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高中化学必修一复习知识点归纳二.doc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67771047 上传时间:2019-01-09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0.6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xx高中化学必修一复习知识点归纳二.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xx高中化学必修一复习知识点归纳二.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xx高中化学必修一复习知识点归纳二.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xx高中化学必修一复习知识点归纳二.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xx高中化学必修一复习知识点归纳二.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xx高中化学必修一复习知识点归纳二.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xx高中化学必修一复习知识点归纳二.doc(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XX高中化学必修一复习知识点归纳二第三部分:金属及其化合物一、金属活动性NamgAlFe。二、金属一般比较活泼,容易与o2反应而生成氧化物,可以与酸溶液反应而生成H2,特别活泼的如Na等可以与H2o发生反应置换出H2,特殊金属如Al可以与碱溶液反应而得到H2。三、A12o3为两性氧化物,Al(oH)3为两性氢氧化物,都既可以与强酸反应生成盐和水,也可以与强碱反应生成盐和水。四、五、Na2co3和NaHco3比较碳酸钠碳酸氢钠俗名纯碱或苏打小苏打色态白色晶体细小白色晶体水溶性易溶于水,溶液呈碱性使酚酞变红易溶于水(但比Na2co3溶解度小)溶液呈碱性(酚酞变浅红)热稳定性较稳定,受热难分解受热易

2、分解2NaHco3Na2co3co2H2o与酸反应co32HHco3Hco3Hco2H2oHco3Hco2H2o相同条件下放出co2的速度NaHco3比Na2co3快与碱反应Na2co3ca(oH)2caco32NaoH反应实质:co32与金属阳离子的复分解反应NaHco3NaoHNa2co3H2o反应实质:Hco3oHH2oco32与H2o和co2的反应Na2co3co2H2o2NaHco3co32H2oco2Hco3不反应与盐反应cacl2Na2co3caco32Naclca2co32caco3不反应主要用途玻璃、造纸、制皂、洗涤发酵、医药、灭火器转化关系六、合金: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金属(或

3、金属与非金属)熔合在一起而形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合金的特点;硬度一般比成分金属大而熔点比成分金属低,用途比纯金属要广泛。第四部分:非金属及其化合物一、硅元素:无机非金属材料中的主角,在地壳中含量26.3,次于氧。是一种亲氧元素,以熔点很高的氧化物及硅酸盐形式存在于岩石、沙子和土壤中,占地壳质量90以上。位于第3周期,第A族碳的下方。Si对比c最外层有4个电子,主要形成四价的化合物。二、二氧化硅(Sio2)天然存在的二氧化硅称为硅石,包括结晶形和无定形。石英是常见的结晶形二氧化硅,其中无色透明的就是水晶,具有彩色环带状或层状的是玛瑙。二氧化硅晶体为立体网状结构,基本单元是Sio4,因此有良好

4、的物理和化学性质被广泛应用。(玛瑙饰物,石英坩埚,光导纤维)物理:熔点高、硬度大、不溶于水、洁净的Sio2无色透光性好化学:化学稳定性好、除HF外一般不与其他酸反应,可以与强碱(NaoH)反应,是酸性氧化物,在一定的条件下能与碱性氧化物反应Sio24HF=SiF42H2oSio2cao=caSio3Sio22NaoH=Na2Sio3H2o不能用玻璃瓶装HF,装碱性溶液的试剂瓶应用木塞或胶塞。三、硅酸(H2Sio3)酸性很弱(弱于碳酸)溶解度很小,由于Sio2不溶于水,硅酸应用可溶性硅酸盐和其他酸性比硅酸强的酸反应制得。Na2Sio32Hcl=H2Sio32Nacl硅胶多孔疏松,可作干燥剂,催化

5、剂的载体。四、硅酸盐硅酸盐是由硅、氧、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的总称,分布广,结构复杂化学性质稳定。一般不溶于水。(Na2Sio3、k2Sio3除外)最典型的代表是硅酸钠Na2Sio3:可溶,其水溶液称作水玻璃和泡花碱,可作肥皂填料、木材防火剂和黏胶剂。常用硅酸盐产品:玻璃、陶瓷、水泥四、硅单质与碳相似,有晶体和无定形两种。晶体硅结构类似于金刚石,有金属光泽的灰黑色固体,熔点高(1410),硬度大,较脆,常温下化学性质不活泼。是良好的半导体,应用:半导体晶体管及芯片、光电池、五、氯元素:位于第三周期第A族,原子结构:容易得到一个电子形成氯离子cl,为典型的非金属元素,在自然界中以化合态存在。六、氯

6、气物理性质:黄绿色气体,有刺激性气味、可溶于水、加压和降温条件下可变为液态和固态。制法:mno24Hclmncl22H2ocl2闻法:用手在瓶口轻轻扇动,使少量氯气进入鼻孔。化学性质:很活泼,有毒,有氧化性,能与大多数金属化合生成金属氯化物(盐)。也能与非金属反应:2Nacl2=2Nacl2Fe3cl2=2Fecl3cucl2=cucl2cl2H2=2Hcl现象:发出苍白色火焰,生成大量白雾。燃烧不一定有氧气参加,物质并不是只有在氧气中才可以燃烧。燃烧的本质是剧烈的氧化还原反应,所有发光放热的剧烈化学反应都称为燃烧。cl2的用途:自来水杀菌消毒cl2H2o=HclHclo2Hclo=2Hclo

7、2体积的水溶解2体积的氯气形成的溶液为氯水,为浅黄绿色。其中次氯酸Hclo有强氧化性和漂泊性,起主要的消毒漂白作用。次氯酸有弱酸性,不稳定,光照或加热分解,因此久置氯水会失效。制漂白液、漂白粉和漂粉精制漂白液cl22NaoH=NaclNacloH2o,其有效成分Naclo比Hclo稳定多,可长期存放制漂白粉和漂粉精2cl22ca2=cacl2ca22H2o与有机物反应,是重要的化学工业物质。用于提纯Si、Ge、Ti等半导体和钛有机化工:合成塑料、橡胶、人造纤维、农药、染料和药品七、氯离子的检验使用硝酸银溶液,并用稀硝酸排除干扰离子(co32、So32)HclAgNo3=AgclHNo3Nacl

8、AgNo3=AgclNaNo3Na2co32AgNo3=Ag2co¬32NaNo3Ag2co¬32HNo3=2AgNo3co2H2oclAg=Agcl八、二氧化硫制法(形成):硫黄或含硫的燃料燃烧得到(硫俗称硫磺,是黄色粉末)So2=So2物理性质:无色、刺激性气味、容易液化,易溶于水(1:40体积比)化学性质:有毒,溶于水与水反应生成亚硫酸H2So3,形成的溶液酸性,有漂白作用,遇热会变回原来颜色。这是因为H2So3不稳定,会分解回水和So2So2H2oH2So3因此这个化合和分解的过程可以同时进行,为可逆反应。可逆反应在同一条件下,既可以往正反应方向发生,又可以向逆反应方向

9、发生的化学反应称作可逆反应,用可逆箭头符号连接。九、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一氧化氮在自然界形成条件为高温或放电:N2o2=2No,生成的一氧化氮很不稳定,在常温下遇氧气即化合生成二氧化氮:2Noo2=2No2一氧化氮的介绍:无色气体,是空气中的污染物,少量No可以治疗心血管疾病。二氧化氮的介绍:红棕色气体、刺激性气味、有毒、易液化、易溶于水,并与水反应:3No2H2o=2HNo3No这是工业制硝酸的方法。十、大气污染So2、No2溶于雨水形成酸雨。防治措施:从燃料燃烧入手。从立法管理入手。从能源利用和开发入手。从废气回收利用,化害为利入手。十一、硫酸物理性质:无色粘稠油状液体,不挥发,沸点高,密度

10、比水大。化学性质:具有酸的通性,浓硫酸具有脱水性、吸水性和强氧化性。是强氧化剂。c12H22o11=12c11H2o放热2H2So4cco22H2oSo2还能氧化排在氢后面的金属,但不放出氢气。2H2So4cucuSo42H2oSo2稀硫酸:与活泼金属反应放出H2,使酸碱指示剂紫色石蕊变红,与某些盐反应,与碱性氧化物反应,与碱中和十二、硝酸物理性质:无色液体,易挥发,沸点较低,密度比水大。化学性质:具有一般酸的通性,浓硝酸和稀硝酸都是强氧化剂。还能氧化排在氢后面的金属,但不放出氢气。4HNo3cu=cu22No24H2o8HNo33cu3cu22No4H2o反应条件不同,硝酸被还原得到的产物不

11、同,可以有以下产物:No2,HNo2,No,N2o,N2,NH3硫酸和硝酸:浓硫酸和浓硝酸都能钝化某些金属(如铁和铝)使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保护膜,隔绝内层金属与酸,阻止反应进一步发生。因此,铁铝容器可以盛装冷的浓硫酸和浓硝酸。硝酸和硫酸都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和实验室必备的重要试剂。可用于制化肥、农药、炸药、染料、盐类等。硫酸还用于精炼石油、金属加工前的酸洗及制取各种挥发性酸。十三、氨气及铵盐氨气的性质:无色气体,刺激性气味、密度小于空气、极易溶于水(且快)1:700体积比。溶于水发生以下反应使水溶液呈碱性:NH3H2oNH3•H2oNH4oH可作红色喷泉实验。生成的一水合氨NH3&

12、#8226;H2o是一种弱碱,很不稳定,会分解,受热更不稳定:NH3•H2o=NH3H2o浓氨水易挥发除氨气,有刺激难闻的气味。氨气能跟酸反应生成铵盐:NH3Hcl=NH4cl氨是重要的化工产品,氮肥工业、有机合成工业及制造硝酸、铵盐和纯碱都离不开它。氨气容易液化为液氨,液氨气化时吸收大量的热,因此还可以用作制冷剂。铵盐的性质:易溶于水(很多化肥都是铵盐),受热易分解,放出氨气:NH4clNH3HclNH4Hco3NH3H2oco2可以用于实验室制取氨气:(干燥铵盐与和碱固体混合加热)NH4No3NaoHNaNo3H2oNH32NH4clca2cacl22H2o2NH3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红色石蕊试纸检验是否收集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事务文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