脉冲控制与产生电路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67707030 上传时间:2019-01-08 格式:PPT 页数:65 大小:2.2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脉冲控制与产生电路_第1页
第1页 / 共65页
脉冲控制与产生电路_第2页
第2页 / 共65页
脉冲控制与产生电路_第3页
第3页 / 共65页
脉冲控制与产生电路_第4页
第4页 / 共65页
脉冲控制与产生电路_第5页
第5页 / 共6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脉冲控制与产生电路》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脉冲控制与产生电路(6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阵元:组成线阵的电器切换的基本单元,几十至几百个。 相邻阵元中心距mm 阵元越多扫查线数越多图像越好。 振元:独立振动的小晶体。几个振元电气连成一个阵元, 以减小旁瓣。 多阵元组合工作:发射和接收时,用相邻的一组阵元同 时工作,工作孔径相对较大。,超声波束的聚焦、发射与控制 第一节 对线阵探头实施多阵元 组合工作的原因,2,多阵元组合工作的意义:,1.减小波束扩散角,提高远场分辨力。 对于圆形换能器,其半扩散角 0sin-1(0.61/a)sin-1(1.22/D) D0 对于矩形振元,有相似的结论。,3,2.延长近场区长度。而近场声束不扩散,故分辨力好。 对于圆形换能器,近场距离 r02

2、/D2/4 D r0 对于矩形振元,有相似的结论。 当然,D使近场变粗,这可用可变孔径技术来克服。,4,3提高发射功率和接收灵敏度。 4便于实现电子聚焦(以致动态聚焦),改善分辨力。 5可增加扫查线,改善象质。,5,对阵元不同顺序的分组,可形成不同的扫查方式。 一、组合顺序扫描 若4个阵元组合工作,次序为: 14,25,36,47,,第二节 超声波束的扫描,6,性能指标:,扫查线总数: Nn-m+1 N 扫查线总数 n 阵元总数 m每组工作的阵元数 扫线间距: dd d扫线间距 d相邻阵元中心距,7,二、组合间隔扫描,1. d/2间隔扫描 可得: N2(n-m+1), dd/2 扫线总数是组合

3、顺序扫描的2倍,象质提高。,8,9,2. d/4间隔扫描,可得: N4(n-m+1), dd/4 扫线总数是组合顺序扫描的4倍,象质进一步提高。,10,11,12,13,三、微角扫描,如同电视机的隔行扫描,将一帧图象分为奇、偶两场。 特点: 扫线比普通扫描增加一倍。 图象有微小位置误差。 超声探查,扫查声线不平行, 图象显示,扫描光栅平行。 但因是“微角”,这种误差很小。,14,波束控制方法,切换并采用相控技术 工作时: 奇数场声线偏向, 偶数场声线偏向。 同时: 施加电子聚焦延时。 波束: 线扫微偏聚焦,15,超声聚焦:使超声束在一定深度内会聚,改善分辨力(穿透力和回波强度)。 分类: 声学

4、聚焦,电子聚焦。 一、声学聚焦(几何聚焦,机械聚焦) 1. 声透镜聚焦 利用声传播的折射原理进行聚焦。 若:C1透镜介质声速, C2被测介质声速,则: 当C1C2时,凹形声透镜有会聚作用; 当C1C2时,凸形声透镜有会聚作用。 焦距F与曲率半径R成正比,与C1/C2成反比。,第三节 声束的聚焦,16,示意图如下:,厚度:声透镜中心部位厚度取/2可有最大透射率; 匹配:为防止反射,一般需采用匹配层。 材料:通常为环氧树脂、丙稀树脂与其它成分复合。,17,2. 声反射镜聚焦,用凹面的声反射镜,当镜面曲率和声源离镜面距离 适当时,即具有聚焦作用。 利用了声传播的反射定律。 3. 凹面振子聚焦 振子做

5、成凹面,焦距F等于其曲率半径R。 效果好,但工艺复杂。,18,二、电子聚焦,原理: 用一组相邻阵元组合工作: 发射时: 各阵元的激励信号相位按二次曲线变化,使发射超声经空间叠加后,合成超声波束产生会聚。 接收时: 各阵元的接收信号相位按同样形式变化,使接收信号经电路叠加后,接收灵敏区域产生会聚。 改变相位二次曲线变化曲率,可改变会聚焦距。 二次曲线常为圆弧线,19,20,21,电子聚焦原理图解:,无偏向无聚 焦发射: 各阵元 发射信号无 相位差。 叠加声波最 强区域 同相位波面 密集区域, 不偏向,不会聚。,22,无偏向有聚 焦发射:,各阵元的激励信号相位按二次曲线变化,叠加超声最 强区域同相

6、位波面密集区域,在焦距内逐渐会聚,在焦距外逐渐扩散。不偏向。,23,无偏向有聚 焦接收:,各阵元的接收信号经延迟线,相位按二次曲线变化,使焦点处回波达到同相位,叠加电路对之有最大输出。接收灵敏区域产生会聚。不偏向。,24,发射聚焦和接收聚焦的异同及连接:,相同: 信号相位二次曲线变化延迟 不同: 发射聚焦: 超声空间叠加, 合成超声聚焦。 接收聚焦: 信号电路叠加, 灵敏范围聚焦。,25,聚焦延迟线计算公式:,i号阵元距焦点的声程(距离)Si: 其中:i=1,2,阵元序号 线阵工作组的阵元数 Lii号阵元距线阵组中心距 F焦距 d相邻阵元中心距 i号阵元所接延迟线的延时量i: 其中:c1540

7、m/s 声速,26,数值例:,设:F35mm,d0.5mm,m8,则可求得: S1S835.043723mm 180ns S2S735.022314mm 2713.9ns S3S635.008034mm 3623.17ns S4S535.000893mm 4527.81ns,27,三、延迟线,28,三、延迟线,作用:将信号延迟(输出相对于输入有一定延时)。 分类: 模拟延迟线:模拟信号,L+C构成,廉,中低档。 数字延迟线:数字信号,A/D+RAM,贵,高档。 1.模拟延迟线 以分布参数长线理论设计的集中参数延迟线。 假定电阻小到可以忽略,等效电路如下。,29,有关参数关系:,C中电压产生电场

8、,L中电流产生磁场。信号的传播过 程,实质上是电磁波在线路中的传播。有: 其中:Vc传播速度,延迟线特性阻抗 当=RH与负载匹配时,有: tdL/Vc 其中:td延迟时间,L延迟线长度,RH负载阻抗 2.可变延迟电路 作用: 延迟量的数控分级可变。,30,31,实际电路:,图中延迟线有7个抽头,分别对输入信号有不同的延时, 每两个相邻抽头间的延时量为10ns。 用多路转换开关选通输出。 A、B、C输入选通控制码。 选通控制码与延时量的关系如右表。,32,四、动态电子聚焦,在扫查过程中动态地改变焦点,使整个探测深度内 波束都有良好的会聚。 1.等声速动态电子聚焦 定义: 通过计算机控制,以一定的

9、速率改变发射和接收的延迟时间,使焦点随发射波和接收同步移动,使整个探测深度都有良好的横向分辨力。 以超声在人体中的平均探测速度,在全探测深度区移动波束焦点。 (实际上,只能在接收系统中实现)。 探测速度VD : 因接收时,超声波在人体内往返一次,故: VDc/2770m/s0.77m/ms0.77mm/us 即应以VD改变延迟线的延时分布曲率,即焦距。 需要用专用计算机进行,速度快,且精度要求高。在高档机中使用。实际很少采用。,33,2.分段动态电子聚焦(非实时),基本原理: 将探测的深度划分成n段。 (通常:n24且这四个焦距拟由聚焦延迟时间关系和传播媒质中的速度确定)。 发射: 按近、中、

10、远场顺序,n个焦 点,发射n次。 接收: 每次发射后接收。但只将本次 发射焦点附近相应的回波数据写 入存储器。 经n次发射、接收后的数据组合,获得一行所有信息。,34,等效的波束,整个探测深度内都有较高的分辨力。 优缺点 优点: 焦点不多,延时变化少,速度慢,电路易实现。 缺点: 一行信息经多次发射、接收,时间长,使帧频低。 需对存贮器以“慢入快出”方式写读,以稳定显示。,35,五、发射聚焦电路,1.SSD256型B超仪发射聚焦电路 SSD256型B超仪的收发电路共有16路,此为其中一路。 组成:延迟线、多路开关、锁存器、驱动器等。 延迟线分级: DL101:10ns, DL102:80ns。

11、 控制: 聚焦码A0A5 功能: 多路开关选 通延迟线抽头, 得到不同延时。,36,控制接通关系,例:某一控制码为010 011, 高三位010控制IC6,使延迟线DL102的3抽头输出, 低三位011控制IC3,使延迟线DL101的4抽头输出。 总的延迟时间为: 802103190ns 改变控制码A0A5,就能改变总的延迟时间。,37,2.EUB240型B超仪 发射聚焦电路,硬件组成: 延迟线:DL1DL5 多路选择器:IC3IC7 驱动器:IC1,IC2,IC8 信号: 输入:DP脉冲 输出:F0/F5/脉冲 控制码:FCN0/FCN2/ 电路功能: F0/F5/按二次曲线变 化延迟。 控

12、制码不同,二次曲线 曲率不同,焦距不同。,38,39,控制码FCN0-2/与脉冲F0-5/延时的关系,当使用不同频率的探头时,动态聚焦的焦点位置不同, 因此所需的延迟时间变化率也不同。共有8种焦点。,40,脉冲F0-5/与阵元的触发关系,41,可见:,每路脉冲激励二个阵元,以F5/为中心。 焦点越远,被激励的阵元越多,即可变孔径。 每次发射,各阵元激励信号相位均按二次曲线变化, 但曲线曲率不同,使焦距不同。 可得如下聚焦效果:,超声场:聚焦; 不代表扇形扫!,42,作用:对聚焦电路输出的经不同延迟的发射触发脉冲 (例如F0/F5/)的转接、分配,以实现扫查。 一、SSD256发射多路转换开关(

13、简介) 线阵:共80个阵元。对应80个发射脉冲产生器。 组合:每5个一组,共分成16组,有16个脉冲分配器,分配16路经不同延时的发射触发脉冲m1-m16。 工作:在多个控制码的控制下,每次激励16个阵元, 发射聚焦且带微偏的声束,有序推进,形成微 角线形扫查。,第四节 发射多路转换开关脉冲分配器,43,44,二、EUB240发射多路开关 结构与功能,电路组成; 8选1开关:IC9IC32 驱动管:TR112TR116 信号: 输入:FO/F5/ 输出:P1P16 控制:TQATQE 电路功能: 将FO/F5/对称地,选择 接通P1P16中的12个。 控制码不同,选择不同。,P.58,45,连

14、接特点:,FO/F5/,每个接4片IC的O/I(图中Y)。 各片IC的I/O0-7 (图中D1-8 )接P1-P1616个发射脉 冲发生器。接法不同,有序。 TQATQC接各片IC的A-C。 TQETQD/, TQD接单号IC的E/(图中G)。TQD0,单号有效。 TQE接双号IC的E/(图中G)。TQE0,双号有效。 几点说明: 因12个阵元对称触发,故仅需6个信号(F0/F5/)。 因对称触发,故不存在偏向。,46,具体分析例:,当TQETQA10 000时: 双号IC无效,单号IC有效。 多路开关I/O0(D1)开通。 F0P1,P12; F1P2,P11; F5P6,P7。 当TQET

15、QA10 001时: 双号IC无效,单号IC有效。 多路开关I/O1(D2)开通。 F0P2,P13; F1P3,P12; F5P7,P8。,47,控制码与F0F5的分配输出关系,注:HP1HP16P1P6接16个发射脉冲发生器,48,作用:由触发脉冲产生对阵元的发射激励脉冲。 要求:波形最好是单个单极性脉冲。 脉幅决定输出功率(与材料有关),约100V。 EUB240:125V; SSD256:120V。 脉宽决定轴向分辨力(与工作频率有关)。,第五节 发射脉冲产生电路,触发脉冲 (Fi /),材料压电应力系数e越大,越能用较低的电压产生较大的声压,49,一、EUB240型B超发射脉冲产生电路, 组成及作用: IC33:驱动门(与非门)倒相、电平提升。 TR1: 开关场效应管工作状态控制。 C17: 储能电容储备发射能量。 D1、D17:隔离二极管接收时与发射电路隔离。 L:峰化电感减小C0引起的振荡,使脉冲变窄。 T:阵元换能。 C0:阵元的静态分布电容,50,分布电容,除电容器外,由于电路的分布特点而具有的电容叫分布电容例如线圈的相邻两匝之间,两个分立的元件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