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析财务造假手段及防范措施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67475137 上传时间:2019-01-07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177.2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剖析财务造假手段及防范措施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剖析财务造假手段及防范措施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剖析财务造假手段及防范措施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剖析财务造假手段及防范措施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剖析财务造假手段及防范措施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剖析财务造假手段及防范措施》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剖析财务造假手段及防范措施(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广东商学院华商学院剖析财务造假的手段及防范措施 第第 1 1页页 剖析财务造假的手段及防范措施剖析财务造假的手段及防范措施 一、财务造假的概述一、财务造假的概述 财务造假是将企业的各种财务缺陷和隐患隐藏起来, 使投资者做出错误的判 断和决策,扰乱市场经济秩序,侵害国家和社会公众的利益。造假不会改变企业 的真实盈利状况。财务造假的手法层出不穷,严重影响了国家市场经济的有序、 稳定的运行。剖析导致财务造假的真正原因,寻找治理财务造假对策,确立正常 有序的会计工作秩序已迫在眉睫。 1 究其财务造假的内因: 利益驱动是根本原因, 财务人员受到内部压力是客观原因,公司治理结构缺陷是自然原因:而财务造假

2、的外因是会计准则、 制度及证券市场机制不完善, 社会审计监督难以做到公正性, 国家的处罚力度不足。应从体制改革和制度建设两方面采取相应对策,治理财务 造假行为,维护我国市场经济健康稳定发展。 (一)财务造假的含义 财务造假是指财务人员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制度的规定,采用各种欺诈手 段在会计帐务中弄虚作假,伪造、变换会计事项,从而为小团体或个人谋取私利 的行为。 “全美反财务舞弊委员会”将财务造假定义为,针对上市公司而言,财 务造假就是公司在对外财务报告的过程中,由于故意或轻率地行为,无论是虚假 或漏列,结果导致重大的误导性财务报告,对投资者的投资决策产生实质性的影 响。2财务造假是一种不规范的

3、会计行为,它将致使提供的会计信息失去真实性 和可靠性。 (二)财务造假的目的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的发展, 人们对财务信息的依赖程度 越来越大。然而近些年来,财务造假现象日益增多,以至于人们一提起财务就会 把它和作假账联系在一起。 企业进行财务造假的目的:1、为了粉饰企业的业绩考核;2、为了获取信贷 资金和商业信用;3、为了发行股票早日上市;4、为了逃税偷税或操纵股价;5、 为了某种政治企图;6、为了推卸企业和个人的责任。 广东商学院华商学院剖析财务造假的手段及防范措施 第第 2 2页页 二、财务造假的危害二、财务造假的危害 会计造假所制造的错误信息将严重误导各类决策者, 从而导

4、致各个市场行为 主体乃至国家相关决策机构被误导而制订出错误决策,破坏市场运行机制。 财务造假的主要危害: (1)损害国家财经法律法规和会计制度的严肃性,扰乱社会经济秩序; (2)侵犯公司股东、债权人、顾客及雇员的合法权益,使其蒙受巨大经济损失; (3)通过隐匿收入、虚列支出偷逃国家税款,导致国家税收流失; (4)助长个人贪污腐败行为的滋生; (5)使尚未成熟的证券市场饱受虚假错误信息的冲击,严重误导证券投资者的 行为,破坏市场游戏规则,加剧市场投机和市场波动,影响社会安定; (6) 有损会计队伍自身形象。会计从业人员不讲诚信,其最终结果,轻者调离 会计岗位, 重者将按法律规定受到法律的制裁,

5、极大地破坏了会计队伍良好形象。 会计造假最后所导致的结果是国家受损失,少数人中饱私囊。会计造假不仅 会破坏市场经济秩序,导致宏观调控和微观决策的失误,还会为经济犯罪活动提 供方便,滋生腐败,甚至增加社会的不安定因素,最终扰乱社会的经济关系、扰 乱社会经济秩序 广东商学院华商学院剖析财务造假的手段及防范措施 第第 3 3页页 三、财务造假的手段三、财务造假的手段 当前我国经济领域违法乱纪与财务造假结盟,且相互掩护,互相配合。当前的 会计信息严重失真、会计诚信危机等可以说都是财务造假的结果。财务造假广泛 存在,手段多种多样,给国家和广大投资者带来的危害、损失不可估量。财务造假 是目前我国经济生活的

6、顽症,使我们蒙受了巨大损失,我国由于造假与腐败造成的 经济损失和消费者福利损失估计每年在 9,875 亿元到 12,570 亿元,占 GDP 的 13.6%16.8%。3随着经济政策、经济法规和核算制度的不断发展变化,新 的财务造假行为不断出现,而且花样繁多,有虚增资产、债务不实、虚报盈亏的 财务诈欺,有利用会计准则、会计制度的缺陷来操纵利润、调节资产,也有利用 其他手段进行财务造假的行为。 (一)资产虚增 1、费用资产化 企业当期发生的费用应当计入当期产品生产(或商品经营)成本或期间费用。 但有的企业却将部分应该计入当期的费用计入待摊费用、递延资产、无形资产等 资产类会计科目,企业通过将费用

7、资产化,虚增了企业资产和所有者权益。 2、存货不实 企业积压多年的货物、已经淘汰过时应当报废的物资,存货价值不实,违背 了企业会计准则确认的谨慎性原则,虚增了企业存货价值。 3、固定资产价值虚假 企业固定资产价值不实主要表现在折旧不足、 技术进步后造成的无形损耗不 计、已毁损及不可用或不需用固定资产不处置等,虚增(减)企业资产。 4、递延及无形资产摊销不足 递延及无形资产应当按时足额摊销, 已经淘汰过时的无形资产不应当再挂无 形资产账而应当将摊余价值作为期间费用计入损益。 而许多企业对已经没有使有 价值或已经不可能再给企业带来预期经济利益的无形资产不做相应的财务处理, 却仍然作为资产列账,虚增

8、了企业资产。 (二)负债不实 1、应付款项高估 许多企业的应付款项不及时或每年与往来单位核对确认清理, 一年或超过一 年的一个营业周期的应退未退、 应付未付款项普遍存在, 三年以上的应付款项(不 包括长期应付款项)以及债权人已经不存在的仍挂账的也不少见,企业实际需付 债务小于财务账面债务,企业应付款项高估。 广东商学院华商学院剖析财务造假的手段及防范措施 第第 4 4页页 2、预提费用不实 许多企业为了调节当期损益,不按企业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的要求预提费 用, 而是根据企业调节损益的需求预提,有的企业应提的不提或不应预提及多预 提的不及时冲销,致使预提费用会计科目反映不实。 (三)虚报盈亏 1

9、、多计收入、少计费用 有的企业为了达到一定的目的,将未实现的收入作为收入入账,一些企业对 已经发生的支出不计入成本,或在结转成本时不按配比原则,故意少转成本,导 致企业生产成本及库存商品的账面金额远远大于实际库存金额;有的企业则将有 关费用支出单据压在银行未达账中,利用“未达账项”弄虚作假,调节利润。 2、少计收入、多计费用 企业为了达到少缴或不缴所得税的目的, 将正常的销售特别是一些不需要增 值税发票的销售,不按收入确认的条件进行确认,而是长期挂在预收账款或其他 应付款科目中且金额不变; 有的企业则采取虚列预提费用, 多提多摊费用的方法, 达到虚减盈利的目的。 3、在建工程长期挂账,应计入损

10、益的借款费用予以资本化 企业在自行建造固定资产时,对借入资金需按期计提利息,这部分借款利息 在在建工程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前应予以资本化。有些企业工程早已完工,仍长 期挂账,借款利息仍计入在建工程成本,从而使当期财务费用减少,同时又可以 少提折旧,从两个方面来虚增利润。 4、随意调整报表 一些单位为了达到一些不法目的,随意调整报表金额,人为地加大资产调整 利润;或为了逃税,避免检查而加大成本费用,减小利润,如为了增大管理费用, 直接在损益中多计管理费用, 并在资产负债表中同时增大应收账款和坏账准备金 额,造成表账不符。 广东商学院华商学院剖析财务造假的手段及防范措施 第第 5 5页页 四、财务造

11、假的防范措施四、财务造假的防范措施 (一)建立健全的会计法律法规体系 为提高会计信息质量,我国先后制定和修订了一系列的会计法规和制度,这些法 规和制度基本保证了会计信息的质量, 但会计规则自身的漏洞给财务造假者提供 了充分施展的空间近年来, 因此还要要求相关部门在检视已颁布的会计准则和会 计制度的情况下,完善会计法律、法规体系,补充、完善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 加大会计执法力度,提高财务造假成本,维护法律的权威性、严肃性;加强对会 计是的监管工作,对会计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 (二)建立健全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 众所周知,有关企业经营的失败、会计信息失真、违法经营等情况的发生在 很大程度上都可以归

12、结为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缺失或失效。因此,建立和完善企 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是当前企业管理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有效的企业内部会计 控制能保护资产的安全,能保证账目和财务报告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企业要加强企业的管理,就离不开企业内部会计控制。企业管理的核心是财务管 理, 内部会计控制是财务管理的重要工作内容,是确保企业实现对经营活动事项 的有效管理控制。企业内部会计控制是企业制定和实施的,旨在保护资产,保护 会计资料安全、 完整, 确保企业经济事项的会计处理合理化和会计信息的及时性、 准确性、真实性和可靠性。4 (三)加强会计工作管理 防范财务造假还应加强会计工作的技术性管理, 信息时代,财务会计

13、工作的 创新能够保证企业资产的稳固与增长, 创新管理需要会计人员在技术水平上要有 所提高,财务会计工作就是要跟上信息时代的发展,为了适应经济环境的变化, 财务会计工作要有相应的会计准则,财务会计人员要按照准则规范其自身的行 为,做到与国际上的水平接轨,这样才能不断完善自我和进行创新。5 广东商学院华商学院剖析财务造假的手段及防范措施 第第 6 6页页 五、结语五、结语 如今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会计制度的不断完善,与此同时在利益的驱使下 财务造假的手段也层出不穷,危害也越来越大。遏制财务造假是一项艰巨而复杂 的任务,这必须从各个方向统一协调、综合平衡。我们要充分认识到财务造假的 的危害性,树立信

14、息,采取有效的措施,不仅要从财务造假的成因入手,追根溯 源,也要靠人的职业道德约束,更重要的是通过完善和加强内部的控制,来达到 减少遏制财务造假现象的发生 广东商学院华商学院剖析财务造假的手段及防范措施 第第 7 7页页 注释 1陈义吉.浅谈财务造假及对策N.九江学院学报 2011, (02) 2张成红.企业财务造假的成因及治理对策探析J.商业经济 2009, (21) 3郭强.制止财务造假,加强会计诚信建设J.当代经理人 2006, (12) 4浅谈如何完善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J.中国经贸 2013(05) 5信息时代加强财务会计工作创新管理的必要性分析J.现代营销-营销学苑 2012, (08) 广东商学院华商学院剖析财务造假的手段及防范措施 第第 8 8页页 参考文献 王晓明.公司财务造假行为的动机及治理M.现代管理科学.2006, (04) 罗茂林.浅论财务造假原因及对策J.市场周刊-理论研究 2006, (06) 陈丽琴.试论完善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J.中国市场 2013, (25) 武晓红.浅析从会计信息失真谈加强会计工作管理J.企业导报 2011, (20) 汪名友、李祖清.会计信息舞弊的根源及防范对策J.财会通讯 200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