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铁骑兵 学案2(语文版八年级下)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67900901 上传时间:2019-01-09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89.6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1.3 铁骑兵 学案2(语文版八年级下)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1.3 铁骑兵 学案2(语文版八年级下)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1.3 铁骑兵 学案2(语文版八年级下)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1.3 铁骑兵 学案2(语文版八年级下)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1.3 铁骑兵 学案2(语文版八年级下)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3 铁骑兵 学案2(语文版八年级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3 铁骑兵 学案2(语文版八年级下)(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3课 铁骑兵备课参考一、作者介绍:杨朔(19131968),现代小说家、散文家,山东蓬莱人。1937年参加革命,开始文艺创作。1939年到华北抗日根据地访问,后留在山西八路军总部做文宣工作。这期间的创作辑入潼关之夜、铁骑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杨朔的创作进入了一个新阶段。他写出了反映抗美援朝战争的长篇小说三千里江山(1952)。作品表现了中国人民和中国人民志愿军国际主义爱国主义的精神;语言生动平易,有较浓厚的民族特色,被认为是建国初期小说创作的重要收获。这时期所写的通讯、报告,大都收在鸭绿江南北和万古常青中。停战后他荣获朝鲜民主主义共和国颁发的二级国旗勋章。1956年后,主要致力于散文创作

2、,有荔枝蜜、茶花赋、香山红叶、泰山极顶等优秀文章称誉文坛。杨朔认为:“好的散文就是一首诗。”(海市小序)“我在写每篇文章时,总是拿着当诗一样写”,“常常在寻求诗的意境”(东风第一枝小跋)。明确地提出了“以诗为文”的主张,他的散文,弃“直说”而重“比兴”,通常采用托物言志、借景抒情的手法,重视整体的构思,意境的点染,具有浓郁的诗意;讲究结构,在布局上往往是峰回路转,起伏跌宕;在语言上以活泼明快的口语为底色,配衬以古典、外国语词、句式的色彩,形成一种俏丽、典雅的风度。二、写作背景: 1938年底,日本妄图“速战速决”的计划破产后,改变战略方针,对国民政府以政治诱降为主、军事打击为辅的方针,转而把主

3、要兵力用于进攻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根据地。1940年8月,为粉碎日军的“囚笼政策”,八路军在彭德怀的指挥下,出动100多个团、约20万兵力,在绵延5000里长的战线上,对华北日伪军展开以破坏铁路、攻袭据点为主的大规模反击战。这就是威震中外的“百团大战”。三、基础知识: 1、生字生词:gu yn si ji so zh s cho轨道 陨落 左腮 脸颊 骚乱 掷弹筒 宿营 老巢 2、多音多义词: 宿(s) 宿舍、(xi) 星宿、(xi) 住一宿;没(m) 淹没、(mi) 没有; 勒(li) 勒缰绳、(l) 敕勒歌 3、形似字: 颊:(ji)脸颊;挟:(xi)要挟; 晌:(shng)晌午;响:(xin

4、g)响应四、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1、理清文章脉络:起因:掉队打游击 经过:夜渡河水水深未能过去,第二日才知是黄河;发现敌城朝城中放了一排马轮第二日才知此城是包头 结果:打乱敌人军事部署,并找到了大队。 2、文章设置了哪些悬念?找到有关文字。 明确:离开大队天气恶劣环境险恶单独行动 秋季扫荡形势危急 夜渡黄河爬上山头 解开悬念毫发未损粉碎扫荡 3、设置这些悬念产生了怎样的表达效果?明确:使故事情节曲折生动,凸现人物精神风貌,为故事情节的发展作好铺垫,散文结构显得精巧,耐人寻味,令读者兴趣盎然。 4、为什么八路军的一个骑兵班,竟能打乱敌人部署,迫使日寇停止“扫荡”?试从敌我两方面加以分析,并

5、找出相应的句子进行说明。 明确:从我方看坚定革命信念、英勇无畏、勇敢机智、人民支持; 从敌方看貌似强大、实质虚弱五、品读课文 1、散文的感情如何表达?明确:朴实的语言,水到渠成的叙述与描写。 2、这篇散文表达了作者对八路军怎样的感情?明确:崇敬,钦佩,赞美。 3、从哪些地方可看出?找出句子、词语来品读品析。 :在敌人强大火力逼得掉队的时候,班长“他带着这一班人怪巧妙地甩开了追击的敌人,东冲西撞,想再追上大队。” 明确:“怪巧妙”是“非常巧妙”的意思,赞扬了骑兵班具有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 :在跳出敌人的合击圈时,虽然已是二更天,面对不熟悉的河水,班长艺高人胆大,“毫不迟疑,第一个鞭着马走下河去。

6、” 明确:“毫不迟疑”是“一点也不犹豫”的意思,写出了作者对班长在危急关头时能当机立断、作风果敢的钦佩。 :在如此恶劣的天气和敌我力量悬殊的情况下,“一天以后,那班骑兵也平平安安地转回根据地,寻到了大队。” 明确:表达了对骑兵班能顺利回到大队的欣喜,赞扬他们敢于胜利能够取得胜利的气概。 4、如何理解“星星脱离轨道,就会陨落,八路军掉队了,却能主动打游击。”?明确:说明我们的战士具有顽强的意志品质,较强的战斗素养。这也是我们不断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的重要保证。六、文章主旨:这篇课文内容记述了一个具有传奇色彩的故事:八路军的一个骑兵班在失去与大部队联系的情况下,凭借着坚定的必胜信念和英勇无畏的革命精

7、神,与敌人展开了游击战,打乱了日寇的军事部署,迫使敌人停止了“扫荡”,而自己则平平安安转回了根据地。七、写作特色:1、篇幅不长,却悬念横生,扣人心弦。2、语气舒缓、亲切,如话家常。 【模拟试题】(答题时间:45分钟)一、给加粗的词语注音后悔( ) 俯拾皆是( ) 简陋( ) 唾手可得( ) 立锥之地( ) 孤苦伶仃( )( ) 无缘( ) 够呛( ) 模糊( ) 轮廓( ) 懵懵懂懂( ) 寄人篱下( ) 耕耘( ) 白面馍馍( ) 轨道( )陨落( ) 矮汉子( ) 左腮( ) 炮羊肉( ) 脸颊( ) 骚乱( ) 掷弹筒( ) 捣毁( )老巢( ) 宿营( ) 重阳( ) 坐骑( )冲床(

8、 ) 星宿( ) 觉悟( ) 淹没( )二、结合全文,谈谈你对下列几句话中加粗词语的理解1、这个五里路,就是我母亲毕生所走过的最长的距离。答:_ _。2、现在回忆起来,连母亲的面影都是迷离模糊的,没有一个清晰的轮廓。特别有一点,让我难解而又易解:我无论如何也回忆不起母亲的笑容来,她好像是一辈子也没有笑过。答:_。3、世界上无论什么名誉,什么地位,什么幸福,什么尊荣,都比不上呆在母亲身边,即使我一个字也不识,即使整天吃“红的”。答:_。三、仿写一个比喻句,使之与前后两句构成一组排比句。 诚信好像那黑夜中的明灯,失去它你将寸步难行; , ;诚信好像那夏日的微风,失去它你将难当酷暑。四、修改下列病句

9、,并写出病因: (1)我们在生活中要有改正错误、认识错误的勇气。 病因:( )改正: (2)观点正确、材料丰富、语言通顺是衡量文章好坏的重要标准。 病因:( )改正: 五、名人传是语文课程标准推荐的课外读物,根据你对这部名著的阅读,回答以下两个问题。 这部名著是法国著名作家 的作品。它记叙了贝多芬、 、列夫托尔斯泰苦难和坎坷的一生,赞美了他们高尚的品格和顽强奋斗的精神。 请概述其中一位名人的一个典型事例。答: 。六、课内巩固阅读:我上面讲的全是吃的东西。为什么一讲到母亲就讲起吃的东西来了呢?原因并不复杂。第一,我作为一个孩子容易关心吃的东西。第二,除了“黄的”以外,所有我在上面提到的好吃的东西

10、,几乎都与母亲无缘。我在她身边只呆到六岁,以后两次奔丧回家,呆的时间也很短。现在回忆起来,连母亲的面影都是迷离模糊的,没有一个清晰的轮廓,特别有一点,让我难解而又易解:我无论如何也回忆不起母亲的笑容来,她好像一辈子都没有笑过。家境贫困,儿子远离,她受尽了苦难,笑容从何而来呢?有一次我回家听对面的宁大婶子告诉我说:“你娘经常说:早知道送出去回不来,我无论如何也不会放他走的!”简短的一句话里面含着多少辛酸、多少悲伤啊!母亲不知有多少日日夜夜,眼望远方,盼望自己的儿子回来啊!然而这个儿子却始终没有回去,一直到母亲离开这个世界。对于这个情况,我最初懵懵懂懂,理解得并不深刻。到了上高中的时候,自己大了几

11、岁,逐渐理解了。但是寄人篱下,经济不能独立,空有雄心壮志,怎奈无法实现。我暗暗地下定了决心,立下了誓愿:一旦大学毕业,自己找到工作,立即迎养母亲。然而没有等到大学毕业,母亲就离开我走了,永远永远地走了。古人说:“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这话正应到我身上。我不忍想象母亲临终时思念爱子的情况;一想到,我就会心肝俱裂,眼泪盈眶。当我从北平赶回济南,又从济南赶回清平奔丧的时候,看到了母亲的棺材,看到了那简陋的屋子,我真想一头撞死在棺材上,随母亲于地下。我后悔,我真后悔,我千不该万不该离开了母亲。世界上无论什么名誉,什么地位,什么幸福,什么尊荣,都比不上呆在母亲身边,即使我一个字也不识,即使整

12、天吃“红的”。1、“早知道送出去回不来,我无论如何也不会放他走的!”母亲的这句话表达了母亲怎样的感情:答:_ _。2、作者为什么说自己“理解得并不深刻”?答:_。3、作者立下了怎样的誓愿,实现了吗?为什么?答:_。4、你认为文中加横线的词语是否矛盾,为什么?答:_。七、课外迁移阅读:特殊的考试她是穷人家的女孩儿,父母举债供她读完大学,就在她刚刚走出校门的时候,积劳成疾的父亲查出患了肺癌。子欲养而亲将不待,女孩儿欲哭无泪:工作尚无着落,家里一贫如洗,即便卖血,也凑不够住院费。医学院护理系毕业的她只能将父亲安顿在家里,叮嘱母亲悉心照料,然后到一家家医院去应聘。当走进那家蜚声医界的私立医院,再一次面对审视的目光时,她忍不住泪流满面。她哭着诉说了自己的困境,恳请能马上工作,拯救危在旦夕的父亲。女孩儿的孝心感动了院方,医院破例未经考试便留下了她,说是试用一个月。女孩儿拼命地工作,只要能顺利通过试用,四千元的月薪不仅维系着父亲生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初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