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人口计生政策回顾及展望fawai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67702226 上传时间:2019-01-08 格式:PPT 页数:40 大小:1.0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国人口计生政策回顾及展望fawai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我国人口计生政策回顾及展望fawai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我国人口计生政策回顾及展望fawai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我国人口计生政策回顾及展望fawai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我国人口计生政策回顾及展望fawai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我国人口计生政策回顾及展望fawai》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国人口计生政策回顾及展望fawai(4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我国人口计生政策的回顾与展望,深圳市委党校 路云辉博士 副教授 13823337329,回顾历史:抉择与成效,中共中央关于控制我国人口增长问题致全体共产党员、共青团员的公开信(1980年9月25日),公开信内容,为了争取在本世纪末把我国人口总数控制在十二亿以内,国务院已经向全国人民发出号召,提倡一对夫妇只生育一个孩子。这是一项关系到四个现代化建设的速度和前途,关系到子孙后代的健康和幸福,符合全国人民长远利益和当前利益的重大措施。,公开信内容,我们长期对人口出生率没有适当控制,致使人口增长过快,旧中国从一八四0年到一九四九年的一百零九年中,全国只增加人口一点三亿。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后的三十

2、年中,出生了人口六亿多,除去死亡,净增四亿三仟多万人。 如果不从现在起用三、四十特别是最近二、三十年的时间普遍提倡一对夫妇只生育一个孩子,控制人口的增长,按目前一对夫妇平均生二点二个孩子计算,我国人口总数在二十年后将达到十三亿,在四十年后将超过十五亿。,当时的忧虑与讨论,会不会引起孩子智力下降问题? 会不会引起人口年龄结构老化和劳动力不足问题? 会不会出现“四二一”结构问题?,公开信内容:对忧虑的回答,生育孩子次序同孩子聪明不聪明没有必然联系。 到三十年以后,目前特别紧张的人口增长问题就可以缓和,也就可以采取不同的人口政策了。因此,劳动力不足的问题可以不必担心。 人口“老化”的现象在本世纪不会

3、出现,因为目前全国人口约有一半在二十一岁以下,六十五岁以下的老年人不到百分之一。老化现象最快也得在四十年以后才会出现。我们完全可以提前采取措施,防止这种现象发生。,计生政策出台的过程,1971年国务院批转关于做好计划生育工作的报告,把控制人口增长的指标首次纳入国民经济发展计划。 1973年提出“晚、稀、少”,强调核心是“少”,遂演变为“一个不少,两个正好,三个多了”的生育政策。 1978年国家明确提出“提倡一对夫妇生育子女数最好一个、最多两个”,并将“国家提倡和推行计划生育”写入宪法。 1979 “提倡一对夫妇最好生一个孩子这是我国目前人口发展中的一个战略性要求”。 1980年公开信,正式提出

4、以提倡生育一个孩子为主要标志的生育政策。 1982年,我国将计划生育定为国策,提倡“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人口计生政策的成效,人口出生率由1970年的33.59降低到2008年的12.14 ; 人口自然增长率由1970年的25.95 降低到2008年5.08 。I 我国实行计划生育以来,全国少生4亿多人,提前实现了人口再生产类型的历史性转变。 200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结果:全国的总和生育率为1.33。2006年国家计生委调查结果:2005年生育率为1.74。,世界上15个人口最多的国家和地区(百万人),展望未来:我国人口计生政策何去何从?,反思与争论 人口计生政策实施过程、手段的反思

5、 专家、学者对人口发展的现状、人口政策的争论,莫言 蛙,“这个小说的主角是一位妇科医生,几十年来接生的孩子有几万名。童年的时候可以听到蛙叫声,在北方有一种蛙崇拜,青蛙崇拜的遗迹至今在很多民间艺术里面都有表现。比如说民间泥塑的小孩抱着一个青蛙,青蛙是繁衍不息的象征,“蛙”跟“娃”跟女娲的“娲”都是一个同音字,跟生育、信仰、儿童都有一个象征的意思。”莫言携新书蛙做客东方网嘉宾聊天室,要不要调整人口政策?来自知名学者的声音,田雪原:假如不调整人口政策,不断加速的老龄化,将对经济社会发展构成严峻挑战,“人口红利”慢慢演变为“人口负债” 。 “二胎方案”: 全国不分城乡,夫妇双方均为独生子女者,一律允许

6、生育两个孩子;夫妇一 方为独生子女者,允许生育两个孩子,农村现在可以实施,城镇可从“十二五”开始实施;在有效制止三孩及以上多孩生育条件下,农村可普遍允许生育两个孩子。,胡鞍钢:逐步放开二胎更适合中国的国情,“中国的人口环境发生了变化,另外中国的发展程度也在变化。当时的政策我觉得它实现了在低收入条件下控制人口的目标,但现在我们已经处在中等收入”。 “随着科技和生产的发展,现在的资源已经能够承受起人口政策的跳整”。,顾宝昌:中国现在的生育率已经低于更替水平了,二胎政策应该放开。 穆光宗:独生子女家庭本质上是上是风险家庭每1000个出生婴儿中约有5.4%的人在25岁之前死亡,12.1%的人在55岁之

7、前死亡。中国15岁以下儿童每年死亡有40万50万人,还有大量因伤致残儿童。应该尽快停止计划生育。,翟振武:要实施普遍的“二胎”政策,目前条件还不成熟,冒的风险较大。,独生子女政策引起争议较多的主要在城市,而在占人口大多数的农村地区,普遍施行的是一胎半或两胎政策,人口增长压力不小。与此同时,上世纪70年代以来出生的1亿多独生子女,大部分已进入生育期,多数夫妻双方均为独生子女,可生二胎。 今后有可能在试点基础上,逐步允许夫妻双方只要其中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单独”家庭,也可生育两个小孩。,马力:实施普遍的“二胎政策”,目前条件还不成熟,即使从现在开始实行普遍的“二胎”政策,也只能将老年人口在峰值时的占

8、比由31%降到29%,只能稍微缓解老龄化问题,但不能解决问题。 增加就业率,提高劳动者素质,挖掘老年人口潜力,是解决老龄化问题的重要举措。,侯东民:一胎政策不能放弃,人口基数大,资源、环境无法承受。老龄化产生的劳动力不足问题不存在。,学者为什么要讨论人口计生政策(一),中国财政政策报告2010-2011指出,2011年以后的30年里,中国人口老龄化将呈现加速发展态势,到2030年,中国65岁以上人口占比将超过日本,成为全球人口老龄化程度最高的国家。到2050年,社会进入深度老龄化阶段。,据联合国最新的人口数据预测,2011年以后的30年里,中国人口老龄化将呈现加速发展态势,60岁及以上人口占比

9、将年均增长16.55%,2040年60岁及以上人口占比将达28%左右。到2050年,60岁及以上老人占比将超过30%,社会进入深度老龄化阶段。,学者为什么要讨论人口计生政策(二),中国的人口红利大约在2013年达到顶峰,此后将处于缓慢下降的状态。这意味着,“十二五”时期已经到了中国人口红利逐渐丧失的时刻。 中国财政政策报告2010-2011,24,为什么要讨论人口计生政策(三),中国的总和生育率1990年代以来长期处于更替水平以下,为什么要讨论人口计生政策?(四),反思与争论下对人口政策的评价?,现在出现的一些人口问题,出现的对人口政策的争论,并不能证明人口计生政策错误。 30年的成就并不意味

10、我国的人口政策已经尽善尽美了,人口政策也要不断发展和完善。,1991年关于加强计划生育工作严格控制人口增长的决定 2000年关于加强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稳定低生育水平的决定年人口和计划生育法颁布。 2006年关于全面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决定(稳定低生育水平;优先投资于人的全面发展),90年代以来人口计生政策的演进体现了我国人口计生政策在不断完善,人口计生政策内容从强调限制、处罚为主过渡到以奖励、服务为主,建立和完善计划生育的各种利益导向机制。,人口计生政策从主要控制人口数量为主发展到“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质量,改善人口结构,引导合理分布”的多方位并重。,计生宣传标语所显示的

11、变化,维护出生人口性别结构平衡,是我们共同的责任 少生优生 幸福一生 生男生女都一样 女儿也是传后人 搞好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建设温馨富裕优美绿色家园 开展优质服务保障生殖健康 婚育新风进万家 户户胜开幸福花 等等,人口计生政策需要不断发展完善,考虑我国人口与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需要 尊重国情、尊重规律 坚持以人为本的基本原则,考虑我国人口与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现实需要,人口与资源、环境的矛盾依然突出。 人均耕地面积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1/3;人均森林面积不足1/6,人均草原面积不足1/2,人均矿产资源只有1/2。 环境污染严重,自然生态日益恶化,群众的生命、健康受到严重影响。,尊重国情:就业压

12、力,用工荒表明经济企稳向好, 就业形势仍严峻。 每年外出打工的农民工就多达一亿五千万人,城市待业人员多达两千四百万人,其中今年的大学毕业生是历年最多的,要达到六百三十万人,“所有这些都给我们就业形成很大的压力。” 温家宝谈2010年的“用工荒”,尊重规律:经济社会发展需要适度人口,适度人口:一定条件下、一个国家或地区能够保持某种特定标准或指标达到最高水平所需要的人口数量。 指标与标准:数量适当;质量较高;年龄、性别等结构合理;适应资源、环境以及经济社会的发展;满足就业需要;增加总体财富;增加福利总量以及社会和谐等。,人口变动 = 出生 - 死亡 + 迁移,= 出生 - 死亡 + 迁入 - 迁出,人口规律,人口变动 = 出生 - 死亡 = 自然变动,如果迁移 = 0,人口规律,提高死亡率 降低出生率,如果要放慢人口增长, 可以:,人口规律,尊重规律,生育意愿与生育水平密切相关。 中国人平均生育意愿在1.7-1.8之间。 传统生育文化对生育意愿的影响很难在短短30年消失。,以人为本,人口是“人”这一主体性和“口”这一规模性的统一。人决定口而不是相反。 人口政策不仅要关注人口数量体现出的规模性,同时要关注人的主体性,即人口数量背后隐伏的人的发展问题。,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