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制造可行性评审

上传人:suns****4568 文档编号:68251854 上传时间:2019-01-10 格式:PDF 页数:48 大小:1.3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设计制造可行性评审_第1页
第1页 / 共48页
设计制造可行性评审_第2页
第2页 / 共48页
设计制造可行性评审_第3页
第3页 / 共48页
设计制造可行性评审_第4页
第4页 / 共48页
设计制造可行性评审_第5页
第5页 / 共4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设计制造可行性评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设计制造可行性评审(4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设计制造可行性评审 江铃汽车股份有限公司2013 供应商发展部(STA) 江铃汽车股份有限公司采购中心2013 目录 1 2为什么要进行设计制造可行性评审 什么是设计制造可行性评审 3如何进行设计制造可行性评审 供应商技术支持(STA) 课程背景介绍 n基于JMC很多新项目在开发前期,供应商因为各种原 因(时间紧迫性、人力资源不足等)匆匆忙忙启动模具 的开发工作,导致后续生产的产品稳定性差、合格率低 等一系列质量问题 n零件的设计方不管是JMC还是供应商,供应商都有职 责对零件进行设计及制造可行性评审 供应商技术支持(STA) 1-什么是设计制造可行性评审 n什么是设计制造可行性评审? 供应商

2、在接到客户的设计输入后,对数据进行模具、检 具、设备和工艺等方面的全面分析的过程。 n设计制造可行性评审优点 提前识别出产品的特殊特性 达成模具结构最优设计 检具有效模拟装车检测 工艺选择合理性 供应商技术支持(STA) n设计制造可行性评审的必要性 根据以往JMC项目开发的经验来看,很多零件的质量问 题主要是因为项目开发前期没有进行有效地制造可行性 评审,导致模具、工艺和结构的设计不合理,零件质量 问题频发。 2-为什么要进行设计制造可行性评审 供应商技术支持(STA) 3.1-设计信息的分析 1. 设计要素确认 设计的目标是满足客户对零件功能、性能和精致工艺要求 n CAD数据和图纸信息是

3、否清楚阐明了设计要求和公差信息 n工程规范要求(DV/PV试验和材料性能规范)是否可以满足 n是否有充分的特殊特性信息(SC/CC)在图纸上识别并在零 件的制造过程中可以传递客户设计意图 nGD&T图纸的信息是否完整并可以支持检具设计 供应商技术支持(STA) 2. 设计要素分析 n 通过分析初步判定零件的设计是否合理(结构、壁厚和形状等) n 确认试验方法和标准是否满足要求,材料的选择是否符合规范 (如果有必要需考虑原材料市场供应情况) n 特殊特性的定义和选择是否完善、合理(过程能力是否可以满 足) n 零件的尺寸公差定义是否匹配精致工艺的要求 n 借助计算机CAE分析以达到零件设计的最优

4、化 3.1-设计信息的分析 供应商技术支持(STA) 3. 案例共享 在Y向做1mm 段差设计 保险杠与翼子板配合 3.1-设计信息的分析 供应商技术支持(STA) 3. 案例共享 3.1-设计信息的分析 数模现有状态已经超出精致工艺的基准值,后期 的组配产品根本无法保证工艺要求的公差。 供应商技术支持(STA) 3. 案例共享 3.1-设计信息的分析 此四处均为范围变化值,没有明确的尺寸要求。 例如: AP:2.02.51.0 。 哪一点是21.0,哪一点是2.51.0? 2.02.5的变化率怎么确定,按边线长度均匀变化,还是按边缘曲率均 匀变化,还是按XY平面投影均匀变化,还是按其他什么方

5、式变化? 简单的说就是,如果在某一点测得的间隙为3.1mm,那么该如何判定该 点间隙是否合格?另外检具上该怎样设定检测点? 供应商技术支持(STA) 3. 案例共享 + - MARGIN FLUSHNESS Bumper Mudflap / spat 顾客关注的 位置,挡泥 板与后保险 杠两者之间 的间隙 在对挡泥板进行可行性分析时,要考虑该零件的定位,及变形方 向,确定是否在模具进行预变性设计,或留出修模的余量 3.1-设计信息的分析 供应商技术支持(STA) 3. 案例共享 3.1-设计信息的分析 供应商技术支持(STA) 3. 案例共享 3.1-设计信息的分析 供应商技术支持(STA)

6、3.2-模具方案的评审 1. 模具设计要素确认 n确定产品材料及收缩率, 产品数据是最新版本(数据版本号) n确定产品注塑/油漆缺陷已分析(附缺陷区域图) n确定模具成型可行性已分析 n表面缺陷风险区是否已确认(附缺陷区域图) n变形风险区是否已确认(附缺陷区域图) 供应商技术支持(STA) 3.2-模具方案的评审 1. 模具设计要素确认 n分型线是否合理,客户是否确认(特别是电镀产品) n浇口设计是否合理, 是否在产品非外观侧(浇口尺寸) n确定产品顶出距离足够(顶出距离) n确定模具材质 (型腔材料和型芯材料) n确定标准件型号 供应商技术支持(STA) 2. 模具设计一般性要求 n模具钢

7、材的选用是否符合产品质量特性和生命周期要求 n成型设备的选用是否符合产品质量要求 n模具CAE分析报告 1)流动分析:流道、浇口数量与位置、产品材料与成型工 艺参数、困气点、影响外观和产品质量的熔接痕、流痕 等可能影响产品质量的因素是否有可靠的应对措施? 3.2-模具方案的评审 供应商技术支持(STA) 2. 模具设计一般性要求 2)温度分析:产品温度及模具温度、收缩与变形、收缩 痕、变形等可能出现的缺陷是否有可靠的应对措施? 3)应力分析:影响产品质量的应力变形是否有可靠的应 对措施? 3.2-模具方案的评审 供应商技术支持(STA) 2. 模具设计一般性要求 n运动部件的设计合理性评价(主

8、要指合模、脱模、侧分型) 1)滑动、导向部件是否有防止卡涩、拉伤的润滑措施 2)锁紧是否可靠? 3)动力源是否有保障? 4)运动力是否平衡? 5)是否有安全防错设置? 3.2-模具方案的评审 供应商技术支持(STA) 2. 模具设计一般性要求 n标准件的选用是否符合行业规范和国家标准:主要指热流 道、针阀、控制阀、导柱、导套等关键零部件; n分型线对产品外观的影响评价; 3.2-模具方案的评审 供应商技术支持(STA) 3. 模具3D数模设计要求 n收缩率是否正确(收缩率) n确定已做产品预变形(预变形量) n确定已做过拔模角处理(最小拔模角) n确定主分型面外围避空 n 确定多腔模具布局合理

9、 3.2-模具方案的评审 供应商技术支持(STA) 4. 模具验收要求 n技术资料是否完整: 1)模具的设计图纸(2D/3D)是否与实物相符(冷却回路 电气回路、油压回路等); 2)每副模具易损件明细表、维护、保养说明书是否齐全 n模具的全尺寸检测报告是否已完成 n确认模具型腔无砂眼,表面光顺无焊痕、光模表面及皮纹表 面满足要求。分模线清晰刺手。 3.2-模具方案的评审 供应商技术支持(STA) 4. 模具验收要求 n确认模具顶出、抽芯等运动系统运行平稳、有效,无卡滞及 异响。 n 确认模具吊装是否平衡。 n确认模具冷却系统和热流道系统符合2D图纸,连续生产30 模后检查模具表面温度差异是否符

10、合相关规定(一般性规定 为5以内)。 3.2-模具方案的评审 供应商技术支持(STA) 4. 模具验收要求 n确认模具的标识齐全并符合相关规定:外形尺寸、重量 (kg)、出厂日期、重大开模高度、行程等信息)、模 具名称、安全警示说明、必要的油/电/水/气接线标牌、 产品永久标识、产品生产标识 n 确认热处理报告单(关键部位材料的热处理检测报告) 3.2-模具方案的评审 供应商技术支持(STA) 4. 模具验收要求 n确认材质报告单(材质的硬度检测报告)主要元素成 分是否符合规定 n确认模具使用、保养说明书(包括两套1:1的总装图 及能够很好表达模具各部分结构的所有其他局部图) 。 3.2-模具

11、方案的评审 供应商技术支持(STA) 5. 案例共享 缺陷:分模线可见 3.2-模具方案的评审 供应商技术支持(STA) 5. 案例共享 3.2-模具方案的评审 供应商技术支持(STA) 5. 案例共享 3.2-模具方案的评审 供应商技术支持(STA) 1. 检具设计一般要求 n确认零件的设计状态已冻结(零件GD&T图和CAD数模状态) n确定零件定位基准方案(将被测零件定位在由第一定位面、 第二定位面和第三定位面组成的车身坐标系中,即我们常说的 一面两销的定位方式) n确定零件的夹紧方式(尽可能模拟装车) n确定零件定位销和检测销的尺寸 3.3-检具方案的评审 供应商技术支持(STA) 1.

12、 检具设计一般要求 n确定零件尺寸、形状、位置的检测方式(检测点选择:识别 出零件SC尺寸和图纸上要求的装配尺寸,特别是针对整车 零件装配后有干涉风险的空间尺寸一定要在检具上控制) n确认检具方案(检具方案必须经客户评审通过后方可进行正 式图纸设计环节 ) n确定最终零件检具设计图纸 3.3-检具方案的评审 供应商技术支持(STA) 2. 检具验收要求 n确认检具制造精度(公差)要求是否满足行业标准(基准孔 位置、定位孔销位置、基准点系统面、支承面、零件外轮廓 测量面(齐平面)或线、零件形状功能测量面等) n确认检具技术资料是否完整(三坐标验证报告、图纸、操作 指导书等) 3.3-检具方案的评

13、审 供应商技术支持(STA) 2. 检具验收要求 n确认零件与检具关系: 1)检具活动部件安装是否自如 2)零件与检具是否更改一致 3)零件与检具不干涉 4)工件是否易于安装 5)工件是否易于检测 3.3-检具方案的评审 供应商技术支持(STA) 2. 检具验收要求 n确认基准: 1)基准销是否带有连线 2)带螺纹的基准销是否能拧到位 3)基准销长度是否合适 4)检测基准与零件装配基准是否一致 3.3-检具方案的评审 供应商技术支持(STA) 2. 检具验收要求 n 确认夹紧装备: 1)夹紧力是否合适 2)夹紧臂与零件不干涉 3)夹紧时,零件不能松动 4)夹紧顺序号记录在检具上 n确认量具:

14、1)测量量具与夹具不干涉 2)在检测部位是否容易检测 3)量具能否进入到测量位置 3.3-检具方案的评审 供应商技术支持(STA) 2. 检具验收要求 n确认其他事项: 1)检具是否按技术协议要求着色 2)检测块是否编号,并与平板相对位置编号对应 3)可拆卸零件必须有标识,并与零部件清单一一对应 4)检具附件是否齐全完好并带防丢失链 5)检具标牌是否清晰 6)外观没有磕碰、破损、锈蚀等现象 3.3-检具方案的评审 供应商技术支持(STA) 3. 案例共享 3.3-检具方案的评审 供应商技术支持(STA) 3. 案例共享 黑色线条处的边界位置是关键尺寸, 该方案没有识别出来,应在红色区 域增加检

15、测块。 零件的关键特性尺寸没有识别出来,检具上也没有进行控制。 3.3-检具方案的评审 供应商技术支持(STA) 3. 案例共享 3.3-检具方案的评审 供应商技术支持(STA) 3. 案例共享 3.3-检具方案的评审 供应商技术支持(STA) 1. 工装和设备要素确认 n根据零件的过程流程图和CC/SC特性表来确认所需要 的工装及设备 n确认工装和设备的参数 n确认工装和设备的产能 n确认工装和设备的开发周期 3.4-工装和设备的评审 供应商技术支持(STA) 2.工装和设备要素分析 n分析既定的工装及设备是否已经包容CC/SC特性的相关要求 n根据零件的设计和工艺要求分析工装和设备参数和精

16、度的合 理性 n根据项目的生命周期评估选取的工装和设备产能是否满足生 产节拍 n根据项目节点要求来评估工装和设备的开发周期是否有风险 3.4-工装和设备的评审 供应商技术支持(STA) 1. 制造工艺评审的一般要求 n特殊工艺的选取是否满足产品的质量要求 n一般工艺的选取是否满足产品的精致工艺要求 n零件的工艺过程是否已策划完毕 n零件的失效模式是否按照工艺过程已识别完毕 n零件的控制方法和监测手段是否都已确认完毕 3.5-制造工艺的评审 供应商技术支持(STA) 2. 制造工艺评审的特殊要求 n制造工艺是否可行 重点分析零件工艺的选择是否成熟、工艺的开发经验是否充足 n制造工艺稳定性 重点分析选取工艺的过程稳定性和可靠性(工序主要靠设备保 证,人工的环节尽可能少 n制造工艺合格率 重点分析选取工艺的生产节拍和一次合格率,确保零件的产能 满足JMC的项目需求 3.5-制造工艺的评审 供应商技术支持(STA) 1. 物流方案要素确认 n确认包装容器类型(纸箱、中转架) n确认内包装形式、容量、 n确认零件外形尺寸、外包装容量 n确认单个零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