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全册教案(人教版).doc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67877248 上传时间:2019-01-09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31.7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全册教案(人教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三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全册教案(人教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三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全册教案(人教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三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全册教案(人教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三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全册教案(人教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三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全册教案(人教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全册教案(人教版).doc(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三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全册教案(人教版)本资料为woRD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全文下载地址伴你教品德与社会我长大了学生实态目前,绝大多数学生都是独生子女,他们在感知父母无微不至的关怀和照顾的同时,并不知道爱与关怀应该是双向的,对父母所给予的深情的爱,他们往往习以为常、司空见惯,心安理得。这些学生常常以自我为中心,自私、任性,不知道理解、关心他人,不知道父母抚育自己的艰辛,不懂得理解与关心父母,特别是不懂得应该回报父母的抚育与关爱,因此,对学生进行家庭伦理道德方面的教育是十分必要的。从人之初始,从他们的孩提时期,从他们的家庭生活、家庭构成和家庭成员之间的深层次关系开始,对他们进行教育。这种教育的

2、内容实实在在地植根于他们的生活之中,因此是十分有效的。教科书分析每一个人都是在自己的家庭中生活并成长起来的。教科书通过引导学生对自己从出生到逐步健康长大过程的回顾,启发学生理解父母给予自己生命的恩情,引导学生回忆自己的成长过程,回味自己生活中的美好和幸福,体会家庭的亲情,对自己的成长经历产生一个较为完整的认识。在此基础上,通过聆听父母的心声、学生自主的讨论、教师的引导,使学生能够正确地认识自己的成长,从而热爱家庭,关心和孝敬父母长辈,具有一定的家庭责任感。课程资源的开发与运用(一)学生准备能够反映自己健康成长和家庭幸福生活的照片或事情。(二)教师准备1.了解学生对父母的感情,以及父母与家庭在学

3、生心目中的地位。2.了解学生如何认识在一个温馨的家庭里,父母与孩子之间应具有的关系。3.课前联系一些学生家长,对他们进行采访,了解他们在承担家庭角色时的内心想法,并在课前用录音机录下一些家长的心里话。4.邀请学生家长参与本节课的教学活动。本课题教学目标1.知道自己的成长离不开家庭,感受父母长辈的养育之恩,体会家庭成员间的亲情;学会用恰当的方式表达对父母长辈的感激、尊敬和关心,懂得孝敬长辈;知道家庭成员在日常生活中要互相尊重,每一个人都应该具有家庭责任感,家庭成员之间应该相互沟通,平等相待。2.能够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感受与见解;能够倾听他人的意见,学会与他人交流与合作;学会从不同的角度观察、认识、

4、分析事物与现象。3.知道有关自己成长的事情,体会父母的养育之情;知道在家里应具有哪些文明礼仪,懂得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教学结构(一)课时安排1课时。(二)教学结构整体设计1.通过播放父母对孩子说的心里话,营造一种温馨感人的气氛,激发学生内心深处的情感,感受父母的爱意,体会亲情,建立沟通交流的平台。2.通过对平时生活中的一些温馨美好画面的描述,引导学生对“我们美好的生活是谁带来的”这一问题的思考,进而深切地体会父母长辈的养育之恩;同时对学生进行口头表达能力的训练。3.在前两个环节的基础上,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我已经长大了,我应该为创设温暖的家做些什么”,思考自己在家庭中所应承担的责任,同时对学

5、生进行清楚表达自己的见解和感受能力的训练,学会倾听他人的意见,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认识、分析事物和现象。4.在本节课的结尾,通过“我的心里话”让学生把自己在整节课积聚的情感释放出来,把自己对父母的热爱与感激之情真切地表达出来,将教学活动推向高潮。实施过程(一)感受父母的养育之恩,感受亲情1.教师播放录音。教师播放事先录制的学生家长平时想对自己的孩子说却又没能说出口的心里话的录音,并在播放的过程中关注学生的表情和反应。2.教师提问。让学生说一说听了录音后的感想。可以选择那些听了父母的话热泪盈眶的学生回答,使课堂气氛进一步升温。(教师要尽可能地让更多的学生谈体会,以营造一个相通且相同的心理环境

6、。)3.教师在肯定学生的回答之后设问。师:我们这节课的名称是我长大了,但是为什么张老师却要在课上放录音,又要你们谈感受呢?这和我们的新课有什么关系呢?是不是多此一举呢?(教师仔细听完学生的回答后,给予称赞。)(二)我们美好的生活是谁带来的1.教师请学生借助投影仪向同学展示一些自家美好生活的照片,大家一起分享美好幸福的回忆。2.通过对照片的描述,教师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美好的家庭生活是父母长辈付出了努力和心血换来的,体会在自己成长过程中父母的养育之恩。(三)我为温暖的家做些什么1.教师提出问题。师:在这样温暖的家庭环境中,同学们一天天健康地长大了。但是你们在享受温暖生活的同时,有没有想过自己也是这

7、个家庭的一员,应该为这个温暖的家做些什么,对家庭应该负有什么责任呢?2.学生根据教师提出的问题分组进行讨论。讨论完毕后,每组选派几名代表陈述本组同学的观点,并要说明理由。3.教师在对每个小组的陈述进行评价之后,将学生写的卡片贴在“温馨宝典”红心卡上。4.在集体讨论的过程中,学生通过质疑、解释、补充等活动,逐渐地转变了自己对家庭的认识,开始形成了主人翁责任感,开始意识到自己对家庭的责任。(四)我的心里话1.教师引导学生对父母说说心里话。师:你们真是长大了,懂事了,说得多好啊,老师都感动了,要是你的爸爸、妈妈能听到,一定会很高兴的。你愿意说给他们听吗?2.让学生把自己的心里话尽情地说出来,使学生与

8、旁听的家长一起分享家庭的温暖。反思父母对于子女深切的爱是从子女诞生伊始就产生了,是实实在在地存在于家庭生活之中,并贯穿于子女成长的整个过程。学生沐浴在这种至爱之中,但往往是身受却未必感同。要想达到培养学生感激父母的养育之恩,产生孝敬父母的情感和行为,激发学生对父母的情感是本主题教学中的重点。因此,我在对这一主题的教学进行设计的过程中,把情感作为主线贯穿始终,如从课前调查访问学生家长到请一些学生家长认真做准备、制作录音等,这就使得课堂教学过程始终沉浸在一种温馨的家庭氛围之中,较好地促进了教学目标的实现。从学生在课堂上的整体表现看,基本上达到了“以情动人”“以情晓理”的效果。因此,以情感作为主线贯

9、穿于教学过程之中的设计是正确的。虽然课前的准备工作量是很大的,但我认为是十分必要的。由于本班学生的人数较多,小组人数也较多,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分组进行集体讨论的时间很短,未能保证每一位学生都有参与讨论的机会,这是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加以改进的。反思学生良好的品德行为于他们对社会生活的认识与体验,我长大了这节课较好地体现了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中提出的“教师在课堂上创设生活情境,反映社会及生活的需要,帮助学生深入了解家庭生活,提升学生对家庭生活的认识”的要求。这节课用播放父母的录音导入,中间有父母参与课堂活动,让课堂教学与家庭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充分地开发和利用了课外的课程资源,并且这种开放式的课堂

10、教学环境对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行为具有激励作用。学生在课的结尾进行的“我的心里话”这一活动中的真诚表现,较好地达到了教学目标。爸爸、妈妈抚育我本课题教学目标1.知道自己的成长离不开家庭,体会是父母给了自己生命,体会父母对自己的养育恩情,懂得个人的健康平安是家长呵护的结果。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体验能力及收集资料的能力,进而发现和理解生活中蕴涵的道理。3.感受父母在自己成长过程中所付出的心血,萌发对父母、长辈的感激、尊重和孝敬之情,形成热爱家庭的态度和情感。教学结构(一)课时安排1课时。(二)教学结构整体设计实施过程我懂事了本课题教学目标1.尊重父母的劳动,理解父母的辛苦。2.学会关爱

11、父母、关心家庭,增强自己对家庭的责任感。3.乐于分担家务,学会料理自己的生活,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教学结构(一)课时安排1课时。(二)教学结构整体设计1.通过体会父母的养育之恩的活动引入主题。使学生加深对父母的热爱之情,并引出这节课的学习内容介绍父母的工作。2.交流活动。请学生家长介绍自己的工作情况,并谈谈自己在工作岗位上对社会做出的贡献。请学生介绍自己父母的工作情况,并谈谈自己父母在工作岗位上对社会做的贡献。通过与家长的面对面交流,使学生对家长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并从中了解到一些平时不知道的情况。3.了解母亲节和父亲节的由来,提升对父母的情感。4.认识到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5.引导

12、学生从日常的小事做起,学会关爱父母,并设计自己孝敬父母的行动计划。6.家长评议,并与学生进行交流。实施过程(一)课前准备引导学生体验与父母的亲情,帮助学生把这种亲情上升为理性的认识,并引导学生将对父母的爱落实到行动上。在课前,请学生先了解家长的工作情况,体会父母对自己的养育之恩。(二)实话实说1.请家长介绍自己的工作。请家长在课上介绍自己的工作情况。(让学生了解为人父母的家长承担着家庭生活、哺育子女的重担,与此同时,他们还在用辛勤的劳动为社会做着贡献。)2.学生现场采访家长。生:您工作那么忙,还要照顾孩子,累不累?生:您觉得工作重要还是孩子重要?生:如果您的孩子调皮,您会怎样?(三)交流活动“

13、夸夸自己的父母”尽量让每位学生都有介绍自己父母的机会,帮助他们树立尊重父母的劳动,为父母的工作而自豪的情感。在交流活动中,学生可能会出现的情况:对父母的工作流露出贵贱之分的错误认识。教师要引导学生正确对待,帮助他们认识到,人们所从事的工作都是在为社会做贡献。有的父母因为种种原因,不愿意学生关注自己的工作情况。教师要引导学生认识到父母在用自己的方式为社会、为家庭做着贡献。(四)知节日、知典故、知传统使学生对父母的亲情上升为理性的爱。1.了解母亲节、父亲节的由来。2.由己及人,交流古今中外父母关爱子女的小故事,引导学生认识到所有的父母都是值得尊重的,他们在为人类社会的延续和发展做着自己的贡献。3.

14、在母亲节、父亲节等节日的时候,用自己的方式向父母表达感激之情。4.组织学生齐诵在语文课上学习过的古诗游子吟,引导他们认识到孝敬父母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教师提问学生游子吟中的“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一句是什么意思?(引导学生认识到要回报父母。)(五)讨论与行动1.学生讨论和发表。师:作为三年级的学生,应该怎样回报自己的父母呢?生:打酱油。生:拖地。生:收拾房间。让学生议一议:(1)当我们这样做的时候,父母有什么样的反应?(引导学生认识到做这些事就是懂事的表现。)(2)还有哪些事情可以不用父母为我们操心?(引导学生认识到勤奋学习和克服坏习惯也是懂事的表现。)(3)哪些事情我们已经做了?(4)哪些事情我们还没有做好?2.设计一周行动计划表。教师说明要求:一定是自己力所能及的、经常需要做的日常家务劳动,而且一旦列入了计划,就应坚持下去,不能只是“三分钟热情”。直到现在为止,还是爸爸、妈妈在做的日常简单家务劳动。内容不要过多,一两项即可,最好不要超过三项。(六)信息反馈,情感交流,真情互动1.展示学生的行动计划,并请家长做出评价。2.现场采访家长。看了孩子们的计划,您有什么感想?您对孩子们还有什么话要说吗?(家长们纷纷表示很受感动,觉得如果孩子能像计划中的那样做,会觉得孩子太乖了、太懂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