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北航材料力学A-实验讲义

上传人:龙*** 文档编号:687252 上传时间:2017-05-09 格式:DOC 页数:41 大小:12.8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北航材料力学A-实验讲义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2017-北航材料力学A-实验讲义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2017-北航材料力学A-实验讲义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2017-北航材料力学A-实验讲义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2017-北航材料力学A-实验讲义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7-北航材料力学A-实验讲义》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北航材料力学A-实验讲义(4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实验一 电测法基本原理及贴片实验一、实验目的1、了解电测法的基本原理;2、了解应变片的基本构造和特点;3、学习应变片的粘贴方法;二、实验设备与仪器1、耗材:应变片、接线端子、砂纸、丙酮、棉球、502 胶水、聚氯乙烯薄膜、焊锡及焊锡膏、牙签、铜芯导线、橡皮膏、硅橡胶(703 或 704 或705) ;2、工具:数字万用表、剥线钳、剪刀、镊子、直尺、刻刀、焊枪;3、硬铝拉伸试样;三、电测法基本原理和应变片的粘贴及检验方法1)电测法基本原理:电测法是以电阻应变片为传感器,通过测量应变片电阻的改变量来确定构件应变,并进一步利用胡克定律或广义胡克定律确定相应的应力的实验方法。图一 电阻应变片的结构示图

2、试验时,将应变片粘贴在构件表面需测应变的部位,并使应变片的纵向沿需测应变的方向。当构件该处沿应变片纵向发生正应变时,应变片也产生同样的变形,这时,敏感栅的电阻由初始值 R 变为 R+R。在一定范围内,敏感栅的电阻变化率 R/R 与正应变 成正比,即:(1)k2上式中,比例常数 k 为应变片的灵敏系数。故只要测出敏感栅的电阻变化率,即可确定相应的应变。构件的应变值一般都很小,相应的应变片的电阻变化率也很小,需要用专门的仪器进行测量,测量应变片的电阻变化率的仪器称为电阻应变仪,其基本测量电路为一惠斯通电桥。图二 电阻应变仪的基本测量电路(E 为电源电压)电桥 B、D 端的输出电压为:(2)1423

3、4()BDRUE当每一电阻分别改变 时,B、D 端的输出电压变为:1234,R(3)123234()()()()BD R略去高阶小量,上式可写为:(4)312124()()BDRUE在测试时,一般四个电阻的初始值相等,则上式变为:(5)3124()4BDR将式(1)代入上式,得到:(6)1234()BDkEU如果将应变仪的读数按应变标定,则应变仪的读数为:(7)12344()Bk32)应变片的粘贴方法:在电测应力分析中,应变片的粘贴质量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测量数据的可靠性。这就要求粘结层薄而均匀,无气泡,充分固化,既不产生蠕滑又不脱胶。应变片的粘贴完全由手工操作,故需要实践经验的积累,才能达到较高

4、的粘贴质量。应变片的粘贴过程如下:1、应变片的筛选。直观检查应变片的表面质量,看是否有弯折、锈蚀、局部破损;用万用表测量应变片电阻,看与所给值是否符合。2、试样表面处理。首先用砂纸在试件上需要贴片的部分区域打磨,打磨方向应与应变片轴线成 45 度角,然后用划针或刻刀划出贴片位置的标志线,并用蘸有丙酮的药棉清洗打磨位置,直至药棉清洁为止。3、应变片粘贴。待试件风干后,在待贴片的表面涂一薄层快干胶,用手指(或镊子)捏住应变片的引出线,将应变片放在试样上,并使应变片的基准线与试件上的标志线对齐。然后盖上聚氯乙烯透明薄膜(或玻璃纸) ,用拇指按压应变片(一般半分钟即可) ,挤出气泡和多余胶水,以保证粘

5、结层薄而均匀,但应避免按压时应变片滑动。经过适宜的干燥时间后,将透明薄膜揭开,检查应变片的粘贴情况。4、导线的连接和固定。应变片的引出线和应变仪的接口之间需用导线连接,导线一般采用铜导线。导线与应变片引出线的连接一般通过接线端子过渡。接线端子用 502 胶固定在试件上,导线头和接线端子上预先挂锡,然后将应变片引出线和导线焊接在端子上。最后将导线固定在试件上,以免实验过程中拉断导线或应变片引出线接头。5、检查。首先检查应变片是否有局部隆起或皱折,应变片引出线是否粘在试件上。然后用万用表检查导线连接后的应变片电阻值。6、应变片的防潮保护。粘贴好的应变片,如果长期暴露在空气中,会因受潮而降低粘结质量

6、。对于长期使用的应变片应在应变片表面涂上一层防潮保护层。一般可用 703、704、705 胶等3)试件的拉伸实验:贴好应变片的试件在正式做实验前,应该预加一定载荷以检查贴片的有效性。本次试件的拉伸实验就是检测应变片粘贴的有效性。将贴好应变片的试件装夹在试验机上,并将应变仪设置好,然后将应变片的连接导线接在应变仪的相应接口上,预加一初载荷,记录下应变仪的读数,或进行清零,然后分 23 级等增量加载,记录下每级载荷增量下的应变增量。如果各级应变增量值大致相等,则说明本次应变片粘贴是有效的。4实验二 材料在轴向拉伸、压缩和扭转时的力学性能预习要求:1、复习教材中有关材料在拉伸、压缩、扭转时力学性能的

7、内容;2、预习本实验内容及微控电子万能试验机的原理和使用方法;一、实验目的1、观察低碳钢在拉伸时的各种现象,并测定低碳钢在拉伸时的屈服极限 ,s强度极限 ,延伸率 和断面收缩率 ;b2、观察铸铁在轴向拉伸时的各种现象;3、观察低碳钢和铸铁在轴向压缩过程中的各种现象;4、观察低碳钢和铸铁在扭转时的各种现象;5、掌握微控电子万能试验机的操作方法。二、实验设备与仪器1、5 吨微控电子万能试验机;2、30 吨微控电子万能试验机;3、扭转试验机;4、游标卡尺。三、试件试验表明,试件的尺寸和形状对试验结果有影响。为了便于比较各种材料的机械性能,国家标准中对试件的尺寸和形状有统一规定。表一 国家标准(GB6

8、39786)中关于金属拉伸试件尺寸的规定:试 件 标距长度 L0横截面积A0圆试件直径d0表示延伸率的符号或 10d03.1A任 意 任 意 10比例/长短或 5d065任 意 任 意 5本实验的拉伸试件采用国家标准(GB639786)中规定的长比例试件(图一) ,试验段直径 d0=10mm, 标距 l0=100mm。5本实验的压缩试件采用国家标准(GB7314-87)中规定的圆柱形试件,直径 d0=15mm,高 h=30mm,h/d 0=2。 (图二)。本实验的扭转试件按国家标准(GB6397-86)制作。试验段直径 d0=10mm,标距 l0=50mm。四、实验原理和方法(一)低碳钢的拉伸

9、试验实验时,首先将试件安装在试验机的上、下夹头内,然后开动试验机,缓慢加载。同时,与试验机相联的微机会自动绘制出载荷变形曲线(Fl 曲线,见图三)或应力应变曲线(曲线,见图四) 。随着载荷的逐渐增大,材料呈现出不同的力学性能:1、线性阶段在拉伸的初始阶段,曲线为一直线,说明应力与应变成正比,即满足胡克定律。线性段的最高点称为材料的比例极限( p) ,线性段的直线斜率即为材料的弹性模量 E。若在此阶段卸载,应力应变曲线会沿原曲线返回,载荷卸到零时,变形也完全消失。卸载后变形能完全消失的应力最大点称为材料的弹性极限( e) 。一般对于钢等许多材料,其弹性极限与比例极限非常接近。2、屈服阶段超过比例

10、极限之后,应力与应变不再成正比,当载荷增加到一定值时,应图二 压缩试件示意图hd0l0d0图一 拉伸试件示意图lF图三 低碳钢拉伸的载荷变形曲线 bspBBDE图四 低碳钢拉伸的应力应变曲线C(图中:A:比例极限;B:上屈服点; B:下屈服点;C:观察冷作硬化时的卸载点;D :强度极限;E:断裂点)A6力几乎不变,只是在某一微小范围内上下波动,而应变却急剧增长,这种现象称为屈服。使材料发生屈服的应力称为屈服应力或屈服极限( s) 。实验曲线在屈服阶段有两个特征点,上屈服点 B 和下屈服点 B(见图四) ,上屈服点对应于实验曲线上应力波动的起始点,下屈服点对应于实验曲线上应力完成首次波动之后的最

11、低点。上屈服点受加载速率以及试件形状等的影响较大,而下屈服点 B则比较稳定,故工程上以 B点对应的应力作为材料的屈服极限 s。当材料屈服时,如果用砂纸将试件表面打磨,会发现试件表面呈现出与轴线成 45o 的斜纹。这是由于试件的 45o 斜截面上作用有最大切应力,这些斜纹是由于材料沿最大切应力作用面产生滑移所造成的,故称为滑移线。3、硬化阶段经过屈服阶段后,应力应变曲线呈现曲线上升趋势,这说明材料的抗变形能力又增强了,这种现象称为应变硬化。若在此阶段卸载,则卸载过程的应力应变曲线为一条斜线,其斜率与比例阶段的直线段斜率大致相等。当载荷卸到零时,变形并未完全消失,应力减小至零时残留的应变称为塑性应

12、变或残余应变,相应地应力减小至零时消失的应变称为弹性应变。卸载完之后,立即再加载,则加载时的应力应变关系基本上沿卸载时的直线变化。因此,如果将卸载后已有塑性变形的试样重新进行拉伸试验,其比例极限或弹性极限将得到提高,这一现象称为冷作硬化。在硬化阶段应力应变曲线存在一最高点,该最高点对应的应力称为材料的强度极限( b) 。强度极限所对应的载荷为试件所能承受的最大载荷 Fb。4、缩颈阶段试样拉伸达到强度极限 b之前,在标距范围内的变形是均匀的。当应力增大至强度极限 b之后,试样出现局部显著收缩,这一现象称为缩颈。缩颈出现后,使试件继续变形所需的载荷减小,故应力应变曲线呈现下降趋势,直至最后在 E

13、点断裂。试样的断裂位置处于缩颈处,断口形状呈杯状,这说明引起试样破坏的原因不仅有拉应力,还有切应力,这是由于缩颈处附近试件截面形状的改变使横截面上各点的应力状态发生了变化。(二)铸铁的拉伸试验铸铁的拉伸实验方法与低碳钢的拉伸实验相同,但是铸铁在拉伸时的力学性能明显不同于低碳钢,其应力应变曲线如图五所示。铸铁从开始受力直至断裂,变形始终很小,既不存在屈服阶段,也无颈缩现象。断口垂直于试样轴线,这说明引起试样破坏的原因是最大拉应力。图五 铸铁的拉伸曲线7(三)低碳钢和铸铁的压缩实验实验时,首先将试件放置于试验机的平台上,然后开动试验机,缓慢加载,同时,与试验机相联的数据采集系统会自动绘制出载荷变形

14、曲线(F l 曲线)或应力应变曲线( 曲线) ,低碳钢和铸铁受压缩时的应力应变曲线分别见图六和图七。低碳钢试件在压缩过程中,在加载开始段的应力与应变成正比,即满足虎克定律。当载荷达到一定程度时,低碳钢试件发生明显的屈服现象。过了屈服阶段后,试件越压越扁,最终被压成腰鼓形,而不会发生断裂破坏。铸铁试件在压缩过程中,没有明显的线性阶段,也没有明显的屈服阶段。铸铁的压缩强度极限约为拉伸强度极限的 34 倍。铸铁试件断裂时断口方向与试件轴线约成 55o。一般认为是由于切应力与摩擦力共同作用的结果。(四)低碳钢和铸铁的扭转实验实验时,首先将试件安装在试验机的左、右夹头内,并在试件实验段表面沿轴线方向划一

15、条直线,以观察试验段的变形。然后开动试验机,缓慢加载,同时,自动绘图装置绘制出扭矩转角曲线(T 曲线) 。低碳钢试件受扭时,在加载开始段扭矩与转角成正比,即满足扭转虎克定律。当载荷达到一定程度时,低碳钢试件发生明显的屈服现象,即扭矩不增加,而转角不断增大。过了屈服阶段后,试件抵抗变形的能力又有所加强,到最后试件被连续扭转几圈后才沿着与轴线方向垂直的截面被剪断,这说明,导致低碳钢试件破坏的原因是扭转切应力。铸铁试件受扭时,整个过程变形不明显,启动扭转试验机后不久,试件就发生断裂破坏,断口为沿着与轴线成 45o 方向的螺旋面,这说明导致铸铁试件扭转破坏的原因是拉应力。图七 铸铁的压缩曲线图六 低碳

16、钢压缩曲线sp8五、实验步骤(低碳钢拉伸实验)1试件准备用划线机在标距 l0 范围内每隔 10 毫米刻划一根圆周线,将标距分成十等份。2测量试件尺寸用游标卡尺测量试件中间位置及靠近两端标距位置的横截面直径,每一横截面分别沿两个互垂方向各测一次,并算出该截面直径的平均值。取所测得三个横截面中平均直径最小的一组用于计算横截面积 A0。3试验机准备根据低碳钢强度极限 b 的估计值和横截面面积 A0 估算实验的最大载荷。以此来选择合适的测力量程。4安装试件5检查及试车检查以上步骤的完成情况后,开动试验机,预加少量载荷(应力不应超过材料的比例极限)然后卸载至零点,以检查试验机工作是否正常。7进行试验 开动试验机使之缓慢匀速加载。注意观察应力应变曲线,以了解材料在拉伸时不同阶段的力学性能。 继续加载,在屈服阶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