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与子说课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68328817 上传时间:2019-01-10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0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父与子说课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父与子说课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父与子说课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父与子说课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父与子说课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父与子说课》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父与子说课(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五年级上册不离不弃,只为那句诺言。-地震中的父与子说课稿驻马店实验小学 李弘宇 一、说教材地震中的父与子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九册第六组的一篇精读课文。课文讲述的是1994年美国洛杉机大地震中,一位父亲不顾自己的生死,经过三十八小时的挖掘,终于在废墟中救出了儿子的故事,谱写了一首父子情深的颂歌。这是一篇表现特殊环境下的父子情的课文,内容浅显,但内涵深刻;语言平实,但令人震撼。根据课标要求,结合课文特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拟定如下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伟大的父爱,体会“父子”俩的“了不起”。2感受殷殷父爱的同时,增强对父母、亲人的热爱之情。教学重点:1理解

2、这对父子为何了不起。2理解“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和你在一起”这句话给父子二人带来的巨大精神力量。教学难点:理解“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和你在一起”给父子二人带来的巨大精神力量。二、说学情这是一篇催人泪下的文章。但是学生在理解文章中蕴藏的父爱却只停留在文字表面, 。再加上文章的背景是一次强烈的地震之后,学生没有这样生活的经历,对文本的理解是相当肤浅的。朗读不能有感而发。对此,只有让学生抓住人物的细节描写,品读文本,再现情景,并联系生活体验 ,来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三、说教法学法崔峦老师曾说过:“阅读教学的过程,是学生、教师、文本对话、思维碰撞、情感交流的过程。”因此,我认为在教学中,只有引导

3、学生与文本对话,用心灵感受, 课堂才能在对话中充满活力。基于这样的想法,我在教学时注重: 1、以读代讲法 2、品析词句法 3创设情境法 在本文的教学中,我力求以此教法为指引,让学生学会朗读, 能根据不同人物的特点,用不同的语气,表达不同的感情。 四、说教学过程教学过程分三大板块逐一推进。(一) 走进文本总感知(二) 走进父子品感动(三) 走进生活诉真情(一) 走近文本总感知1、创设情境,激情导入。2、初读课文, 总体感知。上课伊始利用多媒体课件,播放地震的录像和图片资料 ,再加以深情的诉说,将地震的画面直接展现在学生面前,紧紧抓住学生的好奇心,尽快地入情入境,为体会父爱的伟大奠基了基础。 接着

4、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同时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这是一对怎样的父与子?用课文中的一个词来概括。这样,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概括课文内容,既训练了学生的语言概括能力,又可以强化对词语的积累与提炼,同时,又寻找到阅读本文的突破口。(二)走近父子品感动 1、走近父亲2、走近儿子3、奇迹出现品感动。要想真正的走进文本,就要走进这对了不起的父与子,所以读悟父亲和儿子的了不起是本课教学的重点。为帮助学生解疑,我先引领学生品读父亲的了不起?在这一环节,我始终把握好两大板块来深化我的教学:一是紧抓课文中三处父亲的描写来展开我的三个教学点。二是以课堂辩论来体验父亲失常中的伟大。首先我来谈我的三个教学点:分别是一个

5、场景 、一个形象、一句话 。为了凸显这三个点兼具人文内涵和语言因素两方面的教育价值。我还重点抓“一条线,一句承诺”来展开我的朗读教学。 当同学们读到这样一个场景,会由衷地说这位父亲了不起!“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 我抓住挖字和一连串的时间描写,让学生反复诵读体会挖掘时间长,不间断,感悟到父亲有着惊人的毅力!忍受着常人所不能忍受的肉体上和精神上的痛苦!这都是因为爱!都是因为父亲有一个坚定的信念:“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 紧接着继续引领学生找出了父亲的了不起?于是又一个感人的形象展现在我们面前!“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

6、。在这句描写中,我先引导学生透过这四个词语中的的“满”和“血”字时,启发学生想象:你仿佛看见了怎样的画面?挖掘这一文本空白点,想像父亲艰难挖掘的过程,和内心的挣扎与煎熬!支撑他走下去的理由就是父亲对儿子的爱;父亲对儿子的一句承诺 - “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 要想深入的理解父亲的一片深情,刚才的朗读体验还远远不够,于是我又继续引领学生从文中找寻那感人的瞬间。此时父亲那异样的眼神和近乎崩溃的语言描写,又会在读中凸显。“ 这还是一个正常人的言行吗?”对于这个问题, 每位学生都有截然不同的看法,这也自然进入下一个环节-自由辩论时间。针对于父亲是否失常这个疑点,只有引导学生深入研读课文21

7、1自然段,找出文中描写其他父母的词句,与这位父亲的言行进行对比。 让学生体会到天下父母皆有情,只是,在特殊的环境下,别人的爱显得理智。而这位父亲,只是满身伤痕地埋头不停地挖掘,只是反复回答着同样的话:“你是不是来帮助我?”同时回报以众人直直的眼神,这样答非所问,不顾一切,在人们看来是“失常”的,但“失常”得可敬!学生在辩论中感悟到:父亲的不同寻常,正说明他爱得更坚强!爱得更执著!爱得更深厚!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学过程中, 始终要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人,允许学生自由选择、自由表达,注重学生的独特体验,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阅读感受,这样才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个性发展。这个环节多种形式的朗

8、读和表达,意在让学生消化、吸纳课文的语言,多角度地领悟父亲的了不起,受到亲情的感染和熏陶,这也是我这一教学设计的根本所在。 父亲的形象已经刻在我们的心中,文中的儿子同样将带给我们深深的感动,下面我们就一起走进儿子。 7岁的阿曼达面对着黑暗、饥饿、和无边的恐惧,表现如何?学生自然会找出儿子的两处语言描写来。并从中悟出:他如此坚强、勇敢,此时支撑他的还是这句诺言 学生的回答再次回扣这一句承诺,这一个中心 。当学生沉浸在这段不同寻常的父子深情里,我不禁也陷入深深地思考:因为我知道语文课程标准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只有创造性地阅读,才有助于突破教学难点。 此时,学生在我精心设计的导语引领下,一

9、遍遍重温承诺,一次次重现深情!看看这位父亲 别人都放弃之时 ,他却选择的是坚强地留下,支撑他的是什么? 当他扛着肉体的伤痛和精神的压力,一次一次想放弃的时候,回想在他耳边的又是什么?。 再看看这位了不起的阿曼达,在漫长的等待中,他如此坚强勇敢,又是什么给了他信心?在生死攸关之时,他却把生命的优先权让给了别人,又是什么支撑他这样做?这样一遍一遍的朗读,使文章的主体在读中加强,在读中升华! “以情带读,读中悟情”是阅读教学的立身之本。 让每个学生都投入地读 ,带着自己的情感去体验,与书本上的文字“激情交流”,父亲与儿子的“了不起”将通过有“情”朗读在学生的脑海中打下深深的烙印。正是因为这对父子信守

10、承诺,成就了一个奇迹,“阿曼达得救了!”有了刚才的情感积淀,此时学生会完全融入文本,动情地朗读,只有一遍遍的朗读体味,才能明白这奇迹背后的深情。 如果此时再问:究竟是什么让这对父子创造了奇迹?学生会不约而同地回答出:信任、父子间深沉而伟大的爱(板书:爱 信任) 三、走进生活诉真情很多学生对文本内涵的感悟只停留在从内容到内容,缺乏与自身真实情感世界的沟通, 所以要充分挖掘文本的育人价值, 就要引领学生走进文本,再从文本中走出,真正将文中所蕴含的育人价值渗透到学生心灵深处。 阿曼达父子的一言一行,那撼天动地的父子深情让我们感动,在我们的生活中,我们父母,我们的亲人,究竟给予了我们多少爱?让我们也深深地感动?这一问题,及时引领学生从文本走进生活,所以此时他们的真情诉说也是自己最真实的情感体验,那一句句对父母、亲人的感激和回忆,从学生们口中娓娓道来,如涓涓溪流润泽着他们的心田,潜移默化中将文章主题升华蔓延,让爱的教育扎根于学生的心田,也使本课的教学得以完美的总结与展现!五、说板书设计 地震中的父与子了不起 爱 信任 奇迹 板书是一篇文章的精髓,它反映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中心。在本堂课中,我根据课文内容,学生的反馈, 以“了不起” 突出文章重点,用红色的“ 爱”与“信任” 揭示文章的中心。力求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做到简洁、明了。让学生获得更鲜明、更震撼的情感体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