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华山》课堂教学实录教案--陈瑜.doc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67816937 上传时间:2019-01-09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咏华山》课堂教学实录教案--陈瑜.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咏华山》课堂教学实录教案--陈瑜.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咏华山》课堂教学实录教案--陈瑜.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咏华山》课堂教学实录教案--陈瑜.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咏华山》课堂教学实录教案--陈瑜.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咏华山》课堂教学实录教案--陈瑜.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咏华山》课堂教学实录教案--陈瑜.doc(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咏华山课堂教学实录教案-陈瑜作者:佚名转贴自:本站原创点击数:30教学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学会7个生字,理解生字和由生字组成的词语。3、通过读书展开想象,感受华山的雄伟壮丽,并能诗文对照,初步体会古诗的意思。4、让学生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教学重点、难点、通过朗读感受华山的雄伟壮丽,并能诗文对照,体会古诗的意思。2、结合课文插图,并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领悟课文语言。让学生“身临其境”,将观察、想象、朗读有机结合,感受文字之美、意境之美。教学课时:2课时(友情提醒:查找本课更多资料,请在站内搜索课文题目)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初步感知、谈话:小朋友,你们有谁

2、家住在没有电梯的七楼以上?举起小手。你们爬过桂林市区内最高的叠彩山吗?今天老师要带你们去登一座山,这座山有110个七层楼或28座叠彩山那么高,它直冲云霄,有道是“奇险天下第一山”。它就是“华山”。(画图:华山)2、板书“华”是个多音字,在这里读第四声“hu”,跟我读“华山”“华山”。3、(播放初步感受华山的高、险、美)瞧,这就是华山,它在我国的陕西省,是著名的旅游胜地!从古到今,吸引了不少中外游客前去游览。4、古时候,有一个小孩儿和他的先生曾经到过华山,这个小孩儿叫寇准,跟我读“寇准”“寇准”(出示词卡带拼音),他做过宋代的宰相。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寇准小时候和他的先生登华山时发生的一个故事。二、

3、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过渡:这是一个怎样的故事呢?打开书137页,听老师读课文,课文中生字的字音听清楚了。2、教师配乐范读。3、字音听清了,快快圈下的生字读读,带生字的句子多读几遍(评价:后鼻音读得多准呀!平舌音能读准,了不起)称、禁4、让我们来开小火车读(只开一列)。(读到“岁”字时,师:“岁”字里有个我们新部首山字头跟我读“山字头”“山字头”)(“称”字里也有个新部首“禾木旁”“禾木旁”。5、学得这么好,老师要奖励大家,这里有两个大家常玩的游戏“生字魔方”、“一字开花”,大家想来吗?(1)生字魔方:大家喊停我就停(2)再来玩“一字开花”,自己先练一练(只要给一点时间即可),谁能当当小老师,带

4、着大家一起读?“间”(1生组词)真棒!“代”(1生组词)不错。6、现在我们来写个“称”字。看老师写字,看不到的孩子可以站起来看,老师尽量蹲低些(“称”,左右结构,左边的禾木旁第五笔是点)。好,在课本里工工整整地描红吧!7、生字写好了,把书放平,生字暂时学到这。让我们走进课文,去领略华山的美景吧!请小朋友们大声地、认真地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你觉得华山怎么样?(提醒学生自由读)师下去询问。师:读了课文,你觉得华山怎样?生:我觉得华山很高。除了感到高,还觉得怎么样?(如果回答不出就过了)8、(读书完毕)书读完了,你们觉得华山怎样?三、细读课文,借文悟诗、理解华山的高和险。师:是啊,你们看(出示课文

5、插图),华山真高啊!百丈云梯几乎直上直下,要登上这样的山容易吗?(生答:不容易)是啊,我们平时登7楼或爬叠彩山就感到很累,要登这样陡峭的山就更累了。不仅如此,你们看(出示)这是华山第一险千石幢,它是一道长约几十米,宽不过一米的狭长石脊,石脊两旁是万丈深渊,想象一下,要走过这里,会怎样?(很危险,一不小心就可能掉下去)<见面时了解>师:是的,华山不仅高,而且非常险,要登上山顶真是太难太难了。所以课文说,孩子们,读(出示句子):“他们沿着山路艰难地爬上山顶”,学生齐读。A:点红句子中的词:艰难,读好这个词。还不够难,再慢些再难些!B:用这个感觉读好这句话!登上山顶不容易呀,请你读登上山

6、顶真是太难了,请你读登上山顶真是太艰难了,大家读2、理解华山的高和美。(1)师:是啊!小寇准和先生沿着山路艰难地爬上山顶后,他们的感觉就和你们的一样(出示多媒体),啊!华山真高哇!齐读师:你能读出华山的高吗?指名读你能读出他们看到华山这么高时的惊讶和感叹吗?指名读你能读出他们看到华山这么高时的激动与兴奋吗?指名读闭上眼睛,让我们一起满怀深情地读(学生齐读)啊!华山真高哇!(2)华山到底有多高?读一读课文,找到描写华山高的句子用波浪线画下来。(3)学生找句子。(随学生回答出示)“除了蓝天,远远近近的山都在自己的脚下。太阳显得那么近,山腰间飘着朵朵白云。”(4)一起来看看大家找到的句子。孩子们,自

7、己读一读这两个句子,边读边想:你们都看到了什么?(5)提问以上问题:读好了,你们都看到了什么?(给一生全部说完,教师提示:除了还有呢?)预设师:一起来看看课文是怎样写蓝天、远远近近的山的。谁能读第一句?生读师:听了你的读,老师似乎看到那远远近近的山都在华山的脚下,华山真高啊!还有谁能读?生读(请好生)师:我听出来了,你就站在山顶上,群山就在你自己的脚下,华山多高啊!你多神气啊!全班像他那样读。(好生)师:这就是远远近近的山群山,看看群山贴在哪?生贴师:告诉大家,你为什么把山都贴在这?生答师:说得这么好,再把这个句子读读吧!全班读。预设2:我看到了太阳、白云(也可能就读课文中的句子)师:课文又是

8、怎样写太阳、白云的,谁来读第二句?生读师:读得多好呀!谁愿意再来读一读?读出“朵朵白云飘在山腰间”的美丽。请你读!师:读得多美呀!能把你们的理解贴到图上去吗?生贴太阳、白云如果学生贴对:师指导“山腰”:这是山脚,这是山顶,山腰就在(这就是山腰间飘着朵朵白云)如果学生贴错:孩子你看,这是山脚,这是山顶,山的中间就是山腰(用手指示),那白云就贴在?师:多聪明的孩子,把这个句子美美地读读吧!师:对呀,原来遥不可及的太阳只要稍一抬头就能看到,而白云却只配做华山的腰带,华山真高哇!(6)师:华山不仅高、还很美呢!来,跟着文中的师徒俩去欣赏华山的美景吧!(播放背景音乐,走过门)孩子们,在头脑中想象华山那美

9、丽的画面。引读:他们沿着山路艰难地爬上山顶。轻轻地、美美地读下去(出示句子:啊!华山真高哇!山腰间飘着朵朵白云。)(音乐过一下,老师陶醉状:华山真美啊!)3、朗读诗句,理解“情不自禁”“吟诵”。师:华山这么高这么美,小孩儿情不自禁地吟诵起来:(贴古诗)只有天在上,更无山与齐。举头红日近,回首白云低。师:像你们这样忍不住和老师一起读,这就叫做“情不自禁”。出示词“情不自禁”,读词,注意这个字音。师:像这样有节奏的诵读诗文,就叫“吟诵”。出示词“吟诵”,读词。师:让我们把这首诗再吟诵一遍。4、诗文对照,初步体会古诗的意思。师:这首诗共四行,两句话,诗的意思是什么呢?聪明的小朋友,请读一读古诗,再读

10、一读我们刚才学习的句子,好好想一想,你发现了什么秘密?(慢)再和同组的伙伴讨论讨论,看能不能自己把它读懂。(出示多媒体,古诗与文字)生:读读议议,师巡堂了解情况。师:谁来说,你发现了什么秘密?生:诗的意思就在课文里。师:你真会读书。(指古诗)谁读懂了第一句?(诗的第一句是说-请2人对照句子解释诗意,相互补充。)诗的第二句是什么意思?(诗的第二句是说-请2人对照句子解释诗意,相互补充。)师:真聪明,能联系课文中的句子读懂诗句的意思。那老师问问你,举头是什么意思呢?生:“举头”就是抬头的意思师:是呀,诗人李白在静夜思里写到: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举头,就是抬头的意思。那“回首”呢?生可能不能准确

11、回答师:(用动作表示)孩子们,你们现在可是站在华山顶上了,要看到飘在山腰间的白云,需要怎样?生:回头望下看师:对,“回首”就是“回头”的意思。师:来,我们一起诗文对照着读。我读文,你们读诗?5、师:寇准用短短几句诗就把华山的高、华山的美写出来了,怪不得先生会“连连点头称赞。”,什么叫称赞?(只要说到点,教师引过来:“夸奖”、“表扬”都是称赞的意思)你得到过别人的称赞吗?因为什么事得到称赞?(见学生了解)师:是啊,做得好就会得到别人的称赞。你们很聪明,不用老师教就能读懂诗句的意思。这是老师对你们的称赞。寇准写这首诗的时候有多大?(七岁)可能和你们一样大或者比你们还小,你们能用一句话称赞他吗?(真

12、聪明、真能干、写得多好啊!真佩服你!)6、师:如果让你用一句话来称赞华山、赞美华山,你会说什么?生:啊!华山真高哇!华山真美哇!师:我听出了你由衷的赞美。你们情不自禁地赞美华山、赞扬华山、赞叹华山,就是“咏华山”<板书:咏>“咏”是二类字,字音要读准,让我们用赞美的语气读课题。会当临绝顶,一览众山小。华山真高呀!赞美他!自古华山一条路,华山真险呀,赞美他!寄言嘉遁客,此处是仙乡。华山真美呀!赞美他!四、小结下课师:小朋友们,今天,我们随着课文登上了华山,一天的游览就要结束了,课文那么美,让我们再读课文,把华山的高,华山的美牢牢记在脑海里吧!(放背景音乐)25.咏华山师:(点击)我们的祖国山河秀丽,除了华山,还有很多的名山值得一去,走,跟老师一起去中国著名的五岳看看吧!师:看了这么多的名山,读了好听的诗句,只要你们认真学语文,多读书,多积累,一定会学到更多的知识,长大后也定能比寇准更棒!第二课时一、复习生字二、背诵课文三、指导写字四、迁移练习、想象一下“只有天在上,更无山与齐。举头红日近,回首白云低”的景象,然后画下来。2、搜集23首写山的古诗,并记住其中的两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