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下册《科举制的创立》学案一新人教版.doc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67867950 上传时间:2019-01-09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9.7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历史下册《科举制的创立》学案一新人教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七年级历史下册《科举制的创立》学案一新人教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七年级历史下册《科举制的创立》学案一新人教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七年级历史下册《科举制的创立》学案一新人教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七年级历史下册《科举制的创立》学案一新人教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七年级历史下册《科举制的创立》学案一新人教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历史下册《科举制的创立》学案一新人教版.doc(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七年级历史下册科举制的创立学案一新人教版本资料为woRD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全文下载地址一、知识与能力.知识:科举制产生、完善及影响。2.能力:通过讨论隋朝创立科举制的原因,按考试成绩选拔人才带来的变化、科举制度的影响等问题,培养学生从具体历史事实引出结论的能力。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学习,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唯物史观。2.通过采用小组讨论的方法,培养学生共同学习,互相促进的能力。3.利用地图、图片等直观教具辅助教学,培养学生观察、想象能力。4.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内容的学习,引导学生认识科举制度的出现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历史进

2、步,是隋唐繁荣的因素之一,符合当时社会发展的需要。从而使学生认识制度创新是人类社会进步的组成部分。【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科举制度的创立和逐渐完善、对科举制的评价。教学难点:科举制度与以往选官制度的本质区别。【教学方法】图文结合法、诗词辅助法、讨论法、讲述法和启发诱导式。【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导入:同学们,世界上最早的考试制度是中国的科举制。今天我们习惯上把考上大学称作“登龙门”,也常常把当年本地高考文理科第一名分别称为“文科状元”“理科状元”。那么,这些叫法都于我国古代的科举制度,你知道科举制是什么时候诞生的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方面的内容。第4课科举制的创立一、科举制的诞生.科举制

3、诞生的背景曹魏后期,九品中正制开始发生变化,它很快就被势力雄厚的门阀世族所把持。这些豪门大族世代为宦,把持了所有的高官显职,九品中正制也就把门第出身作为品评的唯一标准了,形成了“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的局面。隋朝建立之初,还是沿袭前朝的选官制度,但两年之后,隋文帝就下诏予以废除。下面请同学们思考:九品中正制到了隋代,除了读书人不满之外,还有哪些弊端最终导致了隋文帝下诏废除?大家可以分组讨论,派出代表发言。一组:九品中正制发展到后来成为豪门大族控制政权的工具,选拔不到真实的人才。二组:新建立的隋政府需要大量的高素质的人才来巩固政权,而九品中正制起不到这样的作用。隋唐时期,是中国封建社会重新走向

4、统一和空前繁荣昌盛的时期。从统治阶级内部的关系来看,中小地主的经济实力不断加强,他们积极要求参政,希冀通过某种形式改变政治地位不高的现状。魏晋南北朝以来形成的士族豪门的经济实力和政治地位有明显的减弱和下降。在社会政治、经济生活中逐渐失去了原有的垄断地位。统一的中央集权官僚体制的确立又急需要一大批高素质的官吏充实到政府各级行政机构中去,从而使政令畅通,官僚机构得以正常运转,实现进一步遏制地方割据势力,加强皇权,巩固中央集权的目的。在这种情况下,九品中正制已经不能满足需要。因为它不利于皇权加强和中央集权,又不利于笼络和控制中小地主阶级知识分子。在这种情况下,科举制应运而生。2.科举制的诞生请同学们

5、看课本第二段,了解科举制的诞生。请大家复述一下科举制在隋朝的诞生过程。隋文帝时,开始用分科考试的办法来选拔官员。他令各州推举人才,参加考试,合格的可以做官。隋炀帝时正式设置进士科,考核参选者对时事的看法,按考试成绩选拔人才。我国科举制度正式诞生。请同学们讨论一下,科举制的实施,会给下列社会阶层带来什么影响?具体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1)高门权贵的子弟失去了什么?(2)原来把持选官实权的官员和高门权贵失去了什么?(3)出身低微的读书人得到了什么?(4)朝廷得到了什么?学生回答:(1)科举制的实施使高门权贵的子弟失去了不经选拔就可以做官的捷径。他们在政治上的垄断地位被打破。(2)科举制使原来把持官

6、员选拔的官员和高门权贵之家的特殊地位失去。(3)科举制的实施使低微的读书人获得了靠自己的真才实学进入政府做官的资格,改变了“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的局面。(4)科举制的实施削弱了贵族专权,把持政权的局面,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扩大了中央政府统治基础,缓解了社会矛盾。教师讲解:科举制的创立,重才学而轻门第,从而扩大了招揽人才的门路,使一批中小地主士人得以参加统治政权,适应了庶族(寒门)地主在政治上的要求,它有利于选拔封建统治人才,提高政治效率,适应了大一统帝国的政治需要。同学们,上面我们学习的是隋朝科举制的创立。科举制的逐渐完善是在唐朝。下面,我们就来看一下,科举制在唐朝是怎样一步步完善起来的

7、。二、科举制的完善请同学们快速阅读“科举制的完善”目下内容。唐朝科举制的完善与哪些皇帝有关?他们分别为科举制度的完善做了哪些贡献?概括出唐朝科举制的完善过程。唐代常设的考试科目很多,以进士、明经两科最为重要。唐太宗重视人才的培养和选拔。在位期间,大力扩充国学的规模,增加学员,参加考试的人数很多,但录取极严,进士科考中第一名的,称为状元。武则天也大力提倡科举,创立殿试和武举。唐玄宗时,诗赋成为进士科主要考试内容。唐玄宗先后八次面试科举应试者,录取了很多有才学之人。更重要的是,由于实行以诗赋取士的考试方法,大批士大夫潜心钻研于诗赋,大大促进了唐代文学的发展。你认为唐朝的进士科重视考诗赋好不好?为什

8、么?唐朝进士科重视考诗赋,对于唐朝的文学繁荣发展、诗歌艺术的普及与提高,是有利的;对于确立唐诗在中国诗歌发展史上的地位有着很大的促进作用。下面我们通过投影中的材料来了解一下唐朝科举考试的过程。(出示幻灯片)雁塔题名唐朝时社会上对科举考试十分重视,当时人把榜上题名,高中科举者美称为“登龙门”。另外,还有“曲江宴”“雁塔留名”等说法。下面,我们就来看一下这方面的内容。出示幻灯片:图一是西安大雁塔,图二是雁塔进士题名帖(拓片)。唐朝每次科举放榜后,还有曲江宴的盛举。曲江指长安东南的曲江亭子,宴时热闹非常,皇家教坊乐队特来演奏助兴,有时皇帝也登上曲江亭南岸的紫云楼垂帘观看。宴会过后,众进士又到大慈恩寺

9、雁塔题名(见图二),以示荣耀。诗人白居易就在雁塔下题过名,他登第时年方27岁,年纪最小,所以题名后有诗云:“慈恩塔下题名处,十七人中最少年。”关于描写及第后喜悦心情的还有很多,我们也可以通过投影来看。“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唐太宗)“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赵嘏)“五十少进士,三十老明经”“春风得意马蹄急,一日看尽长安花”(孟郊)“慈恩塔下题名处,十七人中最少年”(白居易)前面我们学习了隋唐科举制的创立和完善。那么,科举制的创立有什么影响呢?下面我们就来学习。三、科举制的影响同学们,关于科举制的影响,请大家在学习前两目的基础上,分组讨论。在讨论时,请同学们从政治、思想、文化、教育、社会矛盾、社会风气与习俗等方面分析,从对外国、对后世以至今天影响的角度分析,从科举制与唐朝繁荣的关系的角度分析。同学们在讨论时,注意要从实例中得出结论。【课堂小结】(出示幻灯片)展示本课的知识结构。【当堂检测】.我国科举制正式诞生于(D)A、唐玄宗时B、武则天时c、唐太宗时D、隋炀帝时2.为完善科举制度,起了重要作用的人物不包括A唐高祖B唐太宗c武则天D唐玄宗3.我国的武举是从_开始的(D)A隋文帝B隋炀帝c唐太宗D武则天4.唐朝的科举考试中,最重要的两科是(D)A进士科、明算科B明经科、明法科c秀才科、进士科D进士科、明经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