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十二章》知识点归及中考试题.doc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67850134 上传时间:2019-01-09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27.1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语十二章》知识点归及中考试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论语十二章》知识点归及中考试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论语十二章》知识点归及中考试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论语十二章》知识点归及中考试题.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论语十二章》知识点归及中考试题.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论语十二章》知识点归及中考试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语十二章》知识点归及中考试题.doc(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论语十二章知识点归及中考试题本资料为woRD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全文下载地址一、文学常识填空论语是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它以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论语与、并称“四书”。共二十篇。2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名,字,时期人,春秋末期的、,思想的创始人。相传他有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人。孔子被后世统治者尊为“”,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孟子与孔子并称“”。二、给下列加横线的字注音论语()不亦说乎()不愠()三省吾身()传不习乎()不惑()不逾矩()()不思则罔()不学则殆()一箪食()曲肱而枕()()()好之者()笃志()三、解释加横线的词语.学而时习之

2、2.有朋自远方来3.人不知而不愠4.不亦君子乎5.吾日三省吾身6.与朋友交而不信乎7.传不习乎8.三十而立9.四十不惑0.不逾矩1.温故而知新2.学而不思则罔3.思而不学则殆4.可以为师矣5.人不堪其忧6.知之者不如好之者7.好知者不如乐知者()8.饭疏食饮水9.曲肱而枕之20.不义而富且贵21.于我如浮云2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23.择其善者而从之24子在川上曰25.逝者如斯夫26.不舍昼夜27.三军可夺帅也28.匹夫不可夺志也29.博学而笃志30.切问而近思四、通假字.不亦说乎通,意思是2.吾十有五而志于学通,意思是五、古今异义词语.学而时习之(时,古义:;今义:。习,古义:;今义:)2.吾

3、日三省吾身(日,古义:;今义:。三,古义:,今义:)3.温故而知新(古义:;今义:)4.择其善者而从之(善者,古义:;今义:。)(从,古义:;今义:。)5.可以为师矣(古义:;今义:)六、一词多义.为:为人谋而不忠乎()可以为师矣()3.知:人不知而不愠()知之者不如好之者()温故而知新()2.而:人不知而不愠()温故而知新()4.乐:不亦乐乎()好知者不如乐知者()七、成语归类(写出文中成语,至少五个)八、按要求默写阐述“学”和“思”辩证关系的句子是:2.求学应该谦虚,正如论语中所说:3.复习是学习的重要方法,且对学习者有重要的意义:4.当别人不了解自己、误解自己时,孔子提出不要焦虑:5.孔

4、子赞叹颜回安贫乐道的高尚品质的句子是:6.孔子在述而篇中论述君子对富贵的正确态度是:7.唐太宗有一句名言“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由此我们可以联想到论语中孔子的话:。九、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译文: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译文:3.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译文:4.不义而富且贵,与我如浮云。译文:5.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译文:6.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译文:XX年山西省阅读论语,完成711题。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子曰:“由,诲女知之乎!

5、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7给下面加点的词注音。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H.解释下面加点词的意思。不亦说乎温故而知新9下列加点词与“可以为师矣”一句中“以”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先帝不以臣卑鄙B可以一战c可以调素琴D皆以美于徐公0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译文:1.中国古代曾有“半部论语治天下”的说法,今天我们阅读它同样获益匪浅,请写出初中语文课本“孔子语录”中的一则成语或格言警句。答:XX年黑龙江省黑河市、齐齐哈尔市(一)阅读文言文,回答1115题。(共11分)【甲】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

6、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节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乙】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节选自<论语>十则)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2分)(1)腰:(2)知:2.翻译下列语句。(2分)(1)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译文:(2)

7、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译文:3.【甲】段主要采用了_的表现手法,突出“余之勤且艰”的求学经历;【乙】段则是典型的_体,表述了孔子的为学之道。(2分)4.分别从【甲】【乙】两段中找出表述学习态度的句子,并抄写在下面。(2分)5.请结合【甲】段内容,谈谈你对“见不贤而内自省”一句话的理解。(3分)答:XX年宁夏回族自治区3.论语在论述“学”与“思”的关系时,为何不先说“思而不学则殆”,而是先说“学而不思则罔”?说说你的理解。(2分)_【XX•福建省泉州卷】(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5-8题(16分)【甲】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8、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沈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答谢中书书)【乙】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优之,乐在其中矣。不义富贵,于我如浮云。”(论语)5.下面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3分)A.清流见底见往事耳B.实是欲界之仙都每假借于藏书之家c.于我如浮云皆以美于徐公D.自康乐以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6.解释加点词。(3分)(1)古来共谈共:(2)夕日欲颓颓:(3)未复有能与其奇者与:7.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1)晓雾将歇,猿鸟乱鸣。(2)曲肱而优之,乐在其中矣。8.甲乙两文”乐“的情趣分别是什么?(4分)(XX年吉林省)论语(节选)子曰:“

9、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子曰:“由,诲汝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为政)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卫灵公)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述而)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述而)子曰:“学如

10、不及,犹恐失之。”(泰伯)子曰:“吾有知乎哉?无知也。有鄙夫问于我,空空如也;我叩其两端而竭焉。”(子罕)子夏曰:“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已矣。”(子张)注释识:记住。厌:满足。好古:爱好古代文化。及:赶上,追上。鄙夫:鄙陋浅薄的人。亡:指不知道的东西。论语是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一部书,是家经典著作之一。(分)0下列句中加点词读音和意义都不同的一组是。(2分)(1)学而时习之学如不及(2)吾日三省吾身见不贤而内自省也(3)诲女知之乎诲人不倦(4)是知也日知其所亡1请用自己的语言写出“吾日三省吾身”的具体内容。(2分)答:2请写出对“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的理解。(2分)

11、答:3请用自己的语言写出“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的原因。(2分)答:4孔子所说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对我们为人处世有什么启示?(2分)答:5选文后五则内容都与学习有关,请你选择感悟最深的一则,写出在学习方面所获得的启示。(4分)XX年山西省7wngdi8.愉快学过的知识9B0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是聪明的。1.XX年黑龙江省黑河市、齐齐哈尔市(一)阅读文言文,回答11-15题。(共11分)1.(1)腰:腰佩。(2)知:通“智”,聪明。评分说明:(2分)每小题各1分。2.(1)我却穿着破旧的衣服,生活在他们当中,一点不羡慕他们。(2)温习旧的知识能有新的体会、发现,可以凭(这一点)当老师了。评分说明:(2分)每小题各1分,意思正确即可。3.对比语录评分说明:(2分)每空1分。4.【甲】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乙】“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或“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评分说明:(2分)每句各1分。5.示例:作者身处锦衣玉袍的富家子弟中,一点也不羡慕,不自惭形秽,因为他内心有精神的安慰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事务文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