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洞类毕业设计

上传人:luoxia****01803 文档编号:67737299 上传时间:2019-01-08 格式:DOC 页数:63 大小:4.3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隧洞类毕业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63页
隧洞类毕业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63页
隧洞类毕业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63页
隧洞类毕业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63页
隧洞类毕业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6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隧洞类毕业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隧洞类毕业设计(6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毕业设计说明书 题 目: 青海省李家峡水库灌溉工程隧洞设计 姓 名: 学 号: 0903105015 指 导 教 师: 专 业 年 级: 2009级水利水电工程专业所在学院和系: 水利电力学院完 成 日 期: 2013-6-6 答 辩 日 期: 2013-6-13 青海省李家峡水库灌溉工程隧洞设计摘要该次设计是水利水电专业最终设计,其目的在于考察学生在四年的大学学习中对水工的基本知识、专业知识的掌握和对书本知识的实际应用,同时也考察了学生实际的计算能力和思考能力,也在相关软件的实际应用方面进行了考察。设计计算说明书共分为五章。第一章,绪论。第二章,设计依据和规范。第三章,设计基本资料。第四章,

2、灌溉制度及干支流量计算。第五章,隧洞设计。李家峡水库灌区位于青海省化隆县回族自治县及尖扎县境内,地理坐标介于东经1014810205,北纬36073550,为黄河干流南北两岸河谷阶地及部分浅山坡地。李家峡水库灌溉工程,是利用李家峡水库抬高水位和黄河丰富的水资源条件,从大坝预留农灌孔引水,为黄河两岸农业灌溉提供水源保证,促进灌区种植结构调整,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提高灌区环境生态质量。关键词:隧洞,马蹄形断面,李家峡水库目录第1章 绪论1第2章 设计依据文件和规范22.1 有关本工程的文件22.2 主要设计规范2第3章 设计基本资料33.1 工程区地理位置33.2 灌区自然条件33.2.1 地形、

3、地貌33.2.2 水文、气象33.2.3 地质条件33.3 隧洞设计基本资料43.3.1 隧洞基本设计资料43.3.2 气象资料43.3.3 地质资料63.3.4 隧洞级别6第4章 灌溉制度及干支流量计算74.1 灌溉制度调整74.2 流量表的计算10第5章 隧洞设计165.1 水力计算165.1.1 基本资料165.1.2 断面型式165.1.3 洞身断面尺寸计算165.2 渐变段设计185.3 荷载计算195.3.1 设计荷载195.3.2 山岩压力195.3.3 岩石弹性抗力215.3.4 地震荷载215.3.5 渗透压力215.4 隧洞衬砌计算225.4.1 基本数据225.4.2 计

4、算225.4 钢筋混凝土配筋计算265.4.1 基本数据265.4.2 横断面配筋计算275.4.3 纵筋的计算295.4.4 正常使用极限状态验算305.4.5 腰筋及拉筋的配置计算315.6 进出口结构计算315.6.1 计算荷载与衬砌厚度315.7 进出口配筋计算335.7.1 基本数据335.7.2 横断面配筋计算345.7.3 纵筋的计算365.7.4 正常使用极限状态验算385.7.5 腰筋及拉筋的配置计算395.8 构件支护确定395.8.1 衬砌设计395.8.2 钢衬设计405.9 隧洞的基础和稳定验算41第6章 结论42致谢43参考资料44附录45第1章 绪论第1章 绪论灌

5、区土地面积规划: 李家峡水库灌区面积:规划灌溉面积9.96万亩,其中北干渠灌区灌溉面积6.13万亩,南干渠灌区灌溉面积3.83万亩。李家峡水库灌区面积:规划灌溉面积9.96万亩,其中北干灌溉面积6.13万亩,南干灌溉面积3.83万亩。灌区总改善灌溉面积8.96万亩,扩大灌溉面积1.0万亩,其中北岸改善灌溉面积5.81万亩,扩大灌溉面积0.32万亩;南岸改善灌溉面积3.15万亩,扩大灌溉面积0.68万亩。其中改善自流3.4522万亩,提灌改自流3.8349万亩,新增自流0.9995万亩。工程建成后自流灌溉面积由现状的2.3万亩增加到8.29万亩,提灌面积由现状的6.66万亩减少到1.67万亩。灌

6、区工程总体布置 最大限度结合原有老渠系进行规划布置。根据实际地形地质条件、规划干渠线以下进行自流灌溉。根据工程投资及效益确定干渠线路长度,其中南干长16.732km,北干长30.515km。由地形地质条件,设计流量等确定支渠及斗农渠道的比降、衬砌方式,渠道布置以挖方为主,尽量避免高填方及高边坡渠道,以利于引水安全、运行可靠。第2章 设计依据文件和规范2.1 有关本工程的文件李家峡水库灌溉工程设计依据为: 青海省关于李家峡水库灌溉工程预可行性研究报告(代项目建议书审查意见的请示文件(青计农2000601号) ;李家峡水库灌溉工程预可行性研究报告(代项目建议书(青海省水电设计研究院编制);李家峡水

7、库灌溉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2010.2) 国家及青海省颁布的有关设计规范及技术文件等。 2008年3月青海省利用外资发展水利项目领导小组办公室委托开展该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工作,该项目是亚洲银行贷款项目。2010年2月,完成可研报告编写及报批,在可研的基础上经过大量修改和完善,满足初设阶段的要求。2.2 主要设计规范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GB0288-99】;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水利工程部分】;水工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SL191-2008】;水工建筑物荷载设计规范【DL5077-1997】;水闸设计规范【SL63-2001】;水工隧洞设计规范【SL279-2002】;41水利电力学院第3章

8、设计基本资料第3章 设计基本资料3.1 工程区地理位置李家峡水电站是我国己建成的国家重点建设项目之一,总装机200万kw,水库大坝高165m,设计库容16.5 108m3,正常设计水位2180m,设计死水位2178m,消落深度2m。电站的主要任务是发电兼顾灌溉及供水。根据水电站工程建设规划,在己建成的水库坝体左右两坝端2170m 高程处各分别预留有一农灌孔,南北岸农灌孔放水流量分别是12.0m3/s和8.0m3/s,从农灌孔引水以满足下游灌溉用水。李家峡水库灌区位于青海省化隆县回族自治县及尖扎县境内,地理坐标介于东经1014810205,北纬36073550,为黄河干流南北两岸河谷阶地及部分浅

9、山坡地。李家峡水库灌溉工程,是利用李家峡水库抬高水位和黄河丰富的水资源条件,从大坝预留农灌孔引水,为黄河两岸农业灌溉提供水源保证,促进灌区种植结构调整,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提高灌区环境生态质量。3.2 灌区自然条件 3.2.1 地形、地貌 项目区位于青藏高原东部,地处日月山晚元隆起带内,在内外营力的长期相互作用下,形成了河谷、丘陵、山脉相间的地貌景观,按地貌的成因类型和形态特征,将项目区划分为构造侵蚀中山、构造侵蚀丘陵、山前洪积平原及河谷冲(洪)积带状平原等基本类型。3.2.2 水文、气象 项目区具有典型大陆气候,冬季长夏秋短,日夜温差较大,且年内分配不均,春旱或春夏连旱是项目区危害农作物生长

10、的主要自然灾害之一。项目区气候干燥,降水量较少。据尖扎县气象站资料统计多年平均降水量331mm,其中69月的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70%左右,蒸发能力1881mm(20cm口径蒸发器),多年平均气温7.8,最大风速16m/s。项目区内水系除了黄河干流由西北向东南流经灌区外,在干流南北两岸各分布7条黄河一级支流,多属于季节性河流。3.2.3 地质条件 区域地质概况 工程区位于祁吕贺兰“山”字型构造体系,孤形褶皱带西翼前孤的日月山晚元隆起带和松潘甘孜地槽褶皱带内,日月山晚元隆起带主要由震旦系青石坡组:千枚岩、千枚状泥质结晶灰岩、变余凝灰质砂岩及寒武系中基中性溶岩、火山碎屑岩组成,沿隆起带北西及东西向

11、逆断层较发育,如窖洞村石壁沿大断裂、巴汗村头淌河大断裂、野牛山扎马山大断裂等,长40-100km以上,拉脊山其南南东向分支扎马山构成了化隆、贵德盆地之分界。扎马山为前震旦系片岩、片麻岩及三迭系砂岩、板岩组成,走向320左右,逆断层较发育,有德洪尕让断层:长360km,走向320,倾角50-70,以上断裂及断层距工作区较远,对工程区没有影响,该地层为中新生界所形成,断裂不发育。区内据历史记载,无仪器记录(373-1900年),发生过一次地震,震级Mb=5(3/4)。根据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2001年2月2日发布的中国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区划图工程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10g(对应的地震基本烈度为度)

12、,根据中国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区划图,工程区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为0.45s。工程区地下水的形成、赋存、分布规律受地质构造、地层岩性、地貌、气象及水文诸多因素的控制。现按地质构造、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将工程区地下水可划分为高山基岩裂隙水、河(沟)谷第四系冲积、冲洪积漂卵砾石层孔隙潜水。 南北干渠工程地质条件 南北干渠沿线工程地质条件基本相似,根据不同地质条件分别划分为坚硬岩石类渠段、软弱岩石类渠段、黄土段渠段、漂砾卵石渠段、填方渠段五种类型。南北两条干渠存在的主要问题有黄土湿陷性;第三系粘土岩的膨胀性;滑坡的稳定性。黄土大部分为中等压缩、中等强湿陷性土,所以渠道必须进行湿陷及防渗处理;按滑坡产生

13、地段的岩石条件差异可分为以下几种滑坡面产生于黄土或黄土状土中;滑坡面产生黄土或黄土状与第三系岩层接触面上;滑坡面产生于第三系岩层之中。老滑坡已基本稳定,新滑坡稳定性差,随时有滑动的可能;第三系粘土岩的膨胀性,该粘土岩为强膨胀岩,粘土岩的天然密度非常高,天然含水率低,因此压缩性小,抗剪强度高,但遇水后,具有极大的膨胀性,对建筑物结构稳定会造成极大威胁。 天然建筑材料李家峡灌区所需天然建筑材料有砼粗细骨料;填方料;块石料。砼粗细骨料主要分布于渠道沿线的黄河高阶地及各大冲沟及黄河漫滩上,料场开采、运输、储量方便,除细骨料含泥量偏高需洗泥处理外,其它各项指标均满足规范要求;块石料可以从各大冲沟、黄河阶

14、地及漫滩的漂卵砾石层中选取,成份以花岗岩、花岗闪长岩、片岩、石英岩及片麻岩为主,抗压强度大于500kg/cm2,干密度大于2.4 g/cm3,其质量及储量满足要求,但运距变化大,0.3-4.0 km;渠道所需填方料,可以就地取材。渠道沿线的黄土状亚沙土、碎石土、砂砾卵石及第三系泥岩加砂砾岩强风化层均可作为填方料,储量丰富。3.3 隧洞设计基本资料3.3.1 隧洞基本设计资料本隧洞为李家峡水库灌溉工程南干5隧洞,隧洞设计流量1.55 m3/s,加大流量为2.0m3/s,据隧洞布置基本要求,隧洞长度最短,进出口起点争取落在围岩稳定地质条件良好基础上。进出口与上下游渠道连接顺畅,确定隧洞长度1120米。隧洞上、下游为矩形钢筋混凝土渠道,渠道宽1.6米,渠道高.85米,渠道比降1/1500,渠道设计水深0.93米,加大水深1.12米。上游渠道末端高程2155.01米,下游渠道始端高程2154.26米。3.3.2 气象资料表3-1 气象资料项目单位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习题/试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