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老山界》课时练 苏教版八年级上 (7)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67900218 上传时间:2019-01-09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727.6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1.3《老山界》课时练 苏教版八年级上 (7)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1.3《老山界》课时练 苏教版八年级上 (7)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1.3《老山界》课时练 苏教版八年级上 (7)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1.3《老山界》课时练 苏教版八年级上 (7)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1.3《老山界》课时练 苏教版八年级上 (7)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3《老山界》课时练 苏教版八年级上 (7)》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3《老山界》课时练 苏教版八年级上 (7)(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三课 老山界【课时速达标】1.下面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咀嚼(ju) 篱笆(b) 呜咽(yi) 惊惶(hun)B酣然(hn) 骨碌(lu) 澎湃(pn) 峭壁(qio)C矗立(ch) 逾越(y) 点缀(zhu) 搀扶(chn)D攀谈(pn) 畏惧(j) 疲倦(jun) 捉摸(zhu)【解析】选A。A项中“呜咽”中的“咽”正确读音应为“y”。2.结合具体语境解释下列加点的词。(1)向下看,简直是绝壁,火把照着人的脸,就在脚底下。绝壁:_(2)路只有一尺来宽,半夜里一个翻身不就骨碌下去了么?骨碌:_答案:(1)极陡峭不能攀援的山崖。(2)滚动。这里是滚下去的意思。3.判断下面句子所用的

2、修辞手法。(1)远远地还听见敌人飞机的叹息。 ( )(2)黑的山峰像巨人一样矗立在面前。 ( )(3)极远的又是极近的,极洪大的又是极细切的。 ( )(4)像春蚕在咀嚼桑叶,像野马在平原上奔驰,像山泉在呜咽,像 ( )答案:(1)拟人 (2)比喻 (3)对比 (4)比喻、拟人、排比4.下列句子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队伍挤得紧紧的,站累了,就在路旁坐下来,等前头喊着“走,走,走,”就站起来再走。B.回头向来路望去,那些小山都成了“矮子”。C.我忽然想起:将来要在这里立个纪念碑,写上:某年某月某日,红军北上抗日,路过此处。D.这回翻山使部队开始养成一种新的习惯:那就是用脸盆、饭盒子、茶

3、缸煮饭吃、煮东西吃。【解析】选B。A项中第六个逗号应放在引号外面;C项中第二个冒号应删掉;D项“茶缸煮饭吃”后应为逗号。阅读“半夜里,忽然醒来抢了一碗就吃”,回答问题。5.请用简要的语言概括选文第一段的主要内容。答:_答案:描述了红军战士露宿山谷的所见所闻。6.“黑的山峰像巨人一样矗立在面前。四围的山把这山谷包围得像一口井。”这句话写出了怎样的山势?这样写能表现红军的什么精神?答:_【解析】解答此题,既要细读选文,又要明确文章要体现的中心是什么。答案:写出了险峻的山势。这样写能表现红军身处险境却能镇定自若的乐观主义精神。7.选文第一段写景,作者调动了人的哪几种感觉来描写?请分别举一例说明其作用

4、。答:_答案:视觉:“天上闪烁宝石”“黑的山峰一口井”,写山高;听觉:“耳朵里有在澎湃”,写幽静;触觉:“才觉得寒气打着颤”,写寒冷。8.如何理解“山下有人送饭上来,不管三七二十一,抢了一碗就吃”一句中“抢”的内在含义?答:_【解析】此题考查对词语的理解能力,要结合全文主题或中心来理解。答案:“抢”是一个中性词,这里有“抢先”“争先”的意思,并没有互相争夺之意,是为了说明红军战士吃饭速度快。“抢”形象地表现了红军战士为了完成爬山任务而抓紧时间吃饭的动人场面。【延伸提能力】 9.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内容。答:_答案:本文主要讲了一位失散的红军战士严守军纪,不吃百姓饭菜,最后晕倒跌入悬崖牺牲的故事

5、。10.文中画线的部分有什么作用?答:_【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景物描写作用的理解能力,解题思路如下:答案:这一段是景物描写,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小径”比做“随风乱舞的绸缎”,生动地写出了山势的崎岖,路的难走,也为下文红军饿晕跌入悬崖作了铺垫。11.体会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作用。(1)他将斜拖着的枪支挎好,整整行装,抖起精神,警惕地朝木屋走去。警惕:_(2)然后恋恋不舍地走出了木屋。恋恋不舍:_【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关键词语作用的理解能力,解答此题要结合句子的具体内容,从表现人物的内心的角度来分析。答案:(1)表明无名红军一是怕周围有敌人,二是怕百姓对他产生误会。(2)写出了无名红军虽然

6、很饥饿,但为了严守军纪,避免引起群众对红军产生误会而舍弃了眼前的饭菜的精神。12.文中插入对无名战士连长的叙述有何意义?答:_答案:更加突出了无名战士及整个红军队伍的纪律严明,从侧面烘托出红军战士品质的伟大,深化了主题。13.瑶族人民由原来的躲红军到后来的迎接红军,说明了什么?答:_【解析】此题考查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解答此题要结合无名战士的举动,分析他宁可饿死也不吃百姓的饭的目的。答案:无名战士的行为解除了瑶民对红军的误会,他们明白了红军战士是一支真正为人民的队伍,从内心接受并拥护红军。14.从无名战士的身上,我们感受到了什么?答:_答案(示例):无名战士用生命换来了我们今天的幸福,我们要铭

7、记其不怕困难、不怕牺牲、一心为民的崇高品质。15.下面是某校八年级(3)班同学有关老山界一课的课堂讨论,请你说说自己的看法。 老师:作者在文章的篇末说“老山界是我们长征中所过的第一座难走的山”。请同学们说说红军在翻越老山界时,究竟遭遇了哪些困难? 学生1:老山界山路狭窄、崎岖、陡峭,我觉得红军在翻越老山界时,首先遭遇的是登山难。 学生2:红军部队负载笨重,又有国民党军队追击,形势紧迫,要翻过这座山,我觉得红军的处境难。 我的看法:_答案:老山界山路崎岖不平,晚上寒气逼人,刺入脊骨,我认为睡觉难。16.假如需要建一座红军过雪山草地纪念碑,请你在纪念碑上写一句话。答:_【解析】可围绕理想、信念、战胜困难等方面写,也可从留给后世的影响来写。答案(示例):(1)你们的血是鲜红的,你们用其染遍雪山,后人才仰望这座雪山!(2)你们的名字无人知晓,你们的功绩与世长存!用心 爱心 专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初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