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长春2019版高三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67882065 上传时间:2019-01-09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224.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吉林省长春2019版高三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吉林省长春2019版高三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吉林省长春2019版高三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吉林省长春2019版高三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吉林省长春2019版高三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吉林省长春2019版高三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吉林省长春2019版高三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吉林省长春汽车经济开发区第三中学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注意事项:1 本试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卡,试题 卷共 4 页,满分100 分,考试时间 90 分钟。2 答题前,考生须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指定位置上。3 考试结束只需上交答题卡。第卷一、单项选择题(共48分,24道题,每题2分)1.学者冯天瑜说:“西周的封邦建国实现了以姬姓为主的贵族阶层、被征服的臣仆、封地土著三种人的结合,突破了(以前)纯粹的血缘组织框架。”对此观点理解正确的是A.分封制强化了血缘宗法关系 B.分封制扩大了西周疆域领土C.分封制保证了周灭商的成功 D.分封制奠定了地缘政治基础2.6世纪以前和10世纪以后

2、的政治体制和官僚形态存在着重大区别。南北朝以前,贵族集团对政治具有强大影响,而北宋时期,各级政府包括中央政府,都是由官僚而非贵族负责运转。这一转变根本上是为了A.提高行政效率B.强化官僚政治C.削弱贵族集团D.加强君主专制3.根据下面的示意图判断,它最有可能反映的是A. 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B.元朝的行政制度改革C. 明朝调整中央和地方官制 D.清朝的国家机构设置4.公元前5世纪,雅典民主政治达到顶峰,平等的概念被用于政治领域,公民不分贫富和出身均有参与政治生活的同等权利。下列最能体现上述特点的是A.所有居民均可参加公民大会 B.抽签选举,轮番执政C.按财产多寡划分等级 D.享受“观剧津贴

3、”5.随着罗马疆域的不断扩大,人员的流动越来越频繁,商业成为越来越重要的经济部门。许多经商致富的“新人”进入元老院,将指导诉讼、编撰契约合同等法律事项视为重要的国家政务。这说明A元老院职能发生了重大变化 B商品经济制约罗马社会发展C罗马立法有灵活性和现实性 D自然法是罗马法的重要原则6.马克垚世界文明史指出,整个现代民主政治都是妥协的产物。因此也可以说,一个民族不善于妥协,就不可能走向真正的民主。以下能印证这一观点的是A: 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的颁布 B: 美国独立宣言的发表C: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颁布 D: 苏俄土地法令的颁布7. 美国制宪会议的许多代表认为民众“动乱多变”,主张“人民尽量少

4、管政府的事”,华盛顿也呼吁代表们不要仅仅“为了取悦人民”而制定文件。下列最符合这一思想的是A.大法官的产生和任期 B.国会议席的分配方式C.有关分权制衡的内容 D.种族歧视的相关内容8. 1875年11月15日,香港北京新闻公报公布了一则有关外国人在华旅行的法令:外国人在华各省旅行须出示盖有特殊官印的护照,外国人如有非法行为就近递交该国领事馆处理。这主要说明清政府A司法主权开始遭到破坏 B独立主权意识有所增强C外交开始出现制度化 D已认识到传媒的作用9. 1932年国民政府成立国防设计委员会,调查全国的资源和工业情况,在此基础上,1934年9月到1935年4月制定了重工业建设计划、战时燃料及石

5、油统制计划、四川水力建设计划、运输动员与统制初步计划、粮食存储与统制计划等。这表明当时国民政府A: 加紧动员全国物力围剿工农红军 B: 自主强力推进国民经济建设运动C: 着手应对世界性经济危机的来袭 D: 积极因应日本帝国主义步步侵逼10.建国初,我国建立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1954年9月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都得到了确认。这是因为三大政治制度A.具有人民性、民主性特点 B.有利于建立联合政府C.体现依法治国的执政理念 D.有利于实现民族团结11.下图是20世纪某一时期大国关系示意图(图中“一”表示合作关系,“”表示对抗

6、关系)。以下表述正确的是 50年代 60年代 70年代A甲是英国、乙是中国、丙是法国 B甲是日本、乙是苏联、丙是美国C甲是美国、乙是中国、丙是苏联 D甲是苏联、乙是日本、丙是中国12. “历史发展的逻辑可能是极具讽刺意味的:一方面,美国无法放弃借助苏联解体的历史契机图谋世界霸权的野心;另一方面,美国越想称霸,越是无法实现称霸的梦想,美国称霸的结果只会加速与其它世界强国实现世界权力均衡的进程。”该材料表明A: 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不断加强 B: 美国放弃霸权政策奉行单边主义C: 两极格局结束单极世界形成 D: 美国与世界各强国之间势均力敌13.清人黄遵宪在蚕客篇中写道:“国初海禁严,立意比驱鳄。借

7、端累无辜,此事实大错。”以下对此诗提到的“国初”之政策所作的分析不正确的是A.直接原因是为了对付东南沿海的抗清斗争 B.是重农抑商政策在特定时期特定领域的体现C.其根源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 D.实施该政策与同期欧洲主要国家做法大同小异14在苏北农村流传着这样一首民谣:“筛麦子,磨面面,外婆来了吃啥饭?吃燃面,打鸡蛋。杀公鸡,叫鸣哩。杀母鸡,下蛋哩。杀鸭子,鸭子叫的嘎嘎的!”民谣从本质上反映了A农民富裕安逸的生活B农业在社会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C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农经济的特征D商品经济极端落后15.李洵在明清史中说:“鸦片战争前夕的清代农业,自然经济仍占主导地位,但是商业性农业已经出现。

8、商业性农业的发展主要集中在长江以南的苏、杭地区和粤江下游广州附近地区。鸦片战争后,中国的商业性农业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下列各项属于鸦片战争后中国“商业性农业”发展原因的是A.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农业原料的掠夺 B.自然经济主体地位并未改变C.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在夹缝中日益萎缩 D.清政府对“商业性农业”发展的漠视16.下表反映了近代中国某个阶段的经济现象,该表中的年份一、年份二最有可能是A.1842、1856 B.1861、1872 C.1897、1907 D.1913、191917.“英国人安东尼培根是一名奴隶贩子,从1768年开始就从事黑奴贸.尽管很多黑人死于途中,每趟获利仍高达百分之几百。

9、这样在八年中,他竟赚了76000英镑,这在当时可是一笔巨款。他用这笔钱在英国开了一家铁厂,几年以后发展,成为英国最大的铁厂之一,他本人也成为著名的企业家。”对这段材料的认识中最准确的是A.黑奴贸易使英国商人获利丰厚B.殖民者从非洲抢夺了大量劳动力C.黑奴贸易为英国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资本的原始积累D.黑奴贸易具有血腥性18.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基本被资本主义列强瓜分完毕,以欧美资本主义列强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建立起来。该体系建立的根本因素是A.资本主义经济的开放性和扩张性 B.两次工业革命的推动C.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 D.垄断组织的产生与发展19.经济民族主义指通过政府政策的

10、形式对进口商品建立贸易壁垒,并施加各种各样的保护主义政策以保护其国内产业,它深切关注民族国家整体在世界政治经济体系中的地位,特别是由民族经济竞争力决定的民族的长期发展趋势,而不是世界的共存共荣。在罗斯福新政的下列措施中,明显带有经济民族主义色彩的是A.美元贬值 B.计划指导 C.减耕减产 D.以工代赈20.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已从传统的资本主义转变为现代资本主义。与传统资本主义相比,现代资本主义的主要特征是A.取消了社会保障体系 B.国内阶级矛盾不断激化C.国家对经济实行宏观调控 D.大规模经济危机基本消失21.假如你是布雷顿森林会议中的美国代表,你的发言不包括的是A.各国政府或中央银行可按

11、官价用美元向美国兑换黄金B.各国政府规定各自货币的含金量,通过含金量的比例确定同美元的汇率C.倡议签订关税与贸易总协定临时适用议定书D.建立永久性国际金融机构22.1994年亚太经合组织第二届领导人非正式会议通过茂物宣言。该宣言提出发达国家成员不迟于2010年,发展中国家成员不迟于2020年实现贸易与投资自由化的时间表,从而确立了亚太经济合作的远景目标。宣言为各国制定不同时间表,是因为A.各成员国实行不同的社会制度 B.发展中国家力图摆脱美苏的控制C.发达国家试图加强控制和掠夺 D.各成员国经济发展水平差异较大23.学者叶书宗说:斯大林的国家工业化和农业全盘集体化运动,体现着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

12、的原则。从理论到实践都明显改变了列宁新经济政策。材料中最明显改变的是A.减少政府指令性指标 B.废弃了工业生产部门管理体制 C.放弃了所有制结构多元化 D.取消了农产品义务交售制24. 1963年,处于低迷中的鞍钢找到了新的发展道路,轰轰烈烈地开展了双革运动,即干部参加劳动,工人参加管理。这场革命被毛泽东称为鞍钢宪法,对这场革命有利的社会环境最准确的是A.中苏结盟关系发展 B.抗美援朝胜利的鼓舞 C.八字方针推行 D.国家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第卷 二、非选择题:共52分。25.任何国家的管理都需要一批善于管理的官吏,因此,各国都重视官吏的选拔,官吏选拔也是政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了人类的政治智

13、慧。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5分)材料一:中国历代都非常重视对官吏的选拔,制定了许多种不同的人事选拔方式,由此形成了中国古代富有特点的选拔制度。夏商西周时期,所谓“天子之子为天子,公之子为公,卿之子为卿,大夫之子为大夫”; 汉代统治者认为孝是“百行之冠,众善之始”,廉则是为官之根本、民之表率,因此对孝廉的考察和荐举十分重视。自汉武帝元光元年(公元前134年)形成制度化,每岁必举。隋炀帝大业三年(公元607年)下诏分科举士,所设十种科目,显然其中最主要的是品德内容。唐朝时科目分为常科和制科,以秀才、进士和明经三科最为重要,武则天当政时首设武举。宋朝时把进士以外的其他科目合并“诸科”,明清时则取消

14、“诸科”,只设进士一科。摘编自朱绍候等中国古代史材料二:西方文官制度最早起源于英国,是随着资本主义政治、经济不断发展而逐步建立和发展起来的。1833年英国政府各部开始实行官职的考试补缺制度。1853年英国议会派遣麦克莱等3人组成委员会调查东印度公司的用人制度。该委员会在调查报告中明确提出了要摒弃用人制度上的“恩赐”主义,实行考试任用制度。1854年,英国财政部高级官员查里斯屈威廉和斯坦福洛斯克特对英国文官进行了全面调查,提出了著名的关于建立英国常任文官制度的报告。报告建议设立常任文官制度,包括考试、录用文官、重视文官的专业水平、提拔优秀文官考试等等。1870年,英国政府又颁布了第2号枢密院令,对文官的考试、录用、等级结构等重要原则做了进一步的确定和完善。至此,世界近代史上的第一个文官制度在英国正式确立。美国文官制度的建立,经历了和英国大体相同的情况。马桦英国文官考试制度研究(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官吏选拔制度的沿革历程,并分析最终用考试的办法选官的原因。(16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初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