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四年级语文科下册第1至2单元教学设计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6818903 上传时间:2017-10-08 格式:DOCX 页数:37 大小:95.4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四年级语文科下册第1至2单元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小学四年级语文科下册第1至2单元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小学四年级语文科下册第1至2单元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小学四年级语文科下册第1至2单元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小学四年级语文科下册第1至2单元教学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四年级语文科下册第1至2单元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四年级语文科下册第1至2单元教学设计(3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0 小学四年级语文科下册第 1 至 2 单元教学设计设计人:曙光乡中心小学 王祖朝使用单位:曙光乡 使用人: 第一单元单元教材分析本组课文以“走遍千山万水 ”为主题。它虽然是选取有关山水景物的文章来组织单元,但实际上暗含着围绕学习描写景物的方法来编排,比如按照一定的顺序描写景物的方法。除此以外,还要了解排比句式并学习运用,体会优美语句表情达意的作用。这一组课文语言优美,易于朗读背诵,在诵读中体会山水景物之美。知识与能力1、会写生字。2、正确读写生词,理解有关的词语。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过程与方法1、学习通过看注释,边读边想象画面等方法,感知诗词大意,理解诗文。2

2、、能模仿课文例段,用相同的句式学习写一段话。单元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祖国山川的自然之美,受到美的熏陶。2、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课时安排 12 课时1、古诗词三首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学会本课生字,理解诗中词语意思,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诵读并背诵古诗。2、过程与方法目标:在理解感悟诗的过程中,能通过想象和朗读,了解古诗意思。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能感悟古诗内容,意境,体会诗人感情。教学重点能将古诗有感情地读下来,读出韵味。教学难点感悟诗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教学准备1、教师多媒体课件(或小黑板) 。2、学生预习课文,自学生字词。教学时间 2 课时。

3、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课题:坐敬亭山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个人创意或反思2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个人创意或反思一、激趣导入1.祖国的千山万水是那么多姿多彩,那奔流不息的江河,那连绵起伏的丘陵,那直插蓝天的雪峰,那辽阔的草原真是江山如画。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游览祖国的大好河山。2.首先让我们到安徽省宣州市郊去游览“敬亭山”。1、学生说说本单元的学习内容和目标是什么?2、齐读课题,质疑二、初读,识字,引入意境。1、学习生字。 “亭字”的读音注意什么?亭是什么样的(顶尖,角飞翘下面有柱子。 )怎样记“ 亭” 字?(简笔画画亭的样子) “亭”字的一点象亭尖,口字象亭尖下面的部分,飞起

4、的角象秃宝盖,所以写宽些,丁字象亭檐及柱子。请同学们在生字表下照着写一遍。2、朗读,初识古诗。3、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古诗。(1)把诗读通读顺。(2)个人读,小组读,齐读,同桌读。1、学生借助工具书,学习本课文的生字。2、初步阅读古诗,有感情地阅读3、个人读,小组读,齐读,同桌读。(三)再读,感悟诗意。1、同学们再读诗,看有哪些词不理解的,可以通过看注释或者查字典解决,也可以和同桌交流讨论,理解。2、集体交流词的意思。(“众鸟”许多鸟;“高飞尽”都高高的飞走了;“孤云”孤单的云;“独”独自;“闲”悠闲;“相看”互相看;“不厌”1认真阅读诗歌,从中找出不理解的地方,组织学生同桌之间进行交流讨论。

5、2 理解词义。“众鸟” 许多鸟;“高飞尽” 都高高的飞走了;“孤云” 孤单的云;“独”独自;“闲” 悠闲;“相看” 互相看;“不厌” 不满足;情绪:人从事各种活动时产生的兴奋的心理状态。3、分组交流讨论对诗句的理解。4、汇报交流。3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个人创意或反思不满足;)3、小组讨论交流诗句的理解。4、全班交流对诗句的理解。5、这首诗描写了那些景物?(鸟飞尽,云飘走了,孤山。)给人什么样的感觉?(凄凉)诗人的心情怎样?(孤单寂寞)结合版书:鸟飞尽云独闲(孤单寂寞)介绍背景:李白少年时就博览群书,以才闻名天下,很有文采。他写这首诗时正被权贵迫害,长期流落他乡,饱尝了人间辛酸,世态

6、的炎凉。6、如果你是李白,遇到这样的处境,你会怎么想?5、找出诗歌描写的景物。(鸟飞尽,云飘走了,孤山。)给人什么样的感觉?(凄凉)诗人的心情怎样?(孤单寂寞)6、体会诗人当时的心理。(四)朗读,背诵。1 、诗人如此心情读的时候该怎样去读?请你把自己当做李白来诵读古诗。2、朗读。3 、指名读。4 、学生齐读。5 、背诵。1、指导阅读2、阅读指导3、通过读去训练背诵。(五)扩展。 1、背古诗,想象画面。4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个人创意或反思1、闭上眼睛背诵,边想象诗的画面。2、把自己想象到的画于课本上这首诗的空白处,可画前一句的情景,也可画后两句的情景,也可全画,3、交流。2 把自己想

7、象到的画下来。板书设计: 独坐敬亭山鸟飞尽云独闲孤独寂寞学生输理自己学习的知识点第二课时教学课题:望洞庭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个人创意或反思一、导入新课简单介绍写作背景。望洞庭是唐代诗人刘禹锡在秋天专任途中经过洞庭湖时所作。这首诗选择了月夜遥望的角度,通过丰富的想象和形象的比喻,将月夜的洞庭美景描绘得十分形象。二、明确目标这节课我们的任务主要是把这首诗读好,另外就是要想像一下作者描绘的洞庭湖月夜的美景,并用自己的语言描绘出来。三、教学过程1、学生初步感受洞庭湖的美丽景象。2、明确本节学习的目标。5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个人创意或反思(一)读诗文1、提名读课文,共同纠正出现的

8、错误。(学生评价读得情况)2、学生听录音,找出自己读诗与录音的差距。(要求学生认真揣摩,仔细体会读诗的方法)3、自由读诗,联系有感情、有节奏地读诗(教师巡回指导)4、提名让学生读,并指导读法。5、同桌之间相互读、相互欣赏(2 遍);小组内齐读、轮换读。6、师生齐读课文,认真品味。课文同学们已经读得差不多了,那么诗人刘禹锡到底为我们和描绘了洞庭湖怎样的美丽景色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通过对诗的分析和理解,想象一下美丽的洞庭湖秋天月夜美景。(二)理解、分析诗文1、分小组分析、讨论第一句诗描写的景色。“湖光秋月两相和”感受“和” 和谐、协调。你读出时间了吗?(秋天的夜晚:“秋月”)“两相和” 这“ 两”

9、谁与谁?(湖光与秋月)湖光秋月如此“和谐”,水月澄洁,一片宁静的氛围,一派和谐之美!3、点名阅读诗歌,学生进行评价。4、小组合作交流讨论。5、分析诗句,通过对诗的分析和理解,想象一下美丽的洞庭湖秋天月夜美景。6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个人创意或反思“潭面无风镜未磨”感受“镜未磨” 风平浪静。(未:没有。)这里藏着一个比喻,你读出来了吗?(把“潭面” 比作“ 铜镜”)这铜镜还没有打磨呢,有些模糊,有些迷蒙。为什么?(是月光下不真切。)这湖面上没有波浪,如铜镜一般铺在大地,涟漪轻起,粼粼细波,一派迷蒙之美!2、分小组分析、讨论第二句诗描写的景色。“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感受“遥

10、望”“银盘青螺 ”自然之美精美绝伦。闭上眼睛,边读边想象,感受洞庭山水美景。指名读,想象:白银作的盘子里放上一颗小巧玲珑的青色田螺,看着它,你有什么感觉?诗中的“白银盘”指什么?“一青螺” 呢?再看插图。说说感受。月夜遥望,水白山青,相依相伴,恰似一颗青螺放在白银盘中。指导学生在理解诗句意思时应先找出诗句中关键的字、词语,理解关键的字与词语再理解句子的意思。(三)再读诗文,体会感情1、朗读、背诵。(指名有感情读背,6、分小组分析、讨论第一句诗描写的景色。7、分小组分析、讨论第一句诗描写的景色。8、用自己的语言将作者所描绘的美景说出来,相互交流一下。7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个人创意或反

11、思强调读、背诗的感情和节奏。)2、用自己的语言将作者所描绘的美景说出来,相互交流一下。3、将自己想象到的秋夜洞庭湖美景写在练习本上。9 将自己想象到的秋夜洞庭湖美景写在练习本上。四、作业布置写洞庭湖的诗还有许多,同学们在课下搜集描写洞庭湖景色的古诗 4 首,并抄写在读书笔记上。1 积极进行课外的积累。板书设计:望洞庭月下无风湖面- 未磨铜镜 比喻贴切优洞庭湖中君山 -白银盘里一青螺 美、色彩明丽第三课时教学课题: 忆江南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个人创意或反思一、创设意境,释题入情1、导入:诵读有关赞江南的诗文佳句。2、揭题:这节课我们再来学习一篇与“春”有关的文章 忆江南。(1)简介诗

12、人“ 白居易”。(2)了解 “江南 ”:江南就是长江以南的部分地区,包括江苏南部、上海、浙江、1、学生出示课前收集的相关学习资料,组织交流讨论。8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个人创意或反思江西、安徽等地区,当然,我们台州也属于江南。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去回味一下咱们江南的迷人风光吧!(3)用词赞江南。师:是啊,江南山清水秀,景色宜人。这里小桥流水,河湖交错,水网纵横;古镇小城,田园村舍,古典园林,如诗如画;啼莺流转、柳绿花红,令人心旷神怡。这就是我们引以为自豪的水乡(江南)。3、师生交流诗人创作的背景(课前查阅的资料):唐朝大诗人白居易曾在苏杭为官,江南的旖旎风光给他留下了终生难忘的记忆。回到

13、洛阳多年以后,他对江南依然魂牵梦绕,六十七岁那年,写下了一组绝唱忆江南。4、介绍“ 词”与“词牌名”。2、同桌之间交流本课的创作背景。3 结合新的知识点,学生进行理解和运用。二、探究诗意,以知促情1、自由练读、读准字音,读通顺、流畅。2、指正读音(注意“谙” 这个生字,读准字音,区别与“音”的发音)3、齐读。1、自由练读、读准字音,读通顺、流畅。2、进行读的训练。9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个人创意或反思三、品词赏句,想象悟情“忆”是什么意思?(回忆、思念)(一)忆景1、诗人忆的是江南的什么呢?(1)“日出江花红胜火 ”说说自己的理解(你看到了什么)指导朗读(红艳、激烈、热情)娇艳欲滴、

14、热情似火、争奇斗艳的江花(2)“春来江水绿如蓝 ”说说自己的理解(你看到了什么)指导朗读(朴素、典雅、温婉、平静)水平如镜、波光鳞鳞、微波荡漾、水波涟涟的江水(3)红与绿的映衬之美春天百花盛开,太阳出来了,使鲜艳的江花更红得耀眼。春天的江水碧绿,而红艳艳的阳光洒满了江岸,更显得绿波粼粼。这红与绿相互映衬,于是红的更红,绿者更绿。(4)“风景旧曾谙 ”理解“谙” 与“ 曾”的含义。2、想象说话:曾经,你在这迷人的江畔做过什么?1学生讨论。忆”是什么意思?(回忆、思念)2、根据教师的提示,理解诗句意义。3、分组交流讨论对诗句的理解。4、汇报交流。5、联系课文体会江南好。好在什么地方?组织交流讨论。

15、10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个人创意或反思3、于是,诗人忍不住赞美:江南好。引读:江南好 风景旧曾谙;江南好 日出江花红胜火;江南好 春来江水绿如蓝;江南好 能不忆江南。(二)忆人1、赏析反问句“ 能不忆江南? ”2、诗人忆的仅仅是江南的景吗?出示资料:诗人曾在江南做官十年,为人民作了很多好事,当地百姓和他的感情很深。后来,他生病了,不得不谢任苏州刺史一职,在他离任回洛阳时,苏州的人们不舍得他走,都哭着为他送别。他的好友刘禹锡曾在白太守行中写道:“苏州十万户,尽作婴儿啼 ”。忆的还是什么?(江南的人)带着江南人民对诗人的爱戴,读能不忆江南?带着诗人对江南人民的思念之情,读能不忆江南?带着诗人对江南春色的无限眷恋之情,6、体会诗人当时的心理。11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个人创意或反思读能不忆江南?带着诗人那忘不掉、抹不了的江南情,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