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记承天寺夜游 学案(语文版八年级上)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67927003 上传时间:2019-01-09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6.1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6.2记承天寺夜游 学案(语文版八年级上)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6.2记承天寺夜游 学案(语文版八年级上)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6.2记承天寺夜游 学案(语文版八年级上)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6.2记承天寺夜游 学案(语文版八年级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6.2记承天寺夜游 学案(语文版八年级上)(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课题: 23.记承天寺夜游【学习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掌握一些文言实词的意思,培养独立学习文言文的能力;学习古人写景抒情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能借助工具书读懂课文;反复诵读,进行欣赏、想像训练,并背诵全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体会作者微妙而复杂的感情,其中包含有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 * * 预 习 案* * *【知识链接】 1 苏轼, 北宋著名的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散文汪洋恣肆,有“雄视百代”的称誉。他在诗、 词、书法、绘画上也均有惊人的成就。 诗:他与江西派的开创者黄庭坚并称“苏黄”。 词:他开创豪放派,与南宋辛弃疾并称:

2、“苏辛”。 书法:他被尊为“宋四家”之首。 绘画:他擅长画竹,自成一体。 2 写作背景: 本文写于宋神宗元丰六年(1083年),当时,作者被贬到黄州已经有四年了。元丰二年七月,历史上著名的“乌台诗案”,御史李定等摘出苏轼的有关新法的诗句,说他以诗讪谤,八月,将他逮捕入狱。经过长时间的审问折磨,差一点被杀。十二月作者获释出狱,被贬谪到黄州任团练副使,但不得“签书公事”,也就是说做着有职无权的闲官。在这种情况下,作者写了这篇短文,对月夜的景色作了美妙的描绘,真实的记录了他当时生活的一个片段。也体现了他与张怀民的深厚友谊与对知音甚少的无限感慨。【自主学习】活动一:读一读,看谁字音读得准 解()衣 遂

3、()至 未寝() 藻()荇() 相与( ) 活动三:比一比,看谁节奏划得明 念无与为 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庭下如积水空明, 水中藻荇交横 , 盖竹柏影也-但少闲人如吾两人 耳活动四:赛一赛,看谁文意读得通 1. 结合注释,疏通文意,掌握重点字词 月色人户: 相与步于中庭:念无与为乐者: 积水空明: 遂至承天寺: 盖竹柏影也:怀民亦未寝: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存交横,盖竹柏影也。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3.将下列句子复原为文言文: 想到没有和我共同游乐的人,(我)就到承天寺寻找张怀民。张怀民也没有睡觉,(我们

4、便)一起在庭院里散步。 哪个夜晚没有月色?哪个地方没有竹子和柏树?只是缺少有像我俩这样的闲人罢了。活动五:读一读 初步体会文章情感.记承天寺夜游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我的疑问】* * * 探 究 案 * * *1)作者为什么会想着夜里去寺庙游玩? (原文作答) 2)作者是怎样描写月色的?(原文作答) 3)作者描绘的这幅月夜图有什么特点?给人怎样的感受? 4)文章的结尾句“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情绪?5)柳宗元被贬永州时,写下小石潭记;苏轼被贬黄州时写下记承天寺夜游,同是被贬之人,同是寄情于山水美景,他们当时的心境有何异同?【知识梳理】写作特点* * * 检 测 案 * * *1默写记承天寺夜游 2月在古诗里给人的感觉是温柔多情的。要么是谦谦君子,要么是窈窕淑女;要么象征着团圆;要么暗示着分离,给人的感觉是一种淡淡的柔弱的清凉的味道。而这正迎合了文人的雅兴和追求平淡的心理,所以文人学者们常借月抒怀。请你搜集一些描写月亮的诗句,并注明作者。 【学习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初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