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5 诗四首 课件(新人教版八年级上)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68214433 上传时间:2019-01-10 格式:PPT 页数:52 大小:1.5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6.5 诗四首 课件(新人教版八年级上)_第1页
第1页 / 共52页
6.5 诗四首 课件(新人教版八年级上)_第2页
第2页 / 共52页
6.5 诗四首 课件(新人教版八年级上)_第3页
第3页 / 共52页
6.5 诗四首 课件(新人教版八年级上)_第4页
第4页 / 共52页
6.5 诗四首 课件(新人教版八年级上)_第5页
第5页 / 共5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6.5 诗四首 课件(新人教版八年级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6.5 诗四首 课件(新人教版八年级上)(5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归园田居(其三),陶渊明,教学目的 1、了解陶所处的时代背景、陶的生活经历体会诗中的思想感情,全面理解陶渊明其人。 2、分析体会诗的平淡质朴的语言。 3、初步学会诗歌分析、诗歌赏鉴的技巧。,陶渊明(365-427),东晋著名诗人。一名潜,字元亮,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 著名的隐士,不满于官场的黑暗,“不为五斗米折腰”,隐居农村。,作者简介:,“田园诗人” “隐逸诗人” “靖节先生” “五柳先生”,东晋最杰出的诗人,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 公元405年,陶渊明担任彭泽县令时,郡督邮来县巡察,县吏告诉他,应该穿戴得整整齐齐地去恭迎郡督邮。陶渊明叹息说:“我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即日授印

2、去职。离开官场回到家园,从事耕读。,归园田居是古体诗,一共有五首,写于隐居后的第二年,这些田园诗抒发了作者对宁静闲逸生活的衷心喜爱,表现了作者淡泊旷达、安贫乐道的品格,这是第三首。,读出音韵美,一、读准语音、停顿。 归园田居 陶渊明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注: 荒秽(hu) 荷(h)锄 道狭(xi) 草木长(zhn),兴: 荷: 狭: 长: 但: 愿:,起来。,扛着。,狭窄。,丛生。,只要。,意愿。,读,读出字词的意思,归园田居 陶渊明 种豆南山下, 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 带月荷锄归。 道狭

3、草木长, 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 但使愿无违。,我在南山下种豆,,地里杂草茂盛豆苗稀少。,早起到地里锄野草,,黄昏时带着月色回家。,草长树茂使道路变狭窄,,露水打湿我的衣裳。,衣裳被打湿并没什么可惜,,只希望自己的愿望不被违背。,译读,1 . 这首诗记的是 哪个季节的生活 情形?作者会种田吗?,草盛豆苗稀。 道狭草木长,,夏季,2 .诗人在田 间干什么? 多长时间?,晨兴理荒秽, 带月荷锄归。,请找出诗中写景和写情的诗句,并说说这首诗 流露了诗人什么思想感情?,明确:这首诗表现了田园劳作之乐,从中流露了诗 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归隐农村的自豪之情。,探究:诗的末句“但使愿无违”的“愿”具体指

4、什么?,明确:这里的“愿”具体指要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 不想在那污浊的现实世界中失去自我,即使做一个农 夫也比在官场“为五斗米折腰”强。,使至塞上,王维,字摩诘,原籍太原祁(今山西祁县境)人。后迁居蒲州(今山西永济),遂为河东人。 开元进士,官至尚书右丞,故人称“王右丞”。 王诗语言清新凝炼,朴素中见华采。,王维(701-761),唐代杰出画家、诗人。,唐太宗称王维是“天宝中诗名冠代”人物。 宋朝苏轼曾称赞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历史背景,开元二十四年(736年)吐番发兵攻打唐属小国小勃律(在今克什米尔北)。737年春,可西节度副大使崔希逸在青涤西大破吐番军。王维

5、奉使出塞宣慰,并在灯西节度使幕兼为判官。本扁即写出塞时沿途景色。察访军情。这实际是将王维排挤出朝迁。这道诗作于赴边途中。,读出音韵美,一、读准语音、停顿。 使 至 塞 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注:征蓬(png) 汉塞(si) 长(chng)河 候骑(j) 都(d)护 燕(yn)然,听,听出音韵美,读,读出诗体裁,这是一首什么诗?押什么韵?,读,读出诗歌的意思,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首联:诗人轻车简从,前往边境慰问将士,要走多远呢?远在西北边塞的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颔联:山

6、高路远,使者觉得自己好像蓬草一样随风飘转,又似归雁一般进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颈联:在一片茫茫的沙漠上,远处烽烟直冲云霄,蜿蜒绵长的黄河上,一轮圆圆的落日,火红壮观。,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尾联:使者到了萧关,遇到巡逻的侦察兵,一问才知道,长官的军部还在离这儿很远的燕然山呢。,名句赏析,你认为本首诗的名句是哪一联?,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这是写什么的?你能看出它名在哪里吗?,首先,有画一样的构图,从天边的落日到空中的烽烟到地下的河流,从近处的烽烟到远处的夕阳到绵延无边的大漠,画面上的景物不多,但空间阔大,层次很丰富。,赏析:,其次,有画一样讲究的线条,一望无际的大漠上,纵

7、的是烟,横的是河,圆的是落日,寥寥几笔,就用简洁的线条勾勒出景物的基本形状,仿佛抽象派的作品。,赏析:,第三,这两句在色彩上也很丰富。广阔无垠的大漠上,黄沙漫漫,黄昏橘红色的夕阳,收敛了光辉,静静地居于天际,辉映着波澜不惊的河水。沙漠上升起一缕白色的烽烟,直上高空,雄浑寥廓的边塞风光如在眼前。,赏析:,难怪王国维誉为:“千古壮观。”,渡荆门送别,唐 李白,一、作者及背景,李白,字太白,自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今甘肃),五岁时随父迁居绵州(今四川绵阳),在蜀中度过童年和青年时代。少年即显露才华,吟诗作赋,博学广览,并好行侠。二十五岁出蜀,远游长江及黄河中下游地区(本诗即写于出蜀至荆门时)。 他是

8、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具有独有的瑰玮绚烂的色彩。,读出音韵美,一、读准语音、停顿。 渡荆门送别 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听,听出音韵美,读,读出诗体裁,这是一首什么诗?押什么韵?,读,读出下列字词的意思,渡: 楚国: 平野: 结: 仍: 怜:,乘船过水,楚地,今湖北一带,平原,构成,形成,还,喜欢,读,读出诗歌的意思,远道而来渡过荆门之外,来到楚地游览。,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元十三年(公元725年),25岁的李白由三峡山蜀,沿长江东行,长期在各地漫游。

9、渡荆门送别是他初次离开家乡,踏上旅途之际写的。首联紧扣诗题,交代了此行的_。,目的,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苍茫起伏的群山,随着船行不断消失,眼前出现了广阔无垠的平原。 一泻千里的江水,流入辽阔无边的荒原,滚滚东流。,赏析“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这两句写渡过荆门进入楚地后所见到壮阔的景色,用游动的视角描写景物的变化,表达了诗人_的感受。“_”和“_”极具表现力。,欣喜,随,入,“随”字化静为动,将群山与平野位置逐渐变换、推移,真切地表现出来,给人以空间感、流动感。 “入”字仿佛使人感到江水流入碧空原野,意境壮阔。,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夜晚)月亮在水中的倒影好像天上飞下来的一面天镜,,

10、云彩升起,变幻无穷,结成了海市蜃楼。,表现了诗人奇特的_和_之情。,想象,欣喜,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我还是怜爱故乡的水,流过万里送我行舟远行。,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总 结,这首五言律诗是李白的出蜀之作,意境高远,风格雄健,形象奇伟,想象瑰丽。通过对长江两岸秀丽景色的描绘,反映了诗人_的胸怀和_的精神,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开阔,奋发进取,登岳阳楼 (其一) 陈与义,作者简介,陈与义(10901138),宋代诗人。字去非,自号简斋。洛阳(今属河南)人。 陈与义是南北宋之交的著名诗人。他的诗歌创作可以金兵入侵中原为界线,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诗风

11、明快,很少用典,以墨梅诗受到徽宗的赏识。南迁之后,经历了和杜甫在安史之乱时颇为相似的遭遇,转学杜甫,成为宋代学习杜甫最有成就的诗人之一。 著有 简斋集。,写作背景,宋钦宗靖康元年(1126)的春天,金兵攻破开封,北宋灭亡。和北宋南宋之交的大部分诗人(如李清照)一样,陈与义的人生经历和文学创作也以靖康之难为界线,分为两个时期。在这之前,他走的是仕途功名的常路,24岁那年,即宋徽宗政和三年(1113)登进士第,授文林郎。他精于绘画,擅长书法,更以诗名于当世,深受皇帝赏识,官职屡迁,但也不知不觉地卷进了政治斗争的漩涡。靖康之难发生时,陈与义被贬在陈留(在今河南开封东南)做监酒税的小官,自然加入到逃亡

12、的难民行列中,南奔襄汉,颠沛湖湘,流离失所。他流亡到洞庭湖,几次登岳阳楼,与朋友悲伤国事,借酒浇愁,写下了数首诗歌以记其事,本课所选的就是其中的一首。,登岳阳楼 陈与义 洞庭/之东/江水西,帘旌/不动/夕阳迟。 登临/吴蜀/横分地,徙倚/湖山/欲暮时。 万里/来游/还望远,三年/多难/更凭危。 白头/吊古/风霜里,老木/沧波/无限悲。,朗读:读出音韵美,jng,xy,听,听出音韵美,读,读出诗体裁,这是一首什么诗?押什么韵?,登岳阳楼 陈与义 洞庭之东江水西,帘旌不动夕阳迟。 登临吴蜀横分地,徙倚湖山欲暮时。 万里来游还望远,三年多难更凭危。 白头吊古风霜里,老木沧波无限悲。,注释:,酒店或茶

13、馆的幌子,缓慢,瓜分,徘徊,靠着,高处,洞庭之东江水西,帘旌不动夕阳迟。,诗之今意,巍巍岳阳楼,矗立在洞庭湖的东面长江的西面,因为无风,楼阁上的旗帜静止不动,夕阳缓慢地下沉。,首联写岳阳楼的_,先从大处着墨,以_和_为背景,在一个宏观视野中隆重推出_。,地理位置,洞庭湖,长江,岳阳楼,登临吴蜀横分地,徙倚湖山欲暮时。,诗之今意,我登上当年吴国和蜀国的分界之处,徘徊在黄昏时湖光山色之中。,颔联:“登临吴蜀横分地”,也是在说登临的地理位置,却加入了厚重的_感; “徙倚湖山欲暮时”,也是在写黄昏时分登楼观景,却融入了些许_之情。,历史,怅惘,诗之今意,万里来游还望远,三年多难更凭危。,为避战乱我奔波三年,行程万里,今日登高远望,是什么样的心情啊!,颈联终于以近于直呼的方式,发出了最高亢最强烈的呐喊,道出了一个亡国之臣心中的_。,愤懑,诗之今意,白头吊古风霜里,老木沧波无限悲。,秋风萧瑟,秋霜如剑,我已白发似雪,凭吊古人,望着远山古树,滚滚碧波之中,正是无限的伤悲。,尾联顾影自怜,以无限_的身世之慨收束全篇。,悲凉,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这首诗通过登楼观感,抒发了诗人辗转江湘、颠沛流离之苦,国家瓯缺、中原动荡之忧,以及老大伤悲的落寞情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初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