封建迷信思想有本

6、质的不同。)6讨论并归纳寓意:文章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运用对比、烘托等手法刻画了愚公的形象,通过愚公移山的成功地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坚强的毅力,也说明了要克服困难就必须下定决心、坚持不懈奋斗的道理。7讨论并归纳写作特点对比手法:(1)二山高峻与人少力微、工具简陋(2)智叟的目光短浅、安于现状、自作聪明与愚公的胸怀大志、远见卓识、坚持不懈(3)遗男热情帮助与智叟顽固不化衬托手法:山神惊惧、天帝感动衬托愚公的坚强意志和必胜信念四、检查学生先学的效果 五、学生讨论、更正,教师点拨讨论一,我们今天是否仍然需要愚公精神?为什么? 讨论二,有人说:“谁说愚公不愚?我看就很愚!高山挡了

7、路,自己去挖山本来就很健,为什么还要叫子子孙孙去吃这苦头呢?绕山开道或者干脆搬家不就行了吗?”你对此是怎样看的? 六、当堂训练:配套练习册上的相关练习题多媒体出示问题,组织学生开展讨论,归纳总结,适时板书。学生探究问题时,教师要及时的给予帮助、点拨。对于讨论认真积极的小组及时的给予肯定与鼓励。引导学生谈出自己对寓意和写作特点的理解、感悟,培养学生对文章的感悟能力,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学生思考、讨论回答后,教师明确,适时引导,加强学生的思想认识。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质疑问难,互相交流,回答问题。针对多媒体出示问题,学生自主思考,质疑问难,互相交流,开展讨论,共同解决。学生自主学习,大胆质疑,互相交流,领会文章的寓意,深刻理解本文的写作特点,以便学以致用。同桌合作,互相讨论,交流收获,内化理解,正确领会愚公精神的内涵。作业设置 如果你是愚公,那么你认为是搬家好还是移山好?写一篇300字的随笔教学反思等级评价(A/B/C/D)检 查签 阅第 周,应备 课时, 实备 课时, 共 课时评价: 时间: 签查(盖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初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