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和风险评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案例和风险评估(4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DCS遭雷击的案例分析和 雷害的风险评估,徐义亨 浙江中控技术有限公司,2,本部分的主要内容,1 DCS遭雷击的典型案例; 2 DCS雷害的风险评估; 3 从“亡羊补牢”到“防患于未然”。,3,前言,我公司在近四年来对遭雷害的DCS进行案例分析和风 险评估,使我们逐渐清楚: 1)雷电是通过什么耦合途径给DCS带来危害的; 2)如何进行控制系统雷害的风险评估; 3)自动化的工程环境对DCS防雷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 4)应提高DCS本身的电磁兼容性(EMC)。,4,1 DCS遭雷击的典型案例,5,1.1 某污水处理装置雷击案例,雷害时间:2002年6月28日. 现场情况: 空旷、潮湿、有高压输
2、电 线,是明显的引雷点。 该装置的DCS在厂长办公室 内设立了一个监控站,从控制室 到厂长办公室的通信电缆,在室 外大概有6米一段长度是和建筑 物的避雷带(相距仅100mm)平 行敷设的 。 事故情况: 由于避雷带中的雷电流通过 电磁感应,将高电位沿着通信电 缆引入系统,将两端的网卡击 穿。,6,解决方法: 方案一:拉开距离。将通信电缆重新敷设,保持和避雷带、引 下线起码要相隔2米以上的距离。同时还应在金属走线槽的两端接 地,槽与槽之间保持良好的电气连接。 方案二:改用光纤通信。这当然是解决问题的一种方案,但在 敷设光缆时同样也要注意光缆金属部分的防雷。 一点思考: 该装置的所有I/O信号电缆
3、全部在0.8米以下并用金属走线槽或 穿金属管埋地敷设,所以任凭雷击,所有的I/O卡都安然无恙。 这就引起我们的思考-关于信号传输线的双层屏蔽为什么能 起到防雷的作用。,7,1.2 某化工公司邻硝装置案例分析,雷害时间:2004年3月17日. 事故情况:遭受雷击,现场的多 台变送器(包括德国的E+H液位 变送器)和对应的AI卡同时被雷 击坏。,8,事故原因: 由于控制系统采用单独接地,即便变送器的电子线路在现场侧没 有工作接地,而且它和变送器的外壳隔有一定间隙(或串接一个反向 二极管),但变送器的外壳和金属安装支架(或与金属设备相连)形 成了自然接地。当变送器附近的设备或建筑物遭雷击时,由于地电
4、位 的浮动,可以使变送器和控制系统两处的地电位差达几万、几十万 伏,故通过信号电缆足以将变送器和控制系统的AI卡同时击穿,或击 穿其中之一(具体要视设备和导线的分压比)。 解决方法: 将变送器外壳和控制系统实现等电位接地。,9,雷电反击原理图,变送器,DCS,150米,几万、几十万伏地电位差,地电位分布曲线,引下线,10,1.3 某石蜡加氢装置案例分析,雷害时间:2004年7月8日下午4 点。 事故情况:遭受雷击。使操作站 的工控机的主板被雷击坏。,事故原因: 因为工控机所在机柜位于离大窗户和门口不到0.8米,承受着和室外一样的电磁场强度。而工控机的外壳没有屏蔽接地,遭雷击时,机柜门又半虚掩。
5、 解决方法: 首先是工控机的外壳屏蔽接地。其次,将控制室建筑物内的钢筋、金属门窗等连接起来,进行格栅屏蔽。,11,1.4 某石化公司沥青装置的案例分析,雷害时间:2003年7月21日。,12,某石化总厂沥青装置的控制室平面,13,问题1:在雷电的当即,为什么显示器会发生黑屏?2秒钟后为什么又自动恢复? 据现场调查,在遭雷击时,控制室内的UPS没有发生停电事 故,控制器和操作站的电源开关也没有断开过。显示器黑屏2秒钟后 又恢复到黑屏前的显示画面,这说明操作站的主机在黑屏后也没有 重新启动过(即一直处于通电状态)。 因此遭成显示器黑屏的原因只能是强大的雷电电磁脉冲对阴极 射线管(CRT)内的电子束
6、产生的干扰所至。因为距控制室南墙大 窗户只有3米左右的操作站,承受着和室外一样的电磁场强度。 这种干扰产生的后果是使显示器失效,而不是破坏。即显示器 在雷电电磁脉冲的作用下,失去正常功能,过2秒钟干扰消失后又恢 复正常。,14,问题2:为什么连接在I/O信号卡前面的LB900 型齐纳安全栅却安然 无恙,而I/O卡却坏了? 由齐纳安全栅原理图可知,无论是由非本安端或现场端,当电 压超过一定值时,要过毫秒级的时间(制造商提供的数据)后方使 齐纳二极管VD1、VD2反向击穿并产生雪崩,从而将能量释放到地 里去。而雷电脉冲的时间是s级的,远小于雪崩时间和快速熔断器 FA1的熔断时间。 再则,如果雷电波
7、在金属导线内的的传输速度为每秒15万公 里,假定安全栅位于DCS前面3米,则从安全栅到DCS的传输时间为 20ns。如果一旦有雷电波从现场经过安全栅,还未等齐纳二极管产 生雪崩,雷电波已进入DCS系统,将DCS损坏,把进入的雷电能量释 放掉的同时从而也保护了安全栅。所以为什么雷击时,I/O卡损坏 了,连接在I/O信号卡前面的齐纳安全栅却安然无恙。,15,齐纳安全栅原理图,16,1.5 某石化公司苯酚装置的案例分析,雷害时间:2004年7月10日下午4点。 DCS机型:美国MOORE公司的APACS型。 事故现象: 遭雷击时控制器内的EPROM里的程序丢失。 原因分析: 因为控制室、控制器和所在
8、机柜都没有屏蔽接地,位于离大窗户(塑钢)不到1.8米,承受着和室外一样的电磁场强度。遭雷击时,使128K的EPROM内的程序丢失。重新下装后正常。,17,1.6 某燃气公司混配站案例分析,雷击时间:2003年8月10日。 事故情况:遭受雷击的在线控制系统中包括一台控制混合气含氧量 的控制单元。该氧气分析装置是美国TELEDYNE分析仪表公司的327RA 型产品,其中包括一台基于袖珍型燃料电池的分析单元(美国专利 U.S. PAT.#3,429,796)和一台控制单元。由于它对整个混配过程 的操作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以至雷击后整个装置不得不停产,严 重地影响城市的供气。,18,电子线路分析:我们
9、查阅了控制单元信号输入部分的电子线路 (见图),并根据替换下来的损坏件是图2中的A2(OP07)运算放大 器,就可以说明,雷电波(高电位)是通过外部连接电缆从TS6的2- 3端,经过A1(OP07)运算放大器量程选择开关的反馈通路直接进入 A2(OP07)运算放大器,然后将其击穿。,19,含氧控制单元信号输入的电子线路图(局部),20,现场情况分析:该含氧分析仪从安装在现场的分析单元到控制 室内的控制单元,总共有7根信号线相连,中间相距约150米,采用 的是单层的屏蔽电缆(控制室一端接地)。电缆沿深度为700mm、宽 约800 mm的水泥地沟内敷设,沟内的电缆没有再用金属管和金属走 线槽保护,
10、即连接电缆没有采取双层屏蔽和两端接地的措施。所经 之地又有4、5处和建筑物避雷带引下线的接地点相距很近。雷击 时,通过电磁感应将雷电波(即高电位)带入控制单元,将其损坏。,21,某燃气公司混配站的电缆沟,22,2 DCS雷害的风险评估,23,概述,风险一般定义为遭受灾害和损失的可能性,或者具有不确定性的 可能损失。风险评估就是人们处理风险的一种常用措施。 要对DCS进行雷害的风险评估,首先要有一个评估的标准。据查 阅,目前涉及雷害风险评估的标准有: 气象行业标准:气象信息系统雷击电磁脉冲防护规范QX3-2000; 国际电信联盟标准:通信局站雷电损坏危险的评估ITU-TK.39; IEC标准:雷
11、电灾荒风险评估IEC 62305; 国家标准: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GB 50343-2004。 我们以2004年发布的国家标准“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 范GB 50343-2004”作为评估的参考标准(适当介绍IEC 62305), 并增加我们认为有必要阐述的存在隐患和改进措施。,24,风险评估应包括风险的来源评估以及风险的损失评估,本文 仅讨论风险的来源评估。其评估的基本内容包括: 1)工程环境的描述; 2)依据本地区的平均雷暴日和控制室所在建筑物的长、宽、高 计算年预计雷击次数; 3)依据电源电缆和I/O电缆等效受雷面积计算进控制室线缆年 预计雷击次数; 4)按防雷装置的拦
12、截效率确定DCS的雷电防护等级; 5)存在的雷害隐患和改进措施。 现以某石化公司加氢裂化装置的DCS为例介绍DCS雷害的风险 评估。,25,2.1 工程环境的描述,该装置采用的DCS系统为美国Foxboro公司的I/A系列。 控制室、机柜室和电气设备间(包括变压器和位于三楼的配电 间等)为一座钢筋混凝土结构的独立建筑物(长48米,宽15米,高 20米),位于工艺装置的北侧,相距约30米。 机柜室的所在建筑物的四边墙内都称有1.5mm厚的钢板并屏蔽接 地。控制室所在建筑物的顶部采用避雷网,利用建筑物墙柱内的结 构钢筋作引下线并独立接地。 DCS系统采用单独接地,但其接地体和建筑物防直击雷的接地体
13、 相距仅12米,小于规范标准规定的20米距离。从机柜室通往现场的 电缆绝大部分采用环氧树酯走线槽架空敷设。,26,2.2 控制室所在建筑物年预计雷击次数,依据本地区的平均雷暴日和控制室所在建筑物的长、宽、高计算建 筑物年预计雷击次数 已知条件: (1)上海地区实际的年平均雷暴日Td=49.9d/a(GB为28.4d/a); (2)控制室所在建筑物的长L=48m、宽W=15m、高H=20m。 计算: (1)雷击大地的年平均密度 即按地区的年平均雷暴日Td换算成每年每平方公里遭受雷击的次 数。,27,注:最新的IEC 62305的计算公式为: Ng=0.1 Td 若按此式计算,Ng值要比按Ng=0
14、.024 Td1.3公式计算增加约1次/km2a。 可见IEC 62305的计算公式更为保险。,28,(2)建筑物的等效受雷面积 即把和建筑物的长、宽、高有 关的体积换算成截收相同雷击次数 的等效面积。 该面积即为建筑物避雷针高度 为H的保护范围,折算成每边的扩大 宽度D,当建筑物高度H小于100米 时, =0.0196( ),L,D,D,W,D,D,29,(3) 控制室所在建筑物年预计雷击次数 N1=k Ng Ae 式中k为校正系数,按建筑物的周边环境取值,取值范围为1至2,现 取1.5,所以 N1=1.53.870.0196=0.114(次/年) 即控制室所在建筑物遭直击雷的可能性是每近九
15、年一次。,30,注: IEC 62305 Ae是这样计算等效的受雷面积的: 通过建筑物顶部与其接触,将倾斜度为1/3的直线,围绕建筑物 一周后与地面交接的截面积为等效受雷面积(见下图)。 对下图所示的建筑物,其等效受雷面积为: Ae=LW+6H(L+W)+9H2 (m2) N1=k Ng Ae10-6(次/年) 式中k为和建筑物所处地理环境有关的校正系数,它可以按下表选取。,31,建筑物等效受雷面积,H,3H,W,32,33,一点重要的说明: 建筑物年预计雷击次数的计算,除了控制室所在建 筑物外,还应包括含有变送器、执行器等控制设备的工 艺厂房或工艺框架。 (计算方法相同本例暂不考虑),34,
16、2.3 进机柜室I/O电缆年预计雷击次数 N2的确定,N2=Ng(Ae1+Ae2) 式中: Ng-雷击大地的年平均密度,上述计算为3.87; Ae1电源线缆等效受雷面积( ),因本装置的电源线缆为室内敷设取0; Ae2 I/O信号线缆等效受雷面积( ),因本装置的I/O线缆架空敷设,若取平均长度为150米,则Ae2可取0.3。 所以 N2=3.87(0+0.3)=1.161(次/年) 即进控制室的I/O电缆年预计雷击次数是每年1.161次。 控制室所在建筑物及进控制室I/O电缆年预计雷击次数N的确定 N= N1+ N2=0.114+1.161=1.275 (次/年),35,注: IEC 62305是这样计算进主控室电缆年预计雷击次数N2的: 进主控制室电缆年预计雷击次数N2为: N2= kNgAl10-6 (次/年) 式中:k线路位置的校正系数,它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