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县农村三级干部会议上的讲话_1.doc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67475842 上传时间:2019-01-07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31.9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在全县农村三级干部会议上的讲话_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在全县农村三级干部会议上的讲话_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在全县农村三级干部会议上的讲话_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在全县农村三级干部会议上的讲话_1.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在全县农村三级干部会议上的讲话_1.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在全县农村三级干部会议上的讲话_1.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在全县农村三级干部会议上的讲话_1.doc(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在全县农村三级干部会议上的讲话同志们:这次全县农村三级干部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深入学习贯彻中央、省、市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按照县委十一届二次全会的总体部署,总结我县的农业农村工作,安排部署今年及今后一段时期我县农业农村工作任务,积极加快推进全县农业产业化经营。下面,我讲四点意见:一、认清形势,统一思想,坚定做好“三农”工作的信心和决心我县是一个典型的集边疆、山区、民族、贫困为一体的农业县。80%多的人口生活在农村,全县国民生产总值的30%由农业来实现,96%的国土是山区、石山区。可以说,农业兴,则经济就兴;农业稳,则社会就稳;农业富,则全县富。民以食为天,国以农为本。高度重视、深入研究、全面把握、

2、全力推进“三农”工作,是全县各级各部门的职责任务之所在。在全党关心重视农业,上下帮助支持农业,群众投入农业的良好氛围中,加快我县的农业生产,增加农民收入,推进农村发展,已完全具备了必须的天时、地利、人和。第一,重农兴农的氛围更加浓厚。中央和省市党委、政府要求高度重视“三农”工作。自XX年以来,中央连续发布了四个一号文件,专门安排部署“三农”工作。(其中,XX年特别指出了要抓住“三农”工作的核心,切实增加农民收入;XX年抓住农业生产力发展的关键,强调必须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XX年抓住了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问题,提出了推进新农村建设的主题;今年的一号文件则抓住了新农村建设的首要问题,强调了

3、必须发展现代农业。)各级党委、政府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各项工作重中之重的认识更加统一,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自觉性更加坚定,各项支农惠农政策更加完善,全社会关注农业、关心农村、关爱农民的氛围更加浓厚。农民的商品意识、市场意识、竞争意识和进取观念日益强化,加快致富步伐、提高生活质量已成为广大农民的迫切愿望。历届县委、政府对“三农”工作也是非常重视,把发展“三农”、服务“三农”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来部署、来落实、来检查、来考评,进一步加大投入力度,财政对“三农”投入持续增长,仅去年一年各级财政对“三农”的扶持资金就达5951.75万元,创历史新高。第二,“三农”工作呈现新气象。我县的“三农”工作在

4、“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取得了良好的成绩。一是结构调整取得新成就,部分产业基地规模不断扩大,龙头带动效应初步显现。全县去年实现农业总产值8.35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4%。粮食产量稳定增加,全年粮食产量达11861.1万公斤,比上年增产139.4万公斤,增长1.2%;畜牧业快速增长,肉类产量2.57万吨、畜牧业产值2.96亿元,分别增长5.5%和3.1%;林业快速发展,共造林5.38万亩,完成造林计划的100%。二是农民增收出现好势头。XX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509元,比上年增长8.7%,人均增加121元。三是农村面貌发生新变化。脱贫奔小康示范村、温饱示范村等整村推进项目和易地扶贫开发项

5、目的实施,新解决1.9万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使农村的面貌大为改观,农民的生产生活环境得到明显改善。建设沼气池6047口,占计划数的102.8%,扶贫攻坚扎实推进。四是社会保障实现新突破。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迅速推开,农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逐步提高,“两免一补”政策得到有效落实。五是基层组织建设有了新加强,基本完成了全县第三届农村“两委”换届选举,村级班子的年龄、文化、性别等结构明显改善,村级班子凝聚力、战斗力进一步增强。第三,“三农”工作正处于重要机遇期。一是农业农村发展的外部环境不断优化。随着中央加大对“三农”的投入,今年省、市将围绕农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切身的利益问题,为农民办一批实事。

6、主要有:实现新农合制度覆盖全省各个县;建立农村低保制度;加强农村公路建设,“十一五”期间将安排38.5亿元专项资金用于全省农村公路建设;投入10亿元建设农田水利设施;加强农村电网改造;集中力量建设一批农产品专业批发市场;积极推进农村能源和饮水安全、村容村貌整治、农村民居防震安全工程、农村中小学校舍排危和寄宿制学校建设;实施边疆解“五难”攻坚惠民工程等,这是一个十分难得的政策机遇。二是具有发展农业产业化的资源优势。我县地处低纬高原,最低海拔142米,最高海拔1851.1米,既有低热河谷区,冷凉土山区,又有半山区,气候多样,适合从热带到寒带的多种农作物生长。其中,800米以下热区面积近3500平方

7、公里,占全县国土面积的65%。加之北回归线横贯县境,终年太阳高角度大,日照时间长,年辐射量较大,在发展特色农业上有得天独厚的条件。生物资源丰富,有八角、茶叶、油茶、膏桐、草果、高峰牛等多种特色生物资源,具有广阔的开发前景。三是具有发展农业产业化的市场优势。广西、广东等沿海地区市场由于受气候和土地资源的制约,人口众多,对蔬菜和肉类等产品的需求量大,我县处在滇桂交通要道,既有发展种养业的优势,又有运输成本低的比较优势,有较强的竞争力。随着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和泛珠三角区域合作的加强,我县的市场优势将更加突出。四是逐步形成发展农业产业化的通道优势。目前我县已初步具备了大通道的功能,罗富高速公路即

8、将建成通车,港正在积极筹备兴建,我县已成为全市、全省较为开放的前沿地带,明显的交通区位优势将为我县农业带来了巨大的发展空间,有利于大规模农产品的聚集和扩散,同时将拉动通道产业的快速发展。我们一定要抓住时机,把良好的发展机遇作为推进我县“三农”发展的动力,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积极培育一批富民强县的支柱产业,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县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由于我县的农产品大多数质量不高,市场竞争力不强,农村非农产业发展水平不高,劳务输出盲目性大,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不高,不适应市场竞争等等原因,使得我县农业农村经济的发展在受到资源约束的同时,越来越多地受到市场需求、市场竞争的挑战。因此,我

9、们在看到取得的成绩和好的发展机遇的同时,还必须清醒看到发展中存在的诸多困难和问题。一是农民增收困难。农民是我县最大的社会群体,农业人口占全县总人口的80%多,这其中有相当部分仍然从事纯农业生产,他们增收的空间愈来愈小,与富裕人群的差距越来越大,去年我县农民人均纯收入1509元,只占城镇居民的17%,远远低于全国(3587元)全省(225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的平均水平。二是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高。主要表现在:自然条件较差,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抗灾能力弱,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比较脆弱,病险水库多、防洪抗旱能力低、乡村道路等级低、路面差等问题突出。投入严重不足,虽然国家对农业投入总量不断增加,但地方财政困

10、难,用于科技、信息、基地、标准化建设等中间服务环节的投入不足。三是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与农业产业化经营推进速度缓慢。我县的农业总体上仍处于传统农业的阶段,生产规模小,技术水平低,经营管理粗放,生产效率和农产品商品率低,离现代农业还有相当大的距离。生产的品种不少,项目零乱分散,规模效益难以显现,农业产业化经营起步晚,组织化程度低,标准化生产水平不高,农产品深加工很少,农业仍处于规模小、经营散、体质弱、效益差的“小、散、弱、差”的状况。四是农村社会事业和公共设施仍比较落后。农村医疗卫生资源不足,城乡社会保障覆盖率低,农村文化体育事业落后等问题依然存在,公共服务滞后、城乡反差较大的矛盾很突出。五是农民科

11、技文化素质总体偏低。全县人均受教育年限仅4.8年,农村群众受教育的程度更低,转移就业技能较差,培养新型农民的任务还很艰巨。NextPage归纳起来讲,我县的农业现状和形势就是“六大六小”,即:“大资源小产业”,我县按不同的区域、自然条件可分为低热河谷区、冷凉土山区和半山区,光、热、水、土,森林、草场、草山,热区、土山区等自然资源十分丰富,但却没有亩产出上千元的产业。“大农业小经营”,我县属于农业大县,却仍然停留在传统的、落后的、低效益的一家一户小本经营模式。“大市场小生产”,国内市场对优良的畜牧产品、水产品,肉、蛋、奶、水果需求量非常大,求精、求特、求安全,已经引导着市场,牵动着消费,但我们的

12、生产还是一家一户小本经营,没有形成必要的规模。“大需求小保障”,农业农村农民在科技投入、基础设施建设、品种改良等方面,对政府的期望很高,但在科技支持、资金投入的保障上不足。“大劳力小分布”,全县40万人口有23.19万农村劳动力,就有将近5万多的劳动力长期性或短期性在外务工,还有相当一部分劳动力处于闲置状态,在劳动力十分丰富的情况下,分布到农业生产的各个领域各个时空上却呈很散、很小的小分布。“大产品小商品”,我县的农产品很多、很杂,但商品率很低,极大多数是群众自己消费,销往外面的市场供外面的人消费的产品更少。这些矛盾和问题,如果不认真加以解决,不仅影响农业的发展、农民的增收、农村的稳定,而且还

13、直接影响整个县域经济的发展、和谐社会的构建。因此,全县上下必须保持清醒头脑,看清问题、看到本质,抓住机遇、把握趋势,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做到加强“三农”的决心不动摇,扶持“三农”的力度不减弱,推动“三农”的工作不松懈。二、明确目标,突出重点,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深刻认识推进农业产业化的意义。推进农业产业化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客观要求。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就是发展。“发展才是硬道理”。全县各行各业都要加快发展,农业首当其冲。农业不兴、农民不富、农村不稳,全县的其他行业也不可能发展,可以说“三农”工作牵一发而动全身。当前,解决我县“三农”问题的最佳切入点就是推进农

14、业的产业化进程,加快产业化发展步伐,利用我县丰富的资源和区位优势,紧扣市场,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实现农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推进农业产业化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物质基础。物质决定意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是辨证唯物主义中的一个基本观点,把这一基本观点应用到我县来研究和破解“三农”问题,就是要研究如何发展农业,推进农业产业化,增加农村物质积累,增加农村中的基础类、公益类、生产生活类所需物质资料,增加农村群众的钱袋子,为新农村建设提供最基础的物质、资金保障。推进农业产业化是实现当前农民增收的一项重要支撑。多年来的实践证明,传统农业的生产方式、经营方式和管理模式已经不能实现农村物质财富的尽快积累

15、,我们要是仍然只会喊着新口号,走着老路子,思维方式仍习惯于“春种夏管、秋收冬藏”的田园牧歌似的状况,工作方式仍停留在一般号召、指导检查上,那我们将永远不可能解决我县的“三农”问题。走农业产业化的路子,将优化配置我县丰富的劳动力和自然资源,充分利用好外面的大市场,很好地与大市场对接,使群众在土地上、山林上尽快增收致富。准确把握推进农业产业化的指导思想和目标。我县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农业产业化经营工作,把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总体部署的关键措施,以农民增收为目标,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重点项目为支撑,用龙头企业来

16、带动,加快农产品商品生产基地建设,培育和扶持龙头企业,建立完善农产品流通服务体系,提高农业标准化和生产经营组织化程度,全面提升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促进农业农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地发展。发展目标是:到XX年,全县农业产业化经营提高到新的水平,农业产业化经营增加值达到5亿元以上,其中:种植业、养殖业增加值4亿元以上,加工营销增加值1亿元以上。农民人均现金收入600元以上,重点培植的产业基本形成较为完整的产业化经营链条,进一步提高农产品商品率和农产品加工率,基本实现重点产业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化、生产经营组织化、产品质量标准化,产业链延长,增值能力增强,农业产业化经营产值在农业农村经济中的比重大幅提高。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基本原则:围绕市场,选择产业。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依靠市场机制和经济手段选择产业、调整产业,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因地制宜,突出重点。要坚持实事求是,立足资源条件,依托产业基础,选准突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事务文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