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语文上册识字教案(部编人教版).doc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67901063 上传时间:2019-01-09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33.8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二年级语文上册识字教案(部编人教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二年级语文上册识字教案(部编人教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二年级语文上册识字教案(部编人教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二年级语文上册识字教案(部编人教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二年级语文上册识字教案(部编人教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二年级语文上册识字教案(部编人教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二年级语文上册识字教案(部编人教版).doc(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二年级语文上册识字教案(部编人教版)本资料为woRD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全文下载地址识字1场景歌教学设计学习目标:、认识“海、鸥、滩、军、舰、帆、秧、稻、塘”9个生字,会写“沙、海”两个字。2、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一、二两小节,初步感知数量词的用法。学习重点:、认识“海、鸥”等9个生字。2、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初步感知数量词的用法。学习难点:初步感知数量词的用法,尝试用数量词表达熟悉的事物。学前准备:生字卡片、图片等。学习过程: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小朋友,你们喜欢旅游吗?你去过哪些地方?今天,老师和大家要去几个很美很美的地方,想去吗?(想)让我们一起出发吧!二、学习、感悟课文第一节。、出

2、示海滩的图片。说说你看到了什么?板帖:海鸥沙滩军舰帆船2、小朋友真会观察,这些词语你会读吗?自己试一试。(1)自己读。(2)谁会读?指名读。(3)齐读。3、真了不起,可里面的生字你会认吗?(1)指名读。(2)开火车读。(3)小朋友,在这么短的时间里,你记住了哪个生字?是怎么记的?(4)让我们再来一起读一读生字。4、瞧,这美丽的海滩正向我们招手呢!小朋友,这时你最大的愿望是什么呀?5、课文的第一小节就写了这个美丽的地方,请小朋友自己打开书来读一读。(1)自己读。(2)谁愿意来读?(3)听到小朋友读得那样认真,老师也想来试试。(范读)(4)请同桌一起读。(5)起读。(6)看着图试着背一背。三、课间

3、操火车开了。四、学习课文第二小节。、火车一路开过来,你看到了田野里有什么?2、田野里的景色真美呀!课文的那一小节写的呢?请小朋友赶紧打开书,找一找,读一读。识字2树教学设计教学目标、认识“树”,感受树的象征意义,提高赏析散文的能力。2、通过朗读,品味,用小组合作讨论的方式去解读文本。3、理解课文的文化情怀与都市色调。教学时数一课时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教学重点合作探究文本中“树”丰富的情感内涵。教学难点比较“菩提”与“棕榈”的抗争精神。通过探究整合学生在导学案中出现的问题,来引导学生熟知本文的形神、情理、虚实。教学过程一、作者简介林德(19621996),本名林耀德,生于台北市城中区,原籍福建厦

4、门,先祖侨居于缅甸仰光市。先后毕业于国立台湾师范大学附属高级中学、私立天主教辅仁大学法律系财经法学组。1977年开始创作生涯,次年发表诗歌和散文作品。著有诗、散文、长短篇小说等各类创作三十余种,编有选集台湾新世代诗人大系等四十余种;各项作品获国家文艺奖、梁实秋文学奖首奖、时报文学奖首奖等三十余项。二、补充资料林德散文的都市思维(章妮)林德充分正视都市,而且还刻意倡导和创作了为都市谱写身世的“都市散文”。他认为“整部人类文明史无疑将发展中的箭头指向都市化的路径现代都市终究是我们生活所面对的现实”。都市的一切表征铁轨、大厦表面的铜面减光玻璃、升降机、熔焊面罩等都可以入文。生活在都市的诗人应该“紧紧

5、抓住时代的咽喉”,“以人的自觉与都市化的思考,去前瞻和关切未来”(都市中的诗人)。诗人的“自觉”不仅使他意识到“这一切正是文明的本身在说话”(靓容),还使他清醒地看到都市中繁荣靓容里的难以解决的“文明苦果”罪恶、噪音和污染等。在书写都市各种表征的同时,他显示了对它们的理解。因为他把都市与田园、乡村、城镇同看做“人类改造地球不同程度的现象”,认为“在农业步入工商业化纪元之后,那一望无际的单一作物栽培只有在温度和色泽上与沙漠有所区别,这种残酷的重复和单调本质又何异于都市中一式的水泥窝巢”(都市中的诗人)。它们是都市的必然之物。都市与文明勾连在一起时,已经不再是具体的、传统意义上的都市,它隐喻的是文

6、明状况和文明进程。故而,他“心灵精神家园”层面上的乡愁并没有指向温煦的田园和乡村,而是直指都市文明。在虚构和想象中书写都市符征洗衣机、果汁机、冷气机、电视机等,他全力展示的是人被自己创造的文化和各种类象包围起来,人的主体性不得不退让给物的世界。“拥有电话机的房间是阳性的,而没有电话机的房间自然是阴性的;拥有主机的房间是主人,拥有分机的房间则是奴仆”,都市文明的符征以其硬度和质感划分了人类文化的结构,规定了人的位置,以其“冷漠性表征出现代社会意识形态的冷漠性”。他的都市思维不仅关照显在的符征,更多地是对深层都市文明内涵的发掘。宠物k以短小的篇幅,讲述“我”饲养的一只宠物乌龟k在水中忍饥养自己的宠

7、物两只孑孓。“在这种连弄臣都不再可靠的世纪,人类饥渴的性灵益加需要宠物来弥补情绪上的失落”,人饲养宠物,无名的宠物也有自己的宠物。人就是宠物,宠物就是人。k的被拘束、无名性以及性灵的失落也是现代都市人的精神境况。从日常生活经验到都市现象,再到对都市文明内涵与机制的探讨,林德在散文中实践着他自己的提倡:“要表现人类在广义都市下的生活情感,表现现代人文明化、都市化以后的思考方式、行为模式;他的多元性、复杂性,以及多变性。”林德散文的形构融合诗与小说,并有浓厚的科幻意味。他创作时,不再像上一代诗人那样有意识地在写诗歌或散文,而只是在经营一个作品。因而,他的散文突破了文类界限,形式的选择成为一种策略,

8、原来在散文处于附属地位的故事性和戏剧性成为他散文的重要元素。内含在正文意念深处的意识状态与思考痕迹构成他散文的“隐藏作者”。林德在传统之轴与前卫之轮半世纪的台湾散文面目里指出:“小说的虚构、诗的跳跃、戏剧的张力无不可以渗入散文创作思维,使得散文的文类框限和刻板印象得以解除魔咒。”三、导入新课朦胧诗派的代表人物舒婷在她的笔下创设了两个浪漫的形象-橡树与木棉,它们作为人间真情的代表深入人心;道家学派的先哲庄子也提到了一棵树,在它的寓言中,凤凰非此树不栖息,它就是梧桐,梧桐既是庄子对滚滚尘世的追求。那么,作家林德笔下的那些树,又能带给我们怎样的思索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树。(设计意图:创设情境

9、,激发兴趣。)四、展示让学生辨别不同的树的图片(捕捉课文细节),设疑:你最喜欢作者笔下的哪一种树?五、品读全文,理解课文、这是一篇谈论树的散文,在课文中都谈到了哪些树?重点说到得有哪几种?提示:菩提树、圣诞树、棕榈、桑、松重点:菩提树、圣诞树、棕榈2、寻找文中关于菩提树的描写并思考:菩提树在本文中有什么特点?其象征意义是什么?提示:谦逊地生长在都市的盲点这桑科乔木缓缓飘落下无数艳丽的花朵,继续灌溉着大地,一面柔和覆盖在一个青年的双肩上菩提树高雅的气质,的确隐喻着觉者一生关联佛教象征着东方宗教的人本思想-静穆安详,令作者肃然起敬,产生一种敬仰之情(作者态度)补充:菩提树似乎天生来就与佛教渊源颇深

10、,据传说,2500多年前,佛祖释迦牟尼原是古印度北部的迦毗罗卫王国(今尼泊尔境内)的王子乔答摩•悉达多,他年青时为摆脱生老病死轮回之苦,解救受苦受难的众生,毅然放弃继承王位和舒适的王族生活,出家修行,寻求人生的真谛。经过多年的修炼,终于有一次在菩提树下静坐了7天7夜,战胜了各种邪恶诱惑,在天将拂晓,启明星升起的时候,获得大彻大悟,终成佛陀。所以,后来佛教一直都视菩提树为圣树,印度则定之为国树。3、圣诞树是什么宗教的象征?在文中,作者认为它渗透了什么主题?提示:基督教救赎补充:圣诞节只是基督徒庆祝其信仰的耶稣基督诞生的庆祝日。圣诞节的庆祝与基督教同时产生,被推测始于西元1世纪。教会开

11、始并无圣诞节,约在耶稣升天后百余年内才有。据说:第一个圣诞节是在公元138年,由罗马主教圣克里门倡议举行。而教会史载第一个圣诞节则在公元336年。由于圣经未明记耶稣生于何时,故各地圣诞节日期各异。直到公元440年,才由罗马教廷定12月25日为圣诞节。公元1607年,世界各地教会领袖在伯利恒聚会,进一步予以确定,从此世界大多数的基督徒均以12月25日为圣诞节。十九世纪,圣诞卡的流行、圣诞老人的出现,圣诞节也开始流行起来了。4、棕榈在作者笔下体现了什么品质?提示:倔强忍耐5、棕榈树和回民之间有哪些共通性?提示:在干涸的险地随遇而安,倔强的性格正和生存期间的回民吻合6、作者对圣诞树和棕榈树的态度是否

12、相同?原因是什么?提示:圣诞树:现代商业文化的一种仪式改变了其原初的含义,对此作者表示了深深的忧思同时隐含着批判依附于殖民主义。棕榈树:在干涸的险地随遇而安倔强的生存顽强坚韧引起了作者的感佩同情。桑属于民间朴实清严。松是中国士族和仙逸的化身。六、合作探究同样是面对苦难,同样是去抗争,你怎样去看待菩提树和棕榈树的抗争呢?(请先独立思考,然后再和你的学习小组的伙伴们交换看法,最后推选出一个代表谈谈你们的见解)设计意图:让学生再做一个深度的思考,在比较中体会作者所阐释的不同的文化,引领学生深入挖掘“树”所代表的精神内涵。预设答案:世界上没有相同的两片树叶,不同的环境就有不同的心境,不同的心境就有不同

13、的表现东方宗教“觉者”是安详的;伊斯兰是倔强、故我的点析:学生很容易分别找出菩提和棕榈的各自个性,引导学生把两者对比分析是提高学生整合分析能力的关键。要让他们尝试从课文字里行间把握情感。七、小结本文中这些树各有其精神内在,菩提的坚忍,桑树的清朴都值得让我们去反思。希望此生,同学们都会长参天大树,一半在土里安详,一半在风中飞扬,活着的时候能给人带来阴凉,即使倒下了也能成为世界栋梁!八、作业请尝试从你熟悉的树(比如松树、柳树、杨树)中任选一样或者两样,描绘它的形象,阐述它的精神意义,以“我愿化作树”写一个200300字的片段。识字3拍手歌教学设计教学目标:.认识“拍、靠、蚕、插、根、棍、把、掰、苞

14、、鸣、闯、匹”12个生字,会写“拍、合、豆、谷、蚕、匹”6个生字。学习新部首“提手旁、人字头、虫字旁、三框儿”。2.通过拼读音节读课文,掌握生字字音,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儿歌。3.初步了解汉字的造字规律,感悟汉字的表意功能。4.利用拍手歌的特点,采用多种形式朗读儿歌,培养学生自主识字的兴趣,提高识字效率。5.培养学生自主识字的兴趣以及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重点:掌握生字,能读准12个新字,会写6个生字,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儿歌。难点:了解生字的意思,并能运用生字组词造句。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课时:二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激情导趣,引入新课。.听儿歌。师:小朋友们,你们喜欢听儿歌吗?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首儿歌。请听歌曲,一边听一边想:这首歌的歌名叫什么?2.播放幸福拍手歌。3.生回答:这首歌名叫幸福拍手歌。4.师:你们真聪明!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拍手歌这首儿歌。5.揭示课题,板书课题。二、读文识字。.引导学生自由读儿歌,不会读的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2.引导学生找出课文中会认字和会写字,然后反复拼读。师:同学们,老师已经布置你们圈出课文中会认和会写的字,你们都做好了吗?(出示:课文生字。)师:请同学们合作读生字,看看你们同桌都会读了没有?如果你的同桌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