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上册《愚公移山》复习资料(语文版).doc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67893915 上传时间:2019-01-09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6.2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语文上册《愚公移山》复习资料(语文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九年级语文上册《愚公移山》复习资料(语文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九年级语文上册《愚公移山》复习资料(语文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九年级语文上册《愚公移山》复习资料(语文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九年级语文上册《愚公移山》复习资料(语文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九年级语文上册《愚公移山》复习资料(语文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语文上册《愚公移山》复习资料(语文版).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九年级语文上册愚公移山复习资料(语文版)第21课愚公移山一、文学常识列子,又名列御寇,战国前期人,道家学派代表人物之一。愚公移山选自列子•汤问。这是一篇寓言(体裁)。他主张清静无为,我们曾学过杞人忧天杨布打狗两小儿辩日。二、重点字词1.通假字甚矣,汝之不惠惠慧聪明始一反焉反返返回指通豫南指直一直河曲智叟亡以应亡无没有一厝朔东厝措放置无陇断焉陇垄高大的山2.特殊句式帝感其诚:天帝被他的诚心所感动。(被动句)如太行、王屋何:又能把太行、王屋两座山怎么样呢?(如何,把怎么样。)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甚矣,汝之不惠倒装句告之于帝3古今词义(1)虽我之死古:即使今:虽然(2)河阳之北古:山南水北

2、今:太阳(3)聚室而谋古:家人今:房屋的内部(4)达于汉阴古:山北水南今:阴天(5)投诸渤海之尾古:边上边沿今:尾巴4一词多义且年且九十将要其妻献疑他的且焉置土石况且其其如土石何放在“如何”前,表加强反问语气夫夫战,勇气也句首发语词、不译惧其不已也他们荷担者三夫人其真无马邪难道曾曾不若孀妻弱子加强否定语气其真不知马也恐怕曾益其所不能增加以以残年余力凭,靠之河阳之北的河曲智叟亡以应用来汝之不惠放在主谓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而何苦而不平表顺接跳往助之他们面山而居表修饰焉始一反焉呢而山不加增表转折且焉置土石哪里5词类活用箕畚运于渤海之尾箕畚用簸箕和箩筐名词作状语毕力平险毕副词作动词用尽,平形容词作

3、动词铲平,险形容词作名词险峻的大山惩山北之塞惩形容词作动词,意动用法以为苦三、内容愚公移山的原因:“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愚公认为可以移山的原因:“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愚公移山的目的是: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四、写法特色1神话结尾。以神话结尾更能突出愚公的精神惊天地、泣鬼神。充分显示了人类的伟大力量。这是对愚公精神的肯定,所反映的是古代劳动人民的一种美好愿望。这同一般的封建迷信是完全不同的。2愚公反驳。这段话是用“顶真(针)”的修辞手法写的,一句顶一句,层层紧扣,充分说明了子子孙孙绵延不绝的道理。3.山大且高:为下文写移山的艰难埋下伏笔。4众人热

4、情场面的描写,幼童的参与(烘托、对比)五、人物形象愚公:有远见有毅力智叟:鼠目寸光(结合课后思考题一2、3小题)六、本文寓意文中着重塑造了愚公的形象。愚公移山的成功,表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坚强毅力,也说明了要克服困难就必须下定决心,坚持不懈的道理。七、课后思考题你如何看待愚公和智叟的?请写出你的真实想法,要求观点明确,言之有理。我认为愚公不愚,智叟不智。愚公移山目的明确,有勇于克服困难的决心和坚持不懈的奋斗精神,在移山的过程中站得高,看得远,以发展的观点看问题,考虑问题周密;而智叟以静止的观点看问题,实质上是鼠目寸光,逃避困难。(这得与的主题联系着来看待)八、拓展:在你所熟知的古代寓言、神话故事中,还有哪些与愚公移山的意义相同?请写出故事的题目,不得少于两则:夸父逐日精卫填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