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太平天国运动教案.doc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67658322 上传时间:2019-01-08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0.2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一节 太平天国运动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第一节 太平天国运动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第一节 太平天国运动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第一节 太平天国运动教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第一节 太平天国运动教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一节 太平天国运动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一节 太平天国运动教案.doc(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节 太平天国运动教案课件第一节太平天国运动教材分析:太平天国运动是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先声,是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学过程中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为主。学情分析:学生在初中时已经学习过,通过影视对太平天国运动了解较多,且有一定的分析能力。教学目标:基础知识太平天国运动兴起的原因、洪秀全创立的拜上帝教及洪秀全的宗教理论、金田起义、永安建制、定都天京、天朝田亩制度、太平天国的北伐、西征、东征。2能力要求(1)课前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通过阅读历史书籍或上网查找资料,搜集有关洪秀全的事迹,并整理成文,培养学生自我学习以及合作学习的能力。(2)通过对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的有关资料的阅读、

2、讨论、分析,培养学生全面分析、认识问题的能力。3思想认识(1)通过对太平天国运动兴起的原因的分析,使学生能够认识到它是爆发在新形势下的一场农民革命,因而具备新的时代特征。(2)天朝田亩制度是太平天国反封建的革命纲领,它表达了农民阶级要求废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的强烈愿望。但是这一美好的愿望与社会实际相脱节,是无法实现的空想。(3)太平天国运动爆发后,迅速发展壮大并建立与清政府相对立的政权;通过北伐、西征、天京突围沉重打击了清政府的统治,这充分表现了农民阶级英勇无畏的抗争精神。(4)引导学生探求历史现象背后的本质规律。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太平天国运动兴起的原因、洪秀全的宗教理论、天朝田亩制度。难

3、点:天朝田亩制度及对太平天国运动的评价。教学方法:情景再现、问题探究、历史比较。教学过程:导入新课XX年是太平天国运动150周年,央视热播大型历史剧太平天国,在国内引起了很大的反响。对于太平天国运动大家能想到什么?(学生回答洪秀全、杨秀清等)接着让学生主动讲解洪秀全的故事,引起学生的兴趣。并引出洪秀全领导农民运动是因为科举没成功,那么当时的人民群众为什么跟着他造反?从而引出第一个问题:太平天国运动的原因。一、从金田起义到定都天京(一)太平天国运动兴起的原因鸦片战争给中国社会带来的影响。2阶级矛盾的激化3自然灾害严重(通过分析原因,引导学生学会分析原因的方法,从分析矛盾入手解决问题。)(二)准备

4、工作洪秀全创立拜上帝教2洪秀全创立宗教理论他说:“上帝当拜,人人所同”;“普天之下皆兄弟”;“上帝视之皆赤子”。他指出:“天下多男人,尽是兄弟之辈,天下多女子,尽是姊妹之群,何得存此疆彼界之私,何可起尔吞我并之念。”只有把那些违反上帝之真道的妖魔推翻,才能建立“天下一家,共享太平”的大同社会。他指出清朝最高统治者,实乃“阎罗妖”,世间“相凌相夺相斗相杀”,都是“阎罗妖”的罪过,号召群众起来“共击灭之”。提问:依据材料归纳洪秀全宗教理论的特点。总结:是农民阶级平等的思想、儒家大同思想和西方基督教义的结合。学生分组讨论谈谈对洪秀全宗教理论的认识。教师总结:这一特点的形成和洪秀全自身的经历、所受的教

5、育以及历史时代的影响是分不开的。他把反清的思想通过宗教理论的方式表达出来,便于没有文化的农民阶级所接受,便于组织农民进行斗争,在社会上产生一定的号召力。但它毕竟不是科学的理论,不可能引导农民革命走向成功。3冯云山组织拜上帝会冯云山深入到紫荆山区后,与劳苦大众打成一片,宣传拜上帝教,组织拜上帝会。杨秀清、石达开等相继加入拜上帝教,逐渐形成了领导核心。4金田起义851年1月11日,洪秀全在金田村率众起义,建号“太平天国”。(让同学们从起义形势图中找到金田村。)不久洪秀全在武宣东乡称“天王”。:李大钊说:“太平天国禁了鸦片,却采用了宗教;不建设民国,而建设天国。”(让学生分析得出太平天国没有科学理论

6、的指导。)5永安建制9月太平军攻克永安城,太平天国初步建立政权。(让同学们从起义形势图中找到永安。)永安封王表称号东王西王南王北王翼王人名杨秀清萧朝贵冯云山韦昌辉石达开同时规定西王以下受东王节制。由此正式建立了太平天国的领导核心6定都天京(从太平天国形势图,找到所经地区。)1852年4月太平军永安突围后北上,6月攻占全州;9月猛攻长沙,不克;撤围后继续北上,水陆并进直取武汉三镇。1853年1月太平军攻克武汉三镇后,顺长江东下直趋南京。1853年3月太平军攻入南京城,改为天京,定为都城,正式建立农民政权,同清朝对峙。7军事全盛为推翻清政府,1853年太平天国派林凤祥、李开芳率军2万多人从扬州出发

7、,北伐开始。初期北伐军进展顺利,经安徽,进河南,渡黄河,转入山西。进至直隶地区。1853年10月北伐军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攻克静海,前锋抵达天津附近。清廷大为震动,急调精锐部队防堵北伐军。北伐军受阻以后退守连镇、冯官屯,林凤祥、李开芳先后被俘,英勇牺牲,北伐失败。北伐打击了清朝的反动统治,表现了太平军战士英勇无畏的斗争精神。它牵制了敌人的兵力,为西征和天京突围的胜利创造了条件。为巩固天京大本营,1853年太平天国派赖汉英率兵西征。西征军的战略目标是夺取安庆、武汉,控制长江中游,为天京树立起军事屏障。然后进兵湖南,平定两广,统一南部中国。西征军夺取安徽、湖北的重镇后进入湖南。在湖南和曾国藩的湘军交

8、战失利。1855年石达开率军增援,在湖口、九江与湘军主力激战,取得重大胜利,夺取江西8府50多县,巩固了天京大本营。为了断绝清政府的财源,充实自己的经济实力,1856年秦日纲率军突围。首先进军扬州,摧垮江北大营,又与石达开会合,一举摧垮江南大营,解除了天京被围的局面。至此,太平天国取得西征、天京突围的胜利,在军事上达到了全盛时期。二、治国方案方案天朝田亩制度资政新篇时间目的内容评价(学生从书本上找到并总结,并让学生学会制作表格的方法和意义)提问:天朝田亩制度规定太平天国是怎样分配土地的?又是怎样进行产品分配的?你对天朝四亩制度这一纲领性文件是如何认识的?教师总结:按人口平均分配土地;废除私有制

9、,人民生活必需品由圣库供给。认识:天朝田亩制度集中反映了农民阶级对土地的要求。两千年来,农民阶级的斗争要求就是获得土地,在以往的斗争中,虽然也提出了像“均田免粮”这样的口号,但只有天朝田亩制度将农民的愿望变成了系统的、明确的、有力的纲领,它是农民革命斗争的思想结晶,它标志着农民革命达到了最高峰。但是天朝田亩制度存在着空想性。它是在维持小农经济的基础上实施绝对平均主义,这与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相脱节,是无法实现的。此外,平均分配土地与生产资料、生活资料统归圣库的规定是矛盾的,也不能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因而无法实现。提问:那么在现实生活中,太平天国又是怎样做的?(材料。)小弟杨秀清奉为征办米粮以裕

10、国库事,缘蒙天父天兄大开天恩,差我主二兄建都天京,兵士日广,宜广积米粮,以充军储而裕国课。弟等细思安徽、江西米粮广有,宜令镇守佐将在彼晓谕良民,照旧交粮纳税。御照:胞等所议是也,既遣性将施行。教师总结:这一材料表明太平天国恢复了交粮纳税的做法。它只能根据现实和财政的需要,推行可行的政策。虽然它未能按照天朝田亩制度所规定的内容实施,但作为一个农民政权,必然要维护农民的利益,在太平天国的占领区内,它宣布承认耕者有其田,充分体现了太平天国反封建的斗争精神。资政新篇的提出和内容。资政新篇是洪仁玕希望借助西方的政治、经济、文化的措施来振兴太平天国提出的。教材从政治、经济、文教三方面介绍资政新篇的内容。资

11、政新篇得到洪秀全的赞同,以太平天国官书发行。关于资政新篇的评价教材指出它的进步意义体现在,它是先进的中国人最早在中国提出的发展资本主义方案。但要指出这是洪仁玕个人才华和学识的体现。它的出现体现了时代的特点,但不是太平天国革命战争的产物。因而它不能满足农民要求,也不可能解决太平天国后期的问题。在战争环境迫使下,它也没能实行。三、从天京事变到天京陷落天京变乱的原因。定都天京后,特别是随着北伐、西征、东征的进行,使太平天国达到军事上的全盛,领导者被胜利冲昏头脑,骄傲自满、贪图享受的腐朽思想日益滋长。洪秀全日益陶醉于“爷、哥、朕、幼坐朝廷”、“父子公孙同显权”之中。天国上下制定了繁缛森严的等级制度,昔

12、日的“天下多男人,尽是兄弟之辈,天下多女子,尽是姊妹之群”的朴素平等思想,几乎荡然无存。这种小生产者狭隘性的表现,不仅破坏了当初领导集团之间、将士之间的亲密关系,同时也导致领导集团个人权欲的恶性膨胀,最终酿成天京变乱。2天京变乱的经过及影响。有关天京变乱的经过,可由学生课下准备,课上到讲台演讲(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学生讲解变乱过程,教师可分步展示他们之间的关系以辅助学生讲解。天京变乱的后果突出强调三点:(1)力量受损:由于太平天国领导集团的互相猜忌,大批骨干被杀或出走,损失了干部,又削弱了军事力量,造成“朝中无将”、“国中无人”的局面,为清军的反扑提供了可乘之机;(2)形势危急:清军再建

13、江北、江南大营。(3)由盛转衰的转折点:太平天国由前期的积极进攻转为全面防御阶段,在此之后太平大国运动没有被很快镇压,一个重要的客观原因是因为当时正在进行第二次鸦片战争,清政府一时抽不出更多的军队“围剿”太平军。3太平天国的防御战(提问)面对太平天国此种局势,假设你是太平大国的领导你会如何采取军事行动?此时,允许学生畅所欲言,对任何回答不给予否定,因为一旦予以否定,都会扼杀学生的积极性,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不利。(1)解天京之围再破江北大营1858年陈玉成李秀成三河镇大捷1858年陈玉成李秀成再破江北大营和三河镇大捷,是扭转颓势的关键,这两次决定性战役的胜利,使天京、安庆转危为安,基本上制止了

14、敌人长驱直入的进攻。再破江南大营1860年洪仁玕陈玉成李秀成依洪仁玕的计策,李秀成率兵先袭杭州,待江南大营清军分兵救援之际,火速回师与陈玉成等汇合,合力攻打江南大营。此计为“三十六计”之中的“围魏救赵”之计。这样,平定江北、江南大营之后,太平天国运动从低谷中走出,又有了一些发展。当然,从总的局势来看,太平天国再也无法回到天京变乱前飞跃发展的时期了,而且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后,太平天国的形势更为严峻。此后,清朝统治集团也调整了内部关系,重用曾国藩,借助湘军镇压太平天国。(2)向东拓展,遭遇中外反动势力联合攻击太平天国攻破江南大营之后,清军统帅和春向东逃窜。李秀成穷追不舍,和春自杀。李秀成乘胜率军东征苏南,连战连捷。李秀成指挥太平军继续东进,一直打到上海近郊。进军苏南,给清朝的打击十分沉重,特别是经济方面的打击最为沉重。在进攻上海的战役中,由于上海是外国资本主义侵华势力的重要据点,外国侵略者公然直接参战,从此,太平天国勇敢地肩起了反抗外国侵略者的斗争重任。(3)安庆保卫战1861年正当太平军同中外反动势力在江浙激战的时候,湘军再次包围安庆。经过几个月的激战,太平军未能击退湘军,1861年,安庆陷落,陈玉成退守庐州。1862年,由于歹徒出卖,陈玉成被俘,不久,英勇就义。安庆失守和陈玉成牺牲,是太平天国后期极为严重的挫折。军势、军威大损,太平天国防御中的攻势也就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