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探找水报告》word版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67730577 上传时间:2019-01-08 格式:DOC 页数:23 大小:177.6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物探找水报告》word版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物探找水报告》word版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物探找水报告》word版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物探找水报告》word版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物探找水报告》word版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物探找水报告》word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物探找水报告》word版(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霍山县地下水资源勘查(上土市镇下河组、磨子潭镇铁佛寺组、太阳乡汤家湾组)物探工作报告 安徽第二水文工程勘察院二零一三年八月项目名称:霍山县地下水资源勘查物探工作报告 (上土市镇下河组、磨子潭镇铁佛寺组、太阳乡汤家湾组)委托单位:霍山县国土资源局勘察单位:安徽地勘局第二水文工程地质勘查院院 长: 总工程师: 项目负责: 报告编写: 报告审核: 日期: 2013年12月目录第1章前言41.1 工程概况41.2 勘查目的任务4第2章自然地理、地质概况及地球物理特征42.1 自然地理42.2 地质概况52.3 地球物理特征11第3章 水文地质条件123.1 松散岩类孔隙水123.2 基岩裂隙水123.

2、3 地下水补、迳、排特征13第4章 方法技术与质量评价134.1 测地工作134.2 工作方法技术144.3质量评价16第5章 地面水文物探工作的解释推断165.1 上土市镇100线、110线175.2 磨子潭镇200线、210线185.3 太阳乡300线、310线、320线、330线、340线19第6章 结论和建议21附 图 目 录图号 图 名 1 霍山县上土市镇下河组地下水资源勘查物探工作布置图2 霍山县磨子潭镇铁佛寺组地下水资源勘查物探工作布置图3 霍山县太阳乡汤家湾组地下水资源勘查物探工作布置图4 100线联合剖面与静电卡曲线图5 100线AMT视电阻率反演断面图6 110线、300线

3、、310线静电卡曲线图7 110线AMT视电阻率反演断面图8 200线联合剖面与静电卡曲线图9 200线AMT视电阻率反演断面图10 210线联合剖面曲线图11 320线联合剖面与静电卡曲线图12 320线AMT视电阻率反演断面图13 330线AMT视电阻率反演断面图第1章 前言 1.1 工程概况霍山县政府为发展县域经济,拟开发县域饮用天然矿泉水,委托我院在上土市镇下河组、太阳乡汤家湾组、磨子潭镇铁佛寺组三个地点进行物探勘查工作。受到委托后,我院物探人员于2013年11月19日进入工地,进行物探野外工作,至11月28日结束,基本查明了探测区段内的地质构造及水文地质条件。1.2 勘查目的任务根据

4、委托要求本次物探工作的目的任务是:通过上土市镇下河组、太阳乡汤家湾组、磨子潭铁佛寺组三个地点的物探勘查工作,研究分析出地下水情况,提供物探报告,对物探异常好的地段提供1-2个钻探点位。为以后打井工作提供基础资料和依据。第2章 自然地理、地质概况及地球物理特征 2.1 自然地理工区地处霍山县境内,植被丰富,物种众多,森林覆盖率达71.5%,生物物种多达6500余种,是一个生态系统相对完备、森林植被垂直分布、珍稀物种丰富的天然基因宝库。属北亚热带温润季风性气候区,季风显著,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冷热适中;区域差异小垂直变化大,气候资源丰富。冬季雨量少,偏北风多,显得干冷;夏季雨水多而光照充足,显得湿

5、热;春秋是冬夏的过渡季节,多气旋活动并有小高压盘距, 风向不定天气多变。因而四季气候有春暖、夏凉、秋爽、冬寒的季节特征。雨量分布有区域差异,山区多于丘陵,一般为6 :4。县境内地形复杂,因地貌类型,海拔高度等情况不同,具有明显的区域差异性。常年平均气温为15.2,年降水量1400mm左右。2.2 地质概况 2.2.1地层本区地层为华南地层大区南秦岭大别山地层区的桐柏大别山地层分区,以磨子潭晓天深断裂为界,以北为北淮阳地层小区,以南为岳西地层小区。区内地层主要为太古界、元古界、中生界。1、上太古界:主要为大别山岩群(ArD)和大别山杂岩(Ar3Dc),大别山岩群由片麻岩组(ArDgn)、斜长角闪

6、岩组(ArDa)、大理岩组(ArDm)组成,分布于霍山以南地区,岩性为二长片麻岩、斜长片麻岩、角闪斜长片麻岩、角闪岩、大理岩等;大别山杂岩(Ar3Dc)主要为变形变质侵入体,岩性为片麻状辉闪岩、英云闪长岩、条带状花岗片麻岩等。2、上元古界:包括佛子岭岩群(ZDF)的郑堂子岩组(ZDz)、仙人冲岩组(ZDx)、祥云寨岩组(ZDxy)、黄龙岗岩组(ZDh)、诸佛庵岩组(ZDzf)、八道尖岩组(ZDb)、潘家岭岩组(ZDp)地层,岩性为石英片岩、浅粒岩、石英岩夹白云质大理岩等。3、侏罗系:主要为凤凰台组(J3f)、毛坦厂组(J3m)、三尖铺组(J3s)为主,分布北部丘陵,岩性为安山岩、粗安岩、凝灰质

7、砂砾岩、页岩及紫红色、砖红色砾岩、砂岩、粉砂岩等,与老地层呈不整合或断层接触。4、白垩系:包括晓天组(K12x)、下符桥组(K12xf)、黑石渡组(K12h)地层,分别分布于北部丘陵,岩性为凝灰质砾岩、砂岩、砂质页岩等。地(岩)层简表 表1-3界系统群、组代号厚度(m)岩 性新生界第四系全新统Q42-5亚粘土、亚砂土、砂砾石层中生界白垩系下符桥组K1-2xf800凝灰质含砾砂岩,棕红色砾岩夹砂砾岩。 黑石渡组K1-2h409黄绿中厚层凝灰质砾岩、砂岩、页岩互层。晓天组K1-2x1169凝灰质砂岩、页岩。侏罗系上统三尖铺组J3s1706红色长石石英砂岩、砾岩夹粉砂岩。毛坦厂组J3m632灰白色晶

8、屑凝灰岩、气孔安山岩、粗安岩夹砂、页岩。凤凰台岩组J3f1704紫红色厚层砾岩、砂岩。上元古界震旦系佛子岭岩群潘家岭岩组ZDp1423二长石英片岩、斜长变粒岩、绿帘石英岩。 八道尖岩组ZDb912中薄层石英岩、长石石英岩、白云石英片岩诸佛庵岩组ZDzf2727黑云石英岩夹变粒岩、石英岩黄龙岗岩组ZDh858绿泥白云石英片岩、云母片岩、斜长石英岩祥云寨岩组ZDxy311中厚层石英岩夹白云石英片岩仙人冲岩组ZDx215白云质大理岩、含云母石英片岩郑堂子岩组ZDz900含砾云母石英片岩、变粒岩夹大理岩上太古界大别岩群大理岩岩组ArDm大理岩、白云质大理岩等变质岩层组合斜长角闪岩组ArDa斜长角闪岩、

9、黑云斜长角闪岩等基性变质岩层组合片麻岩组ArDgn二长片麻岩、斜长片麻岩等副片麻岩组合 5、第四系:主要分布于山间盆地、河谷两侧低洼地带,主要岩性为砂质粘土、细砂、粉砂、砂砾石等,成因类型以残坡积、冲积为主。2.2.2岩浆岩 区内岩浆活动频繁,岩浆岩极其发育,主要有两类:一类为晚太古代变质侵入岩,一类为中生代花岗岩和火山岩。(一)变质侵入岩 区内变质侵入岩占变质岩区一半以上,这些片麻状岩石多为古老侵入体,后经变形变质作用形成假层状地质体。岩性有花岗片麻岩、二长花岗片麻岩、英云闪长片麻岩、角闪片麻岩、辉长片麻岩,以前三者分布最广。它们呈岩株、岩枝状产出,均经受了深层剪切流变和角闪岩相变质,具有强

10、弱变形分布特征。强变形带中岩石多为条带状、透镜状,平行于区域性磨子潭晓天断裂带展布,具片麻状、条纹条带状构造、糜棱构造。弱变形带片麻岩体基本保留岩浆岩结构构造及其它地质特征。(二)中生代花岗岩区内中生代花岗岩主要为燕山期侵入岩,主要岩石类型有闪长岩、花岗岩、二长花岗岩、正长斑岩、石英二长岩,分布最广的为二长花岗岩、闪长岩。岩体呈岩株、岩脉状产出。与围岩接触带较破碎。岩体内节理发育,地表球状风化较多。 区内脉岩主要为闪长岩、辉长岩、正长斑岩,规模较小。(三)中生代火山岩 中生代火山岩主要分布于霍山与儿街和东西溪单龙寺等沉积相,岩性见地层部分。2.2.3构造霍山县在地质构造的分区上,位于华北地块的

11、南缘,大别造山带的北部,跨北淮阳构造带和岳西构造带。(一)褶皱1、北淮阳构造带北淮阳构造带是以佛子岭岩群为主体的大型复式叠加向斜构造,本区为其中段。主要经受了三期构造变形。第一期变形主要地。区内火山活动具有多旋回特点,每个旋回具有喷发 喷溢为在中深层次伸展构造体制下固态塑性流变褶叠层构造,发育不同尺度顺层掩卧褶皱带、顺层连续劈理带、顺层糜棱岩化带及韧性滑断带。第二期变形是在中、浅层次收缩体制下形成的区域性褶皱构造,岩石由韧性剪切流变向韧脆性变形过渡,转折端呈圆弧状、尖棱状、箱状等,发育成扇形劈理,皱纹线理和窗棂构造。第三期变形是浅层次一系列不同级别构造岩片自南向北多期次滑覆逆冲,使滑片内部早期

12、褶皱产生强烈变位,褶皱鳞片构造,膝折构造,倒转褶皱发育。在霍山南关岭火山盆地西北缘150210米深处见到片麻岩反冲逆掩于中生代火山岩之上,南部晓天磨子潭断裂带是其主滑面,地表表现为北倾正断层,向下变缓,形成配套的前缘推覆,后缘拉张滑覆系统,火山盆地处在拉张带中发生和发展,反映了大别山体强烈隆升过程。2、岳西构造带大别造山带主体,由复杂的变质岩层(石)组成,是南、北两大陆块及其间岛弧地体聚合碰撞长期发展演化的巨型构造混杂岩带。区内为其西段,由不同成份、不同变形、变质强度的糜棱岩、表壳岩、深源镁铁质岩块,高压、超高压岩片及花岗质片麻岩、脉岩组成,均呈不同尺度的透镜状、布丁状、条带状和碎斑状产出,宏

13、观上具“糜棱结构”和带状构造。具长期演化特征,第一期韧性流层流动方向为290-310,形成区域性带状展布强韧性变形带,带内发育强糜棱岩化,片麻理化及各类条带为特征的面状构造系统。第二期变形为中深层次近水平伸展体制下构造变形、早期面状构造及变形变质体再次发生强烈韧性剪切变形表现为呈多级组合、侧列展布的紧密平卧,斜卧褶皱折劈理及皱纹线理等。在构造带北部,褶皱轴面倒向与片麻理倾向基本一致,主构造面向北倾斜,具右行滑覆特点。区域上呈“似穹窿”构造,具变质核杂岩特征。其成因可能与造山带根部俯部陆壳深熔热状态变化有关,密度倒置引起古老花岗岩隆升,造成中、上地壳近水平伸展。第三期变形为中浅层次到浅层次韧脆性

14、变形,形成一系列北东向、北西向开阔褶皱和断裂构造。中生代大量岩体侵位和深部岩基的形成,使早期构造形迹和构造方位都发生复杂的变位。区内多期次构造强烈变形,造成佛子岭岩群、大别山岩群、古老的变质变形侵入体出现褶皱变形,形成顺层劈理带、韧性断裂带,片理、劈理、片麻理发育,岩石破碎,沿构造滑动面易形成突发性地质灾害。(二)断裂1、NW向断裂磨子潭晓天断裂带(F13)为北淮 阳构造带与岳西构造带之间重要构造边界,走向NWW向,主断面波状起伏,总体倾向北,为上陡下缓的左行平移正断层。区内长约48.5km,带内发育宽几百米到3km的动力变质带,主要由糜棱岩、千糜岩、构造片岩和硅化碎裂岩、角砾岩组成。断裂带具长期演化特征,早期为较深层次的韧性滑断面,构成不同层次构造变形分带界面,糜棱岩带、旋转碎斑系及剪切褶皱等均为本期活动产物;中期为强烈活动期,随着大别山体强烈隆升,在伸展构造体制下,北淮阳构造带沿早期滑断面自南向北下滑,具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